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及影像学表现的影响分析

2023-08-03 14:41郑祝龄
河北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灌洗肺泡支原体

鲁 伟, 张 微, 郑祝龄

(1.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海南 海口 570311 2.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 北京 101300)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高发于冬春两季的常见儿科疾病,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0%左右[1]。近年来数据显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因病情重且常波及包括神经、循环、消化、血液在内的其他肺外器官和系统功能,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后遗症多等特点,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一种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2]。既往观点认为[3],MP感染后大多数患儿可自愈,感染具有自限性。因此,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敏感抗生素应用(如大环内酯类)及个体免疫调节支持治疗等方法。目前常用的免疫调节及支持治疗多采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或两者联用的方式进行。因此,本文研究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及影像学表现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MPP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将患儿分为激素组(A组)、丙球组(B组)与联合治疗组(C组),每组各50例。激素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62±1.03)岁,病程7~14d,平均(10.17±1.33)d;丙球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14±1.04)岁,病程7~14d,平均(10.22±1.28)d;联合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9.17±1.17)岁,病程7~14d,平均(9.44±1.19)d。三组患儿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家长了解研究内容及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儿SMPP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使用儿科学》[4]中重症支原体肺炎相关标准执行:①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②发病时间小于1周且血清支原体抗体IgM≥1∶40阳性;③合并坏死性肺炎、肺叶实变并中等以上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等;④出现神经、循环、消化、血液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②排除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者;③排除先天性支气管及肺发育不良者。

1.2研究方法:激素组(A组)采用甲强龙1~2mg·kg-1·d-1静脉滴注5d,并同时予以抗感染、适当补液等基础治疗。丙球组(B组)采用免疫球蛋白400mg·kg-1·d-1静脉滴注5d,并同时予以抗感染、适当补液等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在丙球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采用OLYMPUS 1T30 型纤支镜,完全基础麻醉后经鼻缓慢插入纤支镜并进入气管,以生理盐水10mL分别灌洗左右两肺并回收灌洗液。回收液超过9 mL为灌洗合格,单侧肺灌洗两次。

1.3观察指标:疗效指标判定参照《儿童慢性咳嗽与诊断指南》[5]中有关疗效判定标准执行:①痊愈:发热、咳嗽等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②显效:发热、咳嗽症状基本缓解,相关辅助检查恢复正常;③有效:辅助检查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④无效:治疗完成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影像学指标:所有患儿于入院当天及治疗后一周行胸部CT检查,所有影像学检查结果由2名高年资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诊断。收集CT肺部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如:大片状实变影、小斑片影、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壁增厚、坏死、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影像学吸收情况(包括:明显吸收、部分吸收、不明显吸收、支气管闭塞)等资料。

2 结 果

2.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SMPP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三组疗效比较:激素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丙球组总有效率为84.0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3,P=0.033)。联合治疗组与激素组、丙球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67、3.576,P=0.015、0.010),详见表2。

表2 三组SMPP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3三组影像学指标比较:三组患儿入院时影像学表现中有关病变部位和病变特征(如:大片状实变影、小斑片影、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壁增厚、坏死、胸腔积液、肺不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SMPP患儿入院时影像学表现比较n(%)

2.4三组患儿治疗一周后复查影像学比较:三组患儿病灶明显吸收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6,P<0.05);三组患儿支气管闭塞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39,P<0.05)。详见表4。

表4 三组SMPP患儿治疗一周后影像学吸收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儿童感染后常以畏寒、高热等症起病,如若诊治不及时出现累及神经、循环、消化、血液等多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表面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组织中并逐步生长增殖,在其生长增殖过程中释放毒素损害呼吸道上皮细胞及纤毛系统,破坏了呼吸道黏膜完整性[6]。有文献资料显示[7],这种对上皮细胞及纤毛系统破坏与肺炎支原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有关。因此,除应用抗生素对抗病原体治疗外,免疫调节支持收到广泛重视。现今,临床上常用的免疫调节支持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其中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率高达94.6%,且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的特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通过灌洗的方式有效清除气道内痰液及黏附不紧密的病原体,常用于临床一线治疗。因此,本研究选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式,针对其治疗SMPP预后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激素组及丙球组总有效率为86.00%、84.00%。该结果与,黄翔[8]关于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研究中的有效率结果一致。从结果来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提高了整体有效率,其主要提高部分为痊愈部分,说明两者联合治疗可缩短患儿疾病症状持续时间。但因研究样本量有限,还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胸部CT作为SMPP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其准确率高达94.00%而误诊率为6.00%[9],其能早期反映支原体肺炎的病理表现,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儿入院时胸部CT表现,结果显示无论是病变部位还是病变特征三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三组在入院时影像学表现上具有类似特征,通过不同治疗方式比较治疗后影像学前后变化可了解治疗方式对影像学影响。本研究中,经过一周治疗联合治疗组影像学表现上明显吸收的病例数显著多于另外两组,而病灶部分吸收及吸收不明显病例数接近,激素组与丙球组支气管闭塞例数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上述结果说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较单独应用免疫球蛋白或激素治疗能更好的促进肺部感染灶的吸收。这可能与支气管肺泡灌洗中对气道内痰液等分泌物及时清除有关。张称心[10]等研究表明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有效改善SMPP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也是联合治疗较单独应用免疫球蛋白有效改善影像学表现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提高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有效率,并促进患儿肺部影像学病灶吸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灌洗肺泡支原体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