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威 冯园园 王祥楠 潘 闯 郎 颖 张彦杰,
1 宁夏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1; 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4; 3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1;4 固原市人民医院 宁夏固原 756000
互联网医院指通过互联网远程为患者提供导诊、预约挂号、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疗,并开具处方和配送药物的医疗服务平台[1]。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互联网医院凭借着自身优势,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节约紧缺医疗资源等方便发挥重要作用,有力缓解了防疫抗疫工作的压力。互联网医院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能够弥补传统医疗服务的短板,缓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成为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的新趋势[2]。本研究以7年来国内互联网医院相关文献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挖掘文献中隐含信息,从而分析互联网医院的研究现状并发现其研究热点,预测其发展趋势,旨在通过知识图谱清晰、客观地描述国内互联网医院的7年之变化,聚焦互联网医院的纵深发展,为做好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本研究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源,为保证文献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查全率,文献检索选择“北大核心”、“CSSCI”、“CSCD”和“科技核心”期刊进行文献检索。文献查找主题选择“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医疗”或“互联网医疗”;时间跨度选择“2016—2022”;期刊来源选择“北大核心+CSSCI+CSCD+科技核心”;匹配方式选择“精确匹配”;检索时间为2022年10月25日,共检索出文献1 045篇。使用NoteExpress软件剔除重复、不相关文献、宣传报道类等非研究文献,得到与互联网医院相关的有研究价值文献665篇。以“Refworks”格式导出文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利通过Excel统计我国互联网医院每年发表文献量的变化趋势,采用CiteSpace6.1.R1、VOSviewer1.6.18对关键词、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间跨度设置为2016—2022年,选取topN(N=50)的设定方法,时间切片为1,形成7个时间切片,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3],
从样本文献来看,整体上2016年—2022年年发文量呈增长趋势。2016年—2017,互联网医院概念国内逐步推广,前期相关研究较少,但文献量不断增长;2017—2018年,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放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意见的函》,表示国家对互联网诊疗活动实行严格准入管理,“医”、“药”、“险”多方政策受限,导致互联网医院研究热度下降,相关研究文献减少。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六大文件的纷纷落地,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再现曙光,各部门开始积极推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研究热度也与日俱增,研究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催化性事件,带来了行业拐点,成为互联网医院二次起飞的助推器,2021年年发文量突破163篇。互联网医院相关研究文献年发文量与我国互联网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发展一一对应。见图1。
图1 2016—2022年我国互联网医院文献年度发文量
从选取的665篇样本文献来看,共来源于155家期刊,发表文献超过15篇的有9家,其中:《中国数字医学》(87篇)、《中国医院》(64篇)、《医学信息学杂志》(49篇)、《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37篇)、《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9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7篇)、《中国医院管理》(25篇)、卫生经济研究》(19篇)、《卫生软科学》(17篇)。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发文量多少和节点大小呈正相关,即发文量越多节点越大,节点间的连线及其粗细代表作者之前的合作紧密性,线条越粗则合作越紧密[4]。我国互联网医院发文作者的联系节点288,连接线数294,网络密度0.007 1(图2),形成以于广军、崔文彬、魏明月三位学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我国学者合作紧密性主要体现在地域内部交流合作较多,但团队之间、地域之间合作紧密型较为欠缺。在未来互联网医院发展过程中需倡导不同团队合作,推动不同地域之间发展经验的交流,不断提升作者与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见图2。
图2 2016—2022年我国互联网医院发文作者合作图
2.3.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使用机构共现图谱对我国互联网医院研究的主要机构及其合作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共有221个节点,131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5 4,连接线数小于发文机构的节点数。各研究机构间地域内聚集现象显著,地区内部合作紧密、不同地区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网络主要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所构成,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14篇、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13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9篇)、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7篇)、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7篇)、福州总医院(7篇)等为主要研究机构。见图3。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核心内容的凝练和高度概括,便于对文献主要信息的快速提取,也是分析研究热点的重要工具。纳入文献中共涉及1 032个关键词,使用VOSviewer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图4共有个160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服务、大数据、智慧医疗、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等,反映出互联网医院发展的重点方向及关注问题。
图4 2016—2022年互联网医院关键词共现图谱
利用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e,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得#0互联网+、#1医院、#2影响因素、#3医疗健康、#4分级诊疗、#5医疗质量、#6医疗服务、#7公立医院、#8药学服务、#9云计算共10个聚类模块。对该分析结果进行删选处理,发现我国互联网医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互联网医院就医模式(#4);互联网医院平台与学科建设(#0、#1、#5 、 #7、#8、#9);互联网医院医疗安全(#8 #3、#5);互联网医院影响因素(#2)。在CiteSpace中评估知识图谱结构和聚类清晰度的指标主要为聚类模块值Q值(Modularity Q)和聚类加权平均轮廓值S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 S)[5],Q值介于0到1,通常认为当Q>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S>0.5表明聚类是合理的,>0.7表明聚类是高效率且值得信服。本研究Q=0.576>0.3,S=0.8836>0.7,表明聚类的社团结构划分显著且效率较高。见图5。
图5 2016—2022年互联网医院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突现探测是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使用Citation Brust功能,探测出一定时间段内词频变化率较高的词,以便了解年度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6]。结合年度发文量图,我国互联网医院的七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16年—2017年为导入—发展期;2018年为瓶颈—冷寂期;2019—2020年疫情前为回暖期;后疫情时期为二次起飞期。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计划指出要实施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型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7]。这为互联网医院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陈曦指出医疗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存在获取困难、数据失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业界和学界共同解决[8];郭珉江认为互联网医院中分级诊疗会增进患者与医生的交流和信任,更好的建立医患关系,对选择基层就诊具有重要意义[9]。
随着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意见的函》等文件的发布,国家对互联网诊疗活动实行严格准入管理,2018年互联网医院研究热点下降,文献量明显减少,互联网医院发展陷入困境,如何应对互联网医院的种种挑战成为当时的研究前沿。为了应对互联网+分级诊疗的法律风险,衡敬之认为要建立起高层次、系统化的法律制度,建立起有效防控法律风险的运行机制[10]。胡亚琼则从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全社会三方面给出了应对互联网医院发展困境的对策[11]。
2019年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指出要组织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省级示范区建设,支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基于此,于广军[12]、刘广天[13]就上海和宁夏的互联网医院发展进行探索分析;还有部分学者对互联网医院平台设计与实践展开探索[14-16]。为了响应卫健委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号召,李鑫对三级医院护士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及需求的质性研究,认为三级医院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有较强的意愿,安全保障、相关规范标准及合理收费是当前主要需求。互联网医院的网络安全和风险管理也得到了关注,学者们提出要制定互联网医院制度标准规范、创新监管体系、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深化完善运营模式,以此来推动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7-19]。
新冠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院的研究突飞猛进,发文量快速增长,熊晶晶对新冠疫情前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 我国地方政府颁布政策侧重点不一, 建议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区之间经验交流[20]。焦洋对北京协和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线上诊疗成本进行了分析,认为互联网医院可节约患者的经济成本,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解决思路[21]。韩兵则认为新冠疫情是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的加速器,医院需要在种种复杂困难下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2]。
图6 2016—2022年互联网医院关键词突现图
通过2021年的突现词来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主要聚焦在“运营模式、老年人利用互联网就医、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认知情况”等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与远程医疗体系建设[23],逐渐完善服务平台[24]。胡小靖发现医护人员对互联网医院的使用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较高,并给出平衡医患双方使用互联网医院的解决方式[25]。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需要构建医联体、医疗集团、三医联动新体系;将人才、信息、科研有机结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构建整合式一体化发展模式、保障与监管机制并轨而行,打造互联网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闭环系统[26]。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迅速发展,充分展现出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就医效率等优势。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如何评估医疗质量等尚无明确的政策、法律或制度保障等问题[27],因此,深入了解互联网医院发展脉络,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明晰学科发展动向与热点前沿,为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建设提供思路。
从研究成果产出视角来看,现阶段的发文量远超于最初阶段,2021年发文量(163篇)是2016年(63篇)的2.6倍,且总体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基于普莱斯文献增长规律[28]预测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文献发文量仍处在快速增长期。通过分析作者及机构共现,从时间维度看,朱红娟团队研究时间最早;从团队视角来看,于广军、王淑、魏明月团队为最为活跃的研究团队,发文量多于其他团队,并且于广军在所有作者里发文量最高,达到了16篇。基于空间视角,目前研究主要聚集在上海、河北、江苏、湖北、安徽等地,活跃度高的研究团队与高产量的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对应,且研究团队多以同一机构内部成员或同一地区间的合作为主。虽然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研究机构的合作,但明显不多。互联网医院的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机构间、地域间的合作交流,以期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通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我国互联网医院研究大多以就医模式、平台与学科建设、医疗安全、影响因素为主,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类型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亦有政策分析和综述类文献加以梳理总结,体现了研究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Brust结果显示运营模式、老年人利用互联网就医、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认知情况是未来互联网医院的研究热点。因此,基于前期成果基础,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与医患满意度是未来互联网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运营模式一直是互联网医院发展的痛点所在,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医院主要存在三种运营模式,即实体医院的线上延伸、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资源融合、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线下依托,三种模式互有利弊[29],如何将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进行最优化,是未来互联网医院重点关注的方面。
老年人利用互联网就医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存在很多空巢老人,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30],老年人对互联网就医使用率及满意程度较低[31],互联网医院的适老化需要得到重视,互联网医院适老化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线问诊是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32]。在线问诊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医生在线问诊服务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平衡,对在线问诊的高效使用,推动患者顺利完成线上线下的就诊服务,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探究。
通过对医务人员[33]、患者[34]就互联网医院的认知情况可的研究,找出不同人群对互联网医院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为医院医院开展在线医疗服务,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35]。医院应当重视互联网医院的认知情况,为互联网医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升互联网医院整体水平。
自2016年开始,我国互联网医院研究日益增多,为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就医流程繁琐、候诊时间长等问题,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且改善了就医环境。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院也在不断成长优化,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应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运营管理,医患人员满意度并重,建立健全综合科学有序高效的作用机制,开展系统性研究,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建设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理论支持与科学实践,促进互联网医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安心、可靠的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