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 董淑华
和陶诗,是指诗人出于对陶渊明的仰慕和认同而创作的追和陶渊明的诗歌。这类诗自苏轼初次创作以来,便在后世兴起和陶诗的创作热潮。明代和陶诗众多,而以“饮酒”为主题的创作更是在这些和陶诗中占据着不少的比例,诗人们在醉的状态下激发创作热情,通过诗抒发对旷达人生的向往,寻找自适的生活态度,发现社会问题,排解内心忧愁,最终在酒中获得与陶渊明的精神共鸣。
一、创作背景
(一)行酒和陶的文化渊源
中国大多文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更离不开酒,他们在沉醉松弛的精神状态下抒发内心心迹,寻求酒中诗味,体悟人生真谛。不同于西方酒神精神所提及的迷醉状态下的审美激情回归原始的生存状态之体验,中国的醉酒状态带给人们审美上的精神自由和创作动力。陶诗代表作中包含饮酒主题的有《饮酒》《止酒》《述酒》等,酒更是陶渊明的人生符号。因此,追和陶渊明的诗歌中自然无法避免饮酒主题。自苏轼与陶渊明产生精神共鸣,创作出大量和陶诗后,便开启了和陶诗的创作风潮。酒可以是这些诗歌的创作源泉,也可以是诗歌创作的推动力量,如薛瑄的“莫羡游山携谢妓,何如行酒和陶诗”(《湖亭小酌和张都宪韵》),董其昌的“毗山对酒和陶詩,千载柴桑是尔师”(《题画赠江阴夏茂卿》)。可见,和陶诗和饮酒主题的结合已然成为诗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酒还为诗人创造了创作情境,扩展思路和视野,如“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在苏轼笔下,就已参透了酒对作诗灵感的激发作用。李贤从诗歌创作上表明态度:“诗成无与和,意适还自领。醉后饶篇章,聊以托毛颖。”(《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三),诗歌达意即可,不必过于纠结。行酒和陶为明代诗人们提供精神休憩之所,明代诗人从其中追求旷达的人生境界,并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酒的作用下中产生高昂的创作热情。
(二)明代饮酒和陶诗的创作情况
明代统治者重视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文学思想上实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后期程朱理学的主流思想导向和科举制度的僵化更是限制了文学的创作思想,种种限制性思想措施的控制下,促成明朝时期大量文人产生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心理,思想统治上的极端走向反而促进了大量和陶诗的创作。
明代现存的和陶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童冀的《后和陶诗》,李贤的《和陶诗》,陈良谟的《和陶小稿》,周履靖的《五柳赓歌》,沈朝焕的《和陶饮酒诗》,黄淳耀的《和陶诗》,等等。除了这些专门收录和陶诗的诗集,还有文人别集中收录了部分和陶诗。明代的和陶诗众多,以“饮酒”为主题的更是不少,主要有:戴良的《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李贤的《止酒》《述酒》《饮酒诗二十首》,童冀的《止酒》《饮酒诗二十首》,陈献章的《和陶饮酒》,祝允明的《和陶饮酒诗》,吴俨的《国贤示和陶止酒诗因次其韵》《国贤再和以止酒意出杨太常复用韵》,孙承恩的《和陶靖节止酒》,周诏的《饮酒和陶》,吴宽的《和傅曰川以病止酒次陶韵》《和杨应宁次陶韵止酒》,吴梦旸的《和陶饮酒二首》,黎民表的《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魏学洢的《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林俊的《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李廷昰的《和陶饮酒诗》,以及黄淳耀的《和饮酒二十首》等。
诗人们在作和陶诗的过程中与陶渊明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可以更深切地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人格趣味。他们通过和陶诗的创作,为自己的人生排解苦闷,化解现实的愤懑与忧愁。和陶诗这种文学创作活动与饮酒主题结合起来,使陶渊明的精神渗入到文人们的现实乃至精神生活当中,也使陶渊明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二、思想内容
(一)表达人生追求
明代的文化专制高压环境使许多的文人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陶渊明人格精神的引导和饮酒的状态激发他们更深层次表达自我对人生的追求。文人在饮酒和陶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人生境界和现实愿望的追求。在人生境界上,他们追求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气节,向往当前诗歌所拥有的风骨气度。比如,戴良通过和陶诗追求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从而做出“不有酣中趣,高风竟谁传”(《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的总结。陶渊明任性率真、豁达宽容的人格是文人们追求的人格榜样。诗人在与陶渊明的灵魂契合中表达精神境界的追求。
明代诗人还在和陶饮酒诗中表达自己对现实愿望的追求,提出自己的归隐愿望,如“平生麋鹿姿,结爱林与山”(黄淳耀《和饮酒二十首》其二)。戴良也在自己的《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序中提到了创作原因:“因读渊明《饮酒》二十诗,爱其语淡而思逸,遂次其韵,以示里中诸作者,同为商榷云耳。”并且,其在诗中将醉中境界与人生态度结合在一起,如“世间有真乐,除是醉中境”(《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戴良在和陶诗和酒中体会陶渊明当时的创作立场,表现出他对真乐境界的向往。
诗与酒的结合,使这些诗歌呈现自由惬意的氛围,语言上继承了陶渊明平淡的特点,场景上也学习陶渊明选用生活化场面,与陶渊明冲破时空的隔阂,进行精神上的交往。赤诚放纵的诗句表达为诗人提供精神的休憩之所,大胆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心之所向,这是醉的状态带来的,更是与陶渊明恒久的人格精神一脉相承的。
(二)体悟人生哲思
明代诗人除了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待生活,表达豁达的人生追求以外,他们还在诗句中表达人生感悟,在饮酒中感知万物,思考其中蕴含的哲思道理。例如,“独醒似绝人,沉湎必伤已”(吴俨《国贤示和陶止酒诗因次其韵》),诗人指出虽然保持独醒不流俗套非常难得,但若沉溺其中反而会伤害自己,与其如此倒不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看待一切。孙承恩在《和陶靖节止酒》中说明了自己对止酒的态度:“微酣见真性,沉酗匪君子。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若是因为止酒一事让自己陷入为难境地纠结万分,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倒不如积极看待,顺其自然从容接受。诗人继承了陶渊明的旷达与乐观,从止酒的角度引申出自己对人生的清醒认识。
诗人们还善于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如“深居观物态,至竟尔为尔。蚊眉栖蟭螟,厕床幻锦绮”(《和饮酒二十首》其六)。黄淳耀隐居山林,终于能在静心凝神中感受到细小平常的事物,感叹世间万物存在的微妙神奇。李贤在和陶饮酒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思:“一觞未及醉,悠悠今古情……静观万物乐,吾亦乐吾生。”(《饮酒诗二十首》其七)微酣的状态让作者将过去与现实联系起来,陶诗为诗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柱,酒又为诗人们提供安心之所,如此结合下使这些诗句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气,创造出充满风趣盎然的诗歌意境。
诗人们静观人生,爱惜生命,以旷达自适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潜心于和陶饮酒中揭示哲理感悟。他们通过细腻的感知世界体悟哲思,寻求自己生命最真实的状态,从而创作适意的作品,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体悟注入和陶诗中,延续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生命。
(三)关注社会现实
明代饮酒主题和陶诗的创作并非只关注内在,诗人们也同样关心外在的社会动向。明代存在的社会问题带给历史进程上的文人们带来困惑和反思。李贤的和陶诗虽然大多呈现轻松自然的氛围,也深深地感叹“世道有隆污,言之心为惊”(《饮酒诗二十首》其三)。诗人们明白陶渊明的境界不只是追求隐逸生活而已,追和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逃避社会问题,不问世事,除了回归自己本真的内心之外,也表现出在外在社会状况下的忧患意识。“羲唐去世久,缅然伤吾情。营营当途子,所徇利与名”(《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三),黎民表对当时社会当权者的行为产生怀疑,所以缅怀伏羲唐尧的德政,他关注社会现状上的社会问题,希望改变这样的社会风气。另外,他还在《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二十写道:“奈何四海内,弃绝寡所亲。朅来二十载,皇皇尚迷津。”诗人在这里诉说了他历经社会现实后迷茫的人生困境,倾诉自己对现实的苦闷,表现对社会现状的关注。魏学洢在《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三中表明社会状况:“身在糟醨中,未敢傲独醒。”魏学洢经历明末的社会变动和个人人生巨变,感受世态炎凉,社会问题无法避免,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无限惆怅。明初诗人童冀对现实状况也是无限感慨充满无奈:“徒有忧世心,时事每相违。”(《饮酒诗二十首》其四)
经历了社會上的黑暗现实,诗人们体悟诸般痛苦和世间百态,对社会现实上存在的问题充满担忧,目睹社会现实问题,他们无法置身事外,于是在诗歌中表现他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和陶诗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状,牵引出对现实社会问题深度的思考。
(四)排解心中忧愁
在统治阶级占据主导的封建社会中,诗人们仍然保留着对民族和社会的危机意识,可惜文人群体们在权力方面势力甚微,往往充满忧愁却无可奈何,个人追求和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的忧思始终萦绕在诗人们的心头,如黄淳耀在《和饮酒二十首》其五中所写的“我心正惆怅,默与风铃言”。诗人内心充满忧愁,只能与风铃倾诉忧伤,饮酒和陶诗为他提供了宣泄方式。除了将和陶诗和饮酒作为排解手段以外,诗人们还渴望从中寻求出路。祝允明写道:“吾生向妍华,何惜此日衰。有酒不解饮,而问彼从违。”(《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诗人向往美好生活,但现实是一片衰败场景;酒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只能追问自己是顺从现状还是违背本心;与其说诗人在借酒消愁,不如说他在进行自我精神上的沟通。面对这些问题,他同样迷茫,于是也只能感慨怀念太平盛世,“其君或唐虞,仿佛皋契尘”(《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十)。诗人用饮酒和陶的方式以求得构成符合他们内心想象中的理想世界,在和陶饮酒诗中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使自己身心上的沉重枷锁得到解脱。许多文人无法寻求适应自己的目标和生活,他们对社会现实充满困惑,看不到人生的出路,于是借助和陶诗和饮酒表明心迹,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开阔的视角,牵引他们逐步向前,排解忧愁。“有酒斟酌之,年华何足惜”(《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五),李贤处境荒凉、人生短暂,但酒能帮助他毅然面对荒凉的居住环境,化解年华易逝的痛苦。
无论是个人境遇还是社会状况带来的忧愁,饮酒和陶诗都为身心疲劳的明代诗人们提供了心灵居所,让他们在精神的压力和人生的迷茫中得到喘息放松,恰恰是在追和陶渊明和饮酒中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整体而言,明代和陶诗在饮酒主题的创作思想情趣上大都追求陶渊明那种轻松豁达的审美指向,虽然各自的生活氛围不尽相同,但是都表明了自己的内心志趣与向往境界。放眼望去,明代文学的创作历程相较台阁体一味追求雍容典正的艺术风格而失去了自我的艺术审美趣味而言,这些诗歌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体现了明代文学的生命力。另外,也不同于江西诗派,他们虽看重陶潜诗文,但过多追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艺术技巧,反而失去了陶渊明的境界,具有饮酒主题的和陶诗创作,才是真正地保持了陶渊明诗歌中的“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钟嵘《诗品》)的意蕴,因为诗人们想要精神上的共通,所以并不在艺术上刻意学习,反而在饮酒主题上保留了自然的肆意。
综上,受到陶渊明的影响,明代文人在精神方面产生共鸣,在创作中通过饮酒主题和陶诗使主客体达到高度的统一,通过行酒和陶的方式调节现实种种沉郁因素,从而实现自己内心真正的平和与协调,最终达到生命状态的转变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