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过香河》的代际书写

2023-08-02 02:00王文兴李连蕊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北漂代际农民

王文兴 李连蕊

代际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代际关系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态,代与代之间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异与矛盾,代际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到不同学科领域。张楚的《过香河》也聚焦于代际关系问题,通过普通家庭的日常代际互动展现出老、中、青三代人的代际差异、代际隔阂与代际支持,呈现代际之间复杂交错的精神状态。

一、身份认同上的代际差异

身份认同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的某种独特品质特征,与自我认知密切相关。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他们对于自己是个什么人的一种理解”(安东尼·吉斯登、菲利普·萨顿《社会学基本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故土外出打工。由于出生的时代不同,他们在身份认同上也存在差异。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以农为主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在《过香河》中,以老艾和老叶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从出生起就扎根在农村,农村对他们来说是精神栖息的家园和永久的归属,城市只是一个短暂的停留地。他们来到北京也并非出于主观意愿,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也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到城市扎堆聚集,用老艾的话讲,“人要死活不肯过好日子,连菩萨也劝不住”。文中描写到老艾和老叶分别独自到北京的场景:老艾第一次到北京费了一番波折,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几番折腾才到达北京;而老叶虽说年轻时有跑车的经历,顺利找到了蜜蜜,但到达医院后的形象已是狼狈不堪—“老叶仿佛是个走夜路掉进河里的旅人,眉毛、发梢和脸庞湿漉漉的,衣角和裤脚滴答着水”。对于初次到达大城市的老艾夫妇而言,北京似乎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客”,一路的波折先给夫妇二人一个“下马威”,日后忙碌操劳的日常生活也叫二人疲惫不堪。和农村的生活相比,这里的生活节奏和压力过于沉重,城乡的巨大差异使他们认为这里并不是他们的安身之所。对于北京而言,他们只是“旅人”;对于他们而言,北京也只是一个暂时的落脚之处。他们只是城市的漂泊者,农村才是他们该回到的地方。只有过了香河,内心才踏实;只有回到农村,才能回到安心的栖身之所。

以“我”为代表的第二代农民和老艾夫妇等老一辈农民的观念不同,“我”一方面向往城市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对于乡土的不舍,是一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状态。文中的“我”从小生长于乡村,后来辞掉公职来到北京念编剧班。相对于上一辈农民,“我”具有文化知识,接受现代都市文化氛围的熏陶,但和蜜蜜这一代年轻北漂相比,又缺少了他们敢拼敢闯、不怕失败的勇气。“我”作为蜜蜜的舅舅,老艾的表弟,是蜜蜜与老艾母子之间的调节剂与倾听者,看似是一个理性且清醒的人,实则相反,“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和纠结,站在城乡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当“我”去祁连山写扶贫剧本时,羡慕山里农村夫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当“我”应导演邀请写电影剧本时,每天又沉醉于美人、美酒的物欲生活,享受其中的惬意舒适。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家乡,成为一个“我”难以抉择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维特根斯坦的经历,恰恰是映照了“我”是留下还是归乡的矛盾心理。以“我”为代表的第二代北漂打工人,既有城市生活的经验,也保存乡村生活的记忆,既不认同自己是城市人,也不想承认自己是农村人,在漂泊与回归之间表现出迷茫的状态。

以蜜蜜为代表的第三代农民则呈现出与前两代不一样的身份认同。如果说以“我”为代表的第二代农民还存有些许对土地眷恋的话,那么第三代农民则彻底失去了这种留恋,他们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且成为这里的一分子。蜜蜜幼时在农村长大,之后外出上大学读书,大学期间组建了乐队,喜欢弹吉他、打篮球。他毕业后,在北京饭店后厨切过菜,在后海的酒吧里驻唱;现在开了手机膜公司,又举办歌唱选秀比赛,拍摄网剧。不管在校园还是社会,他都拥有无限活力,具有前两代人未曾有的开拓和进取精神。虽然这些“事业”均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蜜蜜总能够顺从自己的心意不停地“折腾”,他的关注点始终是面向未来的,并且不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束缚。在人际关系方面,他结交的两个女朋友都是北京户口,认识的球友也非富即贵,这都反映出他这一代的农民能够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通过一些外在人际关系在城市中获得一席之地。蜜蜜的这些生活阅历和思维方式与老艾夫妇和“我”是完全不同的,在体验过城市生活后,子辈一代已被这里的生活深深吸引,他们叛逆性、先锋性的性格只有在城市才有发挥的空间,才华和理想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实现。

可以看到,三代北漂的农民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身份认同。老一代农民习惯于鄉村生活,那里承载着他们整个人生的回忆,对于城市他们只是匆匆过客;中年一代的北漂呈现出离土不离乡的特质,内心充满矛盾与迷茫,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无法作出取舍;新一代的年轻人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奋争获得留在城市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这种身份认同的差异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工作或学习,而农村却日渐萧条,只有老一辈农民守在故土舍不得离开,年轻一代则无可挽留地朝着城市走去。

二、价值观的代际隔阂

由于出生时代与生活阅历不同,家庭中父辈与子辈在思考与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从而产生价值观上的代际隔阂。

在生活观方面,老一代和青年一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老一辈农民经历过贫苦的年代,所以在日常生活上也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文中的老艾舍不得花费两百元交农村合作医疗,将蜜蜜扔掉的一次性内衣和废弃纸箱重新捡回来。蜜蜜的生活观却与老艾截然相反:他将骑了半年且价值不菲的摩托车半价处理掉;明明生活拮据,却阔绰地请朋友去私人会所吃日料。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势必会引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蜜蜜对老艾的节俭方式不能理解,扬言要将她送进养老院,认为她是得了“老年痴呆”;老艾也同样是“半颗眼珠子也瞧不上他”。造成母子两代人生活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成长环境的不同。老一辈人一生勤俭节约,前半生贫穷的基因刻在他们骨子里,导致节俭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蜜蜜成长于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物质生活达到了充分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温饱问题从来不是他们的困扰,所以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在婚恋观上,两代人也同样存在矛盾。蜜蜜的第一任女友王如云拥有北京户口且吃苦耐劳,老艾十分满意,蜜蜜却认为二人不合适,一气之下老艾回了老家,丢下受伤住院的蜜蜜。第二任女朋友是邹姑娘,她同王如云能干的性格相比,相差甚远,蜜蜜却中意这位“食欲旺盛”的姑娘。同样,邹姑娘之所以选择一穷二白的蜜蜜,理由也只是因为他的“傻气”。二人从相恋到结婚,都出乎老艾夫妇和“我”的意料。可见,年轻人的婚恋选择和老一辈传统观念具有很大差异,在选择婚恋对象时,他们更遵从内心的意愿:一方面这显示出现代年轻人婚恋观的进步,他们不再一味地把金钱、地位、家庭作为爱情的第一要素,而是更多关注性格等内在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年轻人婚恋观的片面、偏执,与老一辈的婚恋观相比,他们缺少家庭责任感,显示出冲动、不成熟的倾向。

同样的隔阂也出现在“我”与蜜蜜两代人身上。“我”与他虽然相差十几岁,但也存在价值观上的代际差异。“我”对蜜蜜“折腾”的行为不理解,甚至表现出讥讽或调侃。“我”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到北京扎堆,更不理解他们那种像“皮耗子”一般叛逆且打不倒的精神。他在地铁口卖唱的装扮在“我”看来像盲诗人,当他骑上那辆黑色的宝马摩托车时“我”感觉像五十毫米的麻花钉被钉到铝合窗上。“我”每次看到他,总会想到斯特菲尔德的那句话,“青年人往往自视聪明,就像醉汉自觉清醒一样”。可见“我”对蜜蜜的北漂并不抱有信心,他的行为在我眼中只是头脑发热不切实际的行为。在蜜蜜眼中,“我”也不过是一个对生活失去热情的迷茫中年男性,他同样也不理解“我”这样平庸与无趣的生活方式。

张楚以“我”的视角去叙述三代人价值观上的代际隔阂,但他又很少对哪一代人的价值观作出倾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展示代际的隔膜与矛盾。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时代烙印,很难要求他们去改变,真正能做的应该是正视这种差异性,正视代与代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实现代际之间的真正沟通。

三、不对等的代际支持

“代际支持,从狭义的代际角度理解,认为是在家庭内部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代际资源的双向流动,也就是金钱等经济资源和劳务等非经济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双向流动。”(李柯《代际支持的研究评述》)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特别是农村家庭,成员之间内部黏性较大,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在代际支持上呈现出新的变化—代际支持的不对等,具体表现为父辈在情感或是经济上对子辈始终如一的付出,而子辈对父辈反哺的弱化。

在小说中,尽管蜜蜜与老艾夫妇之间存在矛盾与隔阂,但不涉及根本利益的对抗,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细节之处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在日常生活方面体现为父辈情感上的代际支持。老艾来到北京之后,便负责儿子一日三餐,天不亮就从床上爬起来按照蜜蜜的口味做早饭。蜜蜜的脚被挑断筋之后,老叶更是每天骑三轮车去买牛蹄筋、羊盖骨等东西给他补身体。

其次,在工作方面体现为父辈经济上的支持。蜜蜜的公司开业之后,老艾和老叶充当起厨师、搬运工、保洁员,并每晚加班到深夜;之后,蜜蜜举办选秀比赛、拍摄网剧。这些或许在“我”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老艾与老叶也都没有阻拦,只是在后方没日没夜地生产手机膜为他提供经济保障。虽然这些“事业”均以失败告终,但夫妇二人不仅没有责备蜜蜜,反而打算回老家卖烧鸡,赚钱供他东山再起。蜜蜜在他们心中似乎就是一位“末路英雄”,拥有无限潜能,随时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父辈对子辈的支持都是无私的,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但是,反观蜜蜜对老艾夫妇的反哺却少之又少,唯一给老艾买的Burberry豹纹真丝上衣,老艾还一次没有穿过。不仅如此,蜜蜜在与老艾发生争执之后常常训斥她,有几次老艾只能默默哭泣。出现这种代际支持不对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城市生活。由于距離和时间等因素影响,他们与父母相聚见面的时间大大减少,子女无法给予父母足够的关心与照顾,甚至由于长时间缺乏接触沟通,双方情感也逐渐生疏,从而导致情感上代际支持的不对等。第二,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大多数家庭往往只养育一个孩子。父辈及祖辈将全部的关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成了家里的“掌权者”,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往往缺乏奉献与付出精神,更多带有自私与自我的性格,所以在他们长大成人后自然也欠缺代际支持意识。第三,年轻一代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暇顾及父母,或者没有经济能力反馈给父母,甚至还需要父母经济上的支持,这也造成了经济上代际支持的不对等。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阶段性的状况,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相信这种代际支持上的不对等将有所改善。

代际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毕竟不同时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专属烙印。作者通过《过香河》这部作品向我们真实地反映了老、中、青三代人对北漂的不同的态度,还有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婚恋问题上的隔阂与矛盾。我们也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付出与牺牲,这正是无数中国农村家庭、北漂家庭的真实写照。张楚用温暖的文字叙述一个普通小家庭的代际互动,也折射出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饱含作者在代际书写背后对小人物深深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北漂代际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I LOVE SPIDER—MAN
北漂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卖菜叔”出书:北漂路上我和儿子一起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