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墙上图书馆”

2023-08-02 11:02张德芳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立学旧书对联

张德芳

当我认识一些字以后,就想着看书;可是能看到的书太少太少,不免有很多的遗憾。

我在家里面翻箱倒柜,无果,让我颇有微词:这老先人没有留下钱财可以理解,您总得留下一些书嘛。静下心来想想,他们是祖祖辈辈的农民,真是难为他们了。

到了邻居和亲戚的家里,还是惦记着有没有书可看。虽有幸得到一本书,纵然前面没有封面,后面没有结尾,我却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断章取义地去读,开始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后面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只能靠自己想象了。

我躺在窑洞的土炕上,身边放着两本课本:一本是《语文》,一本是《算術》。这是我的全部家当,已经看过若干遍了,课本的内容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哪一页是什么文字,哪一页是什么图片。

我知道吃不饱饭的时候肚子会饿,我不知道没有书读也会有饥饿的感觉。我是真正理解了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在窑洞的墙壁上贴有很多花花绿绿的旧书报。过去的农村人家,都是这样做的,其作用就是墙围。

我先从低处看起,这个比较方便;看完低处看高处,需要踩在凳子上,拿着煤油灯去看。墙围比较大,能够阅读好长的时间。墙壁上面的旧书报,有政治、有故事、有诗歌、有散文,应有尽有,无奇不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我把自己家的墙壁看完了,就去邻居家看。逢年过节,我就到亲戚家去看,这就是陪我走过童年、走过少年的“墙上图书馆”,这些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在老旧的墙壁上,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参加中考,那年的作文题目是“师生之间”,好多考生蒙圈了,不知道从何下笔;我想起了看过的一篇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文章,茅塞顿开,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读初中的时候,才渐渐地有意识想读自己喜欢的书。《小说月报》拿到手里,我如饥似渴地读着,里面的文字都记住了。这些文章大部分是伤痕文学,有好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如刘心武的《班主任》,铁凝的《哦,香雪》,张贤亮的《牧马人》……

后来,我走进了城市,走进了新华书店,也走进了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让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左顾右盼,流连忘返。

推开古朴、沉重的大门,里面是华丽的殿堂,美味佳肴,高朋满座,“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既像“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似“沾衣欲湿杏花雨”。在文字的峰回路转里,追寻回家的路线;在文字的浩瀚海洋里,驾驭远航的帆船;和文字说话,唤醒曾经的记忆;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与文字悲,与文字喜。“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早餐,文字;午餐,文字;晚餐,文字;夜宵,文字。或清炖,或黄焖,或爆炒,余味无穷。

古语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高玉宝曾经大声疾呼:“我要读书!”

父母之所以辛辛苦苦地供养我们读书,是因为他们深受“睁眼瞎”的痛楚,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坚持让我们上学。

以往过年时候,父亲总是赔着笑脸去请别人写对联。有一天,我终于可以自己写对联了,看到了父亲那扬眉吐气的样子,我越是勤奋地学习。

不读书,我拿什么去和别人拼?何以解忧,唯有读书。读书,可以使贫穷变得富有,可以使愚昧变得聪慧,可以使空虚变得充实,可以使幼稚变得成熟,可以使寂寞变得热闹。

沏一壶茶,燃一支烟,手不释卷,慢煮文字,目酣神醉,心旷神怡,与文字高歌,与文字低吟,与文字为伴,此生无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墙上的图书馆”已不多见,偶尔遇见,邂逅重逢,倍感亲切。习惯成自然,我还是要仔细看看,这上面都有些什么。

猜你喜欢
立学旧书对联
旧书满新知
航程课堂:南通“立学课堂”校本化实践样本
立学、躬行、自省,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吕夷简与州郡立学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