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视角下的医院内部控制

2023-08-02 12:56杨晋宇
今日财富 2023年20期
关键词:内审公立医院防控

杨晋宇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新医改政策的落地在为公立医院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财务管理质量与公立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剧。本文基于财务风险视角来探究公立医院如何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做好风险防控。

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运营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公立医院面对外部竞争力加大的情况下,从财务风险角度入手健全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公立医院有效规避风险、提升综合竞争力、维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公立医院为代表分析医院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预算控制风险

预算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在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呈现出一种“重采购而轻管理”的现象,即将目光主要聚焦在采购环节的资金预算方面,而没有重视预算管理在医院各项业务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不少公立医院的各类职能部门对于预算编制的认知水准长期滞留在“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的层面上,而忽视了自身与预算编制的内在联系。所以,在预算编制工作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各个部门的配合度不高、积极性低下,极大地弱化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同时,由于预算编制欠缺权威性和有效性,各个部门在资金使用期间经常出现实际使用金额超出预算的现象,增加了公立医院各项目活动开展的资金开支,提高了医院的营运成本。

(二)成本管理风险

就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风险而言,可以细分为两类风险:第一个是成本信息生成风险。这类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成本的核算失真,各项管理费用的支出模糊,辨识度不高导致信息处理存在失误,进而为上层成本资料的准确生成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二个是成本效益管理风险。成本效益管理风险包含了药品收入下滑和盲目借贷导致医院资金的成本升高、对投资项目的收益评估失误、医疗款项的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不高等都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三)资金安全风险

现阶段,一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并没有定期固定资产的清点活动,也没有展开动态性、不定期的资产抽检工作,很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存在闲置或去向不明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严重威胁着公立医院的资金安全。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或者不完善,导致相关人员对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不明晰,存在二次购置的风险,加大医院的成本开支。

(四)财务监督风险

财务监督工作的贯彻落实是公立医院实现内部财务管理防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有效降低医院内部风险的可行路径。然而,现阶段不少公立医院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并不健全或者尚未有效搭建,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人员舞弊等现象,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再者,还有一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单独设立内审机构,而是直接将内审机构的职能划分到了财务部门之中,使得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了制约,内审结果的可信程度欠缺。

二、基于财务风险视角下的医院内部控制举措

(一)增强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度

强化医院的预算管理。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以预算管理为节点提出的内控手段,是财务风险视角下医院夯实内部控制体系架构的基石。公立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预算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下,保证公立医院各个职能部门的资金使用额度在预算划定的范围之内,严禁出现超额支出的现象。如果存在超额支出现象,需要做好书面记录,做好评估成本工作,将评估结果与奖惩机制相挂钩,在年终绩效考核时对相关人员予以一定的奖惩,从而激发医院各部门职工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来,提升公立医院整体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举例来说,某公立医院的采购部门负责药品的采购,在采购金额的申请上需要采购部门结合本医院对药品的实际需求,明确采购数量、采购单价和批发价,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药品的采购计划,向财务部门递交合理的采购资金申请,经过财务部门与上层领导审批之后划定相应的采购资金额度。采购部门要严格按照资金额度上限进行采购活动,如果采购资金超出额度上限,要及时向上呈报,说明原因。

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不仅有助于公立医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而且还能分析医院当前的经济行为,使医院业务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益”的目标。因此,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公共医疗机构应切实强化预算管理的内部宣传力度,提升医院内部医务人员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知,引导全体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健康的预算管理思维,为营造良好的预算控制氛围和构建完善的预算控制机制奠定基础,以切实提升公立医院的风险防控能力。

(二)构建成本控制的制度,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效率

1.责任问责机制

在公立医院深入开展内部防控機制的前提条件下,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切实加强问责机制的建设和落实,为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框架,向医院各个部门人员明确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控制框架设定的标准。同时,财务部门要制定好费用报销机制,逐步掌握现阶段公立医院的收支信息,对费用的分类凭证做好记录,了解医院现阶段的经济效益程度,为更好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提升成本控制效率做好准备工作。

2.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

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是医院进行事中成本控制的手段,该机制的构建能够对公立医院提出的重大决策执行流程加以控制,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投资的方向上,需要精准验证投资的可行性,避免出现投资的从众性和盲目性,减少医院财务风险。

3.事后成本控制

除了以预算成本管理为代表的事前控制和以制度管控为代表的事中控制之外,事后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也应得到医院的重视。该控制措施与医院的预算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具有共同性,都注重发挥全体职工参与医院内部风险管控的积极性。

(三)搭建医院实物资产的保障控制机制

首先,实物资产是公立医院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员要注重易变现资产和库存物资的保护,同时保留好实物资产相对应的购买票据。其次,公立医院有必要构建起实物清点盘查机制,以医院自身的业务特征为基准,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实物清点盘查手段,对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医疗器械、药品数量等资产做好数量校对,生成清点盘查报告并以报告内容为基础做好台账,始终保障医院具备的实物资产与台账记录的信息能够相匹配,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可靠。再次,要配备专门的资料保管人员,对医院营运过程中出现的资产、财务、会计工作中生成的数据做好统筹整合与归档工作,为以后调取财务信息留下凭证。同时,信息数据的及时归档能够避免资料的遗失、篡改等问题的发生。最后,医院要做好固定资产存入与领出的变动情况,及时做好监管工作。因此,医院要就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做好考察与跟踪,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更情况,要遵守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问题做好恰当的处理。实物资产的报废申请要建立在审批流程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医院固定资产浪费的情况发生。

(四)保证财务信息的内部透明和公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公共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中,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朝信息化、智慧化方面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为医院的财务风险防控开辟了新的路径。首先,信息数据的透明和公开,能够保证医院的信息数据置于监督视野之下,为信息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次,信息技术发展打破了医院部门的信息孤岛的壁垒,保证医院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为医院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信息的获取、整合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五)完善投资评估机制

公立医院在开展项目投资活动之前,有必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项目投资之后医院的经济效益和面临的经济风险,在预估投资之后有可能产生的经济风险,及时制定出有效规避和降低风险的策略,并生成可行性报告。为了进一步保障公立医院进行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可以聘请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公立医院的项目投资决策,从多方视角来确认该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为公立医院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六)加强医疗账款的管控力度

公立医院通过筹资来开展工作,所以,掌握医院当前的成本支出情况,分析影响投资项目收益的风险因素十分重要,同时,立足于公立医院实际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债务偿还能力选择恰当的筹资路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除此之外,医院有必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落实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制,避免资金回流延期影响公立医院的流动资金储备情况,保障公立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正常进行。

(七)切实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1.内审与外审

在内审方面,公立医院应当在内部设置专门负责监督的岗位,并由指定人员负责监督,履行监督岗位职责,并明确监督人员的岗位监督内容,及时发现医院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提示职能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予以解决,强化内部控制水平,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外审方面,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除了要在内部做好监督工作之外,还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上级主管部门可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对医院搭建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評价,并给出中肯的意见;政府职能部门也有权力对医院的实际经营活动进行抽检。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强强监督,对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审计监督

公立医院在营运过程中需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强化各个科室的审计工作。公立医院的内审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一改以往内部审计职能与其他部门相融合的现象,保证内审机构监督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最大限度发挥内审机构的监管成效,明确指出现阶段公立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公立医院的财务内控整改提供正确的引导。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医院财务信息的核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八)优化工作岗位,构建风险防控机制

1.工作岗位的优化

在新医改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对内部工作岗位的设置进行合理规划,进行岗位优化。对各个岗位的职责予以明确并匹配相应的人员,科学合理地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岗位优化的目的,保障医院各个部门能够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分权制衡,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2.构建风险防控机制

第一,医院自始至终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医疗质量水准。因此,医务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服务意识,降低医疗风险。第二,医院有必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防控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实时监控风险因素,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发出预警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及早进行处理。

结语:

医院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面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医院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控举措,建立健全完整的医院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医院内部控制水平,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收。

猜你喜欢
内审公立医院防控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