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血清LDH及ProGRP指标的效果

2023-08-02 13:32熊家俊朱学雨张世浩夏少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19期
关键词:肺段胸腔镜肺癌

熊家俊 朱学雨 陈 乐 张世浩 夏少锋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等特点,有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患者每年新增80万以上,且其中有70万人的患者是直接死于肺癌,可见病死率之高[1-2]。肺癌在临床中通常分为非小细胞和小细胞癌两种情况,而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同属于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在肺癌发病率中的数据可高达80%及以上[3-5]。对此,本文将侧重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患者体内血清LDH和PreoGRP水平指标效果和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同意研究。组间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体质量、平均病灶直径的对比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使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需要选择全身麻醉的方式对其进行麻醉。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体位的指导,可以在患者的后背放置一个枕头作为支撑,让患者保持检测卧位的姿势体位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之后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割的部位进行消毒,便可让医师实施手术操作。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期间,医师选择使用单孔操作法对患者进行胸腔镜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置入。若患者需要进行中上叶的切除,医师则需要将器械置入的位置选择在患者肋骨第3根和第4根的间隙处,若患者需要进行下叶的切除。医师则需要将器械置入的位置选择在患者肋骨第5根和第6根的间隙处,之后需要按照楔形切除术的方式,获取患者体内的病灶切片,根据获取的病灶切片明确患者的病理结果,之后慢慢靠近患者的肺门以及肺叶进行切除,在解剖分离肺门的结构后,医师需要对患者体内的肺叶支气管、静脉进行处理,其间医师选择单项操作的方法进行,之后将患者体内的肺叶各动脉分支进行游离显露,将其结扎然后切断,随后可将患者的肺叶病灶进行切除,清扫患者的肺门淋巴结。

1.2.2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时操作孔的选择、麻醉方式的选择、体位姿势的选择以及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的清理方式跟对照组的方式相同。为找到患者体内病灶的具体位置,医师可以通过胸部CT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样需要利用楔形切除术的方式,获取患者体内的病灶切片,将切片送检后,保证患者的病理结果的准确和可靠,之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肺段切除。如若患者的病变肺段组织较少,但病变程度深,医师可以选择将患者的肺段直接切除;若患者的肺裂发育情况较好,医师需要将患者的肺支气管进行分离切断,之后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灶位置,对患者实施测低潮气量以及低压力的膨胀后缩陷法,用电钩标记膨胀的位置,对其进行解剖和结扎,之后将标记的肺段切除即可;若患者的肺裂发育情况不好,医师需要沿着患者的肺叶静脉进行解剖、结扎等操作,之后再沿着肺叶静脉向动脉、支气管处进行病灶的切除,操作期间,同样需要进行膨胀点都标记,保证病灶位置的具体性和准确性,在病灶与切缘距离为2 cm的位置进行肺段的切除。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胸腔以及手术的创口进行冲洗,防止穿孔感染的情况发生,在保证患者胸腔没有异常情况后,可对其置入引流管,缝合胸腔,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

1.3 疗效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拔管时间越短,术中出血量越少,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和引流量越多,说明患者的手术创伤越小。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指标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肺功能越佳。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水平越低,说明患者的病症越有所好转。④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结束后,从患者治疗后的局部复发指数以及区域性转移指数2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预后结果,以上2个维度的评估指数越低,说明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证明治疗的疗效越好。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血清肿瘤因子水平,水平指数越低,说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越少,病情越有所好转。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并发症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越小,表明治疗的疗效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χ2和t分别用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表示和()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围手术期指标的对比 经统计学最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和引流量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围手术期指标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围手术期指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经统计学最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FEV1、FVC、PEF的指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经统计学最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沉、CRP、降钙素原、白细胞的水平指标更低。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预后结果的对比 经统计学最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局部复发指数以及区域性转移指数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预后结果的对比()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预后结果的对比()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对比 经统计学最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LDH、ProGRP、NSE水平指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对比()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对比()

2.6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经统计学最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皮下气肿、肺漏气人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常见的一种病症类型,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且常发于老年人群体中,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大多较弱,身体各项功能也随之下降,再加上可能原有的基础病,所以老年人在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极大地增加了临床对其治疗难度。非小细胞肺癌通常多发于体内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以及肺泡上皮,按照组织病理学的分类,在临床中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腺癌、鳞状细胞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肉瘤样癌,其中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鳞癌、腺鳞癌次之[6-7]。腺癌通常沿着患者支气管外生长,在肺泡壁上进行蔓延和发展,会侵犯患者的血管和淋巴管,鳞癌多发于患者的中央气道,容易在胸内形成肿块,从而引发患者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等症状,腺鳞癌是以上两种症状的集合体,腺癌和鳞癌的病理学特点同时具备,且每个至少有10%的特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通常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可能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所处环境、生活习惯、年龄等方面有关,在发病时患者通常会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安全以及健康安全,再加上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越来越多,所以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也受到大量临床医师的重视[8]。为降低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其进行医治[9]。手术治疗是临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能通过对患者病灶的切除,降低病症对患者的折磨,达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10]。

本文中,主要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对其体内血清LDH和PreoGRP水平指标效果和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跟患者体内血清中LDH和PreoGRP等方面的水平指标有密切的联系,有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的LDH和PreoGRP的水平指标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呈正相关,即LDH和PreoGRP的水平指标越高,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越严重。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该手术也能帮助患者达到控制疾病效果的目的,但该手术方式对病灶切除的部分较大,对患者的损伤较大,需要较高的手术耐受性,而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的耐受力差,生理功能也从各方面衰退,所以需要寻找更好的手术方式[11-12]。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相比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需要患者有很好的肺功能,对手术耐受性的要求较低,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的同时,还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刺激,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13-14]。研究最后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相关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拔管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质量高、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和优势。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包括FEV1、FVC、PEF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没有特别的要求,在治疗后还帮助患者提高改善了肺功能的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包括血沉、CRP、降钙素原、白细胞的水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通常偏高,在经过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有明显的降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预后结果优于对照组,包括局部复发指数以及区域性转移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和区域性转移的指标评估能体现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等情况,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的相关血清肿瘤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包括LDH、ProGRP、NSE的水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ProGRP、NSE的水平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有效降低以上3个方面的指标。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包括出现肺部感染、皮下气肿、肺漏气的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降低血清LDH、ProGRP的水平指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的时间,降低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中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肺段胸腔镜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