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忠林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是推动五育并举,将立德树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不同方面的一种途径,对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就思政教育在音乐课程中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思政;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1—0019—04
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教师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音乐课程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时,可以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洗礼,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中小学音乐应当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有效地融合思政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音乐教学内涵,也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在中小学开展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在新时代学校做好思政课教育做出了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出了中小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思想道德修养还不健全,社会认知还很片面,要在学校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在此背景下,音乐教师必须担当起重要使命,可结合课程思政任务,将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音乐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中小学音乐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其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更新育人观念,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实现音乐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而行,融合发展,形成协同育人效應。
二是有利于拓宽育人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坚守“第一课堂”,把握思政教学的制高点,也可以结合“第二课堂”,利用音乐中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的思政基因展开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内容多元化,手段多样化。
三是有利于提升美育价值。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将精神世界的审美活动转化成内在的德行,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平和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从课程内涵入手,深挖思政教育元素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作品包含爱国主义精神、集体精神、民族自豪感等优质精神文化内容,将思政教育渗透在音乐作品中,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受到良好熏陶,这对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和意识形态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思政教育的关键是目的和内容的一致性,从课程内涵上赋予学生成长需要,因而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教材的内涵,并针对其中思政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提炼,确定中小学音乐学习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上能够深入快速地让学生乐于接受[1]。
例如,在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爱之梦》等作品时,音乐本身并没有具象化,音乐教师要充分结合人物思想、作品风格特点挖掘作品内涵,将自由、平等、博爱确定为思政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让平等、自由、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音乐作品思想融合,有效激发学生深刻的爱国情怀。从音乐内容学习出发,向思想品德塑造延伸,可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二)从教材入手,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
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首先要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能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的乐趣是实现思政教育过程的关键因素[2]。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因素众多,教材因素是其中之一。中小学音乐教材主要是单元式、序列化呈现的,有着鲜明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从教材入手,增加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要因小见大,即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家国情怀;从音乐要素、情绪、情感的变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从单一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到全球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世界多民族音乐的融合。在教学时,教师要避免单一说教和生硬讲解,应选取合适例子,主动将思政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开放的文化视角。
例如,在《辽阔的草原》《银杯》等少数民族歌曲的学习中,就可以立足于文化理解的教育。教师可让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代表题材,理解蒙古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密码。可通过艺术实践,让学生体验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奠定感情基调;或通过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述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共鸣;或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归类整理,教育学生弘扬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三)从学生入手,强化思政教学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学时学生不应该被动学习,而是要实现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要让思政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成为每节音乐课的必修内容。教师可按照学生自身条件和认知水平建立思政教育知识框架,不断融合新鲜的思政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强化思政教育的主体性。
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走向复兴》《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这类红色经典歌曲时,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合思政知识,突出学生的地位,共同建立思政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介绍创作背景,挖掘歌词内涵和价值取向。同时,还要从情绪、情感上入手,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思考和共鸣,借助歌曲的力量,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培养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四)从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彰显课程思政的价值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悄然发生,《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实现了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改变,强化了育人导向,调整了课程结构,加强了学段的衔接,体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要求[3]。音乐教育不仅单单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且是提高学生思想认知、社会价值、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的理解内涵,围绕核心素养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协同育人水平。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学生发展所需必备品格。教师要树立“大学科”“大教育”观,除了在音乐中渗透,还应在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学科中强化思政教育,关注艺术内容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发挥音乐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艺术素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五)从信息技术入手,实现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传媒时刻影响我国的教育发展。将数字虚拟技术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可让思政教育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智能交互。教师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和资料引入课堂,使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要善于挖掘课堂的思政元素,利用“数字云”平台收集教学资源,把学习强国、抖音快手、“数字马院”的资源带进教室;也可以将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段和发现拍成教学短视频,或自制教学课件作为思政教学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听内容。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优势,让学生能从中受益,学习到更多思政知识。
下面以人音版小学五年级《我是中国人》为例,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音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设计理念:本单元以“京韵”为主题,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京歌京韵的歌曲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本节课学习《我是中国人》继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韵味,继续培养学生对京剧国粹艺术的兴趣。教师要立足“大单元”“大综合”教学,着眼于文化理解与传承,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音乐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结合。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我是中国人》,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京剧国粹艺术的兴趣和喜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励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审美感知);认识1|4拍,学习京剧文化知识(文化理解);按照京剧韵味字正腔圆地演唱歌曲《我是中国人》,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表现要素(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字正腔圆地演唱歌曲《我是中国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通过听、辩、击、读来感知休止符,并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掌握歌曲中的拖腔演唱及1/4拍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示范法、聆听法、模仿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唱《唱脸谱》片段,请学生思考:你感受的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利用多媒体播放京剧人物,谈谈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说唱脸谱》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为新课教学作铺垫,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代表的京剧艺术形象进行思政教育。
2.介绍京剧,帮助理解(视频介绍)。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京剧及京剧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增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3.审美感知,艺术体验。通过音乐资源视听、教师示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感受搭配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感受到的歌曲的音乐速度是怎样的?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情绪,提高学生的感受与理解能力。在多种音乐体验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必备品格。
4.学唱歌曲,创意实践。再次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力度、情绪、节拍(学生用自豪、骄傲的情绪,边听边一拍一下拍伴奏);“念白”练习,按节拍字正腔圆、沉稳大气地念歌词(歌曲中的休止处,要突出先击拍后念词)。试着跟着琴声哼唱歌曲。在练唱过程中讲解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休止符。引导学生用轻声高位、字正腔圆的方法演唱,唱出自豪、骄傲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听、练、唱层层递进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戏曲,掌握音乐的风格特征,增强艺术表现力。
5.表现歌曲,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课堂延伸、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激发学生对中国国粹的喜爱之情,也引导学生要热爱京剧,把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增强自豪感。
点评:(1)京剧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得以流传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一传统的方式,在教学准备环节如果能够融入京剧“甩嗓”也十分不错。(2)把握“西皮”“二黄”唱腔的特点,是戏剧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戏剧的不同之处。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特点,要能够通过表演京剧的动作来突出“作”功,提升课堂的参与度。(3)积累京剧的相关知识,如京剧起源、行当及行当特点,四大功夫,代表人物(梅兰芳)等,拓宽课堂的文化理解。(4)通过《我是中国人》加强学生自豪感、价值观的培养,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课程理念、目标设置、教学流程中,让思政教育与课程同行,立德树人不再是空谈。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中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教学内容需要秉承爱国主义理念,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保障其能够在教育发展和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还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策略,以一贯之地落实,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竹君.享受教育,信念伴寻向往的诗和远方——探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有效措施[J].时代教育:下旬,2021(03):02.
[2]赵霞.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中国音乐教育,2020(07):04.
[3]刘尧丽.“思政进课堂”在小学音乐课中的有效实施[J].读与写:中旬,2021(09):01.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