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改革初探

2023-07-31 11:38张荣天高云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张荣天 高云芳

摘要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我国农业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更为重大。通过对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问题、培养策略及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不足,在简要评价基础上,结合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初步探索未来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趋向及建议。

关键词 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评价;改革趋向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27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6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of Agricultural Masters Training in China

ZHANG Rong-tian1,2,GAO Yun-fang2

(1. Institut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Agriculture master is a professional degree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qualifications. The agriculture master culti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vey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fie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more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master cultivation. By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training mode, problems, path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masters degree, and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e main trend of agricultural masters degree reform on the basis of brief evalu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 master;Postgraduate cultivation;Status evaluation;Reform direction

基金項目 全国农业教指委研究课题(2021-NYYB-07)。

作者简介 张荣天(1987—),男,江苏溧水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

收稿日期 2022-07-16;修回日期 2022-08-18

1999年为了满足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正式设置了农业推广硕士(简称MAE)[1];2015年颁布的《关于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有关事宜通知》中将“农业推广硕士”更名为“农业硕士”[2];2016年颁布的《全国农业硕士教指委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设置调整通知》中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从原来的15个领域调整为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等在内的8个领域[3]。农业专业硕士自21世纪初开始招生,经过20余年实践与探索,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得到了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农业专业人才。笔者以近几十年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文献作为对象,试图通过较系统地梳理国内农业硕士培养相关研究文献,总结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重新审视,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方向及对策建议。

1 我国农业硕士培养现状情况

1.1 农业硕士培养模式 农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对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化和更新过程,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突破原有仅在高校培养农业硕士,实现校企、校地、校院协同,让社会参与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如李茜等[4]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完善管理制度;桑冬平[5]提出引入并正确运用TQM 理论,构建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协作协同机制、任职教师遴选培训机制、实习实践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的培养模式;王勇等[6]构建了基于“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的农业硕士实践育人新模式。国内学者重点对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7-16](表1)。还有学者探索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硕士培养[17],提出从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需求特性出发,构建社会导向型培养模式;亦有学者对农业硕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如杜凤国等[18]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六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上已取得了较丰富成果,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农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具体选择,为我国农业硕士培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但同时目前关于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模式还处于初步描述阶段,仍需对不同类型院校农业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提出不同院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与精准路径。

1.2 农业硕士培养问题 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学校层面上,主要有招生方面[19-20]、培养目标[21-23]、培养模式[24]、培养方案[25]、教学管理[26-28]、课程设置[29-31]、课程教学环节[32]、实践教学环节[27]、指导老师[5]、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的问题[25](表2);国内学者提到了培养目标不明确[21-23]、课程设置不合理[19-21]、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5,19,27]的问题。学生层面上,国内学者研究指出学生个人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存在偏差[32]等问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学生就业,制约着该领域的发展。因此,探索解决培养问题的精准路径,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也为学科领域的发展及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1.3 农业硕士培养策略 针对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优化建议(表3),其中在“加强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给出的解决方案最多;由此可见,在我国农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前期的规划与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吴孟玲[33]认为政府应成为培养模式优化强有力的推动者,为基于可雇佣性能力培养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支撑;也有学者提到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國培养农业硕士的经验,通过打通本科和硕士课程,便于非本领域、学历层次没有达到本科或者工作多年的研究生补修相关本科课程[34]。还有学者提出农业硕士人才培养应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的全过程要直接参与“用产学研”合作,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最终助力我国实现乡村振兴[35]。

1.4 农业硕士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因此如何培养乡村发展高层次人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硕士的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如郑世忠等[36]提到农业硕士是服务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不可或缺的高层次人才,在农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助力脱贫攻坚对于乡村各级政府、自治组织、企业、农业硕士、培养单位等各方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沈曼曼等[37]研究提出农业院校的农业硕士人才输送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黄泰良[38]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方之间的协同作用,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培养平台,完成农业硕士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及学科建设等环节的工作,切实提高农业硕士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输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两爱”的建设人才,适应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大批农业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靳亚忠等[39]认为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到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激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农、知农、爱农、兴农和服务于农业的情怀和爱国情怀,能够促进涉农高校培养创新性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为巩固乡村振兴事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完善硕士培养模式及路径策略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重点方向。

2 我国农业硕士培养现状评价

目前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主要涉及培养模式、培养问题、培养策略及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等多方面,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开设院校仍以我国涉农类科研院所为主。因此,笔者在系统梳理国内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初步地评价:

一是当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视角上探索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还相对较少,如何提出更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是需要重点思考的方向和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视角,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我国农业硕士培养研究从起初关注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逐渐到对培养模式的路径优化、对策建议进行总结,这为进行新时代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路径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目前关于农业硕士的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提升探索相对较少。

三是国内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以农业院校的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为主,而综合类院校、非农院校以及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对较少,需进一步丰富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方式。

3 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改革初探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实施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引,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之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结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以及我国农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初步判断未来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趋向:

一是完善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农业硕士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农业技术基础,熟悉农村发展情况,并能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农村发展,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因此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是其培养的重要方面。完善我国农业硕士培养中的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丰富农业硕士培养的理论体系。

二是丰富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通过对我国农业院校与非农业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系统梳理总结不同条件下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联系及区别,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内容建设。

三是探索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分类路径。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振兴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立足当前我国“三农”发展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科学路径设计,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高翔,刘申.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农技推广专门人才[J].中国农技推广,2000(2):6-8.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有关事宜通知:学位办〔2015〕 5号[EB/OL].(2015-03-20)[2022-03-17].https://nyzy.hlju.edu.cn/info/1044/1178.htm.

[3]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农业硕士教指委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设置調整的通知:农业教指委〔2016〕 3号[EB/OL].(2016-11-01)[2022-03-17].http://yjs.jmu.edu.cn/info/1093/1131.htm.

[4] 李茜,张晖,张大勇,等.“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6):45-49.

[5] 桑冬平.基于TQM理论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105-107.

[6] 王勇,徐国峰,贾宝霞,等.新农科背景下实践育人机制研究:以农业硕士培养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S1):65-66.

[7] 张宏彦,王冲,李晓林,等.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1-5.

[8] 林桂娟,於朝梅,宫佳,等.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72-74.

[9] 尚巧霞,吴春霞,陆家兰,等.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种业领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272-273.

[10] 曾雄旺,贺建华,李阿利,等.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背景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四双制”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22-25.

[11] 江芳妍. 地方院校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G大学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12] 杨平,庞全海,张敏,等.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3):234-237.

[13] 于海秋,周宇飞,赵新华,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物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以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4):119-122.

[14] 陈敬平. 职业能力导向下全日制农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7.

[15] 陈勇,周发明,彭健民.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37-43.

[16] 刘一伯,廖静,刘金平,等.农科教“三位一体”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园艺,2021,44(23):176-177,179.

[17] 邓须军,李玉凤,韦明.欠发达地区农业硕士“社会导向型”培养模式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7(1):90-93.

[18] 杜凤国,郭忠玲,李庆春,等.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1):27-29.

[19] 缪爱英,高智谋.全日制农林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6):106-109.

[20] 汪普庆,祁华清.探析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51-52.

[21] 龚舒,刘光华,黄雪,等.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改革方向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1):3-4.

[22] 戚亚梅.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5):70-73.

[23] 李立芹,王西瑶,杨世民,等.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4):1-2,9.

[24] 牛磊,黄庆华,陈诚.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C]//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重庆:全国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组委会,2012:346-349.

[25] 林建华,沈月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52-54.

[26] 孟成民,刘零,魏旭娇,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广东农业科学,2008,35(6):138-140.

[27] 高彩婷,毕兆明,宝力高,等.地方高校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5):457-460.

[28] 李俏,王建华.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6(4):51-55.

[29] 孙怀林,肖鹏.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8):95-98.

[30] 唐仁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7-120.

[31] 郑龙章,谢志忠.加快发展福建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途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380-384.

[32] 周剑锋,孙伟,陈晗,等.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2):101-104.

[33] 吴孟玲.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1.

[34] 唐仁华,胡承孝,汪华.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优化原则与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44-47.

[35] 梁德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4):125-128.

[36] 郑世忠,赵前程,郭建.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80-282.

[37] 沈曼曼,吴萍,侯启瑞.脱贫攻坚目标下农业硕士培养的策略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8):5-6.

[38] 黄泰良.产业需求视域下农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1.

[39] 靳亚忠,盛云燕,刘芳,等.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农家科技小院助推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硕士培养效果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153-154,161.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效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