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静敏 张化楠
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所在。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1]加强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不仅对其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实现国泰民安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机遇挑战并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制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战略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涵盖范围广、开放创新的国家安全思想体系,具体可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2]“五大要素”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保障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安全,促进国际安全,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五对关系”打破了过去只强调国际安全而忽视国内安全、只强调传统安全而忽视非传统安全等的局限,重视外部与内部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自身与共同安全、国土与国民安全,为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筑造国家安全底线,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铸造意识形态的基础。
1.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也不乏各种动荡因素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人民对国家安全的认知,以提高其国家安全意识。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既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又要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顺应时代变化,将国家安全教育的整体性、互补性和时代性特点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寻求更为完善的教育体制机制。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需要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全方位落实,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育人体系,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学校、社会及家庭,形成良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氛围,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思想意识,要让大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阶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大学生国家凝聚力向心力,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达到思想认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2.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目标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要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平安中国,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消除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和因素。[3]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可概括为: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厚植国家观念。当前,国家发展形势云谲波诡,各种风险因素交织,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需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安全挂钩,强化自身责任感,进一步抢占思想高地,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是强化国家安全知识储备,增强自身安全素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大学生发展的各领域、各阶段,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牢记爱国初心、不忘青春使命。三是加强实践演练,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大学生勇于担当,将国家安全意识逐步转化成自身的国家安全行为,在保证自身安全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青年力量。
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是加强国人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防安全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来看,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地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4]
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学校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环节。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助于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优秀建设者。“明者防祸于未荫,智者图患于将来。”强化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体系,切实提升自身国家安全意识和综合素养,增强辨别破坏国家安全行为的能力,正确行使好、履行好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争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课题组以山东省部分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水平及培养评价三部分。分别选取各院校在校大学生担任调查员,并事先对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研采取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由调研员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剔除无效样本,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14%。其中,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占比分别为52.25%、47.75%。
目前,我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进入创新发展阶段。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9年1月,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对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作出系统解释和规定。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2021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设交叉学科门类,在该门类下增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这对全面践行国家安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统筹经济建设与思想教育建设,推动两者协力共进。
培养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要放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这既是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6]由调研数据整理可知,大学生普遍表示对《国家安全法》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但有65.12%的大学生表示听说过。71.01%的大学生表示了解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设立的目的,但尚有较多大学生并不知晓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具体日期及活动主题。据此可知,伴随国家安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已初见成效,大部分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国家安全教育下对相关知识已有一定了解,但高校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不能仅让学生停留于“听说”层面,应切实实现培养体系的立体化和培养内容的深度化。
调查发现,为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实效性,大部分高校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培养阶段。部分高校将国家安全知识融入网络微课程,开设以国家安全、反恐安全等为主题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有效拓展了国家安全教育的传播渠道。部分高校还将军事训练与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讲座,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内涵及国家安全整体态势,有效地提升了参训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同时,大部分高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不断拓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形式。调研结果显示,78.29%的大学生表示曾参加过国家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59.22%的大学生表示在校园内曾阅览过有关国家安全的宣传报道或标语,但切身参与学校开展的国家安全主题活动,并主动向周边同学宣传活动内容的大学生只占17.05%,表明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总体呈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但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还需更加理性、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教育实效性、教育主体结合度、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尚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并将其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但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高校尚未设置专职负责指挥和统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分配机制。二是尚未明确具体负责大学生国家安全培养的部门或单位,统筹协调校党委、校团委、学工处、教育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及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具体分工和职责。三是缺少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师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调研发现,70.08%的大学生表示教师在专业课授课中较少将国家安全知识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大多数思政案例也未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
国家安全教育不应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位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但是,由调研数据可知,42.02%大学生表示自身家庭较少关注国家安全问题,11.32%的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氛围不足及父母自身认知水平有限,父母尚未对子女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科学认知,父母主要将财力和精力集中于子女学业培养、艺术特长等方面,忽视对子女国家安全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世界局势风云诡谲,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节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之间的斗争愈发复杂激烈,对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应注重网络环境及社会环境的不断优化,形成良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氛围,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必然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吸收和具体实践。调研结果显示,75.97%的大学生认为应由军队和政府来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表明新时代大学生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较为淡薄,缺乏总体国家安全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大学生只将国家安全局限于军事、国土等,对文化、生态、网络及意识形态等非传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缺乏必要认知。同时,在毕业和求职压力下,大学生将其大部分精力用于考研或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忽视对国家安全知识的自主学习。二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伟大历史时期,未切身体验过敌对势力的威胁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部分学生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文化、宗教及意识形态等隐蔽渠道渗透、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缺乏高度警惕和防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极易冲击大学生价值观,致使其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降低。
高校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是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工程。[7]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高校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高校育人体制建设中,应注重顶层设计,形成良好的领导决策机制,推进各种决策的真正贯彻落实。[8]高校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应将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思政建设应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同频共振”,即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教师既要做专业理论知识的“教书匠”,又要做锤炼大学生高尚道德品格的“大先生”,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实效。
二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教师是国家安全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应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思政教育培育机制,加强教师国家安全知识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对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加快构建全国安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将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思政教师的绩效考核,通过典型培养、评优评先、示范展示、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创优、教材教法创优和体制机制创优。
三是开创特色教学新模式,丰富高校国家安全教学渠道。在充分发挥高校国家安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各高校还应根据办学特色,顺应时代潮流建立符合国情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始终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设,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宗教观。[9]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网络课堂、学校自媒体等“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将国家安全教育与热点问题相结合,根据国内外形势及国家发展要求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国家安全教育。
新时代下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同时,应积极发挥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作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总体国家安全培养格局。
家长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中至关重要。父母应不断加强自身国家安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意识,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鼓励子女独立参与社会活动,让子女认知社会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逐渐增强子女的国家危机意识、国家忧患意识和国家责任意识。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和保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应不断深化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建立健全立体化、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社区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宣传《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水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中。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充分发挥视频、音频、图解、微动漫等载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确保国民安全知识的普及,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另一方面,加强对各宣传媒体的监督和引导,建立舆论监督跟踪反馈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证正确的价值导向,切实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0]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时代青年应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筑牢国家安全风险防范意识。[11]首先,新时代大学生应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新历史条件下国家安全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维护国家安全,牢记国家安全和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其次,新时代大学生应主动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自身思想建设是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大学生应树立坚定的国家安全信念,心中牢记保卫国家安全的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明确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等。最后,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将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与实践行动结合。在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氛围中,积极传播国家安全知识,克服麻痹思想,保持头脑清醒,增强责任意识,坚决抵制不良文化观念的侵蚀,自觉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