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教兴国战略”重要论述的福建实践

2023-07-31 09:42戴梦思
教育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教福建福建省

戴梦思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把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部署、集中表达,意义深远。这其实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的延续与创新。

早在1990年,习近平同志就在《我们应该怎样办好教育》中指出:不能就教育论教育,教育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我们要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努力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点点滴滴,对这一战略部署理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农思想助推福建省农业发展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调研时,专门来到福建省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在这里,他提到农业的“科技支撑”,尤其强调“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3]。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他认为,“农业的发展不完全是经济问题,也是农民教育的问题、农村建设的问题”[4],深知科技内在力量的他特别重视“科技兴农”工作。“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其关于科技兴农理论的实践缩影。

福建南平是闽北农业大市,为了破解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经济困境,南平首创科技特派员制度。该制度充分利用科技人才的专业才干,鼓励科技人才走向乡村、走进田野,向务农工作者们普及农业常识、传授农业科技,以结对帮扶、亲身示范等亲密又高效的方式进行乡村教育服务。

南平人把破解“三农”难题的第一脚踩在科技上,引起了习近平同志的重视。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观察这一制度的形成和推动过程后,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并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这一做法“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将农业科技转化成了先进生产力,值得认真总结”。[5]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长期倡导和深入推进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福建省夯实根基并茁壮生长,仅在两年之间,不仅被推广到全省,而且作为成功经验被推广至全国22个县市,把科技星火撒向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近29万科技特派员奔赴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截至2021年3月全国培育了近75万名科技特派员。[6]

发端于南平、成熟于福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教育观中“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长期实践,成功将“通过教育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变为现实。[7]

二、人才是第一资源,培育善用多功能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兴业强省

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对与科技和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才资源问题,习近平同志认为,“要在不太长的时间把福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就必须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着手”“而且需要培养数百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大军”。[8]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就要求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构建福建省跨世纪人才新高地。他强调,“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培育和引进的新机制,重点从“培养、引进、善用、激励”四个方面落实好人才保证工作[9],在“理念更新、环境塑造、硬件配备”等方面为人才创设“用武之地”,实现福建省的人才兴业强省。

一是注重通过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培育社会需要的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人才孕育,教育先行。1990年,兼任闽江学院前身闽江职业大学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为期6年的高校办学历程中量体裁衣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通过解决硬件设施、调整专业设置、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等,不断破除学校发展屏障,推动学校培育地方需要的人才,形成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闽江学院办学理念。2021年,习近平再回到闽江学院调研指导时,表达了一以贯之的思想。他说:“高校不仅要培育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育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10]

二是注重通过办学环境的优化,推动人才资源的交流交往。承载着“我省最好的教育基地”希冀的福州大学城,就是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进下建成的。从2002年开工至完成验收,近40万平方米的福州大学城一期建设仅用了228天。福州大学城的建立,标志着福建省迈出了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一步。现如今,福州大学城建成已近20年,10余所本专科院校置身其中,文、史、理、工、农、医、艺、体一应俱全。它不仅仅是几所高等院校简单的搬迁组合,而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打破校际界限,以点带面促成科研、教学、信息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高等人才,实现跨学科、跨行业、跨技术合力,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培育。

三是通过硬件配备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除了为福建省社科院科研人员解决办公场地不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大力支持建立菌草科学实验室。20世纪末,农学专家林占熺为破解国内“菌林矛盾”难题,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菌草技术经过充分实验证明确实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两次安排督查调研、充分研判后力排众议,坚持给予了充分的政府支持,菌草技术得以推广至全国31个省506个县并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菌草技术后作为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重点项目,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致力于培育并运用一批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助推福建实现兴业强省目标。

三、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教兴省战略助力福建创新发展

科学教育,扎根于科学,发力于教育。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先是福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口号,后在进一步实践探索中将“科教兴省”战略写入福建的发展规划当中,直指“科教创新将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谁能创造科技、教育、人才的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11]。在“科教兴省”战略的指导下,福建省逐步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科教兴省”战略助推缩小福建“山”“海”发展差距。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美称,特殊的地势地貌将福建省分为了4个“山区地市”和5个“沿海地市”。据统计,1998年,福建省“沿海地市”GDP高达全省比重77.1%,沿海和山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同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山海协作要“推动科教广泛协作,促进山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更是形成系列文件指出要“加强山区干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教育工作”[12],以“科教”为抓手,实现福建省山海协作从单一的物质交流转向多元的资源共融,形成缩小沿海和山区差距的全省“一盘棋”格局。

“科教兴省”既是优先发展的创新战略,又是有力举措。这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对闽东地区贫困问题的处理上。面对贫困,多数人的想法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大力发展经济。但是,习近平同志敏锐地洞悉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闽东愈加贫困是面临着“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13]的现实困境,这是“穷”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他认为,要解决闽东的贫困问题,在帮助闽东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把教育问题落下。在闽东贫困落后的现实态势下,“建设为开放所亟需的、为经济发展所亟需的软环境,必定要把人才作为软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培养“更多的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14]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无论习近平同志调任到哪个地区哪个岗位,都一定会重点关注教育问题,尤其是乡村的教育。例如,宁德大林村孩子们从无到有的“上学路”、南平儒洲村灾后重建的“新教室”、福建省专项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位置,努力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帮助福建摆脱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是教育上的贫困。

教育是发挥科技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也受益于科技的突飞猛进,二者相得益彰。1999年,在福建开放大学前身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成立20周年之际,习近平发来贺信,肯定其“充分发挥电化教育优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培养各类急需人才”,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步伐,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加快实现我省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的殷切希望。且于次年来到该校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情况,直指“科教融合”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5]“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是国家当前重点战略,早在20余年前,习近平同志便预料到依托高新科技的智能化社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0年“数字福建”就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时至今日,数字峰会已成为福州、福建的一张名片。新时代,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素催生了经济增长新动能,也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助推器,为福建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也为科教融合思想添加了新的注脚。

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将科技与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翼”。科技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形成经济发展靠科技先进,科技先进靠人才兴旺,人才兴旺靠教育发达的发展模式,这是其通过丰富的实践探索得出的有益经验。如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乃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要求通过教育、人才、科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科教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以科技进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人才,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新篇章。

猜你喜欢
科教福建福建省
《科教导刊》征稿函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