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ua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抗凝认知、不确定感、依从性的影响

2023-07-30 01:25胡紫艳裴书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抗凝条目依从性

张 慧,胡紫艳,裴书萍

(扬州洪泉医院 江苏扬州225200)

脑卒中是指以患者颅脑局部组织出现迅速、突发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功能损伤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系统疾病[1]。据统计,全球疾病患病为1.01亿例,病死655万例,位居负担疾病中第三位,而我国2017年病发率为149/10万例,25%~74%的幸存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认知障碍[2]。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栓塞作为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为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早期预防控制治疗手段至关重要。抗凝药物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虽可有效减少疾病复发与改善临床症状,但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3]。因此,联合采取高效率、细节全面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以往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循传统护理流程与模式,只是将抗凝、疾病相关知识以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对患者进行阐述,忽视了患者自身存在的风险,导致患者对相关知识与治疗的认知较差,配合依从性不高,临床护理开展效果不容乐观[4]。Padua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干预源于2010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血栓栓塞中心专家 Barbar在以往Kucher 模型基础上,完善总结的风险识别评估量表,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将其进行个性化、差异性化分,并借助有限的护理资源,制订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策,在提高房颤患者抗凝认知与治疗依从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2019年4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对我院接收的4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Padua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同期接收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经由颅脑磁共振成像(MRI)、CT等检查,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者[6];②首次发病入院者;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者;④年龄>45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器官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内分泌系统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③预计生存周期<6个月者;④近3个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史者;⑤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实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8.43±3.26)岁;受教育年限(10.36±1.42)年;NIHSS评分(22.38±1.42)分;合并疾病:是32例,否1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8.41±3.39)岁;受教育年限(10.43±1.38)年;NIHSS评分(22.45±1.26)分;合并疾病:是33例,否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成立风险健康教育护理小组:主要包括神经内科住院总医生1名、护士长1名、临床疾病护理经验>3年科室责任护士3名等。在开展风险健康教育前,由护士长组织监督,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脑卒中疾病发生发展、抗凝治疗原理、目的、方法、重要性、危害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过程中,住院医生可提供专业性的建议与指导,培训时间1周,结束考核成绩合格者,参与临床护理干预的开展。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干预的不同,将患者病室加以区别划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对本次护理研究内容进行相互之间交流探讨。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①抗凝药物使用指导:护理人员参考《抗凝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患者入院1 d后,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服用史、过敏史等基础信息,评估患者对抗凝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掌握程度。告知患者严格遵循医嘱定量注射抗凝药物,并将抗凝药物原理、疗程与周期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明确告知患者在注射抗凝药物期间,若合并服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需在服药前与主治医生或药剂师进行详细沟通,确认无误后方可服用。②用药期间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自身饮食爱好及习惯,指导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保持卷心菜、猪肝、西兰花、番茄、海藻、甘蓝、蛋黄等维生素K含量丰富食物摄入的恒定性,避免食物摄入变动幅度较大,遵循食物多种搭配原则,勿单一饮食或过量饮食。③药物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及储存方式:告知患者在抗凝药物注射治疗期间,需对自身机体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出现恶心呕吐、浅表皮肤局部淤青、头部疼痛眩晕、大小便性状与颜色改变、四肢感知觉麻木、躯体乏力及出血等不良症状表现,需立即告知护理人员。④疾病健康知识宣导:护理人员将脑卒中发病机制、典型症状表现、并发症危害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以示范、口头及健康手册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告知,时间控制在20~30 min。制订脑卒中患者自我康复训练体操的步骤讲解视频,应用病室内智能电视进行循环式播放,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细心、耐心地进行讲解。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对其护理方式进行适当调整,7 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

1.2.2 实验组 实施Padua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加强风险评估意识:护士长组织小组护理人员进行Padua风险评估量表使用目的、步骤、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并在住院医生的协助下,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制订精细化护理对策。②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体质量指数(BMI)>30、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激素药物服用史、呼吸衰竭、年龄>70岁等,以上各项计1分;近30 d内曾有手术或外部创伤既往史,计2分;卧床时间>3 d、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近6个月内曾接受过化疗放疗、凝血酶原突变等,以上各项计3分。总分为0~20分,<4分为低危险,≥4分为高度危险。分值与风险系数呈正相关。③风险精细化管理:对低风险患者采取常规抗凝药物、疾病宣教护理干预措施。对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床头粘贴“预防血栓”警示牌,并创建“抗凝治疗卒中患者交流微信群”,定期在群内推送相关风险教育内容,督促患者进行浏览阅读。组织疾病健康教育讲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每周3次,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抗凝认知: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应用《抗凝认知情况问卷》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不良反应、抗凝药理、相关饮食、相关药物的影响及生活作息的影响5个维度,共15个条目,总分为0~15分,分值与认知程度呈正相关,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9~0.82[7]。②疾病不确定感: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借助由 Mishel开发设计的成年住院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量表,主要包括信息缺乏(7个条目)、不确定性(13个条目)、不可预测性(5个条目)、复杂性(7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为5分,总分为30~160分,分值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23[8]。③治疗依从性: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以Orem 的自理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监测依从性(6个条目)、生活方式改善(9个条目)、定期复查(5个条目)、情绪及信息管理(3个条目)4个维度,每个条目满分为5分,共23个条目,总分在0~115分,分值与依从性呈正相关,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72[9]。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抗凝认知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抗凝认知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系统中病发率、致残率相对偏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中老年群体重要致死原因,临床常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剧烈、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血栓栓塞性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与安全[10]。因此,为延长患者生存概率,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手段至关重要。临床常采用抗凝药物治疗干预手段,具有限制肝细胞中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酶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现象,在预防血栓形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1]。但由于患者对于抗凝药物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治疗配合度较差,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理想状态[12]。因此,采取高效率、具体化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不良反应、抗凝药理、相关饮食、相关药物的影响、生活作息的影响评分及抗凝认知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可见,护理人员借助Padua风险评估量表,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将其进行低、高风险等级的细节划分,对患者进行靶向精准的风险健康教育护理,引导患者深入了解抗凝药物治疗相关流程及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抗凝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度[1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P<0.05,P<0.01)。究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疾病治疗交流微信群,将疾病相关专业知识以较为直观、鲜明的形式,向患者加以展示,很好地打破了常规健康教育存在的空间、时间的限制,促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接受的广泛性与随时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与专业性,明确疾病发生发展,缓解患者自身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1)。由此可见,护理人员通过将抗凝药物治疗相关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深入详细讲解,提升患者对药物的重视程度与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干预的因素与条件,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担忧与顾虑,引导患者以较为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与抗凝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与依从性[1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取Padua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促使患者对抗凝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的提高,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性的同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配合与依从性,在推动医院、科室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效益。

猜你喜欢
抗凝条目依从性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