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3-07-30 10:16谢红梅雷晓琴陈小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谢红梅 雷晓琴 陈小丽

摘要:文章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保障机制、人才培养体系、氛围营造、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化等方面入手,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产业、企业等主体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担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责任,从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内容选择,以及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开展一系列深度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有限,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推行存在较多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是各行业工匠在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的总和,包括敬业、专注、创新和精益求精等精神特质。从工匠的字面意思来看,包含技能、精巧、专业之意;从工匠精神的活动状况来看,包含敬业态度,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坚持和专注。工匠精神是匠人在自己擅长的行业领域表现出来的意识和行为,涵盖敬业的专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追求,以及不断前行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还是体现在工作学习中的一种态度和意志,是人们经过努力在某一方面取得较高的造诣和素养,对所从事的岗位认真专一,并能够很好地掌握该行业的技术技能,在操作中能够精密、巧妙地规划和构思,追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精益求精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断精进的技术、赶超时代的创新精神。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未能真正开展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是合作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只能流于表面。校企双方因为出发点和利益关注点的不同,导致高职院校单方面热情过高。企业既担心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又恐于承担安全责任风险,所以组织学生参加的实习实训还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学生培养上较为短视,也未真正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制度。对高职院校来说,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企业单位完成相应的课程学时,有一定的专业对口率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做法无法在校企共建中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企业积极性不高,而学校迫于压力不得不做的问题长期存在,“校企命运共同体”更多还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真正的操作和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只是选择企业一线师傅作为兼职教师,且教师和企业师傅不是复合型人才,只是精晓各自的专业领域,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了提高知名度,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主要考虑教师的学历而非技能,把科研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依靠兼职教师补齐短板,真正精通技术技能的能工巧匠却被拒之千里之外,无法造就高职院校以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格局。

(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学而优则仕”“奇技淫巧,君子不为”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工匠等一线技术工人的认可度并不高,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价值判断不够正确。人们的劳动思想被弱化,认为劳动者地位低下,希望通过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改变现状,光耀门楣,功成名就。因此,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便受到了冷落。对大多数家庭和学生来说,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实属无奈之举。这些因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塑造工匠精神带来了不利影响。不仅如此,认知上的误区不仅使教师参与培育的动力不足,还使得学生失去了努力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

(四)政策与制度保障力度不足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高职院校的主导,还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目前,关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协调合作的沟通体系。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校企未能进行良好沟通,企业的实际要求、岗位要求未能与学校教学目标达成一致,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教学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企业师傅进课堂传授岗位经验和企业文化未能落地落實,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表面。同时,各部门、行业组织等均没有具体规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以及相互的权利和义务,未能建立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实体组织机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运行缺乏保障机制。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产教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科技革命快速发展,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断革新。高职教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所以高职教育服务强国战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以人才培养为例,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方面,高职院校在质量、水平、结构上不能完全适应,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急需创新人才的支撑,所以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更适合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是人才需求结构和类型变化的需要

新时代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如课程的供给方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等,而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一变革。

(三)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以前的依靠劳动力、资源、资本等要素的拉动,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科技、教育和人才,其中人才和科技又是核心的要素。要想解决把人才和科技有效融入创新链、产业链的问题,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必不可少。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

教育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服务供给,尤其是地方教育部门要细化配套举措,强化相关政策的应用和落实,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要建设具备工匠精神育人能力的師资队伍,增强教师弘扬工匠精神的思想意识,提高培育工匠精神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企业要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评价维度,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活力,让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二)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优化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要联合行业企业打造育人共同体,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主体作用。工匠精神反映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育人过程中,除了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之外,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第二课堂和实习活动中的育人元素,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育人环节上,除了教学环节之外,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评价环节,将工匠精神作为考核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以精益求精为内核,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力量应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高职院校要努力建设弘扬工匠精神的育人文化,利用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资源营造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氛围。企业要加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积极创新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并将其融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相关部门要多为广大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精湛技艺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格局,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

(四)以学习培训为平台,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定岗,获取一线行业工作经验,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师傅进课堂,让他们担任实训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以亲身实践经历指导学生。不论是企业还是高职院校都应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出发点,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制订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细化教师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考核内容。此外,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系统性培训,精细化实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供相应的实习场所、实训设备、指导教师,并将实习生纳入企业准员工的培训体系,与高职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培训活动,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推行企业员工订单培养,打造特色重点专业,实行高职院校和企业双向挂牌,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场文化进课堂,将工匠精神与企业职业精神相结合,将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内容相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岗位培训与校内实习实训相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共同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六)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应深入开展校内外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并提高技能竞赛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同时,高职院校应依托企业建立技能型人才的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发挥基地中高技能人才的典范作用,通过企业师傅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还应配合企业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并参与高技能人才的课程开发和成果交流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李阳.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

[2]钱欢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8.

[3]赵连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1.

[4]贾广敏.新时代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培育工匠精神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22).

[5]马骥,吴玮.基于“前世今生”架构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专题课程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31).

基金项目: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049。

(作者单位: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