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凡
(平凉市关山林业管理局 甘肃,平凉 744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一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随意滥伐林木,不但妨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紧缺的状况,使我国林业的经济、社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其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国目前的人均森林面积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同时,由于多年的过度砍伐,造成了较严重的森林资源大量流失问题,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占了很大的比重,人工林的品种单一,不稳定,容易造成死亡,因此,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生产效益低,效益低,势必会对林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较为单一,混交林比例偏低,森林资源配置不合理,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抗逆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木,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造成大量的森林资源流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单种造林虽然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其附加收益十分有限,很难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严重影响了整个林业的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不够,投入的资金也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在林业相关工作中,往往把发展林业作为主要任务,但对其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关注不够,既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极大地制约了林业的稳定发展。
森林资源的保护在森林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森林的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森林监察制度,并在全国设立了基层森林执法检查站,负责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林业监督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不重视林业工作、执法人员素质低、专业知识欠缺等,都会对森林经营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碍林业的发展。
一些地方和人民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重要性不甚了解,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一是由于国家对森林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法制观念淡薄,非法砍伐的情况仍然很普遍。
尽管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使得其分布比较分散。同时,由于人口基础的不断增长,森林资源和人口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各个行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使得已开发的森林资源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树种的再分配中,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了森林资源问题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生产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使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对林地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损害[2]。
森林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从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看,由于我国发展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致使有关部门难以实现有据可依。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可以从自身的劳动和经济上获得收益,比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与生态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更加直观,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与经济效益相比,生态效益是长期的,虽然不能带来短期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巨大的效果。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态效益,这就给林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实施生态工程的过程中,其总体工作目标是:第一,加强森林资源覆盖面。第二,改善林业生产的品质。第三,要使我国的森林资源、林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回报。从客观上讲,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森林资源的支持。从整体上讲,林业工业和生态建设都是以森林为依托的,二者不可分离,彼此依赖。
森林是陆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种天然的保护机制,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的思想,将其改造成可以直接使用的天然生产力。总之,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要将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生态效益相结合,从而增强自身收益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林业工程苗木繁育基地要不断扩大规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苗木的抗病能力。有关技术人员要为苗木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要不断优化苗木的选育标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建设适合地区发展的苗木繁育基地。首先,通过对苗木基地的土壤环境进行优化,改善土壤状况,减少各类危险因子对苗木基地的影响;其次,要建设符合地区造林生产要求的苗木基地,按照苗木培养的需求,不断扩大育苗面积,提高品种培育水平,努力形成良好的种苗运行机制,扩大种苗培育的影响力。
近几年,国家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首先,要对天然的森林进行保护,并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形态。其次,在林业发展的进程中,树木的生长是有一个周期的。林业产业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自身的优势,整合本地森林资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兼顾当地的生态环境,既能保障林业的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我们要从全局出发,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充分发挥区域的特点,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各地要实施封山育林政策,明确山区,防止群众滥砍滥伐、放牧,为造林创造有利条件。再次,要构建一条既可以增加森林产品的综合价值又可以增加森林资源的增值和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条。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自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环保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使林业与林业的生态建设相结合[5]。
生态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林业的重要性。结合不同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着力保护植被和绿化。根据不同地区生态林业项目的建设需求和环境框架,采用报价方式,充分考虑项目的信用、资金实力、资质等因素。参与投标时可以融入生态林业项目的建设。确保生态建设和森林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和健全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有效管理生态公益林项目,提高生态公益林项目质量。
森林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森林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消耗和过度浪费问题。而加强和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既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消长,又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还能为国家的经济腾飞提供有力的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森林有着“地球之肺”的美誉,除了大量的树木之外,更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矿物资源,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天然资源。林业部门的积极投入、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将会进一步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全国各地出现大面积雾霾,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的正常运行,而沙尘暴又是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导致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将生态保护的重点放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统筹规划,对不同区域的森林保护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比如,加强对可能出现的林火灾害的区域的宣传,预防人为的火灾,推广科学的防治办法。此外,要全面贯彻管理责任。中央、地方、下级林业组织、各单位要统筹协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部门要做好责任,确保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第一要务,同时要加强保护林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要求人员到位、意识到位、保障到位。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配合,坚决打击破坏森林生态、非法占用林地、破坏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建设。
一方面,要使商品林向可持续、高度集约、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林业科技,加大投资力度,在天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经济林和速生林。同时,也鼓励中小规模的企业参与进来,以及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加入。同时,国家要强化对商品林的监管和经营。森林经营战略应以保护生态为基础。最后,将这些管理战略转化为法律,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要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科学的林业产业发展观。首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进行砍伐,以保证森林的健康生长,防止出现资源断层。其次,在森林资源开发中应遵守自然法则,维护生态平衡,适时培育新的树种。再次,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因此,在发展林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林区内的生物,在不损害其生活环境的前提下,让其有充足的生活空间,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
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确保苗木的培育与造林生产的深度融合,并充分搜集有关资料,以增强苗木的适应性。首先,通过对当地气候环境变化、营林历史资料的分析,达到森林营林信息的高度整合,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发现影响苗木品质的各种因素,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其次,采取先进的育苗工作方式,切实找到降低育苗成本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比较、建立先进的育苗生产管理制度,确保苗木的培育质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林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森林资源,要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推动林业发展,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融资。除了现有的融资渠道和国家的财政支持之外,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也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并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等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宣传,要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林业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此外,政府也要对林业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对企业的税收方面进行优惠等,以此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4]。
苗木培育要能有效地满足当地造林的需求,并注重对苗木的不断更新,以增强苗木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目前,我国育苗技术仍处于西方林业科技先进国家的水平。要加强幼儿园科学组建设,加强技术人才培训,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优化森林种植者的专业技能,改变种植者的工作意识,向他们灌输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提高森林种植者的质量,改变森林种植者的思想,增强森林种植者的能力。
要加强人工林的技术创新,利用以先进林业技术为基础的集约农地,以确保大规模发展当地人工林和可持续的人工林发展。一是要继续完善植物育种基地,完善专业植物育种设施。二是要不断地培育新品种,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培育方式,并对温度、湿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控,以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降低种苗的培育风险。三是施肥,施肥对改善苗木品质、加速苗木生长和提高苗木的抗病性具有重要作用。育苗生产中要注意科学施肥、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同时,对苗木进行科学的检测,确定合理的肥料,提出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通过合理的施肥方法,实现苗木的品质控制。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国内的各行各业中都有较为完善的应用。因此,要推动我国林木种苗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化的技术平台。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苗木资源共享、平台化,确保苗木生产者能够随时了解苗木的生长动态。同时,林业部门还可以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将种植技术和天气预报等信息共享给种植户。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发布有关苗木的动态发展情况,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苗木的市场动态,科学地选择苗木品种,从而达到苗木市场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各省、市、区、各经济单位要增加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在国家基本政策的指导下,为生态林业建设的各个阶段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信息系统的开发、支持产业基地的建设、机械设备的采购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术兴林方针政策,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对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为林业工程和林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需要与专业大学和相关林业大学的良好合作,培养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与技术、生态、计算机、生物等学科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生态林业综合人才,为林业科学技术建设做出贡献。
构建一个良性的循环,林业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在未来的林业生态保护中,必须重视天然林的保护,对被破坏的林地进行及时的恢复,同时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林地资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有效地降低环境问题。解决好林业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人退水清”,即把搬迁后的废弃物及时清理,防止森林资源的流失。因此,森林部门必须确保执法的有效性,并通过相关的培训,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森林管理团队;同时,还要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督,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另外,要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并对其进行考核和监督[6]。
总之,林业生产、生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要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就必须从林业的生态建设入手,使其与林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促进林业的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文章结合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发展,就林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林业资源的整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从制度、资金等多方面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