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霞 王少凡 袁超 杨静 宋芸
[摘 要] 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提升,社会各领域对药学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量,也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临床药学与社区专业服务人才是主要类型。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单一化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强综合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人文素养及技术技能水平,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动药学类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简单分析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创新型;高素质;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141-04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及工业信息化办公厅共同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通知,针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出了有关指导性意见。该文件同时提出,要秉承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及发展创新的理念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业建设质量提高、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训实习基地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服务平台的建立与管理体制完善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尤为重要,为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工作中,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实际需求,这是高职院校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围绕产业转型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根本需求,积极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将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优化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机制等,并协调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各类资源整合实施深度产教融合,发挥各方力量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一、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
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创新改革,其相关要求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明确了具体方向,为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方向。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提出“完善企业参与制度”“加强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技术技能积累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一体化育人”等目标,从根本上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保持一致。在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校企合作”和“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由此明确了现阶段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2017、2019与2020年,中央政府与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相关文件,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明确提出人才培养供给侧不适应产业需求侧的情况,企业缺乏充足动力参与办学,技术技能人才缺乏完善的配套政策,这是职业教育创新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要求推进产教融合,有效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及创新链,秉承知行合一与工学结合的理念,促进校企深入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明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院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等对现代产业学院实现共建共管产教融合深化升级,为现代学院出现创造了条件。从早期企业以实践基地角色参与高校教学,逐渐向与校企专业合作转变,再转为以专业群及产业链为核心的校企合作,现阶段形成高校与产业生态群双方或多方共同合作并出资建立资源共享的产业学院,实现平台共创,实际教学中行业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过程中,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改革是指引产业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健康成为最根本的消费需求。我国医药领域发展中,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是现代与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通过产业学院建设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全面衔接教育链、人才链及产业链,为我国医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在民族发展进步中是非常重要的,正是不断的创新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发展。现阶段,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在于:(1)药学类专业课程内容落后,未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此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愿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创新尝试意愿差。(3)教师没有从深度与广度层面为学生讲解课本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停留于课本层面,没有从横向角度融合相关学科知识。(4)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药学类专业知识学习的意义,不会借助已有资源提高学习创造性。(5)较大的课业学习压力,学生人文素养较低,自身创新思维及意识有待提高。此环境下培养的药学人才,批判性思维与开拓创新意识淡薄,适应不了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二)育人目标不清晰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中教育目标是核心要素,直接关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还有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等之间的契合度。此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主要表现为无法客观而科学地量化相关指标。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会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并逐层落实,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科学规范地统一各部门,使得落实过程中部分单位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日常工作,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教育目标。另外,高职教育教学中,部分环节教育质量反馈不够明确,实际教学中通过活动事件、人物及影响大小等衡量实际教育效果,实际执行过程中此种教育模式引起了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由此无法全面提升实际教育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
(三)实践能力薄弱
药学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药学实践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医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培养药学类专业人才时,实际培养体系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教学模式太简单而且围绕理论知识进行,不重视实践教学,课堂所学内容与实践工作有很大的不同,由此使学生自身实践经验匮乏,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意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不能创新自身思维模式,导致药学人才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众所周知,能为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是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比如医院药学,该课程是基于药学知识,患者是核心,根本目的在于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因此设计并制备制剂、准确调配处方、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对药物治疗展开合理评价、对药物使用负面反应做出全面监测、药物监护、指导教育患者用药以及新药临床研究等方面是其主要内容。由此表明,本课程涉及很多药学专业知识,如药剂、临床药理、药物治疗及药事管理等,是医院领域中药学应用的重要学科构成。目前该课程教学中,部分学校依然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使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教育主要在学校进行,实习前没有到医院接触药学实践工作的机会,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无法充分融合实践应用,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低,创新思维发展缓慢。
三、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
(一)坚持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
我国教育领域发展中,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优化德技并修的根本育人体系。日常教学活动中,“立德”含义具体包括:(1)明大德,即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报效祖国,尽自己最大可能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民族复兴及国家建设。(2)守公德,即要求青年一代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公德投入工作岗位。(3)严私德,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全面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将自己塑造成为具备高尚人格与良好道德品質的青年一代。“树人”则是指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全身心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处于重要塑造阶段,有活跃的思维而且处事敏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究欲望,而且外部因素极易影响其价值观发展。所以,学校要尽可能构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各类不良思想的腐蚀,还要预防歪曲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有其独特的价值与优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中医药文化,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师生情操,提升师生学习兴趣,为传承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奠定基础。实际教学工作中,可通过开设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药膳学及中药制剂新技术方法等中医药基础选修课,广泛组织中医药第二课堂与特色中医养生活动,为学生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基于校企合作,积极建设专业群
1.围绕“共建共管、共育共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教学中,要重视与企业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成立企业冠名订单班构建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即共建、共管、共育、共赢。(1)共建,主要指协调相关要素即所需资金、设备及技术等,校企积极合作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如药品生产实训车间与中西药房等。(2)共管,主要指专业群建设中形成学校带头、企业专业人员参与的格局,为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形成打好基础。为了培养更多高品质人才,校企双方通过岗位实习平台的建立,将企业数据实时推送给学生,以此充分共享校企资源。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实习交流群,促进校内外指导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3)共育,主要指校企合作背景下双方签署有关育人协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了解药学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发展文化,在企业师傅的引导下丰富自身实践技能。(4)共赢,主要指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合作基地,构建良好环境,保障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实训任务,保障师生实现共同进步。
通过构建共建、共管、共育、共赢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实践应用、创新创业及就业竞争等综合能力;通过多方协作引导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加强人才引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行业还可培养领军人物,增强行业整体影响力;企业也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多方主体共享人才培养创新成果。
2.基于核心岗位,有效构建互通共享的新型课程体系
高校药学类专业日常教学中加快专业群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应综合考量岗位教学需求,核心专业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以此明确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岗位发展优化构建课程体系,保障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为专业群系统化设计平台课程,加强课程模块的细化并将其分成三个模块:(1)职业基础模块,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2)专业群课程资源模块,通过全面共享专业资源,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构建知识的能力。(3)实训资源模块,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身临其境,尽可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实际教学中,将课程教学活动充分落实到位,具体表现为:(1)基于核心岗位工作,明确实际工作岗位具体内容与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与岗位实践能力。(2)学院建立模拟药厂、模拟药房、营销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培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基于核心岗位具体工作流程与任务,设置药品生产、检验与营销等在内的多元化模块课程。(4)学生到各岗位实习,跟随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专业知识,自身实操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实际工作中,学生要重视自主权的发挥,保障双向选择实习岗位,保障岗位实习的完成效率。
3.加强实践操作优化,有效构建实训体系
众所周知,任何真理的形成都需要实践的检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群建设,要打破传统课程建设标准约束,围绕提高学生岗位服务技能,全面考量岗位人才需求优化建立实训体系。日常教学工作中,基于基本技能、综合技能与生产实践等,为学生设计层次与实践性强的实训体系。例如,在基本实践操作中,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准确识别常见药物制剂、批号及有效期等要素,还要了解各类常见病的病例特点并科学选择用药,合理分析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综合技能实训操作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灵活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实训任务并有效提取药物说明书中的关键信息,合理划分并陈列保管药品。生产实践时,学生要去药店开展深度实习活动,通过真实情境切实体会处方药配置及药品分配等相关工作内容。此外,还可到各医疗机构各岗位进行实习体验,如到药物咨询服务岗位为咨询人员提供不同病症的合理用药信息及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等。
(三)积极创新授课模式
实际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效选择规范的教学模式,一门课程可同时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授课,以此全面融合理论与实践。如医院药学课程中的治疗药物监测,基于常见临床问题搭配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其具体流程为:(1)先提出问题,包含什么是治疗药物监测、为何要进行此项工作、是否要监测所有药物及当前有哪些监测方法等。(2)安排学生到医院药学部门进行岗位实习,全面了解标本处理、上机检测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整个监测过程,深刻理解临床药物治疗中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意义。(3)返回课堂,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利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做好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分析,综合考虑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利用此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及时发现并解答存在的疑惑,增强学习热情的同时,为学生良好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岗课赛证”融通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发展不够平衡,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以及良性互动的局面,部分地区“岗”“课”“赛”“证”之间相互脱节,究其根本在于没有深入了解“岗课赛证”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工作重心与基本路径等问题也没有理清楚。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岗课赛证”,要充分思考其初始功能定位,将“人人皆可成才”的目标作为最终价值取向,这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息息相关,也正确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所以,秉承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的原则,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特长,保障全员参与、公平竞争及人人受益。另外,还要重视课程管理机制的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选课听课,深入发掘自身潜能,全面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平台。
高职院校实施“崗课赛证”,其中“岗”主要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与岗位需求高度统一,结合行业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创新行业课程标准,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课”主要指学生所学课程,包含课程内容、实训平台与教材教法等,产教融合中这是关键,通过创新课程内容与改革教材教法,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赛”是指展示课堂教学,是新课堂教学模式,参与各类技能比赛保障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高。“证”是指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基于职业资格考试、行业全面评价学生课程学习实际情况。药学类专业实际教学中,“岗课赛证”融通中岗位是起点,证书是终点,利用课堂与比赛促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有效衔接药学职业岗位标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药学职业岗位。“岗课赛证”的融通,要求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岗位职业技术技能要求,具体包含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岗课赛证”中课堂涉及“课赛证”,日常课程教学包含传统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还有赛证教学,通过比赛促进教学与学习,基于岗位技能需求,在职业技能大赛引导下,课程标准与教学中全面融合技能大赛标准,确保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国内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对于创新型药学人才,国家与社会有了更大的需求量。然而,现阶段,高校药学专业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注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各高校要加大教学模式创新力度,提高药学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课程建设速度,此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及综合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另外,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保障药学实践指导的创新性,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完善和创新药学类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培养高品质的药学人才,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汝兰,王强,关颖丽,等.“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7):103-105.
[2]宋静媛.加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教师,2022(8):123-125.
[3]施天慧,徐容,史菁菁,等.对接医药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1):4-8.
[4]曾慧.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服务型、技能型高职药学专业人才[J].职业,2022(1):55-57.
[5]林夏,梁春贤,周丹丹.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1(17):59-61.
[6]舒阳,臧婧蕾,肖兰,等.基于产教融合的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11):34-36.
[7]高源,李伟,李淑霞.职教集团视域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181-184.
[8]周丹丹,梁春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广西高职药学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04-105.
[9]钟焱,曾慧.社会需求引领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人才药学服务技能的培养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2):144-145.
[10]夏成凯,龚道锋,田守琴.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20(13):143-145.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简介:赵丽霞(197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
*通讯作者:宋芸(197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