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2023-07-29 11:19严崨王苏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0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思政

严崨 王苏苏

[摘           要]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一种精神品质,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并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阵地育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育路径,以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实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借鉴。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思政教育;培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041-04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17、2018、2021年,工匠精神继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新时代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新历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匠精神,2019年9月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指出培育青年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育指明方向。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政教育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到“专注”“专业”,将精益求精的态度落实到日常学习、工作中,努力营造优良学风、班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实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又是工匠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匠德”“匠心”“匠技”“匠规”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新时代工匠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工匠精神,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所在。十九大报告写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储备力量,应把握时代脉搏,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以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育人导向,创新开展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内涵发展。改变以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中,有助于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灵魂。我国古代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技艺,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从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四个自信”,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导我国逐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具有现代先进工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建设者,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尤其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首先,部分学校比较重视专业教学,还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力不强。其次,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各自研究成果较多,但融合理论研究成果甚少。最后,大部分院校能够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但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融合的效果欠佳。

(二)培育机制不健全

第一,顶层设计。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培育工匠精神的专门机构,但少数学校还没有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统筹考虑,缺少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計划、方案、举措,还停留在认识层面,没有付出行动。第二,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基本都建立了工匠精神培育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与培育目标存在差距。第三,考核评价。工匠精神培育考核评价体系的考核指标,重思政教育考核,轻工匠精神考核,个别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全面,缺乏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考核。

(三)课程建设略显单薄

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现在工匠精神培育还是以书本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仍旧停留在理论教学多、案例教学少,第一课堂着力多,第二课堂拓展少的层面。部分老教师延续传统的纸质教材讲解,对于当前社会热点不能及时讲解,新型传播方式如抖音、微博等没有运用在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运用新型的网络课堂资源,导致课上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实一体尚未真正融合。很多高职院校通过课堂教学选修课、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创新创业训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但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没有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合。思政理念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与改革过程中,专任教师没有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有待更新。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不够,没能全面把握思政元素,没有真正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思政育人水平不高。

(四)校企协同人才培育体系尚未形成

多年来,高职院校与企业一直坚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协同人才培育体系,让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感受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职业素养的理解和提升。但现在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还不健全,校企协同人才培育体系还未真正建立,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工匠型员工”的要求相差甚远。另外,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协同培育人才的观念上有差异,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很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而企业实践教师缺少一线教学经验,导致学生很难在校企合作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

(五)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不足

首先,很多学生只是听说或者知道工匠精神,对工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其次,学生参加过的学校关于工匠精神的主题活动,还是以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和教师课堂补充知识为主,枯燥的理论讲解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也基本没有主动参与过相关活动和实践,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最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不强,自我定位偏离,就业功利性强,只想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不愿意从事艰苦岗位的工作。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对于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价,意志力不够坚定,遇到挫折就放弃,得过且过。

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课程育人,构建“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与改革,构建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程教学、综合素养课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第一,突出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教育特色,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提高思政课堂质量和感召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诚信、守法、敬业、创新的思想品质,培育职业精神,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第二,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教师要利用专业课程的优势,将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深度挖掘工匠精神内涵。通过专业课程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第三,将工匠精神内容融入教材。现在学生掌握的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还是以教师课堂知识的补充为主,教材涉及不多,将工匠精神融入教材,注重对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体现,能够进一步强化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达成“思政共识”。

(二)实践育人,助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实践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工匠精神有效结合,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第一,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企业标准化管理,通过岗位仿真训练,提升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完成具体操作,并进行反复实践,努力培养工匠人才。第二,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创新创业思想观念,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行创新创业团队孵化,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延伸工匠精神培育平台。第三,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加强学生技能培训、技能练兵,挖掘和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激励学生成为能工巧匠,筑梦未来。第四,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动的实习实践协同育人机制。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学生进企业,参与企业项目,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企业真实践,让学生增强对企业的认识,了解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创新卓越的工匠精神,让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就业心态,树立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阵地育人,打造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

线下通过宣传栏、广播台、校报进行工匠业绩展示,激励学生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工匠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执着坚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通过展示杰出校友的个人成长历程和职业发展轨迹,将工匠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宣讲会,建立大师工作室,邀请产业教授、大国工匠传承技艺等活动,宣传工匠事迹,将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法律法规教育融入主题讲座、案例分析,通过面对面和学生交流,传授做人学艺的经验和体会,以其亲身经历对工匠精神作全面、细致的剖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质,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氛围。另外,以“两微一端”为基础,搭建工匠精神培育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以校园网、微信、微博為主,QQ、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为辅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工匠精神进网络、进头脑。利用微课、慕课、课堂派、云课堂、学习强国等在线学习平台,充分挖掘工匠事迹,宣传工匠品质,打造工匠精神网络学习平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和育人效果,实现线上思政教育全覆盖。

(四)人文育人,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所要秉承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先对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兴趣取向、岗位、性格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整体了解。针对学生当下的情况,贴合实际引入与学生相匹配的工匠精神培育对策,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革新。这样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彰显深层次工匠精神的人才,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首先,高职院校一定要以嚴谨的态度,并按照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来进行教学的规划。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这样不但能够构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体系,而且能够为高职学校毕业生培养其工匠精神创建良好的环境。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对社会中的各大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探索出目前企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以及当下企业的发展趋势。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展开校企合作,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道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

(五)文化育人,构建渗透传统文化的育人机制

校园文化彰显的本质作用,就是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进行影响,并且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学习起导向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创建和发展进程中,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依照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有效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校园文化的创建与工匠精神紧密相连,并且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春节期间,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带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手工创作中国结这一节日活动,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并且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带领学生掌握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实现文化的创新,彰显出文化传承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而创建更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文化氛围。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组织学生开展优秀校友主题宣讲活动的形式,带领学生以民主评选的形式来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人物,并且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能够助力学生深化永不言弃工匠精神的掌握和认知,同时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六)创建企业共建与高校教师联结的思政课程教学队伍

在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这一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型和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其实际上也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综合素质人才,并且对人才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品质进行有效的塑造,确保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化作雕琢工艺品的工匠。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这一过程中,也要彰显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要在不断的提升和成长过程中,秉承更加敬业的态度以及高尚的探索精神,来进行教学的创新以及教学路径的摸索。并且,也要带领高职院校的学生实现不断地提升。爱岗敬业,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教育行业的工匠、企业的专家。并且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感情,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问题。用工匠的精神让学生抒发自身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要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学生所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同时让工匠精神有效地渗透到思政课程中,并对其进行调整优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也可以邀请企业内彰显工匠精神的专家和代表,或者邀请行业内的出色领导人,来共同进行思政课程的创建,秉承工匠的精神,开展思政教育的深入分析和改革,将工匠精神有效引入思政教学中,利用工匠精神进行教学考核。身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也要亲身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和探索,与企业内的工匠领导实现高效的互动和沟通,展开行业专业知识的交流。这样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诸多场合,并且使教育的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雷志远.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0.

[2]陈昊武.新知新觉: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20-04-20(09).

[3]顾卉.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路径[J].职业与教育,2019(17):36-40.

[4]周天娇.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5]耿银平.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6-03-10.

[6]赵秋爽.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1):122-124.

[7]雷志远.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0.

◎编辑 马燕萍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思政专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和实践”(2020SJB0818)。

作者简介:严崨(198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美育。

王苏苏(1981—),女,汉族,江苏如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质量管理与分析。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