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在办学、专业、课程等各个层面相继开展。课程是培养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落地实施环节,做好课程设计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是一种流程化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设定、模块化课程设计、课程内容SPOC化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设计、课程质量评价、课程整体优化提升七个步骤。按照流程化的七步所设计的汽车生产现场管理课程能很好地达成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同时,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也有助于各类职教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模块式;课程设计;SPOC;流程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101-04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加注重满足企业需求,随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在办学、专业、课程等各个层面相继开展。课程是培养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落地实施环节,是连接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纽带,课程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建设存在惯性沿袭、克隆其他高等教育课程、套用课程内容等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岗位性、适应性等特点,使它与其他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本科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基于职业和岗位结构的课程,而不是基于知识结构的课程,这是一种基于职业属性的课程观,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不同,职业教育课程更加注重行动体系而非学科体系,更加注重职业结构而非知识结构,更加注重工作过程构成要素而非理论知识构成。
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主要还是知识理论逐级细化的传统学科式的课程设计,这种设计方式的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在结构上的完整性。但是,职业教育的课程重点不只在于知识,而是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三方面的培养。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举步维艰,其遭遇的现实困境使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必须进行革新,需要探索一种既能吸收传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优点,又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需要的课程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对课程目标的清醒认知、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对课程特征的深刻把握、对课程效果良好预期的理性抉择和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对课程的价值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达及契合度的综合判断和智慧甄选的过程。这条路径不等同于普通本科的课程模式,更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职教课程模式,而是吸收其他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立足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本土化的一种课程模式。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能很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化的现状,遵循职业教育内在规律,广泛吸收其他国家成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长处,结合在线教学的SPOC方式,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开展,对高职院校开展模块化课程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步骤
根据教学设计ADDIE模型,大多数教学设计的系统都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部分,但在阶段的具体数目及其图形表征上可有较大变化。模块化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是在包含五个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七个步骤流程化的方式设計。
第一步:课程目标设定
随着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制造的技术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简单的人工操作逐步被智能机器人取代,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的综合技术技能要求不断提升,社会职业越来越向综合方向演进,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面对职业岗位的变化,课程目标设定首先应对标职业岗位能力,归纳、整理、重组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应采用“名词+动词”的方式,清晰、直观。同时,梳理、分析、整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教学标准等最新各级各项标准,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融入课程目标。
第二步:模块化课程设计
“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和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体系)。这种课程是从工业生产中将功能相关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成为“模块”的做法得到启发。模块化课程设计是特定的元模块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合成课程模块的过程,元模块是不能再分解的最小课程内容单位,是描述教学领域知识或能力完整的最小教学单位,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位,包括技术理论、操作步骤、原理、概念、定义、范例、结论和课程思政元素等。
在具体的课程中,元模块以任务的方式体现。可以看出元模块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学习者要掌握某项能力必须先掌握一定的元模块,要学习这些元模块可能又需要掌握另一些元模块。将元模块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起来就可形成课程模块,元模块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模块中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可以是树型层次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必然的先后关系。在具体的课程中,课程模块以项目、教学单元等方式体现。将课程模块以工作导向的方式,针对课程目标将相关的课程模块组合形成一门完整的模块课程。一门模块课程中的课程模块在内容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每个课程模块内容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所涉及的认知过程、素质基础、能力的培养以一定的方式编排在任务中,有助于学生从整体和根本上把握课程的逻辑关系。同时,课程模块与模块之间又紧密相连,统一于一个共同的课程目标,有助于学生建立课程内部知识、技能的逻辑关系。以模块课程为基础,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模块课程组合,进而完成一个专业的模块化课程设计。
第三步:课程内容SPOC化设计
随着课程教学内容日益增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完成全部课程模块的透彻讲授。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容纳指数增长的教学内容,欣喜的是,在线教学的成功实践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其中,小规模专属在线课程SPOC模式集成了MOOC在线学习与微课自主学习的双重优势,有效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广度和时间深度,提升了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SPOC通过缩小课程规模,从众多申请者中选择少量适合的学生,保证了学生具有较为相近的知识基础和学术水平,从而有助于提供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如加州伯克利分校的“软件工程”课程增设了平台自动评分功能,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在线提交编程作业或者在云端配置应用程序,自动评分功能会同时测试代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很快提供关于代码风格的反馈,显示详细的评分结果,学生可获得更细粒度的信息反馈SPOC完整的课程模式和先进的课程平台,为混合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课程模块SPOC资源建设和设计上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升级改造、自建资源三条路径实现。外部引进实现课程模块的SPOC化是依据课程内容SPOC化需求,引入学校外部公共平台上的优质课程;升级改造是将校内原有精品开放课程改造为SPOC;自建资源以课程元模块基础建设微型化、碎片化的资源。在资源建设设计时,还应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SPOC化设计。在课前设计中,应符合教学平台的发布标准,支持发布后的学生自主学习;在课中设计中,应符合内容模块学习情况的分析;在课后设计中,应能对模块内容进行交流、答疑和评价。
第四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就育人的复杂性而言,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很难一蹴而就,必须充分考虑育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总结、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是一个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的大循环,不同的育人实践场景有各自的循环,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的价值根据,下一级的循环又是对上一级的价值贯彻落实和具体化,最终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应围绕专业所服务的社会领域,结合对应领域的精神谱系,以元模块内容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挖掘。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应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创新意识、集体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围绕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模块,最大化实现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的协同效应,设计专科课程育人体系,将隐性的专业课程思政与显性的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育人”,这一点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具体环节的育人实践过程中结合育人循环机制则能实现更大程度的价值塑造。如,在计划阶段通过共同体进行交流、共享,从学生发展的观点挖掘引导问题;在执行阶段的活动中重点观察学生的言语、行为甚至是表情;在检查阶段反思评价育人的效果,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评估、开展自我对话,将学习者从静态的内容学习调整为学习活动的深入参与;在行动阶段则直接明确育人过程的努力方向。
第五步:课程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设计
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特点,是决定最终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课程教学设计时,首先,进行学习者分析。主要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兴趣、初始能力。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对学习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其次,进行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以模块工作任务为驱动力,使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完成任务模块,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将知识的获得、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能力培养落实到教學过程各环节中,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在同一地点和时间进行,教学中边讲边练,在遵循工作过程基础上,教学过程采取看资讯、想计划、订决策、做实施、后评估,进一步提升理实一体教学操作性。同时,还应结合SPOC教学的实施条件,创建课程模块的教学环境,模块教学内容应在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室中进行,网络资源需要选择相应的网络平台,对于通用的多媒体教室可从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易用性等方面设计,对于支撑实训教学内容的教室,应该按照实训的功能建设。
第六步:课程质量评价
课程质量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评价的核心是对单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检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由于模块式SPOC课程的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在进行课程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内容将更加全面和细致,既要注重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又要注重传统线下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对线上教学过程中的视频观看、模块测试、主题讨论等内容的评价。评价时可以从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过程评价需要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学内容等维度进行重点考虑,其形式包括在教学平台桌面端和移动端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下学习行为评价、阶段性作业等;结果评价的形式包括试卷、论文、答辩等。
第七步:课程整体优化提升
课程整体优化提升主要包括形式优化和内容优化。形式优化主要是对课程标准、教案、学生工单、教师手册、校本教材、视频、脚本等教学材料的结构、形式等要素进行优化;内容优化主要是对模块课程的内容要素进行优化,其中,内容优化是课程整体优化提升的核心内容。内容优化主要是讨论教学材料内容的价值导向、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如对职业教育类型的表述是否准确,课程目标的规定是否科学,课程内涵描述是否体现了职教的特点,指导思想是否全面,课程模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否恰当,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是否生硬,课程设置的类别、课时等是否合理,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是否体现了信息时代知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学习者的特征,课程实施是否体现了育人方式的变革、是否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等。
二、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应用
2021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制)订,形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原目录中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试验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合并,更名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调整后的专业课程需要根据新的教学标准进行课程更新。汽车生产现场管理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进一步支撑专业改革,率先应用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步骤进行课程设计。
(一)设计课程目标
根据汽车生产现场员工“会生产、懂管理、能改善”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以培养学生的陈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和安全管理能力、现场作业管理能力、现场改善能力等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课程三维教学目标。
(二)设计模块化SPOC课程内容
课程以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现场员工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托,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国家规划教材,对接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和汽车装调工中相关内容要求,“岗课赛证”高度融合,重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五大教学模块。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知识需求情况和学情,开展不同层次的模块化内容教学。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细化具体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进度,组织教学,并制定略有侧重的考核方案考核学生。
(三)融入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实施
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生产现场“班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组建班组,班组分工,制作班组目视板、制定班组管理制度,5S管理,開班组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的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课前自学、课中探学、课后拓学三个阶段“预、引、探、练、评、拓”六个环节,通过启发引导、探究互动、实操训练方式,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以“育班组精英、铸大国工匠”为课程思政主题,以“道德、核心、创新、发展”四个维度为思政贯穿主线,内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激发民族自主品牌生产者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实现立德树人精细化。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劳模思政案例,以“讲身边人的故事”等方式融入任务和教学环节,通过“环境、方法、内容、人文”实现四维育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汽车强国”。课前,学生在线上平台上完成知识预习与相关人物事迹学习;课中,通过“引、探、练、评”四个环节开展教学,运用汽车生产线(SWE)、汽车空调压缩机部件拆装线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企业教学视频和典型案例,引出教学任务,进行探究学习。采用录播、直播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班组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生产方式知识,培养学生的班组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危险预知能力、现场改善能力等;课后,借助网络资源、拓展资源等进行巩固提升。
(四)设计课程考核评价及优化
课程考核评价以能力本位育人理念为主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企业“一中心三主体”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评价。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引导评价。在实训过程中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设计职业素养考核点,将职业素养养成融入教学全过程,每堂课都有考核或讲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课程模块,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质量动态提升。
三、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应用效果
汽车生产现场管理课程按照模块化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课程运行以来,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了学生的实训训练时间,职业能力锻炼效果更为明显。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课程既用于教学,又用于培训,SPOC的学习方式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截至目前,线上课程已被12所学校2412人和部分社会学习者、企业采用学习,用户使用活跃度高,应用效果良好,社会认可度高,课程被评为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和“三教改革优质课”。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师教法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结束语
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实践需要学校长期进行探索,课程目标设定、模块化课程设计、课程内容SPOC化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设计、课程质量评价、课程整体优化提升这七个流程化的课程设计步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职业院校教师开展课程设计、开发等课程建设方面的工作。遗憾的是,由于所学有限,笔者未能就其概念界定、内涵外延等特性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面向未来研究,或可从理论研究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模块式SPOC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概念内涵的不同阐述范式,进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郭朝红.集群式模块课程实施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112-113.
[2]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十六[J].职业技术教育,2008, 29(25):45-49.
[3]李英,何宝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程[J].教育与职业,2013(21):132-133.
[4]李海东,吴昊.基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5):65-71,91.
◎编辑 马燕萍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模块式双混合‘红旗工匠SPOC课程研究”(课题批准号:GH2145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立超(1987—),男,汉族,吉林集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