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探析

2023-07-29 05:03丛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信息化职业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关乎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根基。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的培养,还应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手段引领学生体会、感知人文精神,传承“金的人格”育人理念。通过探讨育人体系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可行性措施,以期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人格与学识的同步完善。

[关    键   词]  信息化;高职院校;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053-04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大學精神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学术精神。人文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完整人。大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在大学中,素质、知识、能力三者共同塑造人才,古时教育就有为教、为学、为人的“大学”理念,蕴含着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优秀的人文教育传统应该得到传承。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视角下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受历史时代背景、行业领域、本土文化及专家学者的立场与角度的差异影响,没有固定统一的主旨,而是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本文阐明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精神,结合职业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的重要职业教育思想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职业教育给予受教育者个人生存发展需要的职业素养,为其谋生做足充分储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受教育者也应懂得回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家发展生产力尽其所能。

职业院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一些文化知识,但基础知识掌握薄弱,且尚未参加实践活动,人生阅历匮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处于学业、面临就业的职业院校学生要注重“金的人格”的塑造,即具备高尚纯洁的人格、弘扬博爱互助的精神、践行侠义勇敢的气概、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

(二)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主旨内涵

信息化作为时代发展的时尚元素,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为学习、工作、生活中带来了便捷。信息化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也相应引起了使用者人文精神的重建和扩展。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内涵,除了保留传统人文精神应具备的普遍共识为基础,还应结合信息化操作和运用过程中的特点,引导高职学生分辨信息、正确选择信息、规范传递信息、合法利用信息、友善交流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化思维能力。分析信息化思维中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寻求提升高职学生网络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在开放、互动、纷杂的信息化构建的知识海洋中,既能接受先进的信息化思潮,又不避免遇见某些反面信息,能够自觉抵制信息垃圾,防范精神污染。

二、信息时代高职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缺失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供给侧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侧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技能、轻素质,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获奖率、各项技能证书的通过率、创新创业参与率等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定标准。在“职教高考”参数设置中,省赛一等奖作为直升标准之一,对技能重视可见一斑。而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注上却微乎其微,这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缺失人文精神的培养与需求侧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受多年来生源等问题的影响,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控力不强、盲目攀比、行事轻率等不良问题,干扰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过度娱乐、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无心向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长此以往延续到工作中,职业道德缺乏,工作责任感弱化,不具备创新精神、理想追求,从业存在众多不适,这与企业对学生素质需求不相匹配。

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应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融入人文关怀。在当下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结合“金的人格”育人理念,多种渠道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领悟人文精神,利于明辨是非,善用网络,端正品行,强化职业道德,激发进取心,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校园人文精神建设的辐射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假账问题、信息失真问题等屡见不鲜

一些是新手入职,防范意识不强;一些是迫于领导施压,导致违法乱纪;还有一些是自身受利益驱使,知法犯法。这些不良做法不能简单地归为需要提升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也不能全部归结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引起的缺口。大学期间往往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人才培养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品格,减少走向社会误入歧途的概率。

(二)人格形成的因素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个体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高职学生多为住校学习,与同学朝夕相处很容易受到同学的影响。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沉迷于网络娱乐,超额消费,不思进取,结伴逃课,随波逐流的不在少数。基于这种现实情况,学校的教育方针、路线、具体教育方法及教师的职业素质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渗透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品格,涵养学生的气质任重道远。

(三)信息化带来的声形并茂的展示能使抽象的知识表现得更形象、利于理解,活跃了课堂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信息化使用较为广泛且自主实操性学习占较多课时,学生自主参与的时间出现了学习与娱乐两种情况。自律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论坛及其他软件功能自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与同学共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果。而另一类学生则借机网聊、网购、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仅影响了学业,也带来性格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信息化技术服务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运用也应慎思人文素养的融入,引领学生善用、巧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利于把握信息化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结合以上现状,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统计调查中了解到,仅仅有4%的高职学生对人文精神“非常了解”,27%的学生对此“比较了解”,18%的学生表示对其内容“了解一些”,而“不太了解”的学生占比最高,竟达40%,还有11%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见图1)。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目前并未形成广泛、清晰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

四、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探析

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究与实践,构建“一师双翼”的“三平台三模块”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师双翼”指每位教师具备两翼带领学生,即一翼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一翼具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能力。“三平台三模块”指以公共基础平台、德能文化平台、专业通用平台为支撑实现专业技能、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模块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具体培养路径如下(见图2):

(一)提升教师全员认知意识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高职阶段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人文精神渗透方面公共基础课程中语文、思政课程教师实施效果明显。语文课程教师通过文学鉴赏、专业品读的解析,宣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精神品格,使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思政课程教师结合国家形势、重大政策、理想观念等拓展课程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准确找到易于高职学生理解的人文精神连接端口,剖析授课内容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要素,引领学生加强法治观念,培植爱国情怀,认清责任担当,增强自觉奉献意识,指明“三观”方向。

相比语文、思政课程教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专业课程逊色很多。仅有极少数专业课程教师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造学习氛围,但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切入点多生硬,实施效果不明显。而多数专业课教师接纳人文精神渗透的意识不强、缺少人文知识的积淀、挖掘关联点的能力不足等多项原因尚未开展。加之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于不同的系部,相互之间缺少往来及沟通,两类课程教师参与程度悬殊。因此,倡导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常态化部署人文知识学习、人文精神养成研讨,并分专业定向帮扶。例如,给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授课的语文、思政课程优秀教师,在示范自有课程人文精神渗透实施过程及经验介绍的基础上,对应指导专业课程教师运用人文素养知识、方法、技巧,实现课程教师全员参与,各学科协同育人。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领中,历史伟人、现代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但近在咫尺的教师示范效应更能彰显育人效果。

(二)巧用校园新媒体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校园新媒体是运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融合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元素形成。它以信息的广泛性、反馈的及时性、便捷的互动性,深受学生群体的青睐,已成为当下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特定高职群体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除设立各专业互通的校园论坛、新闻广角、知名校友等栏目,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专栏。如结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特点开设财经报道、财经警示、生财有道、会计工作微视频、职业道德留言板等有感染力的内容,除常规的浏览信息、留言互动,还可增加财经游戏、积分银行等多种创新手段,寓教于乐的同时也使学生受益良多,获得专业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带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多方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系列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业务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应侧重学生素养,强化会计职业意识,树立务实的会计职业理想。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渗透应贯穿于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1.入学教育环节

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馆,帮助学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教研室也要召开全体专业师生见面会,让新入学的学生了解会计专业、确定奋斗的目标、会计人才的需求趋势、典型工作案例警示等。组织好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使学生懂得学历不再是唯一准绳,需要兼备人文素养与业务素质。

2.日常教学环节

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确定每项教学任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补的精品课堂。结合典型案例,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认识社会责任感、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个人情绪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将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融入育人体系。除了教师的示范、引领,还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寻身边可遇见的实例理解理论知识。这样既避免了深奥、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也在无形中传递了正能量,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3.頂岗实习环节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区别于其他大学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将课堂内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顶岗实习前,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应共同组织融入人文精神培养的岗前培训,再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分专业开展岗前技术培训。虽然各岗位工作内容不同,技能要求有所差异,但融入人文精神培养对学生敬业、守信、尽责、协作、进取的素养渗透是相通的。顶岗实习期间,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学生很难采取整班集中实习的方式,人数有限的校内指导教师无法应对分散的顶岗实习学生。运用信息化方式可以助力此项工作,有效改善生多师少的问题。信息化方式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需求,解决学生在工作中的业务难题,为消除学生工作初次体验中的焦虑、畏惧提供心理疏导。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在不违背企业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分享企业文化、提高业务技能、切磋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理智处理不公平待遇等事项,既解决了生多师少的指导现状,也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顾虑与紧张。

(四)校園环境建设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意识层面的形态,无法触摸直观感知,需要借助某种物质载体加以体现,这些载体能够提供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感。校园环境的打造、设施的配置均可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品格塑造的元素,如将名人雕像、纪念碑、石刻、园林、宣传栏等这些静止的物品,借助信息化手段巧妙地将人文精神融入,让它们能发声、能更新、能互动,给予学生人生价值的启迪,陶冶身心,涵养性格。它们不再是学生拍照的背景板,也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标志物。校园环境的打造可设置固定景观与变动景观两类,固定景观由学校统一规划,变动景观激发学生潜能,由学生组织分专业规划,优选方案并定期更新。师生漫步校园,感受美景的同时,了解校园设施的设计内涵,感受大学中的人文素养,无形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五、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职院校肩负着高技能人才培养重任,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要对其人文精神加以渗透。以专业作为载体,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一。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运用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担当和情感,使其与无形的理想思维之间构成一种有形的互动模式,耳濡目染促进学生人格与学识的同步完善。学校组织、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技术能力强、自尊自律、诚信乐群、责先利后的职院人,符合服务国家战略人才需求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澍,吕延岗.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1-5.

[2]赵后起.黄炎培职教理念对培养新时代高职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20(10):43-47.

[3]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26-30.

[4]金卫芬.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J].教师,2021(13):123-124.

[5]黄云飞,杨育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背景下的新时期职业教育观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36-37.

[6]樊兆杰,刘文娟.顺“信”而为:信息化思维与领导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05.

[7]张建军,崔发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2(13):5-11.

◎编辑 鲁翠红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时代黄炎培教育思想与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融合研究”(项目编号:ZJS2022YB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丛莉(1979—),女,汉族,山东招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信息化职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职业写作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我爱的职业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