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慧铭
这是一个坐落于乐清海边的小镇,深扎着我祖祖辈辈的根,是寄存我童年的故乡。
比起以低压电器闻名的柳市、有着繁华商业的虹桥、坐拥山水风光的雁荡,曾经的清江默默无闻。它不曾因什么而出名,却用它温润的江南水土养育了这方土地上的人民。
依稀记得儿时,父亲蹬着自行车,小小的我坐在后座抱住父亲,一同在这个小镇中穿梭。那记忆里的海滨外塘,我们一起站在陷有牡蛎壳的泥泞中,吹着微咸的海风,听着归港渔船的汽笛声,望着这片分不清蓝绿却养活了一代代清江人的大海。码头上过往渔人络绎不绝,每个上岸的船夫都抱着粘有淤泥的箩筐。筐中是或多或少的渔获,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有人笑逐颜开,有人难抑忧色,每张脸上都带着不约而同的疲惫。阵阵腥臭扑面而来,愈来愈烈,我难以忍受,父亲却没有丝毫反应,反倒转头看着我笑道:“我们小时候在家如果能闻到这味儿,可要高兴坏了。”
“为什么?”
“这意味着晚上能好好吃一顿了。那个年代,不是靠打鱼就是靠种田,人又多,一天的收获大多数只能靠运气。大人回来要是带点东西,家里几个小孩也跟着开心。”
爷爷年轻时是位船长,父亲口中的爷爷总是早出晚归,有时连着好几天才回来一次,第二天天一拂晓便又出了门。大海算是爷爷的故乡,有船就是家,码头是他“回家”的必经之路。那时连接路岸的只是几块石头和形状不一的旧木板,估计是渔民拿自家装修剩料铺成的,就算是三寸金莲这么走上去,鞋也会陷到泥里,更不用说像爷爷这样人高马大的壮劳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后座紧紧贴着父亲的小女孩,我也能骑上父亲的自行车,自由穿梭在蜿蜒的小路上。父亲以往的满头黑发如今大多变得斑白,而那个印象中朴素的清江“母亲”却越来越年轻。我在陈旧链条的转动声中故地重游。外塘的海滨不再泥泞,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堤坝和由岩石严丝合缝砌就的岸堤。那如满天星般密集的渔船再未出现,在海中沉稳前进的是钢架铁板的大船,所经之处白浪翻滚。远处连接海岸与岛屿的钢索桥在猛烈的海风中静静横跨,鱼贯而行的车流如同蚂蚁穿梭。沿着码头传来的是零碎清晰的脚步声,只见众人将倾泻在船甲板上的海产品装满一筐又一筐。曾经码头边零散的叫卖摊位,也都聚集到近处的一家海鲜市场,一辆辆运载海产品的货车往来穿梭。渔民熙熙攘攘,装满渔获的竹筐在两肩之间转换腾挪,豆大的汗珠止不住地滑落,眼眶中的笑意如同海产品一般多得溢出来。
现今,清江的傍山村落北塘,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政府支持下,北塘建立了集观光与采摘于一体的“北塘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偌大的花圃中四季鲜花盛开,木板栈道中人们谈笑风生,草坪上回荡着孩子们嬉闹的笑声。与其对望的大棚种植园中栽种着草莓、葡萄、火龙果等水果,许多游客到此都为了亲近自然,体验亲自采摘的乐趣。这一建设,让许多大棚种植户有了卖出更多农产品的机会。
在党的领导下,人们不再只有靠海吃海,而是在绿水青山中挖掘出金山银山,让山海清江在大众面前展现新风貌,意气风发奔小康!相信未来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會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指导教师:韩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