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凤莲 周俐红 路 燕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随着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率增加,神经内科中由于疾病原因拒绝沟通的患者也随之增多[1]。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良情绪,出现自我效能感低而拒绝与护士沟通[2-3]。这对病情的恢复有不利影响[4]。神经内科护患沟通困难是目前仍然面临的难题。有效的护患沟通对患者后续的治疗及恢复情况尤为关键。肢体语言对患者而言接受度更高[5],有研究表明[6],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另外,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能够促进最终护理目标达成。本研究以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干预,其应用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180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均分为对照组90例,进行肢体语言沟通干预,试验组90例,进行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沟通干预。试验组:年龄区间39-92岁,平均(55.68±4.20)岁,53例男性,37例女性,文化水平:大专以下53例,大专及以上37例,病程(3.91±1.25)年。对照组:年龄区间41-96岁,平均(55.12±4.23)岁,54例男性,36例女性,文化水平:大专以下51例,大专及以上39例,病程(4.05±1.28)年。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神经内科的患者;排除标准:沟通障碍;伴有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少于半年;拒绝参与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肢体语言沟通干预,试验组进行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沟通干预。
对照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干预。(1)微笑服务。在护理过程中、医院各处遇到患者时均保持微笑,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2)人文关怀。对于患者多一些理解和换位思考。多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舒服,是否有需求。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3)眼神沟通。在每日的查房、输液、发药等过程中,多以眼神给予患者肯定,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4)肢体沟通。根据不同疾病的患者病情,进行相关肢体语言的互动,通过适当的按摩,并告知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提升患者自信心。在患者出现不适后,及时处理后握住患者的手,拍拍患者的肩膀、背部,安慰患者。(5)语言沟通。在干预期间,多与患者沟通,言语鼓励患者,如:“今天不错,进步很大”、“要好好吃药哦,已经好多了”,辅助肢体语言沟通时应用。并且干预期间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恢复情况,出现不良事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另外,注意患者是否有负性情绪,及时给予疏导。
试验组实施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沟通干预。(1)设置目标。根据患者病情、自身情况、病程等对每位患者制定详细的目标方案。其中包括3个月的最终目标和分解后的周目标以及日目标。缓解患者病情,降低不良感受,是护士和患者的共同目标。最终目标:护患沟通有效率90%以上。初次护患沟通有效率为42%。第一周至第十二周:每周提升4.5%。每日提升0.64%。每日完成自主服药、配合输液等打卡。制定肢体语言沟通的目标。护理人员肢体语言沟通最终目标:完成对每位患者168次的肢体语言沟通。第一周至第十二周:每周14次的肢体语言沟通。每日2次的肢体语言沟通。(2)实施。分别于每周一早上8:00进行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报。对于目标完成情况低于50%的受试者进行复盘,找寻目标完成率低的原因,对于确实是目标达成较为困难的受试者,重新制定目标方案。督促完成日常目标。两组均干预12周。
1.3 观察指标
(1)护患沟通有效率
以我院自制护患沟通量表评价护患沟通情况。信度为0.792,效度为0.906。信效度较好。显效:患者愿意与护士沟通,配合护士工作;有效:患者愿意与护士沟通,配合护士部分工作;无效:患者不愿意与护士沟通,不配合护士工作。护患沟通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7]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所得分值与神经功能损伤成正比。
(3)依从性
采用我院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依从性。该量表信度为0.781,效度为0.918。主要包括3个选项,(1)完全依从;(2)部分依从;(3)不依从。统计患者完全依从率。
(4)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量表[8]评价神经内科患者的自我效能。患者所得分值与自我效能感成正比。
(5)焦虑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9]评价神经内科患者焦虑情况。患者所得分值与焦虑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SPSS 26.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1 护患沟通有效率试验组护患沟通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患沟通有效率[例(%)]
2.2 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预相比,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2.3 依从性试验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依从性[例(%)]
2.4 自我效能试验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自我效能评分
2.5 焦虑情况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预相比,干预后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试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焦虑评分
神经内科多为脑梗死、脑膜炎、痴呆、癫痫、面瘫等患者。另外,还包含交叉心理疾病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患者[10]。上述疾病伴有治疗周期较长、预后不良,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这也影响患者的心理,导致护患沟通无效[11]。肢体语言沟通从患者拒绝语言沟通出发,帮助患者打开心扉,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12]。研究显示,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及时复盘督促的方式是达成最终目标的有利手段[13]。本研究采用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干预。本研究发现,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明显提升了神经内科护患沟通有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肢体语言沟通拉近了与患者的关系,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接受度增加,运用目标设置理论后,以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的方式也增加了患者完成目标的简易程度。
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有关。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息的传导[14]。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不同种类的神经性疾病,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神经内科患者多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干预及时可能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一旦损伤成为不可逆,患者的后续恢复情况不好评估,预后相对较差[15]。本研究干预结果显示,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分析原因为: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沟通提升了护患的沟通有效率,从而患者病情及恢复状况及时掌握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干预,延缓病情进展,缓解神经损伤。
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不高是护患沟通有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原因可能为:肢体语言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影响下,患者、护士均以促进疾病康复为目标,从而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理论的实施与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之后,患者达成目标可能性越高。因此,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小目标的实现而提高。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改善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够刺激机体分泌促进人体放松的激素,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16]。
综上所述,目标设置理论下的肢体语言能够提高神经内科护患沟通有效率,提升患者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