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3-07-28 22:18:35杨振德胡平符韵林郑霞林
大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杨振德 胡平 符韵林 郑霞林

[摘 要]文章介绍并研究了广西大学对林学专业森林病虫实习课程在课程目标(成果)的制订、课程实习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森林病虫实习课程要达成的目标;基于课程目标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并融入思政元素;采用多样化的实习方式与课程考核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与质量,增强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知林、爱林、兴林”的林业情怀,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关键词]OBE; 森林病虫;实习课程;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5-0031-04

一、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改革的背景

广西大学林学专业创建于 1932 年,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广西优势特色专业。林学专业紧扣国家“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等建设,围绕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全国林业强区、生态省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具有热带、亚热带区域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林业人才。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国林业资源大省区,是国家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其人工林面积、木材产量、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以及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年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产量的46%,2019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042亿元[1],区位优势和特色十分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林业已经成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富民兴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存在入侵生物在各国之间不断传入扩散的情况,给世界各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也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广西是面向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旅游业与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广西已成为我国众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前站[2],加强广西森林保护人才培养对于科学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昆虫学和林木病理学是我国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和森林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森林昆虫学实习和林木病理学实习分别是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改革之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两门实习课程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与融合,甚至还存在课程实习地点和内容重叠的现象,造成课程实习教学成本过高。然而,在林业生产实际中,“病虫是一家”,二者密不可分。病害和虫害往往同时发生且相互促进, 如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就是松褐天牛、松材线虫及致病菌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把森林病虫实习分割成森林昆虫学实习和林木病理学实习不仅与林业生产实际不切合,而且会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整体性,难以系统全面地掌握森林病虫防治知识,不利于对学生森林病虫防治综合能力的培养。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3]。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着手,倡导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该教学理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认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4-5],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广西大学对林学专业的森林保护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把森林昆虫学实习和林木病理学实习两门实践课程整合为森林病虫实习这一门课程,旨在提高森林保护实践教学质量,满足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求。

二、森林病虫实习课程的目标

基于OBE理念,項目组根据广西林业创新发展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制订了森林病虫实习目标:(1)熟练掌握林木病虫害野外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2)熟练掌握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并利用调查的实际数据,完成对某一种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3)熟练掌握林木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方法,提高学生针对具体林木病虫害开展综合治理的能力;(4)通过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参观以及管理人员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森林病虫防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5)通过课程实习,使学生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专业认同感,这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三、课程实习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以上目标,项目组对森林病虫实习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具体思路如下。

(一)重构实习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舞台。

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见图1)由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力发展与提升、综合技能与素质这三个呈层次提升关系的模块构成。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森林病虫标本的采集、处理、制作、鉴定与保存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森林病虫害调查的基本方法、步骤与技术;了解森林病虫预测预报的基本步骤及方法;重点掌握森林病虫防治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力发展与提升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林木病虫害的诊断及其防治的方法与技术;掌握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及天敌的规模化繁殖技术等。综合技能与素质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林木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方法,提高学生针对具体林木病虫害开展综合治理的能力;利用调查的实际数据,完成对某一种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开展森林健康评价与森林病虫的绿色防控。在实训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讲好专业背后的爱国故事,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的实习时间

为了克服森林昆虫学实习和林木病理学实习之间相互独立、课程实习成本过高以及冬季实习效果不佳的不足,项目组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将这两门实习课程整合成森林病虫实习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森林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5~7月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森林病虫防治专业知识,并将所掌握的森林病虫防治知识与现实的森林病虫防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搭建“校企共融、共赢”的综合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导师团队

综合实习基地是保证森林病虫实习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广西大学林学院基于“校企共融、共赢”的原则与广西主要林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基地,其中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广西南宁市树木园建立了现代林业科技园。这些基地和科技园的建成为森林病虫课程实习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实践场景。

部分高校虽然拥有理论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但生产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和形式滞后于生产实践。校企合作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有效模式,构建稳定的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校企合作指导教师队伍是有效推进这一合作模式实现的基础。多年来,广西大学林学专业的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指导教师经常深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南宁市树木园、广西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与锻炼。这不仅能够使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指导教师获得丰富的林业生产实践教学素材,而且能够使企业技术人员“无缝对接”地加入实习课程指导教师队伍中,从而建立起稳定的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校企合作指導教师队伍。

(四)改革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习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某一时间段开展。这种单一的实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森林病虫实习课程的特点,可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

1.多点实习

由于不同实习基地的森林病虫种类组成与发生危害的情况不同,为了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广西不同地区森林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可采用“多点实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南宁市树木园、广西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实习基地“轮转实习”。

2.多场景实习

桉树林、松树林、竹林、灌木丛、林下草丛等不同场景森林病虫的种类组成与存在的危害不同,因此可采用“多场景实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即根据不同的场景定制不同的实习方案。如对于桉树林场景主要围绕桉树枝瘿姬小蜂、油桐尺蠖、桉蝙蛾、云斑天牛、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和桉树叶斑病等重大病虫害制订调查、风险分析及防治方案。

3.周期性实习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温高湿的季节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比较严重,冬季和春季则比较轻。此外,昆虫的活动还具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因此,课程要求学生在一天中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和晚上等6个时间段均对昆虫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傍晚和晚上采用灯诱的方式进行调查。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季节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6-7]开展教学,即除了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夏季组织学生到现场实景中进行实习以外,其他季节,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营造不同季节的虚拟场景进行实习教学。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森林病虫实习课程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学习。

四、课程实习改革方案的实施

(一)实习动员

教师在实习动员会上把具体实习方案向学生进行公布与解读,着重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病虫害调查、标本的采集、处理与保存等校外实习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强调实习纪律与实习安全,发放实习指导手册。强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参照实习指导手册自行完成实习的所有工作任务。

(二)组建学生实习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

由5~6名学生组成实习小组,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指导教师分配的实习任务,包括实习材料与实习工具的领取,病虫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与种类的鉴定,微视频与生态标本的制作,病虫害的诊断及防治技术方案的制订,实习成果的交流汇报,实习总结报告的撰写等。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仅起辅导作用,变教师主导型为学生主导型,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互助精神。

(三)采用现代通信技术,提高校外实习效率

集对话交流、视频、录播、分享文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QQ、微信平台为森林病虫实习课程的可视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林木典型的病害特征、发病的环境条件,虫害的形态特征及其行为习性等进行微视频录制,通过QQ、微信实现不同实习小组之间或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视频共享学习;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信视频对实习学生进行远程指导与监控。这些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森林病虫实习课程的校外实习效率。

(四)加强内业指导,提高实习质量

通过野外调查、观测和采样,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与标本。这些资料与标本需要经过实习内业环节才能转化为实习成果。因此,加强实习的内业指导是提高实习质量、实现实习目标的重要环节。如要求学生及时对野外采集的病虫标本进行处理并按照规范要求将其制作成可用于教学、科研、科普教育或美学观赏等用途的标准化标本。在标本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标本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现场指导,对作品进行点评。

(五)引入竞争机制,重视实习总结与成果展示

围绕实习目标设置实习基本任务量,以目标任务驱动各实习小组开展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单元时间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开展实习技能竞赛与实习成果展示。

五、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4]。 根据森林病虫实习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准备情况、野外实习中的表现、实习数据的处理分析情况、病虫标本的处理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质量、实习总结汇报、代表性实习成果展示等。结果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具体内容包括森林病虫标本的识别、森林病虫标本的制作规范、森林病虫实习报告等。考核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形成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考核机制。

六、课程改革的效果

基于OBE教学理念,项目组从课程目标、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森林病虫实习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学生自己组建实习小组开展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如在晚上灯诱昆虫时,不管是大型的飞蛾还是“张牙舞爪”的锹甲,男生女生均毫无畏惧,“争先恐后”地捕捉,呈现出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

(二)实习的效率与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小组各成员之间比较熟悉,能充分发挥组内各成员的特长,且各成员间配合默契,能在相同的实习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实习内容。如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等限制,学生无法开展夜间灯诱昆虫实习,而改革后,学生能够连续两个晚上开展实习,采集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均显著增加。此外,通过QQ、微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在实习中的应用也明显提高了实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重构森林病虫实习教学内容,采用多点、多场景、周期性和虚实结合的多种实习方式,在“校企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的森林病虫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如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习点的调查与分析,掌握了桉树重大蛀干害虫桉蝙蛾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和危害规律,亲眼目睹了采用白僵菌对其进行绿色防控的操作过程。

(四)培养了学生“知林、爱林、兴林”的林业情怀,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通过实习,学生对森林有了全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知林、爱林、兴林”的林业情怀。在实习中掌握的森林病虫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专业自信得到了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梁萍,龙娟,孙冬婧,等. 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国家林业合作探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20,49(4): 618- 622.

[2] 郑霞林,王小云,陆温,等. “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以广西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64-67.

[3] 万里冰,齐红元. 基于OBE理念的测控专业生产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J].大学教育,2021(2):68-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2021-07-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1-07-30].http://www.moe.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6] 杨振德,玉舒中.虛拟仿真技术在森林昆虫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5):49-52.

[7] 杨振德,玉舒中.森林保护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268-270.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财政与金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29:27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