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讨

2023-07-28 22:18蔡静怡林满华谢朝阳徐军发余路新蒋丹
大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创新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蔡静怡 林满华 谢朝阳 徐军发 余路新 蒋丹

[摘 要]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为平台,探讨如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挖掘专业核心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育案例,将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打造专业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为导航、双创教育为动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检验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德才兼备;创新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5-0085-04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教师要更加注重避免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甚至脱节的现象。为此,要切实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改变专业课教学轻视思政教育的现象,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压实专业教师的育人责任[2],构建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的育人体系。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紧密围绕“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坚持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及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着力挖掘专业教育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在专业教育载体中体现教书育人内涵、融入价值观培育,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评价考核中融入思政想治教育[3],打造专业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为导航、“双创”教育为动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一)夯实专业教师的思想道德基础

该校医学技术学院精心安排、组织学院的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师为范,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新时代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项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工作及相关培训,积极申报学校及各级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示范项目,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实践中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潜心教育和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成为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厚实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该校从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国际医学接轨出发,牢固树立“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办学思想,坚持“尚医之德,达医之理,学医树人,行医为民”的育人理念,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高素质医学技术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专多能”人才。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既要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具有爱岗奉献、尊重患者、关爱病患精神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又要适应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需要,培养具有科学严谨、求精务实和善于探索、敢开先河的创新精神的医学拔尖人才,还要适应传承学校办学传统的需求,坚持以服务基层卫生事业为己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人生观,勤勉敬业、恪尽职守,检验职业认同感强的检验人才。该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细化设计,即课程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在充分达成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之中,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

(三)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专业目标

临床血液学是以血液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设置,立足专业课程的学科学术内涵,立足专业的传承脉络和课程特点,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上,突出“新”和“精”、系统性和实用性。课程主要针对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重点传授血细胞、造血组织、出血倾向和血栓栓塞等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等知识,以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檢验学技术方法为手段,针对临床血液疾病,构建理论知识、检验技术、临床疾病相互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在遵循规范和突出特色中寻找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挖掘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内核、社会责任价值、爱国情怀品质、民族自豪言行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科学合理、灵活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思政”[4],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三基”,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专业学科特点,结合行业标准,培养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专业人才。

(四)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校秉承立德树人、求真求精的宗旨,制定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入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等教学目标,以此作为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即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能力目标(即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即思政教育)。在教学知识讲述中,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介绍国家高度重视疾病的治疗及给予医疗政策,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为民”“感恩、奉献”“敬畏、责任”的情操。如学生在学习血细胞形态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开放、自主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探讨科学问题,锻炼学生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履行好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将思政教育的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案设计时,对应课程内容,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1.绪论:介绍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历史中重要的发明和发现,启发学生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创新的精神。

2.造血及造血调控:通过介绍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陆道培院士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相关新闻报道,提倡生命至上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道救助理念,唤起学生的奉献爱心、拯救患者生命的决心。

3.造血检验技术:介绍医学检验界出色的检验技术人员在业界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树立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传承检验人的初心和使命。

4.红细胞检验技术:从疟原虫或钩虫的感染是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到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介绍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教授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坚持,传承和研究中药,研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5.地中海贫血检验:通过讲授地中海贫血发病率,指出患者及其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提示每年5月8日是“世界地贫日”,引导学生关注“地贫防控,从婚前孕前开始”;引入国家对儿童地中海贫血治疗的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医疗政策、医疗救助等措施,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人文关怀情怀。

6.急性白血病概述:通过讲授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及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情况,指出环境污染可能是引发急性白血病的因素之一,提示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强调要保护地球资源、爱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家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验:由于近年来此恶性血液肿瘤疾病多发于少年儿童,严重威胁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指出我国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倡导全社会关注少年儿童健康,增强学生成长与生活在伟大祖国的幸福感。

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检验:介绍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面的巨大贡献,教育学生要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精益求精,尊重生命、救死扶伤,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9.出血與血栓性疾病检验的临床应用:讲授临床应用时,着重介绍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检验人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培养学生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职业自豪感。

(六)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是医学技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建构与能力培养方面,强化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是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涵养学生的人格、身心修养和人本情怀。二是在临床实习期间,通过医院相关集体培训及各个临床科室轮转时进行的专科培训,培养学生救死扶伤和珍爱生命的情怀。三是在各个临床科室制定的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和实习操作考核标准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四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义务献血、义诊、义募等活动,做临终关怀中心义工、各种救助活动或社会大型活动志愿者等,促使学生养成仁爱之心、敬畏生命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与成效

(一)引导学生坚定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讲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详细讲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通过具体临床案例分析,得出这是一种易发于少年儿童的恶性血液肿瘤,并严重威胁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对此,我国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实施系列资助政策、医疗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儿童生命健康的真挚关爱和对儿童白血病治疗的高度重视。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5],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坚定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讲授红细胞疾病时,介绍疟原虫或钩虫的感染是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引用我国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药物实验研究,研制出具有显著抗疟功效的青蒿素的事迹。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数以百万计患者的生命。国家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恪守以人为本理念

教师在讲授白血病治疗时,重点讲解造血干细胞移植,介绍我国骨髓移植第一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奠基人陆道培院士的七项重大贡献,一是在亚洲成功开展第一例同基因骨髓移植,并创建了迄今常用的采骨髓技术;二是利用孕妇提供的骨髓在国际上首次确立了重建骨髓所需的最小细胞数;三是完成国内第一例血型不同骨髓移植、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以此治愈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四是在亚洲首先解决了骨髓移植过程中,可能产生因移植物中脂肪与骨髓颗粒而导致肺栓塞的重要障碍,并成功进行了异体骨髓移植;五是治愈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六是在国内首先成功进行ABO主要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七是率先成功开展双份脐带血移植并在临床应用CIK细胞免疫治疗法等。陆道培院士创建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登记组织——中华骨髓库,还创建我国首家国际标准的脐带血库。各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大大改善了过去患者只有少数机会得到治疗的情况,而且经治疗后的患者长期存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世界骨髓库正式成员,截至2017年底,中华骨髓库已向世界骨髓库上传数据超过96万人份,突显了中华骨髓库的世界影响力,体现了其造福于我国人民、造福于全球患者的价值。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数据已超过293万人份,累计捐献造血干细胞突破10000例[6]。近几年,该校1位老师、4位在校生和2位毕业生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师生争先传递“爱心棒”,将学校的“仁心”与“大爱”精神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创新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