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大连教育家冷冉提出“情·知教学”理论,其内涵是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辩证统一,落脚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情·知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科教育,是加强情性因素,促进学生发展,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与价值,如今看来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情·知教学”理念与当下自主学习、素养导向等理念不谋而合,其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情·知教学;现实意义;自主学习;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郑玉坤,大连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1982年,冷冉先生发表《谈“情·知教学”》一文,距今已有41年。41年来,大连市一大批中小学校践行着“情·知教学”理论,使其在大连市基础教育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大连教育发展与进步。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篇文章时,依然可以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对于今天的教育,“情·知教学”理论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情·知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情·知教学”理论的教学目标观
2001年,我国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依据。早在1982年,冷冉先生发表的《谈“情·知教学”》一文从教学观出发,不仅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且论述了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具有一定前瞻性。
冷冉先生提出,智能不仅要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而且它的直接表现也必须凭借一定量的知识。思维反映着物质内容,产生知识,产生情感和智慧。因此,知识、智慧和情感三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冷冉先生还提出,教学的着眼点无论放在知识上,还是放在智力上,都不是全面的。因为这两方面都忽略了学习情绪、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的因素。而这三者恰恰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是否重视知识,或是否重视智力,而在于怎样学习知识和怎样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冷冉先生提到的“智能”“智慧”和“智力”有异曲同工之处,与过程、方法、目标的提法相比,其更具高度。因为,智慧不仅产生并发展于人的外在体验,也产生并发展于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有着更加广泛的内涵,而教学的更高境界便是开启学生的心智。
冷冉先生的教学目标观给予教育者的启示是:首先,在教学中,知识、智慧和情感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不可割裂且不可偏废的一个整体,因为这三个维度是在教学中同时且必然发生的;其次,在教学中,知识、智慧和情感三个因素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因此教学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是这三个因素交相呼应、此消彼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教学最佳的状态之一是这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和谐共进,即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掌握知识,提升发展能力。冷冉先生将其定义为“教会学生学习”。而在“教会学生学习”中,冷冉先生又将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化,形成了兴趣、习惯、方法、探究能力、自学能力、自我评价等多视角的教学目标观。这对于教育者在当前深入研究与开展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情·知教学”理论的教学民主观
教育民主是教育的重要主题,其核心强调平等、和谐、尊重和合作。教学民主是教育民主的重要载体和落实途径,它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的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等方面。这些方面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现代的师生关系,即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
冷冉先生在《谈“情·知教学”》之“立体结构”部分,从信息论的视角分析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与弊端,提出了多维互动的立体课堂结构,对课堂中的教学民主也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主张。其一,课堂是一个平等和谐的场域,在这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都是平等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呈立体式展开。“一有问题,不管是谁提的,或对谁提的,总是大家的问题;不仅教师提问题,学生也提问题,凡有问题,总有许多学生举手争取作答。”其二,课堂是一个氛围融洽的“学习共同体”,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提高。一个学生在发言,全班学生在审查,他发言一结束,其他学生纷纷进行补充、纠正,或作出简要的评议。有的发言则是对补充的补充、对评议的评议。其三,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学生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可以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展示自我个性。其四,学习过程是面向全体的,不论教师或学生发言,全体师生都认真聆听、思考。其五,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教师以他的知识、智慧引导学生发言,使学习内容深化,并趋向正确。其六,学习过程并非局限于对知识的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点,而是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不仅有问题讨论甚至争论,还有审查、核对、评议、评价和方法交流等。
(三)“情·知教学”理论的自主学习观
自主学习观是深入人心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这一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已成为代表教育发展方向的主流思想之一,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而不是被动或不情愿地学习。
冷冉先生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就教学工作中的种种现象,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深刻分析。一种不良情况,不给学生观察、思考、提问题、下结论和自己动手的机会,一味翻来覆去地讲,导致学生一遍又一遍依葫芦画瓢地做习题,摸不清学习的具体目标,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更没有学习兴趣。冷冉先生称:这种学习会让学生越来越被动,感到负担沉重。另一种情况,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求知的欲望,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因此,他们总是踏踏实实地学、问、想、做,不断研究和改进学习方法,弥补学习差距。
对于自主学习,究竟应从何处着眼?对此,冷冉先生认为,“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即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情·知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一理念与当今教育界推崇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可谓一脉相承,代表并引领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冷冉先生指出,教育者不应该把儿童看作只会模仿的人,只会照范文做文章,照例题做习题的人……如果引导得法,学生也渴望在学习过程中像科学家、文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
对于创设教会学生学习的课堂,冷冉先生强调应关注培养学生兴趣与信心、形成良好习惯、掌握方法、探索与尝试、运用学习工具、自我评价与修正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来源于教学实际、贴近教学实际,反映了自主学习的内在规律,既体现了自主学习理论的本质,又对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刻思考并付诸教学实践的。
(四)“情·知教学”理论的教学人本观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即要以学生为本,落实在教育教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的核心价值应以关心、关怀、关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因此,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讲解传授的过程,更是文化传承、思想引领、情感培育的过程。
教学中若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进行适合学生的教育。冷冉先生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提出了“情·知”和谐共进的教学观,深刻分析了学生学习“情”“知”两个过程的相互关系,阐释了人的内在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体现了大视角下的教学人本观。冷冉先生认为,人的情感、性格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发展,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人的学习过程是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在学习过程中并行发展,时而交叉,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和谐共进,而缺失任何一方,新的学习便无法进行。教师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才算是真正地按学习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即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冷冉先生分别从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优化适宜的课堂学习环境,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科学高效的情知互动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能动的引导、诱导与指导作用,以及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等方面,阐释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要义,这正是今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价值追求所在。
二、“情·知教学”理论下的基本教学方式探讨
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理论既来源于一线的教学实践,又是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提炼。因而,它既具有科学理论的高度,又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意义。如何把握其最具实践意义的内核,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致力于“情·知教学”实践探索的教学工作者积极追求的目标。他们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为大连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具有“情·知教学”特征的有益经验可概括为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一)兴趣导入
冷冉先生主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教会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冷冉先生认为,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中: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得到美的熏陶。因此,有无学习兴趣,是学生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
兴趣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生活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主题上来,形成“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状态。这样,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冷冉先生认为,教育者要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方法积累的过程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像科学家、文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何为引导者和帮助者?冷冉先生告诉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应该这样写、应该那样算的固定办法,而是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也就是说,教师不要只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冷冉先生所说的“高品位”的知识。
(三)立体交流
立体交流是冷冉先生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要有交流,这些交流都是双向的。课堂上,无论是谁提出的问题,都是大家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充分讨论,既互相补充,又互相纠正;教师的参与只是“有时做些解释和评语”,并非主导学生讨论,而是引导、干预学生的发言,使之深化,并趋向正确;同学间可以组成学习小组,集体攻难。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主动的、合作的学习状态。
(四)精讲释疑
冷冉先生指出,提倡立体结构,并非主张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主张把课堂变成民主讨论会,而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都去思考,都有表现的机会。因此,课堂上无论学生怎么积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大局,必要的时候进行精讲释疑。所谓精讲,是与泛讲相对的,即要讲到点子上。冷冉先生认为,精讲应是把新知识的重点、难点讲清、讲透,重点如不讲透彻,就不是完整的、巩固的知识;难点如不解决,就只能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精讲还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疑点,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这才是有效的释疑。
(五)自评反馈
对于课堂评价,冷冉先生主张进行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并不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我反馈中不断矫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冷冉先生还主张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既要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也要让学生查找自身的不足。无论是学优生还是潜能生,都应从两个方面看待自己,冷冉先生称之为“有分析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能防止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满,也让成绩差的学生不至于丧失信心。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机械的、教条的、一成不变的,或适合所有教學的,而要结合学校的校本实际,探求更加切合、更具实效的方法和模式。因此,教育者应对“情·知教学”模式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续写精彩。
参考文献:
[1]褚媛媛.“情·知教学”理念下“导研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J].辽宁教育,2022(14).
[2]宋庆泮.德育应重在引领学生自省:我理解的冷冉德育思想[J].教师博览,2022(17).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