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政国
〔摘 要〕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科学学科是开展环保教育的优势学科,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多项策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元素,推动科学课程赋能环保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小學科学;环保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8-0027-03
环境保护是人类重要的研究课题,环保教育是意识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它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感受相关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优势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一、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性
(一)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但是在小学阶段,环保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环保知识。比如无法理解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无法理解电池埋藏在土里对土地的危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经常出现一些不环保的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其次,很多小学生对环保的理解有偏颇。比如小学生会认为只要做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就可以变得很好,如果没有进行环境保护,人类就无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利于学生环保能力的培养。最后,很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出现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等现象。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些行为对环境危害的严重性,导致学生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模式,为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做出一份贡献。其次,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时,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土壤、植物、呼吸等知识点,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而环保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环保教育区别于普通的学科教育,环保教育的实践性要远大于理论性,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元素,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环保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当完善评价体系,实施以环保为依据的多元化课堂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价值。
(一)紧扣教学内容,完善多维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以及科学知识,很少涉及环境保护教育的相关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环境保护教育,导致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当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完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导开展教学,从而确保环境保护教育的顺利融入。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呼吸与健康生活》为例,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完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人类呼吸的原理,认识到呼吸是气体在体内交换的过程,肺是负责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以及氧气对呼吸的作用;学生能够理解人体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了解气体交换的具体情况。
情感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知自然环境对呼吸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学生能够加强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学会通过环境保护保持身体健康。
核心素养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认知并判断呼吸与健康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和素养。这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及责任心的关键。因此应该注重教育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绿色社会的责任,积极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二)深度研读教材,挖掘环保教育元素
教材是教学最主要的载体,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环境保护元素。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准,深度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元素,并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教学完成环保教育的渗透。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声音的强与弱》中,教师可以挖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测量肺活量》中,教师可以挖掘环境污染对人类肺活量的影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中,教师可以挖掘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挖掘废弃电池对土地的影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第三单元第七课时《比较不同的土壤》中,教师可以挖掘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师通过深度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元素,可以实现环保教育与教材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完成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
(三)结合实际案例,加强教育实践渗透
案例教学法是强化学生认知和体验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延伸讲解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增强环保教育的渗透效果。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电路出故障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延伸讲解一则实际案例:2022年宜春市某电化厂电解槽出现故障,在停工检修电解槽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罐体破损,罐体中的电解液从车间流出,经过排水沟流出厂外,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液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学生可能回答:污染空气、污染土地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电解液对环境的影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认识到电化厂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强化合作探究,有效提高环保意识
小组合作模式是现代化教育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也是被誉为近50年最成功的教育模式改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观察土壤》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的小组,引导学生前往学校的绿化区域,观察不同土壤的特点,包括土壤的颜色、土壤的湿润度以及土壤的饱和度等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土壤”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土壤对植物的生存有哪些影响?有哪些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学生在小組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认识环境对土壤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开展科学实验,强化学生环保理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和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实验也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元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环保教育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实验的体验和亲身感受,学生不仅可以增强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强化环保责任与使命感,进而成为积极的未来环保行动者。因此科学实验不仅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环保教育的必要途径。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让学生对植物生长活动有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给学生准备一些相同的绿植,并引导学生开展实验。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绿植放在教室某阴暗处;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绿植放在窗台的阳光下;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绿植放置在紧临马路的栏杆上。一个星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绿植的生长情况,学生发现:阳光下的绿植生长得很好;阴暗处的绿植开始逐渐枯萎;紧临马路的绿植濒临死亡。之后,教师通过实验渗透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危害,从而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开展教学实践,提升环保教育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入效果。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声音的强与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渗透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课时内容有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践,先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组学生分别发放声音分贝测量仪,再带领学生前往不同地区测量声音的分贝。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随着声音分贝的提高,声音对自己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噪声超过70分贝后,就明显感觉到不舒服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减少噪声的措施,比如不大声喧哗、植树造林、采取隔音设备等等,让学生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教育的效果。
(七)巧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环保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呈现环境保护教育内容,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从而有效提高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效果。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电池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结构。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电池对土壤的影响,学生通过视频能够直观地看到电池中的汞、铅等元素在快速污染土壤,并且腐烂之后还会对附近的水源造成污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效果。
(八)完善激励体系,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实现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和考核依据,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效果。
首先,当教师发现学生某些环保行为时,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作为正面榜样影响其他学生。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和坚守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启发其他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要将环保目标纳入考评范畴,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促进作用,培育更多的环保人才。
其次,在期末或期中考核时,教师还应当在考核依据中融入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比如可以设计一些环境保护相关试题,或者实施一些环境保护相关主题实践等等,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意识。小学科学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优势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煜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实践探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2):155-157.
[2]袁娜.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科幻画报,2022(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