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胜
作为区域统筹教师交流项目中的一员,来到农村中学开展支教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课堂内外的观察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一些共性问题:(1)受家长受教育水平、观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2)学生虽然对英语学习抱有热情,但是课堂持续专注度低;(3)学生畏惧课堂上的个别提问,较依赖整体性作答且停留在浅层思维;(4)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不足,仍以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习惯被动接受;(5)由于缺乏自我成长认知,学生改进自身英语学习现状的信心不足。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重要创新内容之一,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依托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20)。从以上表述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1)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贴近生活、关联主题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主观、能动的体验,才是激发和维护其持久学习动力的源泉;(2)学生通过融合语言学习和思维提升的学习活动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从而建构积极的价值观;(3)充分维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让学习更具亲和力,促使其变革学习方式,注重以内驱、探究、交流、合作等路径提升英语学习效果;(4)重视语言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意识培养相结合,即引导学生在利用语言知识工具分析和解决语篇情境问题后进行迁移运用,创造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与思考,尝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通过设计一系列不同层级,环环相扣,具备实践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整合语言、思维、情感,满足他们的认知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突破当前面临的英语学习困境。下面,以人教版(2019 年)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Reading for Writing 为例进行说明。
1.语篇解读
做好语篇解读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合理学习活动,选择有效教学方法的前提(王蔷、钱小芳、周敏2019)。《课程标准》指出,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What(主题和内容)、Why(情感和意图)、How(语言和文体),围绕主题意义探究为教学活动作好铺垫和准备。下面对Unit 3 Reading for Writing 的Going Positive 一文进行文本解读。
【What】该文本为一篇健身随笔,收录在国外高中班级的健康簿中,讲述主人公凯拉(Kayla)健身前后的看法、健身的经历等。文本的明线为凯拉健身前的心理、行为,经历一次启发性阅读后引发思考,随后改变行为和心态,最终变成一名身心健康且乐观积极的高中生。暗线则是思想、行为、结果三者的哲理关系和贯穿整个语篇的凯拉的情感变化。
【Why】文本内容涉及健身、高中生对身心健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基本方法,反思自身成长阶段的积极变化,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观念。
【How】文本是班级内部流通读物,语言风格比较轻松,符合中学生的口吻,如I tried no fat、low-fat、5∶2、only bananas、no bananas、I almost went bananas、too 等。文本结构清晰、简单。另外,语篇中包含丰富的描述相似和对比的语言表达,如want to look like、instead of doing...I should do、rather than doing...I do、stop doing、instead...I do、compare with 等。
2.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需要遵循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体现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及思维发展的过程(张秋会、王蔷2016)。结合学情和语篇解读,基于学习活动观的理论指导,为本堂课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通过梳理文中凯拉健身前后变化细节,提炼、概括语篇知识结构图。(学习理解)
(2)挖掘并学会运用曲线图描绘凯拉的情感变化。(深度思维)
(3)掌握描述对比常用的语言表达。(实践运用)
(4)运用所学语篇知识描写自身经历过或未来规划中的一次积极转变。(迁移创新)
(5)形成身心健康、乐观积极的自我成长认知。(价值取向)
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已知
教学情境越真实,学生参与的愿望就越强烈。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齐声朗读自己编写的英文支教日志,内容主要包括对乡村生活环境的喜爱,以及自己的忧虑:由于贪吃学校食堂的可口饭菜,体重在不断增加,并且引入支教前后本人照片的对比。在学生感受深切之际,教师提问:
T:Now you have read about my life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and also my concern.Could you please kind enough to give me some advice on weight control?
S1:Play basketball with us.(work out)
S2:Less mutton,more fruit.(a balanced diet)
S3:Not afraid of fat.(stay positive)
【设计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通过创设这一源于生活的情境和开放性提问,不仅顺利导入语篇主题,让学生以advisor 的身份提出建议,消除其回答可能被否定的焦虑,使师生情感进一步增强,还激活了学生同一主题下的旧知识,使其提前感知待学主题语篇的新知识,如compare、make a difference、anxious、now and then、present、determined、slim 等,帮助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在作答时往往不能及时表达一些核心主题旧知识,教师应通过鼓励或者委婉转述,将核心主题知识一一板书在黑板上,作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主题意识、语用意识、聚焦意识越来越强。
2.建构知识结构图,学习理解
篇章结构是语篇的骨架,是凸显文本主题的方式和谋篇布局的手段(刘彩姿2019)。通过梳理、整合语篇零散信息,加工成知识结构图(见下页图1),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形成语篇意识,还能为后续的写作输出作好结构铺垫。因此,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链:
图1:语篇知识结构图
(1)What problem did Kayla have in the past?Please find all the details for her past life.
(2)What about her life now?Let’s collect all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her present life.
(3)What made her decide to change?
(4)Is it just because of the article that made her determined to make a change?
【设计说明】以上活动是文本处理的基础,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信息的逻辑结构和信息关联,促进其逻辑性思维的发展。然而,学生对于问题(3)的回答还停留在书面信息层次:an article,这时教师趁机提出问题(4),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事实上,正是由于凯拉接受了article 包含的观念改变,才引发作者后续行为和生活的改变,这即是思想、行为、结果之间的哲理关系。
3.挖掘文本,深度思维
有效的英语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文本的对话,逐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穆晓艳2021)。情感线属于暗线,无法通过寻找文本线索直接提取,但通过关联的关键信息能推断出各阶段作者的心境,总结出一条完整的感情变化路线(乌圣杰、许立新2021)。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文本主题深义,串联、描绘贯穿文本的情感暗线,鼓励学生学会感同深受,学会移情,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有据,都会被认可并板书于黑板上,但同时还要关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绘制凯拉的情感变化图(见图2)。
图2:凯拉的情感变化图
(1)According to paragraph 1,how did the Kayla feel at first?Use as many adjectives as possible.
(2)What did she do then?Did her ways to stay slim work?
(3)How did she feel when failed in every way she tried?
(4)What does the phrase “go bananas” probably mean?
(5)According to paragraph 2,how might she feel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And why?
(6)According to paragraph 3,what feelings may she have now?And why?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三个方面,即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梅德明、王蔷 2018)。该文本属于班级内部交流读物,语言比较随意、轻松,符合中学生之间交际的风格,因而文中也出现了一些俗语,甚至网络时髦语,如go bananas、5∶2 等。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将其转化为教学机会。此处,教师设计了问题(3),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判断的能力。但务必要做好足够的认知和情境铺垫,如问题(1)和(2),避免跨度过大,导致学生胆怯。
4.关注语用,搭建语言“支架”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新的语用知识(周巧玲2020)。在建构好文本主题发展脉络,挖掘情感变化暗线后,教师可以继续指导学生探究该文本的语言特色。布置任务:Read the text again and explore words and expressions used to show comparison.根据学生的踊跃反馈,作出如下归纳:
Similarities:look like
Differences:instead of doing,I should do;rather than doing,I do;stop doing,I do;compare with
5.迁移创新,以写育人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至此,通过以上一系列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逐步建构起凝聚理解、思维、情感、语言的认知结构图式,已具备迁移创新的条件,再结合生活经验和文本信息,能较顺畅地完成新情境模型创建下的写作任务。
考虑到当前学生改变自身学习现状的内驱力不足,教师设计了“成长需要改变”的写作任务。具体如下:
标题:A Positive Change in My life
要求:(1)Write a paragraph to describe a positive change or plan a future one necessary for your growth.(2)Complete your paragraph based on the writing guide learned from this text.(3)Exchange drafts.Use the checklist to give feedback on your partner’s draft.
写作指引(见图3):
图3:写作指引
【设计说明】写作任务是对文本的拓展深化、对主题的升华,促使学生反思自我成长需要不断积极转变。通过相互评价和修改文稿,学生深信转变是存在于高中生群体的普遍现象,从而减少抗拒和固守,提升转变信心。该环节不仅实现了育人价值,还有助于学生在新情境下迁移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本堂课是教师来到农村中学结合学情开设的一堂新教材的示范课。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兴致、投入、思考、乐观给教师及在场的听课教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洋溢着引领式师生合作探究,学以致用,追求理性思考和智慧,塑造积极的生活观念。课后教师认真修改了每一位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作为高中阶段他们成长的见证。这也更坚定了教师今后继续坚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守护学生核心素养之花安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