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探究与实践

2023-07-28 08:43林翠娟唐英姿马乐良
智库时代 2023年16期
关键词:朋辈高职生辅导

林翠娟 唐英姿 马乐良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建设。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1]。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大学生的顺利成才。2021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中提到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2]。现笔者就担任高职护理专业班主任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探究与实践汇报如下。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即将成年或刚刚成年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对于高中阶段,该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增强,他们希望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得到自我发展[3],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尊感、自信心,他们的思维发展已趋于成人的水平,但他们的心理情绪还未完全稳定下来,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心理问题。由于阅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高职生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时,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应对,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不足。

(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对网络比较依赖

当代高职生的成长过程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受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高职生普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4]。通过网络,他们接触到了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学会了许多新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调查数据显示,习惯于线上交流的高职生普遍存在“网络社交依赖”,他们遇到问题不愿进行沟通交流,更愿意通过QQ、微信、微博等抒发自己的情感,或通过网络平台与陌生人交流。少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未能及时树立该阶段的人生目标,导致理想、方向迷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而感到无所事事、迷茫,学习积极性低,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最后引发心理危机[5]。

(三)存在实习就业的压力

高职生面临着顶岗实习的压力,高职院校以培养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顶岗实习是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顶岗实习前、实习过程中学生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以护理专业为例,在实习之前不少用人单位会到学校挑选实习生,学生通常面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如何被心仪的实习单位录用,如何通过实习更好地促进就业等问题,由于信息有限,不少学生常常存在困惑和焦虑,甚至少数学生多次面试失败后,深感挫败,产生消极的情绪。实习过程中,学生由学校迈入职场,面临角色的转换,周围的环境、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角色的改变,从而引发心理冲突,进而对实习造成影响。临近毕业时,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如何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是每位高校毕业生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常常让学生倍感焦虑。

二、高职生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几个阶段

(一)刚入学时

以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两个班新生入学时心理普查统计为例,两个班共计104 人,学生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30.6%,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学生在焦虑、适应不良问题上比较突出。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远离父母和原来熟悉的同学,部分学生表现出孤独和周围的环境不适应、不协调,并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迷茫和困惑,还有部分同学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前很多同学没有集体寄宿的经历,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方面也差异较大,所以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出现适应不良。此外少部分同学在入学前就存在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入学之后由于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遇到困惑时无法向熟悉的同学倾诉,容易心情压抑,出现抑郁加重的情况。

(二)实习前及实习过程中

实习前是高职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阶段,学生面对众多的实习单位,由于对实习单位的不了解,加上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对自己的就业需求也尚未明确,所以面对选择时常常感到焦虑和困惑。此外,部分学生想去一些级别较高的单位实习,由于人数限制,往往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生因此担心应聘失败而紧张焦虑。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即使面对心仪的实习单位,也缺乏成功应聘的信心和能力,导致多次面试失败,进而感到懊悔和沮丧。

实习过程中也是高职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阶段,实习是高职生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着环境、人际关系、自身角色、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以护理专业为例,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否将在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衔接,并熟练地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能;能否较好地处理与带教老师、患者的关系;能否做到认真细致,避免各种护理不良事件;这些都对学生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部分学生因适应不良,而出现焦虑、恐惧、困惑。

三、高职院校班主任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1.入学初期的心理疏导

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刚入学时心理普查的结果,并逐个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谈心谈话,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环境的改变而表现出不适应的同学,班主任应给予生活上关心及言语上的安慰,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要家长多和学生联系,关心学生。嘱咐班长和寝室长多关心和帮助此类同学,使他们能尽快适应环境。对于人际关系不适应的同学,班主任应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使他们认识到进入大学后新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指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使他们逐渐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与同宿舍的同学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对于心理普查有抑郁倾向的同学,班主任要加强观察,进行定期的约谈和疏导,必要时将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进行相应的干预。

2.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心理疏导

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因人生目标缺失而形成消极的自我,从而逃避现实,对理想失去信心与勇气。当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后,没有了以往高考以及升学的巨大压力,也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天天督促,部分自律能力较差的同学常常不能很好地自主学习,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上网、打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以至于上网成瘾,进而消极颓废。对于此类学生,班主任要积极与他们进行谈心谈话,引导他们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才华和潜力[6],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使他们从网络虚拟世界中脱离出来,找到自身的价值。

3.实习及就业方面的心理疏导

实习前学生由于对实习就业的前景不明朗,往往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疏导[7]。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指导课,以护理专业为例,班主任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医院的规模、特色;在内地和沿海医院实习的优势;如果沿海大城市的医院,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各不相同,还应介绍大概的实习费用、住宿安排及当地的消费水平。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需求,能对实习医院的选择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多次面试失败,深受挫折的学生,班主任要进行谈心谈话,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分析面试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改进,树立学生的信心。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由于学生已进入实习单位,无法像在学校一样跟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班主任可以通过QQ、微信等关注学生的动态,并通过腾讯会议等定期召开班会,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好实习指导,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并对一些心理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实习后期,学生开始考虑就业的问题。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的情形下,如何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多毕业生对此感到非常的迷茫。班主任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进行求职就业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联系往届的校友,使学生能获取更多就业方面的信息,减轻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

(二)启用支持系统

班主任在凭借自身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善于应用周围的支持系统,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同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的发病率大概在3.1%,我国目前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在高职学生当中,也有少数同学存在患有抑郁症的现象。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长期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之一[8],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患抑郁症学生的疾病进展及心理疏导。在学生入学初期可以通过心理普查初步筛查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并对此类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访谈,看是否存在异常。请心理委员协助观察班上是否有同学持续存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哭泣等异常反应的情况,对于有异常反应的学生可以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既往情况,必要时请家长带学生前往医院心理科就诊。对于已确诊抑郁症的学生应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跟进,并进行相应的干预。由于抑郁症患者的干预需要专业的知识,很多高职班主任缺乏医学教育的背景,甚至有医学教育背景的班主任也由于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系统教育,常常对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在对患抑郁症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启用支持系统。可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患抑郁症的学生进行干预。团体辅导的干预团队由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技术对患抑郁症的学生进行干预。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能让人们发掘自身优势,并激发其积极能量的应用科学[9],据研究统计,积极心理学对抑郁症的患者有正向引导作用。在团体辅导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抑郁症学生的隐私,并在平时跟学生谈心交流中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然后分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个体潜在的积极的人格特质,并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情绪抵抗抑郁症状[10]。

(三)有效应用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从朋辈辅导中衍生而来,是指由年龄相同或相近者担任心理辅导员,对周边有心理帮助需求的同学和朋友进行心理疏导、安慰,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提供支持和帮助[11]。朋辈心理辅导在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年龄相近,再加上同学间的朝夕相处,被辅导者常常更愿意向亲近的同学敞开心扉,将一些不想跟家长或老师分享的烦恼倾诉出来,使不良情绪或者心灵创伤得到了宣泄和抚慰。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的特点,能更好地发挥班级同学相互支持、相互关怀、相互交流的实际作用,促进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12]。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选拔合适的学生来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自信、乐观、积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具备较高的共情能力;善于沟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完成选拔后,学校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13]。在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过程中应注意强调严格保密的原则,不得随意泄露同学的隐私,另外对遇到超出自身处理能力的问题时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在朋辈心理辅导员上岗后,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其真诚、热心地投入工作,对班上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班主任及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动态,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发现和处理,是专业心理辅导中不可或缺的补充,也是高校心理健康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可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经常性地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实践操作上的指导,使他们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当代高职生们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常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矛盾, 无论对其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班主任是学校当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守护者。

猜你喜欢
朋辈高职生辅导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