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023-07-28 03:32姚海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姚海燕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00)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能够为新时期的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人民群众对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现实表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文化信仰”“文化审美”,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自信心、乡村人文气息的情感纽带。 近些年,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加强文物保护、丰富精神生活的基本要求,指出要振兴乡村,守护文化之根,要聚乡心,兴乡文,倡乡风,保乡土。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反映乡村居民喜怒哀乐的一面“镜子”,是乡村居民的“回忆录”。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充分融合, 还能培育出优秀的文化产业,带动乡村居民发家致富。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必须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1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

实施乡村振兴要推进 “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如何发展与传承乡村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丰富性、通俗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丰富性体现在各民族民间文化在生态环境、文化环境、 地理场域上的差异性及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上。根据《中国民间歌曲集锦》发现,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主要包括舞蹈歌曲、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山歌等,民族民间器乐类型内容多样、丰富多彩、特征鲜明,有凤尾竹、葫芦丝、响陀螺、芦笙、田螺笛、斯布斯、扬琴等。 通俗性具体指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当地生活紧密相连,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爱情观、历史观,反映了民族民间的爱情婚姻、风土人情、社会历史、日常生活。不确定性则指民族民间音乐普遍以口传心授为主,使民族音乐拥有较强的即兴性、创新性、变迁性等特征。因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蕴含着乡村居民审美意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文化形式,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1]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推进中, 要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发展、现代化演进提供必要的平台和媒介。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 政治而言的思想活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仅体现在社会个体的修养与精神上, 更体现在社会发展的精神风貌上,能够为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融合奠定基础。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基本内容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够改善人们的“传播价值观”,接续“优秀文脉”,推进乡村经济建设。首先是改善当代传播价值观。 当前流行音乐通过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在城乡地区进行传播;民族民间音乐只能借助口传心授的方式在老年群体中流传。商业性、现代性极强的现代文化与地域性、民族性极强的乡村文化已经泾渭分明,该现象的长期存在必将影响到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而创新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利于提升或改善当前的传播价值观,让民间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融入到现代文化中, 焕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提升音乐文化的传承效率。其次是接续优秀文脉。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蕴含着生态理念、 治理之道、人文精神、社会思想、哲学思维等传统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精神特质、精神追求,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优势。[2]通过创新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够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接续传统文化脉络,萃取与梳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做出通俗的现代表征,使其与社会主义发展相融合,推进乡村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生动气息、高品位特征的新农村。最后是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能够让人感受到乡村文化的思想内涵、人文理念、价值取向,提升乡村建设的特色性,重塑乡村的形象,进而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3]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宣扬友善诚信等传统美德”“革新文化传承方式”等。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容之一,能够通过整合“乡村文化”“农民生活”“农村生活”“农业生产” 等方式,将农业与二三产业、 生态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激发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然而在现实语境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层面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传承载体单一。传承人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递者与承载者,加强对传承人的发展与保护,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重点。 但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年龄普遍超过六十岁,他们因年龄、学历限制,难以在民间音乐艺术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且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导致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而学校又没有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导致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载体相对单一,无法适应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缺乏传播土壤。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乡村居民精神生活、劳动生活、社会生活的记录,是综合反映乡村居民精神风貌、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的载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土壤。[4]然而在现代文明与乡村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土壤受到威胁。例如民俗节日活动的内容包罗万象, 形式多彩, 是民族心理、文化艺术、生活生产、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加强节庆习俗、民俗礼节、传统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 但在现代文化理念的影响下,乡村民俗节日活动日渐衰微,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又导致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土壤进一步被压缩。因此如何重构民间文化传播土壤,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着鲜明意义。

最后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产业化程度薄弱。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不仅需要现代科技的加持,更需要新的经济形式作为支撑。[5]通过产业化发展,能够让民族音乐文化拥有新的活力与生机。但当前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 一方面是音乐表演产业体量小。通常来讲,以音乐表演为前提,带动乡村手工业、餐饮业、旅游业、种植业发展,可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但当前的乡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充分整合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不能做到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会贯通,并且在规模、体量、影响力等层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例如,音乐表演行业因其体量较小、分布广泛,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容易失去竞争优势,生存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音乐文化产业在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中,难以将文化产业发展与休闲旅游、民族活动、传统技艺等内容融合起来,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链,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维度。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思路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推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夯实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还有利于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繁荣乡村文化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为创新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需以问题为导向,抓牢抓紧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问题,通过培育“新环境”,探究“新方法”,助推“文化产业链、价值链”的形成,让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更具时代气息、现代化特征。[6]

3.1 丰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载体

首先是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扶持。文化传承人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结合传承人的现实压力、生存困境、文化传承责任,从经济保障、制度保障、发展保障等角度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 推进传承人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拓宽文化传承人的发展维度。 其次是加强网络、广播、电视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传统电视媒介应通过音乐教育栏目发掘民族音乐的人文背景,突出民间音乐的文化特性。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民歌·中国》系统介绍了我国的民歌艺术,推动民歌的发展和创作,并为民歌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新媒体拥有较强的互动特性, 在传播音乐文化中发挥着鲜明的现实作用,可以全方位地整合民族音乐文化内容, 深化对民间音乐的“资源利用”与“文化宣传”;或者通过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其在社会大众中传播开来。再次是加强学校教育。音乐教育者及有关部门应结合大众传播学特征,抓好培训机构、学校教育等传播媒介, 有目的地向青少年及学生传播民族民间音乐知识, 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音乐文化内涵, 能够形成自主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现代传承。最后是加强“传习馆”与“文化馆”建设,民族民间音乐在历史发展、传承中,普遍以“即兴表演”“口头创作”的形式进行传播的,而构建“文化馆”“传习馆”不仅能够保留“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发掘出更多的民间音乐传承人, 还能让各种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充分地、完整地、全面地保存。

3.2 重塑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土壤

首先是“活跃”民俗节日活动。民俗节日活动是对民族心理、社会交际、文化艺术、生活生产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大众在长期发展中所创造的文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价值。 “活跃”民俗节日活动, 不仅有利于弘扬民间音乐文化,还能推进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我们要以“民俗约定”“传统艺术”“节庆习俗”“民俗理解”为切入点,要在重要的文旅项目中,重拾那些固有的节庆活动,重塑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土壤。例如在旅游项目中加入民俗节庆活动内容,让民族民间音乐成为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推进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扩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感染力。 其次是推进“乡民教化”。 通过全面开展乡村培训活动,涵养乡风,帮助乡村居民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通过“组织”活动,让更多的乡村居民热爱自己的家乡,提升其为家乡做奉献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一批回乡的乡贤以自身的财富、技艺、专长、学识、 经验及文化修养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中。让其在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中, 散发文化道德力量,提高乡民的乡村文化自信心,促进民间音乐文化在乡村场域中的生长、发展、传承。 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 让音乐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使乡村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文化传承工作中。

3.3 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国际化背景下的新兴产业。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对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是大力发展音乐表演产业。 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和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民间音乐表演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收益,推进民族音乐表演的交流、传播、宣传,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以创新为抓手,将乡村音乐表演与手工艺、文学、视觉艺术、舞蹈、表演等形式融合起来,通过社交媒体、影视传播、书籍报刊等文化业态,输出人文价值;借助旅游、游戏、广告、设计等典型业态,渗透文化元素,拓宽音乐表演业的发展维度,为其体量增长、影响力强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应加强对乡村音乐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在价值整合与阐释中丰富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打造出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的文化品牌,促进乡村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简言之, 就是深入发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民俗活动、传统技艺、乡村文化理念及历史的关系,注重对民族文化历史特征、 人文特征、 地域特征的突出,强化对民族民间音乐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使其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乡村文化,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音乐文化的传播动能,进而充分融入到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谁远谁近?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