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晨 吴学林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解决办法。方法:数字化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老年人也带来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本文分析目前老年人数字鸿沟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找出解决路径。结果:数字鸿沟是现代化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一种社会问题。如何加快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互联网,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老年人自身积极主动融入社会;政府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家庭给予老年人的支持,使老年人快速融入数字社会;举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层面的融入与保护。结论: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从国家、社会、家庭各个层面一起帮助老年人填补数字鸿沟,使得老年人安享晚年,过舒适的晚年生活。
关键词:数字鸿沟;老年人;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政策支持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给大众生活带来了便利。网络购物、网上预约挂号、手机移动支付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大多数人可以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时,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面对的却是数字鸿沟的尴尬[1]。数字化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化的运营模式,广泛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老年人却在数字化社会中面临了诸多问题,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日益凸显[2]。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他们为“码”所困,不会甚至不敢“触网”,努力追随时代的脚步显得力不从心。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对智能设备适应性差,数字化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老年人也带来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數字鸿沟”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末提出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字鸿沟来解释使用和不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之间的区别,核心和重点在于人们在使用互联网媒介的通信技术、数字信息中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老年群体在融入数字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进而产生了老年人在接触和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差异,也就出现“数学鸿沟”。研究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对于我国老年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老年群体对于网络和移动智能设备使用率较低,对于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也不高,数字时代,我们该如何以人性化、精细化社会治理让每一个人生活得幸福、安全?
数字鸿沟,简单地说就是在进入数字时代后,人们在信息可及性上存在的明显差距。随着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同人群对信息化工具、技术在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3]。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信息技术缺乏适老化设计,加之语言信息素养缺失,老年人反而难以接受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数字鸿沟最早可追溯至美国国家远程通信与信息管理局于20世纪末所发布的《在网络中落伍》系列报道。数字鸿沟指由不同性别、收入阶层的人在接近使用新技术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造成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的状况。数字鸿沟是现代化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一种社会问题,它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密不可分[4],尤其是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障碍。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交织发展的社会,如何加快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互联网,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让老年人能够无门槛平等便捷获取信息,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老年人自身积极主动融入社会
老年人身体机能有退化趋势,视觉、听觉也不如年轻人,精力、财力都有限,影响了智能产品的应用。他们对新媒体和互联网的认知也比较保守,对待新事物不主动接受,接受信息往往比较被动。他们主观使用数字设备意愿较弱,有些老年人对网络有恐惧和戒备的心理,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造成自己的财力受损。老年人虽然对智能技术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但也应该积极面对目前的状况,打破认知堡垒,享受科技带来的便
捷生活。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时,要发挥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潮流。我们应耐心指导和引导老年人群体使用智能产品,让老年人积极地融入数字化生活。
2 政府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数字鸿沟的弥合关键是要通过管理赋能,调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格局,要用政策的力量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体验社会化服务。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5],该方案已正式提出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并且从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社交等高频事项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这是政府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方面的工作,各个省、直辖市也做出了政府层面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比如,近年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得到了不断深入,遍布全市的“云”资源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政府层面就数字鸿沟方面的问题已经给出具体实践指导,但仍然需要加强。
在政府层面,应积极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给予相关企业以经济补贴和税收的支持。政府也应增加政策法规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性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行业组织、公益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另外也应从技术上加大数字化的投入,比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为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基础。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老人,可能存在更多数字鸿沟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步加大信息和通信技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在农村、城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老年人更方便融入社会。
3 家庭给予老年人的支持,使得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
有的老年人拿着子女给购买的智能手机无从下手,只能用来打打电话,其他功能都不能充分使用。作为老年人的子女应该多关心父母,加强沟通,帮助老年人主动转变观念,克服从前的旧思想,教会他们一些智能手机、智能产品的使用方法、使用技能,使老人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的生活。子女在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6],要鼓励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技术辅导,将“家庭反哺”得到良好应用。子女教会老年人使用智
能产品一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老年人生活方面逐渐接触网络,慢慢进入数字化生活。目前针对老年人特点设定的一些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老年人容易受骗,子女教会老年人在使用手机网络的过程中,不但要做技术上的把关人,还应做网络安全的宣传者和老年人防诈骗的监督者。子女要时时刻刻提醒老年人注意网络安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止网络诈骗。老年人如在子女、家人的帮助下,能上网购物、微信聊天或者网上预约挂号,使用各种数字化的服务,也是老年人进步的一个表现。
子女的帮助、家庭的关怀很重要,子女在给老年人教这些方法时,应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空间和耐心,鼓励老年人很好快速学会,培养老年人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消除触网恐惧,跟上时代,使老年人转变观念,主动学习,积极投入到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相关智能产品的使用中。老年人的子女帮助长辈介绍操作技能和方法时,可亲自为老年人一步一步地操作演示,如亲自操作微信支付、网络购物、视频通话的方法,并可让老年人当着自己的面现场操作一遍。老年人还可以互相教授、互相学习,同伴之间沟通起来没有距离感,反而更容易教会。子女与父母充分沟通,教会老人掌握信息的能力,是缩小数字鸿沟重要渠道,可以达到加强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激发老年人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热情,保持良好心态的目的。子女给父母教这些东西,也能促进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稳定,促进交流沟通,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4 举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层面的融入与保护
从社会层面要保护老年人,加强对老年人工作的关注和帮助。一些企业应重点加强认识老年人的社会市场需求,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增加老年人智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的投入。如目前的智能产品存在操作复杂或者字体太小等问题,老年人群体使用不便捷,应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产品开发。开发产品涉及多個方向,如涉及到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休闲娱乐等,也可开发康复性产品,比如便携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控设备、智能轮椅等各种智能产品,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帮助老年人更好生活。
提倡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设计更有助于老年人的智能产品,有利于老年人的操作。如用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的智能产品,对于移动辅助、步力助力等智能化产品加强开发和推广。同时,对这些产品适当定价,价格不宜过高,能够被老年人接纳的养老产品,才能充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发挥智慧养老趋势。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就有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做法,在社会层面要真诚对待老年人,做好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要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上真正尊重老年人,维护老年人的利益。社会也应该把一些关注点多往老年群体上聚焦,多关心老年人,体会他们的感受,多服务于他们。
通过志愿者服务措施进行科普活动,提升老年人对手机、网络等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增强信息传播的普遍性。为老年人举办互联网知识讲座,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提高认识技能和兴趣,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可以通过公益课堂进行专题培训,使老年人学会聊天软件的使用、新闻浏览、应用程序下载等,帮助老年人紧跟时代步伐。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可制作小册子,写下如何操作,并配有相关操作的图片展示,使得使用方法一目了然,老年人也会逐渐接受,慢慢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老年人难以分辨虚假信息,还把自己觉得有用的信息转发给别人,促使虚假信息广泛传播。老年人没有做到对信息完全正确的辨别力和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社会针对这个问题也应加大宣传,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开展宣传网络安全知识、防诈骗等活动。
社区是联系老年人与社会的良好纽带,也应该很好地发挥弥补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作用。社区在老年教育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在教学场地上,社区可提供教室、场地供老年人学习,也可通过粘贴宣传海报和入户宣传的方法开展教学;社区可以充分带动老年人,引导他们学习新技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智能化产品的学习课程或讲座,并赋予录像、视频、使用手册等手段强化学习效果,确保学习效率;还可以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提升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产品的能力与水平,补充老年人数字学习的短板,除了开展日间照护、运动健身的活动,也可开展鉴别网络诈骗的讲座,展开互联网知识学习;为了更好地便于老年人通过网络学习,也可组织建立老年人网站,发布一些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消息,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
数字鸿沟给老年人带来的看病难、现金支付难、办事难、获取信息难等问题确实存在,老年人自身也要克服守旧思想,更新观念,主动学习,尽快融入数字化社会。数字鸿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从国家、社会、家庭各个方面一起帮助老年人填补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曾梦宁.“数字鸿沟”[J].中国金融家,2020(12):9899.
[2]谢晓萍.城市“银发族”新媒体使用研究——以郑州市老干部大学为例[D].安徽大学,2021.
[3]廖宴锋.数字化背景下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思考[J].西部财会,2022(9):7880.
[4]谢春花.公共图书馆填补“数字鸿沟”推动老年服务的实践探索——以首都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9):7275+80.
[5]吴非.“数字鸿沟”的成因与消减[D].西南财经大学,2007.
[6]万桥.大数据背景下针对中老年人群体电信网络诈骗防控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3):156158.
[7]闫昕,卢萍,韦德泉,等.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识别与防范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02):1319.
[8]庄言.《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有关问题[J].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1(3):1.
[9]马丹丹.浅析数字鸿沟,数字反哺与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提升路径[J].东西南北,2020,558(10):128.
[10]郑婷元,高春兰.关于提升社区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效果的思考[J].信息周刊,2019(45):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智慧照护服务在提升失能老人群体康养水平,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 SJYB1019);无锡市科学技术学会2022年软科学研究课题(智慧照护服务在提升失能老人群体康养水平,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KX22B31)
作者简介:杨晨晨(1980—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研究。
*通讯作者:吴学林(1981—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