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27 06:57:18梁红梅
科技风 2023年20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探索实践

摘 要:“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是国家提倡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积极开展“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临床检验工作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等元素融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使学生具备临床检验工作岗位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对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和技能人才,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岗课赛证;医学检验专业;探索实践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指将职业岗位、育人课程、技能大赛和职业证书、课程标准、资源等要素整合,有机连接和融会贯通,实现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导课,以证验课的一种新型的协同育人模式[1]。“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发展的一种创新机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组教师应结合专业方向,认真分析“岗”“课”“赛”“证”四要素的共同特征和内在联系,以课程为载体,将“岗”“课”“赛”和“证”的技能标准、职业规范、业务素养、评价标准、育训模式等转化为学习者的整个培养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知识和技能网络[1]。立足医学检验工作岗位群任务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校医合作集中分析岗位胜任力、职业资格标准、工作任务与过程等内容,将其转化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清岗位技能需求和职业证书等级要求,分析不同技能等级阶段所对应的典型岗位、职位和职务,提炼职业知识与技能、能力和方法、职业素养等要求,并结合技能竞赛项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未来发展需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融入专业核心课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有效统筹资源利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岗位胜任能力。

一、医学检验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精准检验、资源共享、智慧医疗的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实验室检验设备仪器不断更新,全国各型医院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在许多检测项目上都已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疾病的检测项目越来越精细,检测结果更灵敏、快速、精确。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生物传感、光谱分析等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新型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分子诊断POCT(即时检验)、液体相基因芯片、质谱检测等技术已进入部分试点医院应用,因为疾病的筛查、预防、诊断和管理的需求,第三方检验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医学检验整个产业链对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检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教师没有理清“岗课赛证”綜合育人模式中四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岗课融合”“赛证融合”“课赛融合”过程中存在缺乏组织合力,育人效果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该育人模式的落实与完善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此外,在许多学者近年来的研究中,研究内容与方向主要聚焦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宏观制度体系研究,而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实验等具体的项目研究相对较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原因有:(1)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2)“岗课赛证”各元素与课堂严重脱节,并没有完全落实于教学实践中。

三、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途径

(一)开展行业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鼓励教师进入医院、疾控中心、中心血站、乡镇卫生院、第三方检验公司开展行业调研做好市场规模分析,了解医学检验行业的供需情况、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精准对接医学检验技术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保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结合医学检验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行业管理制度体系、行业周期、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水平、市场分布等,明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规格、目标、数量、专业发展方向等。持续更新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的建设和实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活动,通过分阶段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见习、跟岗与顶岗实习等[2]并参与相关岗位的辅助工作活动,学生更深层次了解了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及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增加了学习动力。

(二)建设“双师”团队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和课程建设

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双师队伍,一方面通过网络研修、企业实践、顶岗实习、企业调研、技能培训及考核等方式提高校内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出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另一方面,在临床一线引进一批工作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热爱教育教学事业的医学检验专家,与本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学院将两股师资力量融合在一起成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委员会,实施科学管理。根据行业企业认证标准和职业院校教学实际情况,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与撰写,规范技能鉴定活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共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校本教材等拓展教学资源。

(三)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深入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以岗定课,在“1+X”证书制度下,根据岗位核心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如“临床检验基础”“生化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技术”等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与“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原则,融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以“工学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设计理念整合课程资源,按照“基本理论—检验方法—临床应用”的思路理清课程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构建,建设“金课单元”、融通职业证书认证内容,将技能竞赛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等要求,形成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3]。借助网络平台开发“金课单元”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近年来临床上的新知识、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以及技能大赛增加到课程资源库,使教学内容紧跟医学检验技术行业发展步伐。

(四)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开发、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这三方面内容,教师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完善多元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补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接轨。

1.教材开发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选用的教材版本,教学内容落后且偏重于理论,临床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仪器的使用等内容涉及极少,教材选取的实验技术较为基础和陈旧,与实际岗位差距较大。因此,为缩小与临床检验岗位的差距非常有必要开发适合岗位需求和校本教材如编写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实训指导书》等[4]。

2.理論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任务单元设计,撰写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科学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法、项目化教学、自主探究法组织课堂教学,推进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综合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把传统的“教师完全主导”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3.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实训条件落后,缺乏临床诊断疾病所需配套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如化学免疫发光仪、凝胶成像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凝血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试剂盒等,学生没有条件完成各项实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的工作迫在眉睫,学院应购置临床检验常用仪器设备改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实训条件。院校携手合作,以岗定课,要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计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统一操作流程,共同制定实验指导手册和技能考核标准,建设检验医师资格证考试资源库和在线教学平台,对接行业和岗位标准,聚焦医学检验实训数字化,围绕情景教学、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技能竞赛五个资源模块,共同建设数字化实训教学资源库。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出“基础资源共享,专科资源互补、特色资源互补、特色资源互选、校内外资源融合”资源建设模式,促进二者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

(五)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源自于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要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需求和医学检验技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深入分析专业技能项目,将最新行业认证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和学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学时,增加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数的比例。教学评价系统与企业证书评价标准对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制定多元化考核方式等。

(六)举办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竞赛项目主要有《白细胞计数》《血涂片制备》《ABO血型鉴定》《血清蛋白质电泳》《血糖测定》《细菌接种培养技术》《骨髓细胞形态学辨认》等。技能大赛内容源于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学院邀请临床一线专家与本校优秀教师组建技能大赛指导团队,深入分析技能大赛项目,对比赛项目进行教学化处理和模块化分解,将技能大赛项目的技能与知识点、企业认证的技能标准和技能实施方法、评价模式等内容融入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重构实验教学内容,推动课赛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6]。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构建了“校—省—国家”三级大赛体系[6],以技能大赛选手培养为载体,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专家和设备资源,共同培养参赛选手,精心研究省赛、国赛赛项内容,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大赛训练方法与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大赛评价标准和教学考核标准结合,将职业素养贯穿大赛训练全过程,构建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方式为技能比赛培养选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七)开展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与落实“1+X”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考试是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上的一道门槛,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只有获取职业资格证才能合法从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为保证学生顺利高质量就业,学校积极与负责职业技能的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在校生、行业企业员工进行专门培训[7]。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习题库》《检验医师资格证考试题库》供学生学习复习,建立考前培训班,提高学生各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使“1+X”证书制度落到实处,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如健康管理技师资格证、临床检验技师资格证、输血技师上岗证、病理技师上岗证等,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有效衔接和融通。根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选择动态化的技能知识构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创新开发课程内容,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让学生提前适应不同企业的工作环境,加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八)加强产教融合,增加校—医—企良性互动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应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医院、企业合作实现产业与教学结合,例如与宝鸡市中心医院、西关医院、宝鸡市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临床检验技能培训中心和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和生源,企业提供设备仪器、技术,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能力需求相融通。通过顶岗实习、专家教学、师徒传授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环节,按照“需求互补、优势共享、资源共用、要素互融、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在专业规划、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就业这五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校—医—企联合育人,学习与就业无缝衔接,促进学生高层次和高质量就业。

结语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8],在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引领下,重构课程体系,将“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中综合育人,既提能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就业,符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与要求。促进学生通过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就业,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云朋,邓小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2,12(4).

[2]禹治斌.技能大赛助推北京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9(36),3.

[3]顾伟.“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会展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36(2):336.

[4]何珊.高职助产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江门市医药职业学院为例[J].人才培养,2022(32):6466.

[5]罗莹.“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品牌包装策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绿色包装,2021:4851.

[6]白梦清,张玉洁.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25(2):1619.

[7]张迁,杨霈瑶,李敏艳,等.1+X证书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

[8]钟海富.“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11),31.

作者简介:梁红梅(1988— ),女,汉族,陕西铜川人,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探索实践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科技风(2021年29期)2021-11-03 13:41:50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电子商务(2020年5期)2020-05-26 12:03:37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作业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建设基层央行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30期)2016-12-05 20:02:31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