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霖 王轩
摘 要:“五育融合”视域下,以啦啦操课教学为载体,构建新型啦啦操课教学体系,致力于改变传统啦啦操课“只重视体育技能教学、忽略德智美劳教育融入”的教学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利用学科交叉优势助力提升教学效果,确保“五育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此解决普通高校啦啦操课实践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啦啦操课;教学体系;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五育融合模式的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項目编号:2021GJJG422)的研究成果。
2019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2020 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 要重视体育参与过程评价,建立课内、外学习和训练日常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啦啦操是将舞蹈、音乐融于一体,深受广大高校学生喜爱的、易参与的个人和多人表演集体运动项目。啦啦操专项课是高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它能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啦啦操运动的基本知识、锻炼方法和基本技术技能。啦啦操运动赋予练习者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挑战自我、鼓励他人,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1 德、智、美、劳教育与啦啦操教学的有机融合
1.1 思想道德教育与啦啦操教学的有机融合
啦啦操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仪表形象,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项业务能力, 同时从各学科、各渠道、各领域不断吸取体育文化、精神理论营养,以补充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和政治素质能量。在啦啦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精神与啦啦操教学充分融合、深入渗透,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历史、过程、阶段、竞赛规则、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行为道德情操。使学生在参加啦啦操比赛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和了解啦啦操比赛规则, 体会啦啦操运动竞赛的自由、公正、平等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尊重裁判和对手,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荣誉感,从而体现体育课程“知行合一” 的天然优势。
1.2 啦啦操教学中的智育渗透
体育运动与智力活动密不可分,体育运动中蕴含着细微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智力水平是记忆、思维、想象、判断等心理活动能力的表现形式,而人的大脑是承载这些心理活动的基础。在体育活动中,这些心理活动是运动技战术的必要条件。所以,大脑的工作条件越适宜、越优越, 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存储就越牢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沟通就越精确。在啦啦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反应力、执行力等多项智力因素决定了其技术动作学习和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其在掌握原有的啦啦操基本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能创编出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特质并符合啦啦操动作技术要求,能展现个人技术动作特长,并联合多人组成小组合作的团体啦啦操的表演形式。该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逐步建立自主、求索的创新型学习方式。
1.3 啦啦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啦啦操的表演一般伴随着音乐和口号,结合转体、跳步、柔韧、平衡等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汇集多种舞蹈动作及舞蹈过渡连接技巧,通过空间、方向、队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表演风格与特点,是一项展示运动和舞蹈技能以及团队风采的运动项目。啦啦操使运动员的美育观得以呈现,啦啦操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把运动形式美、形体表现美、艺术展现美、精神内涵美通过啦啦操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具体表现为运动员的外在形体美、动作视觉美、编排艺术美以及与其他体育项目相结合的运动精神美。因此,教师需要在啦啦操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美育修养,通过技术动作示范、讲述、播放专业视频录像等方式方法,将啦啦操的美育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选编、动作形态、口号语言、服装器械、团队协作等方面让大学生体会到啦啦操运动之美,使学生通过练习啦啦操、参与啦啦操比赛,不断塑造自己的形体之美,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
1.4 啦啦操教学对学生劳动精神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过程中的艰辛和劳动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啦啦操教学场地一般在体育馆内,室内运动场地需要日常卫生清理和维护,在啦啦操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授课准备及收尾阶段的清洁劳动环节。利用课前准备及课后收尾工作, 带领学生对教学场地进行清理和布置,为本次课堂教学创造整洁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另外,啦啦操课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些器材和道具,一般情况下,这些器材和道具需要购买。师生结合啦啦操使用的器材特点, 与环境学科交叉融合,邀请环境学院的教师与同学们共同讨论旧器材回收的可行性。同时,在啦啦操课教学过程中,设置课中及课后的旧器材回收再利用环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道具,在啦啦操日常教学、课后练习或比赛过程中使用。在啦啦操道具改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劳动价值和创新精神。
2 构建“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啦啦操教学体系
2.1“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即时的情感、体质状况、运动场地、运用到的器材等因素,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当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增强体质为目标的体育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观中得以发挥。高校啦啦操教学要秉持以“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五育”并举,在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使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体育观念,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建立啦啦操课教学新型体系,将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健身知识进行分类,联系实际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多维度、多层面地结合,兼顾全民健身的新要求,在学生心中埋下终身体育的种子,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2.2“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课的教学目标
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充分了解并积极参与啦啦操这项运动,兼顾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发展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通过啦啦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啦啦操运动文化,掌握啦啦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勇敢、坚毅、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的养成。
2.3“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啦啦操教学实施的载体,教学内容要简单、易掌握,选择趣味性、实用性、健身性的内容,以此来满足学生参与学习的需要。从对高校啦啦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可知,目前高校啦啦操教学内容多样、偏竞技性,但娱乐性及普及性还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特定环境以及大学生知识层次与身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将内容设置为以“容易掌握、普及性强”的啦啦操技术动作为主,增加游戏环节及道具制作等,即课中及课后的旧器材回收再利用环节,对其进行改造、创新,使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的道具在啦啦操课实践教学中得以运用。啦啦操课的教学活动应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的优质平台和途径,使之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
2.4“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课的教学方法、手段
“五育融合”视域下要求啦啦操教學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 导入主动发现式、动作模仿式、情景体验式、启发领会式及自主创新式等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结合分组教学、讨论教学、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促进学生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目标的达成。同时,在教师方面,应积极开展线上优秀教学探讨评比与比赛视频赏析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反思, 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完善并组织课内小组、班级、院系之间的各类赛事。在学生方面,积极参与校级学生啦啦操比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2.5“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课的评价方法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啦啦操教学体系中,要求啦啦操课程评价体系在科学的考评前提下进行综合化创新,即在此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啦啦操课程学习效果的测评要以学生的平时课堂效度和期末技术达标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平时课堂效度既要有对考勤、课堂状态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又要有对进步幅度、学习热情、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核;期末技术达标既要有理论测试, 又要有技术测评。综上所述,综合性创新的评价体系, 是以过程性评价手段与终结性评价手段结合为前提,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优化健身锻炼方法为理念,以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现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同时在理论考试中增加了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和运动损伤、保健知识的考查。
2.6“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课的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是教师授课之后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和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帮助和指导,是课堂的延续和必要补充。“五育融合”视域下,啦啦操课的教学辅导要求教师加强课后实践教学及线上理论知识的辅导,并将啦啦操道具的设计及制作放权给学生。线上理论知识辅导为学生探索创新技术动作提供理论支撑,与课后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发挥个体优势,也增强了学生对运动与健康知识的掌握, 是提升啦啦操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3 结语
“五育融合”面向新时代,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德、智、美、劳”渗透在啦啦操教学的各个环节。啦啦操作为表现力、创新力极强的运动项目,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啦啦操教学,不仅发挥着强身健体的固有功能,而且发挥着塑造学生自身形体之美,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环保意识,提高修养、自信,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轩. 高校体育综合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探索科学,2016(2):304-305
[2] 窦永胜, 殷志栋, 许凯, 等. 高校“五育融合” 的背景下美育融入体育教学初探[J].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23(5):87-91.
[3] 庞亚俊. 基于复杂系统模型的创新型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