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策略探析

2023-07-27 16:43曾盛誉程旺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公共体育高职院校

曾盛誉 程旺

摘 要: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体育课程受到了广泛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公共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内容,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尚存在一定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基于体教融合革新教学手段,全面推进公共体育的课、训、社一体化进程,从而达到预期的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立足体教融合这一背景,探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体育;体教融合;课、训、社一体化;高职院校;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体育局课题“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能教学创新研究”(编号:2022XH0210)的研究成果。

作为高职体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公共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多以课堂讲解为主,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改革公共体育教学刻不容缓。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需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适当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利用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的形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手段,使体育社团、课堂教学与训练团队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向学生传达正确、科学的体育训练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进而提高公共体育课堂的整体质量。

1 体教融合概述

一方面,体教融合的目标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身心发展,这对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都非常依赖学生,但学生在校时间相对有限,体育课程的时间又较短,使得学生缺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很难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体教融合主张体育教学是个人、学校、家庭及社会政府等的共同责任,强调借助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及体育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趣味、健康的体育锻炼。为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家庭、社区与学校都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条件,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水平。

另一方面,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理念不同,体教融合理念较为注重体育课程的优化,关注体育学科与其他课程的充分结合,从而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能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体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团队,通过引入专业能力强的体育人才,指导学生进行专项体育训练,不断完善体育学科的训练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概念及意义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若想有效激发高职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需要做到每天锻炼和人人参与,营造轻松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氛围。而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实行便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能使体育锻炼变得更加多样化,拓展体育锻炼途径,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

2.1 概念

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体育学习的关键部分,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要通过训练队与体育社团等丰富学生体育锻炼的渠道。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课”代表公共体育课程,“训”代表学校训练队,“社”则代表体育社团,三者的有机整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改革质量。同时,通过体育社团、公共体育课及训练队的内外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既能確保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2.2 意义

高职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实施对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起着促进作用。在终身体育思想及健康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学生自身都能明确身体素质是职业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开展公共体育课、训、社的一体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使公共体育课从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组织团体活动及课内集体课程学习中,更好地了解体育知识, 掌握体育技能,使其能自主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活动, 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以较高的心理素质应对工作与实际生活的压力。除此之外,高职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有利于实现体育运动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市场竞争力及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策略

3.1 传播健康理念,健全规章制度

一方面,高职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在就业后更好地服务职业岗位。但体育锻炼的成效与学生的参与动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若学生缺少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与锻炼意识,则很难收到理想的锻炼效果,不利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对此,高职院校应基于体教融合背景,向学生传输健康理念,利用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引导学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参加体育学习、社团活动、训练活动。同时,高职公共体育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好处, 使其能掌握正确的锻炼技巧,逐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高职公共体育开展课、训、社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保障,体育社团和体育训练队的建设是除课堂教学外,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关键手段。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社团和训练队建设的重视,给予指导教师和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一定的支持、肯定。对于学生,学校可通过增加学分的方式,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教师,则要根据教师带队训练情况、社团建设状况等,在职称评定与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公共体育教学的活力,使学生能拥有体育锻炼的平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

3.2 优化教学环境,组织体育竞赛

与传统体育教学锻炼形式不同,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教学环境作为影响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需要学校与教师加强对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的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为学生建设优秀的体育社团、训练队, 创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多数学校都在校内设置了羽毛球场、田径场、篮球场及足球场等。但其中许多体育设施对女生而言不太适宜,且一些护理类的院校与师专类的院校,女生占比较大,所以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增设健美操、小球馆教室等场地,以此满足女生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动力与幸福感。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体育社团和训练队都承担着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职责,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組成部分,对学生体育技能与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体育能力组织适宜的体育竞赛,以赛促教,营造轻松的体育锻炼氛围, 使公共体育课堂充满新鲜的活力。高职院校可围绕体育竞赛的主题活动,组织体育社团与训练队进行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与体育精神。此外,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公共体育教师可指导学生与其他项目的体育社团进行联谊,共同开展趣味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与训练队活动中,掌握体育技能、体育技巧,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3.3 重视体质测试,加强考核评价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教育部门要求,关注学生的体质测试,有效监控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并注重考核评价的革新,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的重视。一方面,当前多数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实际运动量都较低,难以确保定量的体育锻炼,不利于后续课、训、社一体化教学的有序开展。为转变该现象,高职院校需要在公共体育教学中, 定期开展体质测试,严格监控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学生提出身体健康的预警,有效改善学生身体情况。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公示和统计分析,且公示结果要展现学生身体预警等级,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状况,在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下参加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活动,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考核评价作为公共体育课堂的重点,对课堂教学成效起着关键作用。有效、科学的考核评价,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体质情况,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 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目前,多数公共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课内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课外活动的考评,使得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及训练队活动的兴趣较低。针对该现象,公共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通过考核加分的形式,将训练队与体育社团的考试成绩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评价中,以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

3.4 注重教学实用性,满足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的课堂教学、体育社团与训练队的一体化教学,应作为公共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由于课堂教学、体育社团活动、训练队往往是分开进行的,若想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需要保证三者的连贯性与实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理想的体质锻炼效果与教学改革成效。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体能,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因此,在公共体育课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实用性的体育锻炼内容,预防学生出现职业病。同时在体育社团训练队与课堂中,设置符合各个职业岗位的锻炼方法,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施高职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还需要具备连贯性,逐步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避免因课堂锻炼不够科学,造成学生身体受伤, 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完善教学体系,科学规划与指导不同的体育社团与训练队活动, 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改进与调整教学方案, 促进体育锻炼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立足时代发展趋势,掌握新时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与体育教育需求,优化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体育课堂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案,有效监测自身的锻炼效果。此外,学校应在课堂教学、体育社团、训练队中传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与专项的运动技能,使学生能掌握跑、跳、投等体育技能和知识,在所选项目的锻炼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提升体育核心素养,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背景下实行公共体育的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既能提高高职学生参加公共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也有助于提高公共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需要顺应时代趋势,以体教融合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推进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播积极、健康的体育理念,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适当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趣味性的体育竞赛,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同时,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浩博. 体教融合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22,24(7):36-39.

[2] 唐曹恺夫.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体育课模式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3):165-167.

[3] 苗靖坤, 张秀云.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策略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7):141-144,154.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公共体育高职院校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