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姜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练赛一体化成为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它符合体育课程的主要特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强调体育学习、训练和比赛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全面落实体育课程的育人要求,充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基于此,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学练赛一体化的内涵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涵盖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完整体系,是贯穿体育课堂的全局性链条。其中,“学”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括自主学习,又包括合作学习。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指导者,教师的“教”需要围绕学生的“学”,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知识和技术动作,为“练”和“赛”筑牢根基。
“练”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巩固训练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体育技术动作,规范动作细节,促使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通过有效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另外,训练过程还能反映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检验学生“学”的效果,为其查漏补缺指明方向。
“赛”是指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它是在“学”与“练”的基础上开展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赛,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感受竞技体育的特性,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通过取长补短促进个体发展。
总之,学、练、赛三者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将学、练、赛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将三者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二、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价值
(一)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對整体化教学理念的落实,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体育学习、训练与比赛三项学习活动巧妙结合,使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相互交融,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有机关联的整体。教师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有计划地安排体育学习、训练、比赛活动,确保三者相互协调,可以从整体上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目前,高中体育课程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倡教师利用各种新颖且科学的教学手段实施高效教学,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念和运动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体育品格。而学练赛一体化正好为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优化教学结构,使学习、训练、比赛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各项活动,逐步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并在多样化的训练、比赛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塑造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三)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
学练赛一体化建立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上,这为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大量机会。教师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况灵活规划教学活动,将学和练、学和赛、练和赛有机组合,抓住契机调整课程结构,可以使体育教学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构建科学且高效的体育课堂。
三、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定教,合理设定学习目标
“学”是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练”和“赛”的基础。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真实课情和学情设定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
1.目标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学习需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切入点,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设定学习目标,由此确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要达成的基本目标。之后,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整体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将学习活动、训练活动和比赛活动融合其中,建立以目标为统领、多种教学活动相互交融的模式,全面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要求。
例如,羽毛球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运动,手腕和各个关节的发力技巧复杂,教学难度相对较大。高中阶段的羽毛球教学以发球为主。发球是打羽毛球的第一个技术动作,而正手发高远球则是关键技术动作之一。由于学生的羽毛球基础不同,相应的学习目标应该体现出层次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主要教学内容设定如下学习目标。
在运动能力方面,通过视频教学和示范教学,让学生了解正手发球和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要领,确保七成的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即把球发出去;三成的学生能把球发得既高又远,掌握关键技术动作。
在健康行为方面,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和腰腹力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体育品德方面,通过合作训练和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上述学习目标完全立足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将学、练、赛融为一体,能指导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增强“教”与“学”的效果。
2.趣味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参与。高中生已具备自主意识,他们乐于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开展的体育教学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身心体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助力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有序开展。
教师可以引入体育游戏、体育视频、体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体育运动注入新鲜元素,以点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例如,乒乓球是高中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选修课程,学生要学习平击发球、正手攻球、正反手上旋连续攻球、反手推挡、反手拨球等技术动作。从学生对乒乓球的喜爱程度来看,男女生均比较喜欢这项体育运动,但他们对乒乓球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可以播放经典的乒乓球比赛视频片段,为学生介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让学生感受比赛过程中的紧张气氛和运动员的高超技术,从而产生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动力。另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乒乓球相关的题目,组织“乒乓球知识大比拼”游戏,鼓励学生以自由抢答的方式参与游戏,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走近乒乓球,学习乒乓球的相关知识,了解其运动特点、技术动作和比赛规则,为训练活动和比赛活动积累经验。
(二)以学促练,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学”与“练”不能独立存在,教师要做好教学和训练的结合,巧妙设计学与练的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巩固,让学生掌握重要技术要领并完成技术动作,以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1.先学后练,保障充足的训练时间。“先学后练”在体育课堂上十分常见,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技术动作,学生则通过模仿学习相关技术动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亲自示范、动作分解、视频讲解三种方式,形象且规范地呈现技术动作的要领。之后,教师会为课堂训练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训练技术动作。
例如,挺身式跳远是高中体育跳远项目的教学内容,它和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蹲踞式跳远内容相比,跳远方式有较大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进行示范,动态地呈现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大致了解挺身式跳远的主要动作,并通过模仿熟悉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组训练活动,如原地做腾空步练习、走5~7步做腾空步练习、助跑3~5步做腾空步练习、短距离助跑起跳做腾空步练习等。在此期间,教师要加强巡视,关注学生的动作细节,让他们经过反复训练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领。
2.分层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因此,教師要改变“一刀切”教学方式,在技术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方面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运动习惯等多项指标,确定学生的综合水平,并开展分层教学,从基础型、巩固型、拓展型三个层面确定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长跑运动十分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且对摆臂、呼吸、步伐等动作有规范要求。针对体能差、兴趣低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讲授基本动作要领,并放宽时间限制,重点是让这部分学生坚持参与长跑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针对体能强、有经验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训练要求,鼓励学生突破自我,通过优化技术动作加快跑步速度。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训练指导,课堂训练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3.合作训练,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小组合作是以学促练的一种常见形式,即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通过互助和互动掌握动作要领,进而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巩固训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合作训练。一是按照个体差异科学分组,挑选出各小组表现出色的学生扮演“小助手”角色,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先集中讲授重难点和易错点,再由“小助手”发挥带头作用,有序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完成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任务。二是根据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组建跑步小组、篮球小组、乒乓球小组等,再开展专项指导,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和动作训练,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三)以赛促学,提高整体教学成效
“赛”体现的是综合运用,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赛灵活运用技术和战术,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同步反映他们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必须关注比赛过程和结果,从“以赛促学”的角度做出合理设计和指导。
1.找准时机,科学组织比赛活动。体育比赛就像一场考试,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才能发挥其检测和监督作用,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找准比赛时机,充分考虑教学训练的整体安排,科学组织比赛活动。比赛活动既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开展,也可以在训练结束后开展,在教学前组织比赛有助于摸清学生的真实水平,方便教师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在训练后组织比赛有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成果,可以为教师实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丰富形式,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比赛活动应多样化,满足不同运动、不同目标、不同学情的需要。在组织比赛活动前,教师须明确学生“学”和“练”的成果,精心设计个人赛、小组赛、对抗赛、闯关赛等不同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我展示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例如,足球是一项极为灵活的团体运动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赛的方式组织“三人制”“五人制”比赛,适当降低比赛难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灵活运用学到的技术和战术,从中巩固传球、接球、运球、射门等技术动作,以实现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结语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契合体育课程的特征,对提高体育教学成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大有裨益。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练赛一体化的内涵和要求,立足学情与课情精心设计综合性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训练、比赛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以推动高中体育教学高质量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