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
2023年以来,美国已有三家商业银行陆续破产或被接管,形成了商业银行倒闭潮。形成倒闭潮的原因主要有:货币政策的急转向;存款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监管的缺位。与美国相比,我国也曾经出现过商业银行倒闭的案例,但由于与美国的国情不同,我国不太可能出现短期内数家商业银行倒闭。但我们仍应该从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中获得警醒与启示:金融政策的制定应当更加谨慎;存款保险制度应当更加完善;金融行业监管应当更加严格。
自2023年开年至今美国已有三家商业银行陆续破产或被接管,它们分别是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而它们的资产规模在美国国内分别排名第16位、第29位、第14位。此外,美国西部联盟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的股价近期也经历了腰斩,很有可能成为第四、第五家倒闭的银行,其他面临倒闭风险的银行还有近190家,资产价值低于负债的美国银行更是超过2300家。美国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累积是惊人的,也给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警醒和启示。
一、事件回顾
硅谷银行是一家州立商业银行,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是联邦储备系统成员,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总资产大约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1754亿美元。
当地时间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出售了约210亿美元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损失18亿美元。这一消息暴露了这家银行的困境,引发储户大量挤兑,9日投资者及储户试图提款超420亿美元。至营业日终,该行现金余额为负9.58亿美元。这也导致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股票价格9日暴跌超过60%,10日暴跌68%,进入停牌状态。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原因是“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并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为接管方(破产管理人),硅谷银行所有受保存款受托转移至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根据标准,每名投保银行储户最高承保额为25万美元,而硅谷银行许多储户存款额高于这一数字。按照FD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存款中89%没有受保。硅谷银行倒闭当日,包括美国签名银行在内的多家区域性银行遭遇股价暴跌、临时停牌。
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发表联合声明,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签名银行。签名银行拥有约1100亿美元资产,存款约880亿美元。联合声明中还强调从3月13日起,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此举意味着突破了存款保险赔付上限的限制。
5月1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局(DFPI)表示,监管机构已接管第一共和银行(FRC),其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摩根大通已提交了收购FRC所有存款的报价,且同意购买FRC的大部分资产。
二、成因分析
此次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来势汹汹,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有3家商业银行倒闭,而且这3家商业银行的规模都不算小。预计短期内还会有规模更大的银行陷入危机。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已经形成了比较恶劣的后果,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货币政策的急转向
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一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2020年,美国为应对疫情冲击,对本已宽松的货币环境再度加码至“超级宽松”,最终在2021年二季度引起了通胀。对此,美联储于2022年3月起开始大幅加息,至2023年5月,已累计加息500个基点。短期内多次大幅加息,使得美国国债价格大幅下跌。而长期限的美国国债正是这些倒闭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产品。美国国债下跌使这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负面变化,资产急剧缩水引起储户的恐慌,产生挤兑。这些银行不得不抛售手中的国债来弥补流动性,但抛售行为引起了国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在流动性危机中,这些银行最终破产。
(二)存款保险制度不完善
美国有着较古老的存款保险制度。但在此次倒闭潮中,存款保险制度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度被随意破坏、保险基金不足。在硅谷银行倒闭时,美国财政部、美联储、FDIC将原本25万美元的赔付上限随意调整为全额赔付。由于FDIC的存款保险基金约有1282亿美元规模,而全额刚兑硅谷银行只需要约200亿美元,所以这样的调整看起来似乎是不會产生任何问题。但是,这样对制度的破坏是恶性的,会加重人们对全额刚兑的预期,随着商业银行倒闭潮的到来,FDIC的存款保险基金已经不足以支撑全额刚兑了。在处理倒闭潮的过程中,FDIC已经向联邦系统银行借款超过2500亿美元,用于向商业银行提供救济资金。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长期遭到诟病,部分人认为会减弱投保人风险控制的动机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正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助推了此次商业银行倒闭潮。
(三)监管的缺位
2018年,时任美国政府发布《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法案将需要接受“严格审查”的区域性银行的总资产门槛,从500亿美元提高到了2500亿美元。在美国当时规模排名前38的银行中,有25家总资产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可以不再接受最严格的监管,也不用接受高强度的压力测试管理。这些压力测试由美联储设计,是审查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的重要工具,严格监管,也能衡量银行在危机中的财务状况。监管的缺位导致商业银行忽视了潜在风险,导致了如今的危机。
三、我国商业银行倒闭的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两家较大规模银行的倒闭事件,分别是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和2020年包商银行。对这两家银行倒闭过程的回顾有助于我们理解此次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与我国实际的异同。
(一)海南发展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60亿元。海南发展银行成立初恰逢海南房地产泡沫时代,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贷款激增,而揽储困难,因此海南发展银行采用高息揽储的方式,承诺的存款利息高达25%。随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高息储蓄并不可持续。海南发展银行于1998年初宣布以基准利率兑付利息。这导致大量储户要求支取存款,出现挤兑。为挽救海南发展银行,央行给予34亿元拨款、40亿元再贷款,最终无济于事。海南发展银行于1998年6月宣布破产。
海南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破产的银行。其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挤兑;违规为股东发放信用贷款;房地产业坏账等。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后,其储户由工商银行接管并最终全部兑付。
(二)包商银行
包商银行前身为包头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年,2007年9月更名为包商银行。资产规模5500亿元。从1998年开始,“明天系”陆续通过增资扩股和受让股权等方式不断提高其在包商银行的股权占比,截至2019年5月末,已有35户“明天系”企业共持有42.23亿股,占全部股份的89.27%。在控股包商银行期间,“明天系”通过虚构业务,以应收款项投资、对公贷款、理财产品等多种交易形式,共占用包商银行资金逾1500亿元,占包商银行资产总规模近30%。“明天系”长期占用资金,无法归还,严重侵蚀包商银行的利润和资产质量。2019年5月,包商银行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接管。2020年,包商银行正式裁定破产,由存款保险公司会同徽商银行及内蒙古财政厅等共同成立蒙商银行,承接包商银行在自治区内业务,而自治区外业务打包出售给徽商银行。在此过程中,对5000万元以下债权全额保障,对5000万元以上大额债权部分保障,总体保障率近90%。
包商银行处置过程中,存款保险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储户的保障远高于存款保险制度规定的50万元。但应该看到,存款保险公司并没有直接向储户理赔,更多的是协调、推动处置的角色,最终采取的是成立新银行承接的方式。
(三)与美国的异同
相同点是,我国商业银行本质上仍属于企业,依法可以破产。同时,我国也施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商业银行破产时对储户存款予以保护。
不同的是,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商业银行主要由政府主导,主营业务是存贷款,盈利来源是息差。而美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环境比较复杂多变,更加市场化,主营业务是代客投资,盈利来源是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这就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原因主要是信用风险累积下引发的挤兑、资不抵债等连锁反应,只有在商业银行内控出现严重问题,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破产。而美国商业银行破产受政策、金融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在破产这件事上也显得更加市场化。所以美国可能出现倒闭潮,而我国不太可能出现短期内数家银行倒闭的情况。
在风险处置上,两国也有所区别。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业中最基础、最稳固的机构,我国对商业银行破产的容忍度极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案例极少,且当商业银行出现风险时,监管机构会采取一切措施帮助商业银行脱困,阻止破产发生。而在美国,由于金融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每年都会出现商业银行破产的情形。只是今年短期内倒闭的商业银行数量多,体量大,才引起了高度关注。
四、启示
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国际金融最重要的参与者。今年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影响之深远不亚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我国同样也是国际金融的重要一员,国内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外向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体系不断完善。从美国商业银行的倒闭潮中,我国应当获得警醒与启示。
(一)金融政策的制定应当更加谨慎
此次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从极度宽松转向紧缩。虽然长期以来整个市场都对美联储有加息预期,但是市场充斥的投机主义并没有使银行金融机构充分警觉。而政策的制定者显然没有预期到市场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准备是不充足的,至少是没有预期到市场参与者会在有强烈加息预期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应行动。因此,未来我国金融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时,首先应当避免“急转向”,最合理的是采用较温和的工具和手段,保持稳定、平稳过渡,避免金融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其次是应当充分利用窗口指导等监管手段,将政策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后果同金融机构阐释清楚,指导金融机构提前利用金融市场工具规避风险。
(二)存款保险制度应当更加完善
我国现行存款保险制度形成于2015年,落后美国近百年。同美国一样,我国存款保险也规定了赔付上限,为人民币50万元。此次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中,美国财政部、美联储、FDIC实际上打破了存款保险赔付上限的限制。这给我国的存款保险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储蓄存款作为保本保息产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更加固化了这样的观念。此前包商银行破产的案例中,存款保险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存款保险应是赔付为主还是保障为主,应当在银行经营的哪个环节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我国的存款保险是否应当提高赔付上限,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经营中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存款保險制度下一步应当完善的方向。
(三)金融行业监管应当更加严格
金融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关系到全体老百姓的“钱袋子”,必须一视同仁,强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的管理,做好压力测试,严格管制。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无论是自有资金投资,还是代客业务投资,都应当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此次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的核心原因就是长久期的美国国债在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占比过高,导致流动性不足。实际上,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已经发生。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的银行理财市场,由于出现罕见的“股债双杀”,导致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净值下跌,投资者纷纷挤兑,使得理财子公司不得不抛售产品组合中的债券,卖方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债券价格的下跌,形成恶性循环,部分理财子公司求助于银行等大金主,才免于流动性枯竭、产品清盘。无论是美国商业银行倒闭潮的警示,还是我国金融系统的实践经验,都在倒逼监管机构加强对投资产品的监管,不仅要做总量监管,也要做局部精准监管,防止再出现同样的危局。
参考文献:
[1]熊启跃,吕昊旻,初晓,黄小军.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及启示[J].国际金融,2023(4):57-66.
[2]王时芬.美国硅谷银行危机的应对及其引发的思考[J].世界文化,2023(5):4-9.
[3]黄叶苨,周边.硅谷银行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23(5):78-80.
[4]吴晓君.“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硅谷银行破产成因及影响研究[J].上海国资,2023(5):59-62.
[5]许敏敏,潘飞.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机制对中小型银行风险防范研究——以包商银行为例[C].2022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2022:194-200.
[6]马倩.试析存款保险机制在包商银行风险处置过程中的改进措施[J].商讯,2022(9):80-83.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中级经济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