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心的校园音乐会

2023-07-27 10:38魏婷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观众席学前班音乐会

魏婷

最近,身边一些幼儿园热火朝天的节目表演排练,勾起了我对我的孩子在澳大利亚上学时一年一度的校园音乐会的回忆。校园音乐会与我们身边的那些幼儿园的节日庆祝表演活动非常相似,是在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举办的,教师会带着孩子们提前设计和排练节目,然后孩子们在一个比较大型的舞台上,面向观众进行表演。我的孩子所在的那所澳大利亚小学①的音乐会完全由孩子担任主持人,节目通常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和演出,节目类型主要包括音乐剧、舞蹈、乐器演奏等。音乐会通常还包含六年级孩子的毕业典礼环节。在音乐会上,全校260余名孩子都会登台,每个人会参与1—2个节目的表演,全体教师也会贡献一个节目来助兴,而孩子的家长、亲友和一些特邀嘉宾则作为观众在台下观看表演。

时至今日,我仍对孩子在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参加的那三次校园音乐会上的一些精彩片段记忆犹新。音乐会的场地和设施并不怎么先进。比如,被固定在支架上的麦克风需要演员自己调整;舞台背景依靠投影,一点也不精致、华丽;表演场地甚至连个像样的后台和可以开合的幕布都没有。孩子们在表演时没有特别讲究统一着装,集体舞的动作也远称不上整齐,孩子们的状态与其说是在表演不如说是在参加一场热闹、欢乐的聚会。但这几场并不“高大上”的校园音乐会却在很多细节上演绎着我心目中“儿童中心”的价值观,令我十分动容。在这里,我想分享校园音乐会上的几个小故事。

秘密的节目排练

在我的孩子所在的这所澳大利亚的小学,几乎所有大型活动的时间和形式都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在前一年的年尾制作的第二年的校历上就已经清楚地标明了什么日子举办校园电影节,什么日子开展露营活动,什么时间完成校外课程,什么时间召开运动会……每年春暖花开的9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就是举办校园音乐会的时间,而各班级的节目设计和排练通常在8月中旬就开始了。

听我的孩子说,音乐会的节目都是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的,从选音乐到选动作,孩子们都有发言权。在准备节目的那一个月里,每周的两次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和带班老师②都会花些时间带孩子们学习和排练音乐会的节目。

我的孩子读学前班时第一次参加校园音乐会,我带着想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惯性”,觉得有必要了解孩子班级的表演内容,还计划着一打听到乐曲的名字就带着孩子在家練习。但是,我的孩子从来都是“一问三不知”,别说乐曲的名字不知道,就连动作也不肯做一个,令我怀疑他在学校时根本没有参加过排练。还有一周就要表演了,我忍不住去询问带班老师波多小姐。她一听便咯咯地笑了。原来,她和班上的孩子们约定了,要给观众制造惊喜,所以孩子们回家后才会对有关节目的事情守口如瓶。见我有些不放心的样子,她特意安慰道:“别担心,你家的小家伙跳舞跳得可好了!”就这样,那一年和之后每年的校园音乐会,我们作为家长在进场拿到节目单之前,几乎对孩子的表演内容一无所知,在家的配合练习更是从来没有做过。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见到节目开演的那一刻格外激动。

慢慢地,我还了解到,对于每年音乐会的节目准备,不仅家长不用带孩子练习,而且学校里除了演出前的一次去演出场地的集体彩排,也不会再占用其他活动时间让孩子练习。正因如此,音乐会上孩子们的节目表演难度不高,节目编排也并不十分专业。然而,坐在现场,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孩子们在满心骄傲地呈现属于他们自己的演出,是他们作为主角奉献给家庭和社区的一份礼物。伴随着不那么整齐的动作和队形,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却像是从心底漫出来的一样,让我忍不住赞叹。

为演员而设的特等席

校园音乐会每年都在市区的室内体育馆里举办。学校会在体育馆中央的运动场上搭舞台,设背景,布置音响和灯光。正对舞台的场地上会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连同体育馆中面对舞台的那半圈座位,都是观众席。其中,场地上的是特等席,外圈的是普通席。普通席是开放给特邀嘉宾(如市政府的代表、社区代表、荣誉校友、其他学校的校长等)和家长们的,而特等席则全部安排给了学校的孩子和教师,也就是这场音乐会的演员们。

普通席离舞台有点远,没有安排固定的座位,特邀嘉宾和家长们一样都是自己选择座位就座的。大家坐下来观看表演时多半会和邻座的观众做一些交流,于是常能结识一些新朋友。特等席则离舞台很近,是以孩子们的班级为单位安排座位的,以方便表演时的人员组织。

体育馆里的舞台没有后台,所有演员都是换好演出服装、带着道具进入现场的,表演时也都直接从舞台两侧上场、下场。演出开始后,灯光聚焦于舞台,观众席则变得很暗,孩子们除了表演、简短候场和上下舞台之外,其余时间都可以坐在观众席上观看表演。特别有趣的是,每年的音乐会进入高潮时,总会有舞台上的孩子和观众席上的孩子齐舞的场景,这时,舞台灯光照射范围扩大,聚光灯来回游走,舞台上的孩子和舞台下的孩子融为一体,一起面向普通席的观众表演,场面十分浩大。

每当因为坐在普通席而难以看清舞台上一些细节时,我都十分羡慕坐在特等席上的孩子们:他们在表演的时候是主角,在观看表演时也是主角。我想,这样的座位安排正是想要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号:孩子们邀请大家来分享他们的欢乐,他们才是音乐会的主角。的确,在音乐会的各项安排上,学校总是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正如每一位观众所期盼和认可的那样。

打着石膏的故事讲述者

我的孩子上学前班那年,在音乐会前的一周,低年级部的一个男孩马蒂小腿骨折了。看到马蒂脚上打着石膏拄着双拐上学,我默默替他感到遗憾:今年的音乐会他大概无法登台了。没想到,在音乐会那天,他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登台参与了表演。他们班表演的是一出音乐剧,而他扮演的是音乐剧开头的那个念旁白的“爸爸”。孩子们上台前,有人搬了一张椅子摆在舞台的左侧,然后,只见马蒂拄着拐杖上台,稳稳地坐下。随着主持人宣布“爸爸的睡前故事开始了”,穿着西装、戴着礼帽的马蒂开始了他的表演。他翻开书,对着麦克风缓缓地开始讲故事。一束光打在他的身上,他腿上那画满各种图案、签着许多名字的石膏①特别引人注目。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其他孩子扮演的角色先后登场,演绎着“爸爸”讲的故事。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马蒂就坐在那里,时不时沉稳地读几句话,他参与表演的方式是那么自然无痕。

看到这里,我默默地赞叹这一机智的设计。让打着石膏的马蒂扮演讲故事的爸爸,既把他融入了故事线,也给了他表现自己良好阅读能力的机会。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场校园音乐会真的是每个人的舞台,教师的这一精心设计就是为了尽可能不让任何一个人错失在舞台上闪光的机会。

热情的粉丝不拍照

我的孩子上学前班时,从拿到音乐会邀请函的那天开始,孩子的爸爸就筹划着要在孩子表演时好好给孩子拍几张照片,记录下孩子在小学的第一次盛大演出。考虑到观众席到舞台的距离可能会比较远,场馆中的灯光会很暗,他准备了两个相机镜头,还提前给闪光灯充满了电。

到达现场就座后,孩子的爸爸拿起相机要安装镜头。我不经意地环顾四周,才发现除了我们之外似乎没有人带相机进场,于是我赶紧拦下他,打算先观察了解一下周围的状况再说。确实,观众席上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在拍照,就连拿着相机或手机准备拍照的也没有。过了一会儿,音箱里传来童声提示:“亲爱的来宾,欢迎你们!为了让我们专心演出,请不要使用闪光灯。学校邀请了专业人员对整个音乐会进行拍摄,音乐会结束后,您可以购买视频光碟……”演出开始了,观众席周围很暗,但是在整场音乐会上,我真的没有看到闪光灯亮一下。孩子们在音乐剧中念对白时,整个体育馆安静得让人能把细小的声音也听得清清楚楚,而每当一个节目表演完,观众们则立马换了一副狂热粉丝的模样,热情地鼓掌,大声地喝彩,气氛热烈非常。

果然,在音乐会结束后的第四周,我们花了15澳元(正是购买一张普通电影光碟的价格)买到了音乐会的视频光碟。视频的清晰度不怎么高,但拍摄的角度很好,剪辑也比较专业(本文的配图正是截取自光碟视频)。视频中没有对单个孩子的特写,但是每个节目都得到了完整呈现。从此以后,参加校园音乐会,我们再也不带相机了。

学校了解孩子的特点,所以希望家长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以免干扰表演。但同时学校也理解家长的愿望,所以提前安排了专业摄像公司来进行拍摄、录制光碟。家长信任学校一定会为孩子留下影像,所以没有人自行拍摄,而学校也没有令家长失望,最后提供了完整的视频资料。正是这种默契配合,成就了观众完整的现场体验,更成就了孩子不被打扰的、全心投入的表演。

一样热烈的掌声

学校的低年级部有一个患有脑瘫的女孩格洛丽亚。她需要依靠绑带固定才能在轮椅上坐稳,除了手臂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粗大动作,下肢几乎不能动。但是她每天都会开心地到学校上学,学校里也有可以為她提供特殊支持的专业教师。我的孩子上学前班那年的音乐会上,格洛丽亚的班级表演的是一出音乐剧,而她也坐在轮椅上,由班里的同学帮助推上舞台,参与了整个表演。

让人略感意外的是,除了在必要时会有同学负责推着格洛丽亚的轮椅移动外,班里的节目似乎并没有因为格洛丽亚而做特殊的编排。她坐在轮椅上,排在队伍中,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跳舞时,她和大家做着基本一致的上肢动作。变换队形时,站在她身旁的同学会推着她走,上下舞台和中途的两次转场也是由两名同学推着她从斜坡上下。听到音箱里传来她提前录好的角色对白,看着她坐在轮椅上奋力舞动双手,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我不禁眼眶一热:多坚强和乐观的孩子啊,她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和鼓励。我暗自决定在表演结束时和大家一起起立给予格洛丽亚特别热烈的掌声。

但让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节目结束后,我预想的特别热烈和持久的掌声并没有出现,更没有什么起立鼓掌。观众们此时的反应与其他节目结束后的反应并没有不同,一样的掌声,一样的喝彩声,在差不多长的时间里,掌声结束,下一个节目登场。大家没有看到舞台上格洛丽亚的奋力表演吗?不觉得她应该得到额外的掌声吗?我一时有点惊诧,但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如果她真的得到与众不同的掌声,她的感受是否会比得到与大家一样的掌声来得更好?当大家都能看到她的不一样,却能够用一样的方式来对待她,这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爱的表达呢?给她额外的鼓励,表达的是观众对弱者的同情、悲悯;不给她额外的鼓励,传递出的却是观众将她视作一个平等的人,而这才是对这个特殊儿童的最大的尊重。

笨手笨脚的老师演员

每年的校园音乐会上,全校的老师们都会在中后段出场,集体出演一个节目。他们的演出总是能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学校的全职教师只有20人左右,不仅年龄跨度大,气质风格不同,身高体型差异也十分悬殊。看到高矮胖瘦不同的老师们穿着各不相同但都极力走搞笑路线的演出服,带着各不相同的假发站到舞台上,大家就已经忍俊不禁了。

每一年,老师们的节目都称不上精美,事实上很难要求这样一支多样化的队伍呈现一个精致的节目,但是他们的节目总是很有创意。幽默的故事线,出其不意的队形变化,一连串刻意表现得十分蹩脚的动作,加上夸张的表情,老师们想要把孩子们逗乐的愿望总能实现。我在想,在这样的演出背后,老师们想要树立怎样的形象、传递怎样的信号呢?老师们不是舞蹈专家,不是音乐高手,但是他们享受在舞台上的表演,欣赏团队的多样性,甚至不惜扮丑来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他们所示范的是面对表演和生活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慢节奏的离场

每年的音乐会都是从晚上7点开始,到接近9点结束。晚上9点对于多数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孩子来说,已经超过了平时的正常入睡时间(当地的儿童电视节目每晚8点就会播放晚安歌了)。主持人在音乐会结束时会嘱咐一句:“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已经该睡觉了,早早回家噢!”于是,在离场时,大家就像事先约好的一样,让学前班和低年级的孩子先起立离场,而中、高年级的孩子则留在原地收拾整理。中、高年级孩子的家长也默契地留在座位上聊天,而让学前班和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先去接孩子。

全校共260多名孩子,观众人数通常不止演员人数的三倍,但是表演结束后的离场却从不混乱,极少见到着急忙慌地赶去演出区接孩子的家长,也极少见到下面的孩子呼唤观众席上的家长。人很多,通道有限,大家便都放慢节奏行动。前面有人时,后面的人就停下来,站在原地说说话;前面空出来了,大家就继续走。正因为这样的慢节奏,每一条通道都不会拥堵,离场也并不会多花太多时间。每当此时,我都感慨于大家为小年龄孩子让路的自觉,也很享受那份能走便走、不能走便停步交流的从容。在我看来,这种慢节奏的离场不仅换来了温暖的社交氛围,也传递出了年幼者优先的群体共识。

校园音乐会每年都在举行,这个大型活动或许以成人的标准来看不够专业,也不够严谨,但是在我这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看来,音乐会上欢乐的气氛、平等的关系、巧妙的细节设计,让它一点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场华丽、精美的大型活动,甚至还给了我很多关于“儿童中心”的思考。

猜你喜欢
观众席学前班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视听盛宴
学前班
失败的音乐会
看电影
工资收入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找到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