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预测价值

2023-07-27 08:28宋红艳肖萍萍陈娟娟张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肌肉疲劳肌电肌纤维

宋红艳,肖萍萍,陈娟娟,张晓丽

(开封市妇幼保健院 a.妇产科;b.产科;c.产后盆底康复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妊娠期女性子宫会不断增大,导致盆底肌在持续受压下不断松弛,且分娩时易对盆腔产生损害,分娩后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出现腰骶部疼痛、排尿困难或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而与剖宫产、经产妇相比,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对于分娩具有较大恐惧感,若产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更易对产妇心理及生理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寻找可预测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指标十分重要。有研究指出,盆底肌电生理评估可通过对盆腔肌肉组织进行电刺激作用,采集并分析盆底肌群的收缩及放松状态,得到最大肌电值、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Ⅱ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等参数,从而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估[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84例初产妇临床资料,依据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分为脱垂组(44例)和未脱垂组(40例)。脱垂组年龄20~29岁,平均(25.18±2.40)岁;体重指数19.1~27.3 kg·m-2,平均(23.57±2.06)kg·m-2;孕周38~40周,平均(39.27±0.59)周;新生儿体重2.5~3.9 kg,平均(3.23±0.43)kg;有流产史12例,无流产史32例。未脱垂组年龄20~29岁,平均(25.33±2.12)岁;体重指数20.4~29.5 kg·m-2,平均(23.47±2.15)kg·m-2;孕周37~40周,平均(38.98±0.86)周;新生儿体重2.5~3.9 kg,平均(3.20±0.47)kg;有流产史13例,无流产史2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病历资料完整;(2)产后42 d进行盆底肌电生理评估检查,且数据完整;(3)已接受6个月门诊随访;(4)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5)初产妇;(6)足月妊娠。排除标准:(1)巨大儿;(2)多胎妊娠;(3)高龄产妇;(4)既往有盆腔手术或脊柱手术史;(5)产后大出血;(6)产前或产后进行过盆底肌训练;(7)认知功能或精神障碍。

1.2 评估方法

1.2.1盆底肌电生理评估方法及参数测定

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力康华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F3000)评估,测定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Ⅱ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具体方法:嘱受试者平躺于检查床中央,保持两腿自然伸直并外展,同时将脚尖外旋使得双脚分开约120°;嘱患者保持盆底放松,缓慢将一次性阴道电极置于阴道内;依据反馈仪指令,嘱受试者快速收缩、放松阴道肌肉,测量5次,每次间隔10 s,取最大值为最大肌电位;使用40%的最大肌电位对Ⅰ型肌纤维耐力进行测定,若受试者持续1 s则耐力为1级,2 s为2级,以此类推,持续5 s及以上为5级;使用60%最大肌电位对Ⅱ型肌纤维耐力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同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Ⅱ型肌肌肉疲劳度测定为二者肌纤维收缩力的下降幅度。

1.2.2盆腔器官脱垂判定方法

所有产妇在产后6个月门诊随访中均接受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5]以判定盆腔器官脱垂:评估前嘱咐受试者排空尿液,取截石位,保持静息状态,对外阴及尿道外口进行常规消毒,指导受试者进行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并在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在受试者屏气用力后对盆底进行评估,若存在阴道前壁、后壁或子宫任意一处器官脱垂则判定为盆腔器官脱垂。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

两组Ⅱ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均小于未脱垂组(P<0.05)。见表1。

表1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比

2.2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相关性

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呈负相关(r<0,P<0.05)。见表2。

表2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2.3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预测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价值

将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作为作为状态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Ⅰ型肌肌肉疲劳度的AUC均>0.5,具有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见表3。

表3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预测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女性盆腔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包含骨质、肌肉、韧带等,其中盆底肌肉及韧带在支撑盆腔器官上起到重要作用[6]。王婷等[7]研究发现,自然分娩是导致盆底结构损伤的主要因素,会增加会阴撕裂伤及肛门外括约肌损伤风险,进而增加盆腔器官脱垂发生风险。而有研究指出,若能够早期识别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风险并进行及时干预可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8]。盆腔器官需由盆底肌肉支撑,推测应用盆底肌电生理评估对盆腔肌肉收缩及放松功能评定可有效预测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

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Ⅱ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为盆底肌电生理评估主要参数[9]。本研究通过对主要参数进行比较发现,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分析其原因,肌电为神经肌肉微弱电信号的集合,若肌电位出现异常,表明神经肌肉出现功能障碍,当最大肌电位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盆底肌肉存在萎缩或有懒惰肌肉纤维未参与肌肉收缩,导致盆腔器官无法得到有效支撑[10-11]。因此,盆腔脱垂患者易出现最大肌电位低表达的情况。Ⅰ型肌为盆底肌肉中的慢肌,与Ⅱ型肌相比,其纤维直径较细且含有丰富的肌浆,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持续收缩力较好,对维持姿势和盆底的支撑功能起到重要作用[12]。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反映了慢肌对盆腔器官的支撑情况,因此,盆腔脱垂患者易出现Ⅰ型肌纤维耐力及Ⅰ型肌肌肉疲劳度小的情况。

为进一步验证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预测价值,绘制ROC曲线图,结果表明,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均可作为预测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有效参数,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分析其原因,肌肉产生收缩的基础是肌纤维较细、运动单位体积较小的慢肌收缩功能正常,而Ⅰ型肌自身具有收缩时间长且速度慢的特点,不容易感到疲劳[13-14]。但若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在产后出现Ⅰ型肌纤维耐力差且疲劳度高的情况,表明产妇盆底肌支撑功能较差,盆腔器官无法保持稳定状态,易出现脱垂情况。而肌电位为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时的肌电信号,若产后最大肌电位无法达到理想水平,表明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及放松存在一定障碍[15]。因此,通过对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中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进行测定可预测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

4 结论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中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可作为预测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的敏感指标,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肌肉疲劳肌电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BMI对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
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运动后神经肌肉疲劳类型与PAP的关系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背物行走时背部肌力及疲劳感知之分析与建模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