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07-26 19:59杨守才
高考·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杨守才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关教学。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多篇文本整合,教师必须制订完善教学方案,以确保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使其发挥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文章分别从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两方面分析了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意义,接着从锻炼学生语言建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提高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培养目的探讨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议题进行的多文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据此挖掘课内资源,广泛搜索课外资源,将两者重叠的部分凝合成教学主题。而要想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设计,要保证选择的课外资料契合教学目标,同时要保证其能契合高中生的阅读兴趣点,即要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教学方案。

一、基于核心素养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意义

(一)丰富知识储备,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群文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文本内容,能促进他们丰富知识储备。在接觸大量的课内外读物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拓宽学习视野。学生能从优质的读物中提高认知,同时能在阅读活动中探知丰富的世界,从而慢慢成为博学广知的智慧型学习者。

(二)助力巩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他们要进行多篇语篇的比较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比较语篇的质量、主题,在深入阅读中比较其情感和语境等。而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促使他们增强语感和提高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依托群文教学主题,锻炼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要依托单元教学主题选择阅读材料,这样能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度,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语言素养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集中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其也贯穿着中学生整个学习生涯[1]。在文化认同、公民意识、自我认知、精神建设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都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教师要引入丰富的阅读材料,而且要保证阅读材料的内容足够优质,这样才能依托材料进行高效的阅读训练。群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恰好与这一教学要求契合。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有大量优质的阅读材料的支撑,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在课前阶段做好准备,要扩大材料筛选范围,保证材料的选择符合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又要保证其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以统编版教材中《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这是毛主席的代表作,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汲取语言建构教学目标,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诗歌语言魅力,体会并感悟词人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等。语言建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的建构方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订语言建构教学计划:找到毛主席的其他诗歌作品,将其与课文作对比,引导学生从文本情感、语言建构等方面进行对比鉴赏。可以准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忆秦蛾·娄山关》。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解语言建构知识,让学生参照课文进行鉴赏活动,以达到“教、做、学合一”的境界。可以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接着,师生共同鉴赏课文,教师逐句为学生讲解课文内涵。可以通过问答互动完成这部分教学。教师可以提问:“读完这首诗,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生:“一幅秋天的美景图展现在眼前,让人感到萧瑟苍凉……”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了解时间、地点、环境等信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语言建构优势。接下来;第二阶段,教师将群文阅读材料发送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鉴赏。可以给学生大概的鉴赏方向,如根据上个课堂阶段掌握的知识内容,赏析《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忆秦蛾·娄山关》,领略其语言建构之妙。

这样,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依托群文阅读主题进行自主鉴赏,即学即用,既能深化对课内知识的学习,又能锻炼语言建构能力。

(二)创新群文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创新群文阅读教学形式意义重大,关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2]。从这一点来看,创新群文阅读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同时要注意增强其连贯性,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进行连贯思考,能站在全局视角,系统化吸收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立体,同时能让他们产生更加多元的思维支脉。另外,教师要加强利用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按照知识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整合语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延展性问题。总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系统化思维。高中生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兼顾先天或后天的思维差异,设置有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标准化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从而实现在一张一弛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以统编版教材中《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诗歌的艺术特征等。教师向学生充分介绍写作背景,这样在展示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时,学生能产生关联性联想,对比学习效率也更高。在课初阶段,教师可以重点介绍作者郭沫若,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相关信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了解到如下信息:本诗写于1919年,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从日本回国。当时,其置身日本横滨海岸,对大海奔突流动的雄伟画面所震撼,因此写下本首诗……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教师不必直接展示本篇课文,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郭沫若的其他作品,如《地球,我的母亲》,让学生大声诵读。当学生完成第一遍诵读后,教师提问:“有哪些地方是你不理解的?”会有学生表示:“‘赋生是什么意思?”师:“指被赋予生存的权利”。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一下读后感。并在这轮师生互动结束后展示本首诗的创作背景:“本首诗创作于1919年12月,诗人为了礼赞大自然,歌颂地球创作此诗……”具体而言,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如下文字:“诗人从民八学校出来,去图书馆看书,突然受诗兴袭击,随即在图书馆的石子路上光脚踱步,遂作出此诗……”了解完诗歌创作背景后,教师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跟《地球,我的母亲》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可以让他们分别齐声诵读。这样,学生能直观感受两首诗歌的磅礴气势。接下来,教师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地球”跟《地球,我的母亲》中的“地球”作对比,让学生了解前者指的是旧世界、旧势力,后者指哺育“我”的母亲……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笔立山头展望》,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新生力量的赞美。

这样,教师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逐一展示,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能让群文阅读教学连贯地进行,学生能在品味不同诗歌的不同内核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三)增强群文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群文阅读体验,就要给学生构建一定的审美鉴赏标准,以促使他们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群文阅读体验[3-4]。要想达到此种效果,教师要能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视听感受,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被课堂活动所吸引,能自主参与到对语篇内容的审美当中来,他们能经历情感感知、审美评价等活动,从而不断提高美的感知力。而教师要适时展示群文阅读材料,以助力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可借助多元信息手段创设阅读情境,用丰富的画面呈现文本中的意象之美。这样,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体验文本的情感美、理性美和语言美。

以统编版教材中《祝福》为例,在课堂初期,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关于鲁迅的语言互动,如教师可以提问:“提到魯迅,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我们都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呢?”这时,会有学生提到《故乡》《孔乙己》等。接下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介绍鲁迅生平的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鲁迅及其作品风格的了解,接着板书《祝福》,并介绍其创作背景。这样,学生能了解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所作,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作者看到的是帝制政权被推翻后,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且被封建礼教、宗法观念所压迫……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给他们布置如下任务: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明确文本的情节内容。可以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做准备,让他们跟同桌合作探讨完成。15分钟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表述探究结果。学生表述完毕,教师总结文本叙述顺序:“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文章的整体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接下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其他两篇文章《故乡》和《孔乙己》,这两篇课文是学生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接触过的,因此可以给他们3分钟的时间进行略读。3分钟过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故乡》和《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与《祝福》中的人物描写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三篇文章的内核有哪些共通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这样,他们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以后阅读小说类文章时,他们也能自主分析人物形象。

可见,借助可视化内容营造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在鉴赏文章的过程中,他们能充分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因此能不断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四)重视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学生提高文化自信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帮助学生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教师要不断加大文化传承力度,要将文化内容的落脚点放在“优秀传统文化”上。因此,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教师要选择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内容,温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让教育“润物无声”。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的本质,即让他们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化内涵,从而产生传承责任感。为此,教师选用的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容,要既能凸显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又要能有效连接现代生活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以统编版教材中《致云雀》为例,要求学生能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能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高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现代诗,也具备了一定的现代诗鉴赏能力,但他们在未了解雪莱其人及《致云雀》的创作背景的情况下,很难感受作者的浪漫主义手法,也无法感受作者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因此,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雪莱的生平及其创作主张、作品风格等。这样,学生能了解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鉴赏诗歌时,能进一步欣赏诗人奇特的想象,并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等。全诗分为21节,行文结构严谨,情感过度层次分明。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明确在诗歌中的意象,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借由准确的描写抒发个人的美学抱负。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云雀”这一形象,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跟“云雀”相关的中国传统诗词,如《三都赋》《仙居其十永安溪漂流》等,让学生对比中外诗歌中对云雀的描写手法。这样,他们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蕴含的“云雀”的形象是柔情的、矫健的、含蓄的,而西方诗歌作品中的云雀则有光明、欢乐的象征。另外,在鉴赏传统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内容拓展,如在鉴赏《三都赋》时,教师可引出“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并展示此成语的典故,让学生了解到左思的《三都赋》在当时的影响,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诗歌鉴赏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在全文阅读教学中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让学生见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能让他们在对比阅读中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能让他们客观看待国内外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教师依托群文教学主题,能锻炼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创新群文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增强群文阅读的体验,能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重视传统文化元素,能促进学生提高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解析[J].作文,2023(4):23-24.

[2]黄碧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2,19(1):54-55.

[3]丁光辉.构建立体化阅读模式打造高中精致课堂: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25-27.

[4]王文枝.基于核心素养视野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22(36):70-72.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浅谈小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以写定教,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