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强
摘 要:随着我国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想要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降低地理教学难度,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应将微课融入其中。文章简单阐述了微课及其特征,强调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價值,基于微课教学现状,提出:强化微课意识,合理规划微课主题;课前微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教学情境,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地理思维,设计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等策略,利用微课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让高中地理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方法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对此,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创新应以“培养学生研究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完善地理教学模式、优化地理教学手段,将微课置入教学导入、实施与复习多环节中,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最终获得理想的地理教学效果。
一、基础理论概述
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符合认知规律并且以碎片化学习内容与拓展素材为主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当前,我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微课内涵有着不同理解,例如:“微课是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包含着与教育教学相适配微课件、微教案等”“微课是精心研究与创设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主要依据某学科知识点或教学要素等进行设计”。综上可知,当前我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将微课视为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其具体特征如下:
1.短小精悍。根据上文可知,微课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将教学时间控制在5—8分钟左右。相较于常规教学课程或课例等,微课受自身特性影响也被称为“微课例”。虽然教学时间短,但是微课主题突出、结构清晰、问题集中,教师主要利用微课讲述教学重难点或帮助学生复习,是较为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其内容精简且重要。
2.教育性。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教育资源与手段,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与解决现存教学问题,同时微课的教学目的与目标鲜明,能有效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3.系统性。虽然微课教学时间有限,由教师规划教学主题与内容,但是微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其包含微视频、微课件等,贯穿于教学导入、实施、评价、复习等环节中。同时,微课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能满足教学资源共享要求,具有共享性[1]。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以学为主,适应教学改革趋势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既应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也应紧跟教育数字化转型热潮,引进先进技术,打造高中地理“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同时,因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系统性、教育性等优势,所以能弥补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关注学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针对地理学科重难点知识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以达到更加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提高素养,优化教学手段与模式
研究微课主题、规划微课内容、选择微课形式时,既能让教师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需求,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锻炼教师的选题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求教师凝练地理知识、提炼教学特色,言简意赅地讲解各类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会从多领域、多方面搜集教学资料,以此拓宽自身视野,提高专业素养[2]。
(三)加深理解,推动学生深入学习
在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地理始终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具有专业性、系统性与复杂性等特征,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若学生认知基础薄弱或理解能力较差,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创设微课既能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复习,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也能强化教学重难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深入学习。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微课数量有限
当前,虽然我国多数中学引进了微课,但是微课数量有限,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难以真正发挥微课的作用。究其原因:第一,高中地理教学专业性强、难度高,而教师制作微课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与精力,直接增加了教学压力,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第二,高中地理微课缺乏充足的资源,也没有相应参照物,提高了微课制作难度,难以让微课与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辅助。第三,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未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未养成微课教学习惯,其信息素养与能力较低,由此降低了微课教学水平与质量。综上,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专业层面上,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二)微课质量较低
微课教学作为新兴教学方法,其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领域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因微课教学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我国各大中学未大力推广与积极实施,由此导致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微课教学及其作用,未将自身丰富经验、教学技巧等融入其中,同时还忽略了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等,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微课教学流于形式,未能最大限度发挥微课教学作用[3]。
四、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高校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等打造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复杂的学习需求。当前,地理作为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地理事象以及演变等,教师既需要为学生深入讲解与解答,也需要帮助学生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由此可知,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微课有机结合是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
(一)强化微课意识,合理规划微课主题
想要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水平,推动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有机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应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技术能力,既能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也能熟练操控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掌握前沿技術,能从多领域拓展微课教学资源,以此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设计,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合理突出重难点,保证教学难度适中、循序渐进。
2.科学、合理地规划微课主题
当前,“选题”直接决定着微课质量,其体现着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等。根据中国微课网整理的相关数据可知,在高中地理学科微课作品中,“地球的自转”“山地的形成”等选题较多,其包含着课程导入、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复习与练习等方面,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既不能压缩教学知识,也不能随意删减。由此多数教师用较快语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未给学生提供思考、分析与提出问题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生成学生智慧”等高级目标,将微课教学理解为知识梳理与要点熟悉。由此,当前高中地理教师应科学选题,不能随意截取教材片段或单元题头等,应合理选题,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知识,应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地理思维等,让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进行地转偏向力教学时,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选取教材中具有趣味性、探讨性及教育性的一部分设计微课主题。教师不能将“地转偏向力”设为主题,可设计为“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生活中能发现哪些带有地转偏向力的现象”。进行等高线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主题为“等高线都有什么判断技巧”“如何在沙盘上绘制等高线”等。微课主题应做到定义精准而外延有限,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能通过题目了解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能快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此部分内容等。
(二)课前微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面对地理教学时常产生畏惧、抵触等心理,难以深入理解与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对此,教师可将微课置入课前导入环节,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融入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此节课产生好奇心,也能让学生率先了解所需学习的知识,降低重难点知识讲解难度,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进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工业发展历程、情况、成果等,同时可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电影等,让学生掌握三线建设、工业改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微课引入,学生会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兴趣,随后教师可再次播放《首钢大搬迁》微课并且提问:为什么首钢会搬迁?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生活经验、所学知识等进行猜测。此节微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左右建设的首钢,于21世纪初期从北京市西郊搬迁到曹妃甸。观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首钢搬迁示意图,为学生简单讲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北京与曹妃甸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决策、当地地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4]。
(三)构建教学情境,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因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较为复杂、枯燥且抽象,由此多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构建地理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真实、趣味的情境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基于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从多领域、多方面与多维度思考,能主动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创设情境时,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内容,在地理教学情境中将零散的知识集中化、整体化,让学生掌握综合知识,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进行《土壤》教学时,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土壤形成”这一知识点,不能全面掌握成土母质、生物、时间等要素。由此,教师可利用微课创设真实情境,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南北方土壤肥力差异”为主题设计微课,为学生播放北方黑土与南方红土相关视频,并且补充相应资料,如黑土土层深厚、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所处温带半湿润地区等。带领学生梳理二者肥力差异较大的原因,并且分析气候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展示当地土壤图片等,让学生依据所需知识总结本地土壤特性,由此让学生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类因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培养地理思维,设计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课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既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对此,教师可在目标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微课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让学生了解为何学、如何学以及会产生什么学习结果,避免加大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之间的误差。
例如:进行《板块运动》教学时,教师应先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应掌握板块构造学相关知识、地形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的成因等。设定学习方法: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应分析图文、提炼关键信息。设定学习形式: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基础知识并且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习题,其主要分为基础练习题、进阶练习题、高阶练习题等。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根据各节内容、重难点知识等设计微课模块,让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板块边界相关视频,然后提问:
1.岩石圈主要分为几大板块?
2.红海位于何处?
3.中国为何是火山地震高发区?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集中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先讲解共性问题,随后逐一回答学生的个性问题,并且根据高发问题、易错问题等制作微课,方便学生复习。
(五)强化课后复习,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因高中地理学习难度高,所以只有通过有效复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把握程度等。对此,一方面教师可将重难点知识、抽象知识等制作成微课,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利用互联网平台等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补充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当前,微课不仅是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有效资源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与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手段。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正确认识微课,将其融入地理教学各环节中,科学设定微课主题、规划微课内容、创新微课形式,推动师生互动并且提高教学质量,以此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打造高效、高质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保杰.例析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3(8):147-150.
[2]陈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思政教育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141-145.
[3]刘小永,张雪雯.巧借智慧数据,营造个性课堂: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3(1):137-140.
[4]孙俊杰.高中地理课堂妙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