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傅朝晖 仇森
【摘 要】 依据课程标准等文件编写的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体现信息技术的新应用,渗透信息道德与规范。教材按单元主题展开,按课编排学习内容,每课设置了适当的栏目。教材从目标设计、内容选取、编排顺序、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引领等方面都力求满足学习需要,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键词】 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思路
【中图分类号】 G760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在线社会形态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培智学校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1],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特殊教育专家、教师和教材研究人员编写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一册至第六册)。该套教材已列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2023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
一、教材的编写目标
教材编写时,我们按照《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及《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6”)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符合学生生理特征、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为学生融入数字社会生活和有效运用信息工具奠定基础。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材编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重渗透信息技术相关行为规范和法规,彰显具有信息技术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培智学校学生在智力、语言、社交、情感等方面存在困难和差异。教材编写注重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尽可能降低教材的难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分层教学,力争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个性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是“课标2016”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编写时,注重选择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敢于动手实践,积极面对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探索能力。
(四)体现信息技术的新应用
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导向,教材编写注重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社会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适当选择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新知识、新应用,并通过由浅入深的具象化、简洁化、多途径、易操作等设计,强化实践应用,体现“课标2016”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的要求。
(五)渗透信息案例与道德规范
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交流的同时,教材注重强化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日常信息行为规范,渗透信息技术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形成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二、整套教材的结构体系
基于“课标2016”实施建议中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年级、课时和课程内容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的“在体系结构的设计、内容的组织编排、技术的运用、资源的提供等方面大胆创新”,本套教材依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创新教材结构体系,采取按小单元模块“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学习内容,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的限制,力求使教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本依据。
(一)教材的编排逻辑
本套教材共6册,每册15课。以“课标2016”中的分级课程内容为依托,从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以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逻辑线索,对课程内容与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融合编排。教材内容的设计首先考虑学生的语言、精细动作、智力发展状况等因素,由浅入深、适当反复,构成不同层次的螺旋上升;其次充分考虑各地学校在硬件和师资等方面的差异性,兼顾台式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常见信息设备。此外,每册教材内容遵循培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不指定具体的学段,仅给出每册的建议学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与教学实际灵活选用,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
(二)教材的结构框架
合理的教材结构框架为顺利开展教学奠定基础。教材基于逻辑主线,确定每册教材的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为若干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既有内在衔接,又有螺旋上升。教材单元与“课标2016”中分级课程内容对照表见表1。
三、教材的编排体例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材按照“册次—单元—课—栏目”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
(一)按单元主题编排
每个单元专门设计了单元页,单元页先用文字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再通过一幅情境图展示本单元包含的主要知识元素。每个单元设置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承载的学习内容容量,安排2—7个课时。每个单元的末尾设置了“综合实践”与“评价与反馈”栏目。“综合实践”通过较概括的实践活动,将单元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于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评价与反馈”简明扼要地呈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家长适当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促进家校共育。例如,第五册第一单元“我用文稿来演示”,在单元页先介绍了演示文稿的作用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美化、播放等单元學习目标,并配一幅用演示文稿展示“我的暑假生活”的插图;围绕单元主题,将学习内容分为初识演示文稿、制作与美化电子相册和自我介绍的文稿等内容;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演示文稿并交流展示;最后,在“评价与反馈”栏目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评价。
(二)按课展开学习内容
每课通常包含一至两个学习任务,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栏目。每课通常先介绍学习目标,然后通过情境再现或人物对话,图文并茂地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例如,第六册第十三课“行为规范要遵守”,先呈现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使用信息工具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使用信息工具的行为规范”,然后通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情境配图,适时引入使用信息工具的行为规范,正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信息工具正确用、上网时间管理好、网络娱乐要适度、网络聊天有礼貌和不要随意发布信息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内容按照“课标2016”中知识技能的分级,在二级水平(拓展内容)的课前面加注了“*”。
(三)设置适当的栏目
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按课设置了“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巩固与拓展”“技术支持”等栏目,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实践与思考。
做一做:适用于操作技能课新知学习,呈现完整的操作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参照步骤模仿操作,初步掌握操作技能,达成学习目标。
想一想:主要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思考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练一练:提出任务要求或提供简略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操作练习,在任务驱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巩固与拓展: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迁移拓展,体现分层理念,根据不同学生间的差异设置弹性目标。通常,第一个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场景里进行运用;其余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尝试、探究。
技术支持:针对学生当前知识与能力水平无法完成,但又是“课标2016”要求且对学生成长有用的知识点或操作,由教师或家长提供技术支持,提前设置或替代操作。
四、教材的编排特色
为充分体现以培智学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教材从目标设计、内容选取、编排顺序、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引领等方面都力求满足学习需要,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关注培智学校学生发展的特殊性
教材编排在遵循培智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发展共性的基础上,依据培智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关注学生认知的特殊性。在学习内容呈现上,教材尽量从呈现实物或现实情境导入,按照“感受—形成认知”的顺序编排学习内容,打破了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在操作与情境中融入知识。例如,在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 “电子地图助我出行”中,把利用电子地图辅助生活的内容分为“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怎么去那里”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分解,通过连续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知识。
(二)凸显信息技术的支持性
信息技术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具有双重价值。教材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改进学习方式。教材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功能改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例如,在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文字输入方法多”中,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文字输入方式,以便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应用。
(三)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
培智学校学生大多采取混合编班制,学生间差异较大,教材基于个别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残障程度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对于轻度的智障、情绪行为障碍等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完整内容的教学;对于残障程度中重度的学生,适当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要求,可以从每个单元选择适宜的课或者从每课选择适宜的学习任务开展教学。例如,在第一册第七课“我用手机拍照片”中,包含拍照、简单构图和自拍等内容,拍照的操作适合大多数学生,而简单构图和自拍操作适合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此外,教材的“巩固与拓展”栏目设置了弹性的任务和目标,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学习。
(四)合理设置内容的图文比例
培智学校学生对文字的掌握、认读困难,记忆的持久性有限。为此,教材采用易学易懂的绘本形式展开学习内容。教材内容避免了大段的文字描述和概念解释,文字表述简明扼要,内容呈现以图、短句、关键词为主,通过直观的插图和浅显的语句呈现和指引,有效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兼顾学生的语言、精细动作等发展状况,使学习内容更易被认识和理解。例如,在第一册第四课“初步认识手机”中,通过图示介绍了智能手机的点击、滑动、拖动、长按、放大、缩小等操作。
(五)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内容
培智学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标是以生活能力为中心,以生活技能和学科知识为两翼,为将来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奠定基础。为此,教材编写始终以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中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需要。例如,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智能手机,教材在“我会用手机”“手机熟练用”“学习生活小助手”“快捷的网络交流”“网络生活真便捷”“电子地图助我出行”等课中,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关内容。此外,教材注重与时俱进,选用信息科技前沿内容,引入数字时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适当超越“课标2016”的要求。
(六)注重培养良好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教材中通过开设专门章节、把信息安全教育適时渗透到相应学习内容中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避免受到安全威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养成信息安全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第一册第五课“我用手机通电话”中,结合学习内容适时渗透了拒接骚扰电话等信息安全知识。
(七)系统性与灵活性共存
全套教材的内容安排依据“课标2016”的分级课程思想,兼顾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采用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式设计,凸显了全套教材的系统性。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状况,为一线教学预留了自主调整的空间,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硬件配备、师资配备等实际情况对全套教材的内容自由选用与组合,如对于只有台式计算机的学校可以选择各册中的部分内容教学;对于配备有移动终端的学校,可以将台式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相结合,进行融合教学与拓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
(八)生活性与实践性统一
在教材體系中以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任务场景为情境,以解决数字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为案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让信息技术应用并非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而是能转化为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此外,教材注重落实“课标2016”中“在情境中掌握工具”的要求,充分体现实践性。引导学生切实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在第二册第二单元“手机熟练用”中,从兰兰给爸爸打电话忘记号码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进而切入到建立和保存手机通信录、设置一键拨号等功能的使用,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九)兼顾不同的信息工具
“课标2016”中的分级课程内容在不同地区的解读和应用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多样性,也是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迭代的特征。为此,本套教材将台式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从培智学校学生能力特点出发,对适于在学校与家庭学习的课程内容,使用台式计算机进行操作介绍;对解决生活实际应用问题的课程内容,则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操作介绍。两类信息工具互为拓展、互为补充,构成了本套教材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而保证教材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傅朝晖.《培智学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8(7):29-32.
本文通讯作者为仇森。
(作者单位:郭芳、仇森,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傅朝晖,湖南省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4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