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习题特点与评价功能解析

2023-07-25 08:35:42周业虹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盲校义务教育习题

周业虹

【摘 要】 习题是《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阶段性评价方式。依据《盲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编写的教科书习题,具有基础性、阶段性、发展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不仅能帮助视障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对于视障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力其个性发展。盲校化学教师应深入挖掘教科书习题的知识价值和素养价值,在教学中根据视障学生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习题。

【关键词】 盲校;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习题;评价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61

一、引言

《盲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標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因视力残疾而产生的身心差异,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习题是《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以下简称“教科书”)的组成部分,是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盲校化学教师应深入挖掘教科书习题的知识价值和素养价值,在教学中根据视障学生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习题。

二、教科书习题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将习题定义为“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教科书习题可以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解决教科书所设计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既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调整教学,又方便学生时时监控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的方向。教科书习题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化学学习自信。教科书习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础性

与各种辅导书中的习题不同,教科书习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与教科书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呼应,凸显基础,突出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关注大多数视障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测查综合能力。

(二)阶段性

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科书习题体现了阶段性评价的特点,习题内容要求和难度层次与所学知识同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习题所涉及内容的综合性逐渐加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发展性

学科教学既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方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科书习题引导学生阅读模型、实验装置图、表格、曲线图、流程图等,评价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探究和设计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

(四)应用性

教科书习题结合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中华优秀文化等素材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习题也是落实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科书中的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挖掘习题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价值。

三、教科书习题的评价功能

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时要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新。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功能,如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等。”围绕课程标准中的习题编写要求,以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低视力版)中的习题为例,对其评价功能进行分析。

(一)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其中,“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结合这些要求,教科书中编写了部分习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5条标准,其中标准1为“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据此,教科书编写了如下习题。

习题1: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观察你身边的照明用台灯,完成下列空白。

(1)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2)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评析】本题以低视力学生常用台灯为载体,测评学生对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了解,对应标准1中“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题目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低视力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习题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CO与Fe3O4的反应类型除外)。

【评析】本题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变化为线索,测评学生对铁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与标准1中“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对应。学生在作答时要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考查了学生书写化学用语的技能,体现了符号表征这一学科特色。题目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其设计考虑到低视力学生的实际。图形中的线条清晰、简单,易于阅读;同时突出了知识的关联性,隐含了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建构这一学科思维。

习题3:通过实验回答,铁钉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容易生锈。

(1)在干燥的空气中。

(2)在潮湿的空气中。

(3)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4)浸没在植物油中。

【评析】本题围绕铁钉锈蚀展开,素材来源于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与标准1中“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相对应。学生应在完成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本题。本题的功能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测评学生对铁制品腐蚀条件的认识;②测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的了解;③测评学生对控制变量、对照等实验探究方法的认识;④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可以借此题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引导低视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家庭实验,从而顺利解答题目。

(二)关注个体差异

一些学有余力的低视力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会升入普通高中进一步深入学习。要参加普通高中的招生考试,适当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鉴于此,教科書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编制了“单元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解答中考试卷中的问题奠定基础。针对目前各地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中高度关注实践能力的情况,习题中安排了一些活动性题目,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访谈等丰富解答实践性题目的经验。这也为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提供了途径。

1.案例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7条标准,其中标准1中有“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具体要求。据此,教科书编写了习题,现选取其中2道习题进行分析。

习题4: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习题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A、B两个实验。A实验中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B实验中挤压胶头滴管,发现气球胀大。

①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的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这2道习题均涉及碱的化学性质,测评学生对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的保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知识。然而从2道题目的呈现方式、设问方式及设问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到,习题难易层次、能力要求差别很大。

习题4注重基础知识,主要是教科书知识的回忆和再现,测评氢氧化钠的吸水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由此考查学生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保存方法,形成性质决定物质保存方法的认识。

习题5则充分体现了对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测评。题目内容涉及教师教学的重点和学生认知的难点,即如何通过可视化的实验现象来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题目借助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测评以下内容:①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②对实验装置的观察与分析;③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④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⑤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描述;⑥碱作为一类物质具有的共性和差异性。显然,从知识、能力及素养等方面看,此题符合中考中探究性试题的难度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有效提升低视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案例二:“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化学物质与健康”

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4条标准,其中标准2为“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标准4为“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据此,教科书编写了以下习题。

习题6:请完成下列空白。

(1)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鸡蛋  ②苹果  ③牛奶  ④胡萝卜  ⑤青椒  ⑥带鱼

(2)甲、乙两名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了如下午餐食谱。

甲同学:炸鸡翅、红烧排骨、孜然羊肉、可乐、馒头。

乙同学:红烧平鱼、白菜豆腐、素炒芹菜、紫菜蛋花汤、米饭。

你认为午餐设计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填“甲”或“乙”),其设计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营养素。

(3)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                              。

【评析】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为载体,测评学生对营养物质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与标准2、标准4相对应,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所高度关注的。习题选取的素材恰恰源自学生生活,学生有熟悉感。但是显然,题目(1)和(2)测评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前者测评学生对生活中富含营养素的食物的了解,较为简单;后者则要求学生在了解生活中富含六大营养素的食物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份食谱的评价,认识到营养素应合理搭配,由此引发对人体健康的关注,从而进一步体会学习化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化学学习自信。

(三)重视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化学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教科书将体现化学物质为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产生活中的常见做法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习题情境,据此设计开放性习题,引导低视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这类习题无疑会促使学生融入社会,主动关注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思考中使得思维过程可视化;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引导他们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1.案例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水与常见的溶液”

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10条标准,其中标准3为“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现选择教科书中编写的下列习题进行分析。

习题7: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请以冰糖晶体溶于水为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并说明理由。

【评析】本题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冰糖的溶解为情景素材,测评学生对固体物质溶解、溶质和溶剂等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等的认识,与标准3对应,具有开放性。在回答时,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亲自动手实践,完成冰糖的溶解实验,之后进行总结归纳,在准确解答问题的同时,逐步掌握生活技能。这类习题较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融合,能够帮助低视力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2.案例四:“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3条标准,分别为:“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響。3.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这些标准,教科书中编写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现选取例题分析如下。

习题8:我国政府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要求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举例说明你家中的废弃塑料制品是怎样处理的。

【评析】本题选取我国政府对塑料购物袋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作为情景素材,测评学生对正确合理使用材料的认识,与标准1和标准2相对应。在当今社会,人们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回收废弃塑料制品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为创建美好家园,共同营造优美环境,我们应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因此,在完成本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及回收情况进行社会和家庭调查,通过互联网查阅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及回收塑料制品的重要意义,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应遵守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塑料制品”的观念。这样的习题使学生置身于社会、家庭,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调查与讨论,对促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9:查阅资料,了解自来水管道和下水管道材料的变迁,体会材料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评析】本题选取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自来水管道和下水管道的材料为情景素材,测评学生对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其性能、用途的认识,与标准1、2、3对应。解答本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自己家中自来水管道和下水管道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与以往相比材料是否有变化;然后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甚至是世界上自来水管道和下水管道所用材料的变迁,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此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发展对材料的影响、材料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类精心设计的开放性习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更突出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的编写同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了巩固基础知识、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实践能力的特点。在学习教科书中每一单元内容的过程中,化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化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化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都可以利用相应的习题进行评价。因此,对教科书中的习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思路,从而结合低视力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的评价功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较好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00081)

猜你喜欢
盲校义务教育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32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26
税制改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26:16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