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域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2023-07-25 23:24周虹旭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校企合作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对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社会对环境艺术高水平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校企合作视域下,为推动城市绿色化、特色化发展,环境艺术专业建设应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以顺应现代环境艺术市场发展趋势,有效提升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环境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知名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育人时间灵活性、环境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提升。在校企合作视域下,环境艺术专业建设需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保障、探索“1+N”校企合作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期为环境艺术市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环境艺术专业;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3)03-0092-05

引言

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科学、艺术、经济等多门学科,是将环境设计与审美艺术相融合,利用专业技术和知识创造艺术美感的专业[1]。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分阶段培养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前期,基于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环境艺术基础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环境艺术专业相关技能与艺术修养水平;后期,基于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引进企业教育资源,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期互动、合作,取得双赢的教育成果。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环境艺术专业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专业。随着现代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日益变化的市场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不仅能够培养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为城市化发展贡献力量,而且可以提升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条件,进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与价值。

(一)顺应现代环境艺术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素质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是现代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当前,高校根据发展需求制定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市场需求、契合现代环境艺术发展趋势,培养一批兼具实践性、专业性及创新性的人才,将环境艺术逐步转化为区域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已在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专业性技能、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等培养元素。校企合作视域下,创新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契合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3]。近年来,行业的发展为环境艺术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需求量迅速增长,同时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校企合作视域下,优化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与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文化艺术设计产业创新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二)有效提升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合作视域下,创新环境艺术专业教育以形成新的合作机制,能够提升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校企合作视域下,创新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方法與模式可以为环境艺术企业培养优质人才[4]。新时期,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高素质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相关实践与创新经验不足,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后不熟悉具体工作流程,使得其难以在短期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二是校企合作视域下,新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提前进入企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进入企业岗位奠定基础。三是校企合作的高效开展有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教育、人才资源的整合与评估,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为企业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企业建设,改善企业岗位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有效提升环境艺术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和业绩,充分发挥环境艺术相关企业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提升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得高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现代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一企一案”的双赢教学模式。一是校企合作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人才培育目标[5]。原有的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难以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一线生产与管理经验,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6]。二是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后期实践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将理论知识、技能、工艺及设备使用方法等落实于具体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与前景。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知名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时间灵活性不足、环境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亟需优化等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发展,影响了与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合作。

(一)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而环境艺术专业综合美学、环境学、工程学等学科,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运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7]。环境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是教学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求高职院校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工作者已经有针对性地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但具体定位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与环境艺术类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部分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师缺少调研、实践,难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发展需要利益与效用优化,但当前校企合作视域下,有的企业收益不够理想、没有达到其发展目标,导致部分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企业参与环境艺术课程设置工作的权限有限,导致环境艺术课程具体内容与企业需求技术、工艺的匹配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培养[8]。二是校企合作相关激励政策有待完善。现阶段,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大多是针对企业义务的规定,给予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权利有限。如果校企合作中企业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三是校企合作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现阶段,针对校企合作的明确约束机制较少,大多为鼓励性政策,相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够。

(三)校企合作育人时间的灵活性不足

获得经济利润是企业组织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过程中依旧需要将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置于重要位置。可见,许多企业在企业项目较少、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育人,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和培训工作,一旦相关工作难以对接企业的业务时间,企业会选择优先完成业务[9]。业务作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如果不根据企业工作计划协调相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时间,则难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时间和基地。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参与实践培训也需要依据教学规律,以确保实践培训有效性。因此,校企合作期间需要保持高频联系,确保企业能够恰当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训时间、地点、教育指导、设备等,避免与其业务产生冲突,但部分企业以自身运营为主,使得校企合作育人时间的灵活性不足。

(四)环境艺术师资队伍建设亟需优化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等都会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受传统教育理念、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大多拥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与引导[10]。环境艺术专业的就业实践性较强,但学生获得的理论教育较多,因此入职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这会增加企业的培养负担,也会影响学生个人竞争能力。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雙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提升、来源多样化,其具备的专业素养、实践工作经验与教育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影响环境艺术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创新路径

校企合作视域下,创新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是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养,为环境艺术企业与城市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环境艺术人才,在解决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基础上,丰富环境艺术企业人才储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创新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在政府引导下加强对合作企业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探索“1+N”校企合作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与环境艺术相关企业的互利共赢。

(一)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在与环境艺术相关企业合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构建长期、有效的合作互动机制,采取多元校企合作模式,持续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提供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科研储备,实现校企合作目标。其一,校企合力搭建校内环境艺术专业实习与实训平台。当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训平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依旧存在产出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整合校内实训资源、关注环境艺术领域发展热点等方式增强校内基地的产出能力,从深层次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平台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其二,环境艺术产业市场更新较快,但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于一线业务及市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优势,依托企业场地、设备和材料建设校外环境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促进校企合作视域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加强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保障

为创新环境艺术专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通常会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但由于有的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的合作条件有限,导致部分企业的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内容不够广泛,难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对此,教育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与制度,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供优势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其一,教育管理部门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创新建设需求制定校企合作鼓励性政策,使得企业能够在校企合作中产生更多效益。例如,为促进知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强调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加强政策供给[11]。其二,环境艺术相关行业内部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及措施,如审核校企合作企业资质标准、企业建立教育培训基地的综合条件等。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管理部门在校企合作育人工作中的统筹作用,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多项优惠政策,以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探索“1+N”校企合作模式

综合分析现阶段校企合作出现的各类问题可知,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市场发展需求,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探索“1+N”校企合作模式[12]。其中,“1”是指需要以高职院校为主导,基于环境艺术专业发展,为学生搭建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平台,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使其掌握未来从业需求的各项技能,初步模拟完成相关岗位的业务,为后续实践奠定基础;“N”是指基于环境艺术行业各个岗位相关课程开设的实训基地或工作室,其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等配置3~5名教师和专家,持续深入地挖掘环境艺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以针对性制定实训与实践方案等。“1+N”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在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后开展,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就业创业规划等选择相应的实训岗位,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为自身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视域下,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予以保障。现阶段,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所配置的教师多为高校内部专职教师,其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较高,但是缺少一线实践经验,师资结构单一,导致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工作实践,从业后还要花费许多时间重新学习和整合知识与技能,影响了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创新发展与校企之间的合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与合作企业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原有专职教师的基础上,聘请或引进知名企业环境艺术专家或一线工作者为学生讲解与岗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技能,或在学生实训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可安排一线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工程师等作为水电路、会展材料、照明设计等实践课程的主要指导教师,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拉近学生与环境艺术产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艺术市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并提出更高要求,使得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迎来新的挑战。对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校企合作机遇,通过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保障、探索“1+N”校企合作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措施,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实现高水平发展,使环境艺术相关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胡新岗,黄银云,沈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时代意蕴、推行逻辑和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1):102-106.

[2]陈晓晨,张福祥,毕进红,等.工科专硕培养中践行“用”字当先理念的探讨——以环境工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0):19-22.

[3]刘榴,周俊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困境与路径——基于共同体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2(8):42-47.

[4]周桐,刘宇,伍小兵,等.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困境及创新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9):228-234.

[5]白逸仙,王华,王珺.我国产教融合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103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2(9):88-94.

[6]梁宁森,梁宇坤.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政策动因、内在逻辑及未来路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164-168.

[7]迟景明,何声升,张旭雯.适应与重构:校企创新主体资源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2(9):63-72.

[8]鄭庆华.“两交叉四融合”产教协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38-42.

[9]杨蕊竹,李晨.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结构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4):38-45.

[10]孟凯.破壁与赋能:校企协同育人的多维谐振——“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2(24):62-64.

[11]李新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内容的理性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1(9):122-128.

[12]朱少义.1+X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建设指向和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2(16):13-18.

[作者简介]周虹旭,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校企合作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