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明 粟登峰 李 斌
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探索与实践
陈星明 粟登峰 李 斌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自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各高校各专业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作为课程思政示范建设专业,西南科技大学矿业类专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挖掘了矿业类专业蕴涵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具体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了通识思政课程教育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架构体系,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通过发挥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实施全过程专业教学环节课程思政教育,达到了落实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习近平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思政”一词是“思想政治”的缩写,可理解为“通过课程或课堂教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与培养”[3]。课程思政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全过程、全方位地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念。
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全面部署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可以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和高校课程思政提出了更系统、全面的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师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传道优先于授业解惑。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学生在大量信息流的冲击中容易把不准前进方向。在经济条件趋于富足的状态下,没经过多少生活磨砺的学生,思想和精神抑郁问题高发,大量人生、思想问题急需引导、教育。高校本科教育中,专业课程占全部课程的80%以上,专业教师占全体教师的80%以上,学生专业学习时间占总学时的80%以上。因此,专业教师对大学生人格定型及其发展影响巨大且不可或缺。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割裂了育人和育才之间的联通纽带,重在育才、忽略了育人的功能。因此,专业教育需向全面教育转变,努力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精神塑造的多元协调统一。专业教师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促进教师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所面临的紧迫问题[4],值得专业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专业教师要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及其基本要求,如何挖掘和优化专业及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在专业建设、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根据专业属性,挖掘专业及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和自然融入,是专业课程思政的基础[5]。本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的建设实践,就矿业类专业课程如何挖掘和优化课程思政元素、矿业类专业如何实施课程思政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链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培养具备分析并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是专业育人目标达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又可将专业课中蕴涵的思政精髓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接受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夯实步入社会的人生取向[6]。因此,“课程思政”是对所有课程的要求,其实质不是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门数或学时数,也不是要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政教育的学时,更不是让专业教师把思政课程的思政内容复制到专业课程中去。对于“课程思政”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7],说明对于所有课程来说,应该都有思政元素,没有思政元素或者说育人功能的专业课程是不行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也不能喧宾夺主,思政元素不宜太多,并且要将思政元素精髓以“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而不是生硬植入。
因此,在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时,思政元素的挖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要符合马列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层次理念有机融入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价值理念、情感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习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基本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软实力。对于矿业工程这种既关系到国家基本发展需求,又要保障矿业安全生产、矿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类专业来说尤为必要。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矿业智能化智慧化创新发展是矿业发展的动力和必然趋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引下,矿业发展绿色化解决了矿山开采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矿业开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矿业是特殊行业,除常规职业素养要求外,科学理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职业素养是新发展理念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积极倡导、培养的基本素养与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新时期必须大力传播。矿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谱写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可以说,人类文明的一次次飞跃都有着矿业发展的身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中国矿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由于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国的矿业文明和国家命运一样,都经历了逐渐落后、又在曲折中发展、壮大、新兴的历程。当前,我国又重新成长为一个矿业大国,在全球矿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部矿业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矿业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弘扬矿业传统文化要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南科技大学从建校伊始,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精神,正是如此理念和精神鼓舞下,一代代科大人不畏艰苦、敢于开拓创新、不断努力奋斗,在奋进中不断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矿业类专业从建设伊始,就和学校并肩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与传统的“矿业人精神”高度一致,应当成为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教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8]。
总之,课程思政及其元素要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胸怀天下、国家利益为重的家国情怀,科学严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勤俭节约、患难与共、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优良品格的新时代大学生。
矿业类专业主要包括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众所周知,矿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被誉为“工业之母”。矿业工程是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科,目的是研究如何将矿产资源从地壳中经济合理而又安全地开采出来并进行有效加工和利用。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业工程专业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矿业工程的对象是地表及地下矿产资源,由于资源开采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均匀性,矿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并对环境和生态产生较大破坏,因此矿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制约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矿业类专业属性,从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实践来看,矿业类专业及课程除了常规的思政元素外,应当彰显以下几方面内容的思政元素:
矿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对国家、社会及人类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矿业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新时代“矿业人精神”,引导和培养学生爱国、爱矿、爱岗情怀,提升矿业行业的职业荣誉感,甘于寂寞、勇于奉献、艰苦奋斗、无畏担当的矿业人使命感、奉献精神和为了国家矿业建设发展刻苦攻关、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无论是在广大矿业领域还是在我国众多高校的涉矿专业中,无数先辈和老一代矿业人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宝贵精神财富,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李四光精神、铁人精神、鞍钢精神等之外,还有众多感人先进事迹可以进入教材、进入课堂。如被国际冶金界称为“锑王”的中国矿藏之父王宠佑,稀土之父何作霖,“中国铀矿之父”南延宗,将矿业事业视作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名字由“世忠”改为“广石(矿)”的中国近现代工矿业先驱之一的张广石。此外还有在矿业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众多院士,如解决众多行业难点、痛点和关键技术问题的金属采矿专家于润沧院士,我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采矿工程专家钱鸣高院士等。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精心挖掘、提炼、融合行业、专业优秀人物、优秀专业教师的先进事迹,讲好矿业人自己的故事,用矿业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让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专业素养和充盈内心的精神力量。
由于矿业作业对象和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及生产过程中所伴随的安全风险,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融入矿业安全生产等职业素养的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引导学生在矿业生产和技术服务过程中时刻把握“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工作过程中做到敬畏生命、安全第一,加强矿业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众所周知,矿业生产风险较高,而很多的风险来源于对风险的认知度、重视度不够,因此在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补齐之前中小学教育中比较缺失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非常必要。课程教学要教育学生客观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健康,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生命的发展,实现生命的潜能,从而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国家安全生产贡献矿业人的力量。
基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矿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灌注给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等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刻苦钻研高新矿业新技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建设绿色矿山、资源节约型矿山、环境友好矿山为己任,把敬畏自然、感恩自然、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作为矿业人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矿业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多轮督查、巡查、整改,环境有所改善,绿色发展理念有所增强,但要做到行业从业人员自觉重视绿色发展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高校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摇篮,在学生内心根植绿色发展、绿色矿业(山)的理念责无旁贷。
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有机融入所在高校的办学精神、专业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熟知并践行学校办学精神,了解学校和专业建设发展历史,专业优秀教师、优秀校友奋斗事迹,让身边现成可取的思政素材鲜活起来,达到影响人、教化人的效果。
西南科技大学历来有“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办学精神,其涉矿专业作为学校最早的几个奠基专业之一,在学校70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专业精神并很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如92岁高龄依然著述不断,85岁高龄时仍坚持到采矿一线的张志呈教授,“西部宝石研究旗帜”、为宝石研究奋斗一生的周开灿教授等优秀专业教师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厚、宝贵的专业精神财富,都可以挖掘用作鲜活的思政元素和素材,以影响、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
西南科技大学矿业类专业包括采矿工程专业和矿物加工工程两个专业,是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点(图1)。矿业类“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以“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在探索实践中初步构建了将通识思政课程教育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分工合作、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整体架构体系;积极发挥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育人主人翁作用;强化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将思政元素灵活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实现并增强专业课程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构建、实施立体多元的全过程专业教学环节课程思政教育(图1)。
图1 矿业类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的实施
通识思政课程中的“思政”侧重于系统的理论教育[9],主要课程载体是培养方案中的思政课程以及学生日常教育中党课、团课等,通过固化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以及课堂具体讲授,使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接受包括哲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党爱国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0]。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作为通识思政课程教育的延伸,让专业课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发挥育人及价值引领作用,落实“三全育人”基本要求。课程载体是所有专业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教育活动,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价值引领,与通识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形成连续、无间隔、全方位育人态势。
在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明确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责任主体是全体专业课教师。通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全体专业教师一起研讨和交流,统一专业课教师思想,让专业课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要求与内涵,了解通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不断深化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认知,找准所授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及融入方式,在教学中自觉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识,不断提升专业课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鼓励专业教师立身示范,不断提升思想素养、人文情怀,课堂教学中敢于明确表明自身理想信念,善于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有利时机,结合专业有效素材,以正向的人生经历、专业和事业感悟等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高校教学活动与其他阶段的教学活动存在明显差异,高校的教育教学对大学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有极高的要求,而课程思政的开展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课程思政必然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做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知识传授与心灵导师的融合,也要求教师要学习、掌握更广泛、全面的教育教学知识,不断健全自身人格,完善自身价值塑造,丰富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成为具有饱满的精神力量并向外积极辐射的人。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重点是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及其引导,通过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在找出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基础上,要求所有课程固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从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始进行修订,将课程思政元素固化在教学大纲中;教师授课前,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案设计中,并将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知识固化在课程的课件中,将思政元素灵活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实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
如采矿工程专业《矿床露天开采》课程,通过课程组的反复研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绪论部分的资源开采历史、露天开采地位中;将安全生产等职业素养融入露天开采的工艺过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露天矿山开拓、矿山境界的确定中,通过固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得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均有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之“盐”溶入了矿床露天开采内容之“汤”中。
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专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新生入学教育、辅导员和班导师的日常教育及第二课堂、毕业就业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规范的专业职业精神,团结协作、勇于钻研、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勇于拼博创新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为了国家的建设发扬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等。如2022年夏,对专业毕业生党员进行了赠送“红色行囊”活动。行囊里装有一枚党徽,一本党章,还有一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资料。定制“红色行囊”是希望学生能坚守初心,在新的起点上,都应该恪尽职守、不负重任,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昂扬的姿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过实践,这几年学校矿业类专业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奋斗在矿业一线的矿业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西南科技大学矿业类专业结合专业及专业课程特点,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的紧密结合和融入,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引导专业学生价值观基础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增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最后,感谢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采矿工程专业)(项目编号:21szzy02)的资助。
[1] 教育部高教司.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E/OL]. (2019-10-08) [2022-10-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O56/2O191O/t2O191Oll_ 4O2759.html.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6(01).
[3] 梅瑞斌, 包立, 王晓强, 等.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与价值典范研究[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84-86.
[4] 董玉宽, 张慧欣, 王昆. 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相应对策探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192-197.
[5]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7-12.
[6] 于贵波, 苏续军, 袁占杰, 等. 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06): 16-18.
[7] 谢昆, 代小菊, 赖庆轲, 等. 基于OBE理念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研究[J]. 三峡高教研究. 2020(06): 20-23.
[8] 许小军. 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J]. 江苏高教, 2021(03): 101-104.
[9] 彭荔, 潘昱州. 课程思政对思政教师的新挑战、新要求与新定位[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91-97.
[10]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 43-4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mplementation for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HEN Xingming, SU Dengfgng, LI Bi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politics since the “Guiding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top-level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demonstration construction majo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has mad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contained in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are excavate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mining courses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system of gene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constructed. The integration and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was strengthened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which implemente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urriculum politics, exploration, practice
G642
A
1672-4860(2023)03-0104-07
2022-11-22
2023-02-22
陈星明(1972-),男,汉族,湖南湘乡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采矿技术与矿山安全、专业教学管理。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21-647;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测绘与地矿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CD-2021-02。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