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 徐有威
江西小三线工业遗址的开发与利用
张志军1徐有威2
(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2. 上海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44)
三线建设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参加的重要建设活动。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三线调迁,很多曾经的三线建设单位旧址变成了工业遗址。江西小三线是三线建设的区域性分支,三线调迁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避免且不言而喻。然而,独特的时代因素给予其不一样内涵与表现,充分开发与利用好江西小三线工业遗址,可以助推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线建设;小三线遗址;文旅融合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战争威胁,中央决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军事战备为目标、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核心和重工业建设为重点的空前绝后的建设运动。历时20余年的三线建设对巩固我国国防安全和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建设与“小三线”建设。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三线地区。其中西南的川黔、滇和西北以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江西小三线建设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应属于当时正在全国一、二线区域内的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创设的小三线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整个小三线建设工程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可视为三线建设工程的一个具有战略补充意义的区域外分支。
1964年7月20日,江西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白栋材、副省长黄先、省军区司令员吴瑞山、政委林忠照等7人组成的省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全省地方军工建设。1965年2月的全国小三线规划会议把江西列为全国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均占全国各省市之首。1965-1967年,全国小三线计划投资21亿元,江西为3.6亿元,约占全国总投资的六分之一,建设项目除军工外(主要生产团以下步兵武器和中小口径炮弹,年产量可装备一个步兵师),尚有为军工配套及战备需要的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煤炭、电力、通讯、交通等项目,目标就是要把江西建设成为华东的后方。
江西小三线全面开工之后,大致经历过两个建设阶段。第一阶段建设在1967年底结束,其时完成建设并归属于地方军事工业系统的江西小三线军工厂一共有19家,另有1967年划入的9个配套厂。此后,根据国家关于“围绕战备需要和完善各大行政区轻武器成套生产体系”的要求,江西小三线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小规模补充建设与归属调整。补充建设及小范围调整完成后,归属于江西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管辖的江西小三线军工企业共有28家(表1)。
表1 江西省国防工办下属江西地方军工企业(1979年)①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央果断放弃了关于战争爆发紧迫性的判断,并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前基于世界大战“迫在眉睫”,预为筹谋以期能“备战备荒”的小三线军工生产体系立刻失去了体系性存在的必要性,并被中央主管部门要求全面转向民品生产,为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然而,转产民品并试水市场竞争对于这些成型于战备环境,因极度强调“靠山、分散、隐蔽”而不得不散处偏乡僻壤,并因此不得不更广泛地承担“企业办社会”的福利职能,且此前几乎毫无民品生产经验的小三线企业而言,无疑难如登天。包括江西小三线企业在内的大批原属于小三线军工生产体系的军工生产与配套企业在此后的20余年间,虽在民品生产领域屡有腾挪并间有斩获,但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深化,很多先天不足、欲振乏力的小三线企业在高强度的市场竞争中纷纷走向破产,空留下一些颇具时代特质的生产、生活建筑驻留于企业原址,成为三线建设亲历者与后人触景生情的对象。
对于小三线建设单位的选址,除了军工生产单位必须遵守的“靠山、分散、隐蔽”要求外,当时中央的另外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小三线厂所在区域是否具有稳定的社会环境,选择的布局地点“大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和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根据地”,且“大部分地区粮食可以自给”[1]142。
如表1所见,江西小三线的28家军工生产企业分布在江西省内的吉安、抚州、九江、宜春、南昌等5个地市,具体布局于今天的吉安市吉安县、安福县、泰和县、永新县,抚州市宜黄县、崇仁县,九江市德安县、瑞昌县、永修县,宜春市宜丰县、万载县、上高县和南昌市新建区等13个县区。
“以万载、宜丰、新余、铜鼓县为中心.安排了以高射武器为重点的9个项目……以吉安、永新、太和县为中心,安排了以步兵武器为重点的13个项目……以崇仁县为中心,安排了60、82迫击炮厂,60、82迫击炮弹厂,60、82迫击炮弹引信厂,手榴弹、地雷厂及木制件厂等5个项目……以瑞昌县为中心安排了中口径炮弹体厂、中口径炮弹装药厂、中口径炮弹引信厂3个项目。”[2]翻检中国革命史,不难发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述万载县、宜丰县曾隶属于原湘鄂赣苏区,吉安县、永新县和泰和县曾隶属于原湘赣苏区,崇仁县曾隶属于原闽赣苏区,瑞昌县则曾隶属于原赣鄂苏区。
对于小三线厂而言,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并充分考虑小三线厂所处区域的社会环境因素,自然有利于企业的备战需要。但一旦转入和平生产环境,这种选址最大的问题在于自然环境对企业发展的约束。
以吉安市安福县彭坊乡(原彭坊公社)的陈山沟为例,在江西小三线选址建设过程中,这条纵深不足20公里的山沟,被江西军工生产管理部门一次性布设了5家小三线厂和一个江西104后方医院。从沟口开始,依次是江西钢丝厂(9394)、江西量具刃具厂(9469)、江西连胜机械厂(9396)、江西立新机修厂(9349)和江西锻压厂(9339)。但即使是在陈山沟里位处地理环境最好的江西钢丝厂,对于企业所处地域与环境也啧有烦言,“工厂搬迁前地处江西省安福县边远的陈山沟,距安福县城有60多公里……与工厂相连的唯一一条乡村及泥土公路也经常塌方,严重影响了工厂的货物、人员进出。因为工厂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外单位人员不愿前来洽谈业务,造成工厂产品销售困难,与同类生产厂家竞争困难”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彭坊陈山沟内的各个江西小三线厂为解决生产问题,开始设法外迁。最早外迁的是深处沟底的江西锻压厂,因“环境湿度大、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该厂1979年2月迁出彭坊陈山沟在新余市分宜县0912库附近择址重建。其后,江西连胜机械厂于1979年底迁往弋阳县肥塘岗,江西立新机修厂于1981年8月迁往南昌市新建县的石岗镇,江西量具刃具厂则于1986年迁往了南昌市的罗家集。到1990年,随着江西钢丝厂最终落户新余市(原104医院已于1984年3月并入江西钢丝厂),陈山沟的三线企事业单位全部完成外迁,只留下共150余栋占地总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的生产生活建筑驻留于原地(表2)。
表2 江西省安福县三线建设遗址相关情况统计表[3]10
三线企业驻扎期间,万余名三线企业干部职工和家属的生活消费极大刺激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彭坊乡政府驻地所在的洋陂村“新建街道两条……设有贸易公司,银行营业所,粮管所,邮电所,公安,派出所,汽车站,以及国营经济个体工商业饭店饮食业等数10家,曾经一度市场繁荣,购销两旺”[4]90。但随着三线企业的迁离,市场逐渐冷落。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持续兴盛,尤其是红色旅游的火热。三线建设遗址所蕴含的有形与无形价值,尤其是三线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独特影响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安福县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陈山沟小三线建设单位遗址群落所在的彭坊乡政府以旅游开发为契机,利用彭坊乡陈山沟所拥有的三线工业遗产资源,在江西钢丝厂原有房舍基础上,组织场馆与展陈建设,“展厅内布置了大量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讴歌军工人不忘初心、一心报国的火热情怀,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三线精神’”[5],推动了“彭坊乡三线记忆小镇”项目的上马。在筹划、建设的过程中,“彭坊三线记忆小镇”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三线记忆小镇”的目标,“设计了一套集原址参观、红色教育为一体的创建方案……同时立足于修旧如旧,分步骤的对部分厂房设施进行了修缮、复原历史场景,……获捐资料文档和原生产设备产品等共计800件,2018年初建成全省首个‘三线记忆展览馆’”[5],在2018年获批“省级3A乡村旅游点”的基础上,又在2019年被江西省评定为当年度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然而,综合媒体报道和当地旅游规划,不难发现“彭坊三线记忆小镇”项目虽已不算养在深山人未识,但业界影响仍极不鲜明,开业近两年也不过“接待游客3万余人”。而且,其所作远景规划也是“拟建设‘三线’文化广场,兴办农家乐、拓展训练基地、真人CS射击体验等项目”[5],和当下旅游市场上很多已开发并成熟运作有年的产品的区分度并不明显,如果不包括内涵尚不明晰的“‘三线’文化广场”项目的话,甚至可以说这个发展愿景存在较高的同质化问题。考虑到陈山沟“距县城60公里”且交通不发达的现实情况,这个特色不明的开发,利用规划的可实现性和可持续性都不免令人存疑。
1996年,江泽民在贵州视察三线建设时指出:“大三线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表现了高贵的奉献精神。当年把大学里成绩最优秀、政治表现最好的学生,把厂里的优秀工人和技术人员抽来支援大三线建设,其中也抽了不少共产党员,三十多年来他们在大山沟里默默地奉献了几代人。……确实是奉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6]1
江西小三线上马伊始,鉴于当时江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三年时间全部建成比较困难,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由上海市帮助江西包建20个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的项目,在江西基建,上海试制,成建制内迁。在上海包建江西小三线各项目规划明确后,上海方面很快形成了人员和对口负责单位的分配方案。“在人员配备方面,干部抽调按上海提供三分之二,江西出三分之一,共同组成干部队伍,工人队伍组建,按照政治条件过关,技术水平略高于原厂,工种配套齐全,身体素质好,能在山区生产生活的原则来保证内迁新厂能正常生产(表3)。”[7]
分配方案形成后,上海方面进行“政治挂帅”的动员工作。面对内迁江西山区,绝大部分职工政治素质较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根据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英明指示和伟大号召,怀着到山区闹革命的热情。不少人携家带眷,把所有家具都搬到厂里,有的连几只老母鸡都舍不得吃掉,一心一意到山区安家落户,在山区扎根。进厂以后,连胜厂职工第三天就进入到各自的生产岗位熟悉情况。做好上班的准备,他们大多数人对与上海差距甚大的山区生活条件,也都从革命利益出发感到十分满意,总之,他们搬迁至直至进厂后头几天的情况来看,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充满革命激情。”[8]
表3 建设初期对口江西小三线的上海包建厂及拟调工人数[9]
根据华东局“包建包产、负责到底”的要求,最终超过两万名原上海各包建厂技术工人及更多的家属离开了上海,迁入到江西山沟里面,“到厂里来一看,跟我们想象的反差太大,一下子就一脸茫然,这里山高林密,沟里头就是杂草丛生的灌木丛。工人基本上都住在干打垒的房子(茅草盖起来的),或者是(住在)老表家里头,生活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③。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克服离开生活多年的大城市所带来的不便,还必须直面南方山区生活带来的潮湿环境及必然相伴的蛇虫鼠蚁为患问题,“去江西山沟有四怕,即一怕蛇,二怕蚊子多,三怕苍蝇多,四怕虫子多”[10]。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在2018年6月曾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爱国奋斗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国情研修、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研修培训大纲和课程板块。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举办专题研修培训,重点组织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保护利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项目遗迹,挖掘有关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作为研修培训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重要载体”[11]。
客观地说,江西小三线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于西南大三线而言也许没有那么极端,但这些来自大城市、大企业的江西小三线建设者们在扎根山区的过程中仍然要克服种种的困难与不适,他们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奉献精神为指引,为江西和我国的国防军工生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具体的贡献及无形却宝贵的精神财富无疑是当下进行江西小三线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也是响应中组部、中宣部的要求,利用三线建设工业项目遗迹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不应忽略的宝贵资源。
1980年前后,随着中央领导层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进一步明晰,各地小三线军工企业都面临来自中央“军转民”的明确要求。作为小三线军工生产体系重要一环的江西小三线虽然在“军转民”初期动作较慢,但随着形势进一步明朗,无论是江西省国防工办领导,还是江西小三线军工生产体系内各厂员工,都清晰认识到了民品生产的必要性,并纷纷提出要将僻处山区的小三线厂迁离交通运输不便,不利于民品生产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址,要求靠近城市选址重建新厂区。到20世纪90年代末,绝大部分江西小三线厂都完成了迁址重建并对山区原厂址进行处置的工作。
199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三线办《关于三线搬迁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搬迁单位根据处置方案处置原址国有资产时应首先向全民所有制单位转让,如果全民所有制单位无法使用搬迁单位可以向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有偿转让,……实施有偿转让的国有资产,原则上接收方应一次付清价款。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经双方协商可采取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等方多种方式,但延期分期付款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1]333
江西小三线企业在搬迁之时,基本上都按要求及时进行了资产移交。部分单位厂房甚至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三线办在《关于三线搬迁单位处置原址国有资产的实施办法》中进一步明确的“那些位于深山峡谷,人烟稀少,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具备有偿转让条件的资产,可以实行无偿划转”的规定[1]338,无偿赠送给了驻地地方政府。安福彭坊乡在进行三线军工小镇项目建设,打造以军工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培训基地时,用来进行展品陈列的就是江西钢丝厂移交的办公用房,“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我还到我办公室看了一下”④。
江西小三线企业旧址与原小三线建设单位顺利完成产权剥离对于后续地方政府进行开发显然是有利的。具体到“彭坊三线记忆小镇”的遗址开发与利用问题上来看,这些完整移交给地方,并存在一定闲置的生产生活设备,不管是就便进行利用开发,作为三线文化展陈场所,还是深度开发成为以研学养生为目标的三线主题休旅场所,地方政府或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开发规划时,都不需要在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上浪费太多的资源与注意力。
毋庸置疑,作为待开发工业遗址资源的小三线企业旧址,因为“靠山、分散、隐蔽”的择址原则,其地理位置上处于先天短板,而且高度同质化的建筑样式也很难吸引常态游客,但与通俗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最大的差异点也就在于此。
江西小三线从建设之初,大量来自外省外地的企业职工与家属根据要求迁入企业驻扎的山区,他们把童年与青春留在了江西,虽然其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他们曾经在江西度过自己人生最美好岁月的事实是无法抹杀的。
而且,在当年的各个三线厂内,都曾有遍布厂区与家属区的大喇叭伴随,日出吹响起床号呼唤人们投入一天的工作生活,厂区内的电影院每逢周末都会适时上演,逢年过年时,工厂还会为职工提供当时难得的肉类与新鲜水果作为福利,这林林种种的历史印象与生活气息都有助于形成鲜明、独特的小团体记忆,并吸引曾经身处其间者久久回味。
近年来,很多原江西小三线建设者、小三线企业员工以及他们的子女纷纷用团体聚会、故地重游等形式纪念自己的这段人生岁月。“彭坊三线记忆小镇”建成后也已小批量接待了原江西锻压厂、江西连胜机械厂老职工与职工子弟的故地重游。坚守小三线军工建设底色,以情怀感召这个群体,可以让这个群体成为江西小三线工业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与消费者。
长期以来,江西的环境保护做得很好,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小三线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曾刻意强调的与周围环境深度结合使江西小三线建设单位周边保持了较好的植被。当代人对于绿色环境的喜好和亲近自然的追求,无疑是一个需要引起每一位开发者重视的关键点。
仍以“彭坊三线记忆小镇”为例,“记忆小镇”所在彭坊乡是“省级生态小镇,全乡森林面积2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5.5%以上,植被保护完好,是‘甲于东南,驰名全国’的陈山红心杉原产地。全乡南西北群山环抱,陈山河贯穿全境,蓝天白云,环境优雅……形成了独特的乡村风景”[3]1。而且,在江西获批的10座国家森林城市中,南昌、吉安、抚州、九江和宜春都曾经是江西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域,抓住“绿水青山”这个关键点,将丰裕的森林资源与大量被闲置的小三线建设单位建筑资源结合起来,显然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利用江西小三线建设工业遗址资源的切入点。
江西本身就是个红色资源大省,中央苏区、井冈山根据地与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华章。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及苏区精神更是一脉相承、交相辉映的红色经典。
从教育人、培养人的角度看,江西小三线建设无论从影响力还是重要性来说都与这些红色文化经典意象难以相提并论。但是,与前述的那些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事项相比,小三线建设亲历者们用他们每一天的辛勤工作、十数年如一日地践行、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内核的三线精神同样崇高,同样是新中国红色文化不可或缺一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2]
贯彻这个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扩展江西小三线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深度与广度,正当其时。开发利用好浸润着红色文化基因的江西小三线工业遗址,将其建设成为开展教育研学与革命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可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① 江西省国防工办下属江西地方军工企业[Z]. 原件存原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档案室。
② 江西钢丝厂概况[Z]. 原件存原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档案室。
③ 谢剑平. 我在钢丝厂的经历[Z]. 原江西钢丝厂党委书记,2021年6月10日讲述于江西钢丝厂会议室。
④ 刘怀平. 我亲历了江西钢丝厂的招工与培训[Z]. 原江西钢丝厂副厂长,2021年6月10日讲述于江西钢丝厂会议室。
[1] 陈夕. 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
[2] 落成蒋, 徐贞权. 星火燎原小三线——江西地方军工建设昔日往事[J]. 国防科技工业, 2013, 159(09): 61-63.
[3] 黄海生. 彭坊三线记忆小镇[M]. 内部资料, 2019.
[4] 王先顺, 主编. 江西省安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安福县志[M]. 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 1995.
[5] 彭坊三线记忆小镇被认定为全省工业遗产旅游基地[EB/OL]. (2020-03-09)[2022-02-20]. https://k.sina.com.cn/article_ 2341087142_8b8a27a602000qzwj.html?from=news&subch=onews&sudaref=www.baidu.com&display=0&retcode=0.
[6] 余朝林. 三线风云: 中国三线建设文选·贵州六盘水专辑[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3.
[7] 调干通知[Z]. 上海市档案馆藏, 档案编号: A36-1- 393-121.
[8] 搬迁情况反映[Z]. 上海市档案馆藏, 档案编号: A38-2- 789-163.
[9]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经济计划组. 关于下达江西小三线包建包产计划和搬迁计划的通知[Z]. 上海市档案馆藏, 档案编号: B227-2-5-36.
[10] 关于部分职工思想情况的汇报[Z]. 上海市档案馆藏, 档案编号: A38-2-789-85.
[11]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N]. 新华社, 2018-08-02(01).
[12]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N]. 人民日报, 2020-09-23(02).
Research on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mall Third-line Industrial Heritages in Jiangxi Province
ZHANG Zhijun, XU Youwei
(1.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38, Ji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History,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was a major accomplishment during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achieved by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1980s, the former construction areas turned into industrial heritages. The change in policy has an inevitable effect on the small Three-line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 regional branch. However, the times endows their new meanings and duties.Exploring and utilizingthe industrial heritages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K27
A
1672-4860(2023)03-0014-08
2022-02-28
2022-04-26
张志军(1976-),男,汉族,江西临川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三线建设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徐有威(1964-),男,汉族,江苏吴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史。
2019年度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西小三线建设单位的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9LS05。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