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区复原探析

2023-07-24 00:59胡雨欣唐慧超
园林 2023年7期
关键词:行宫玉兰复原

胡雨欣 洪 泉 唐慧超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 311300)

西湖行宫位于杭州西湖孤山,是清帝南巡驻跸杭州的居所,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在原圣因寺山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咸丰十年因战乱毁坏未能重建,现仅存遗址。基于对现存历史图像、文字资料的整理和行宫园林遗址现状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同时参考清代西湖周边及江南传统园林同类建筑实例,对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的整体格局和园林建筑、水体、假山、植物等要素进行复原。在复原基础上,总结西湖行宫园林的造园特点为:因山构园,错层相望;院落结构,迂回串联;八景题名,景境相生。

园林;园林复原;三维激光扫描;乾隆时期;西湖行宫

西湖行宫位于西湖孤山南麓,于康熙年间初创[1],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圣因寺,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因南巡而复建。西湖行宫是清帝南巡期间驻跸杭州的居所,具有政务活动、生活居住和观景游览等功能,其整体布局遵循皇家园林前宫后寝、前殿后苑的形式。行宫的后苑部分(即园林区,以下简称西湖行宫园林)主要分布在孤山南麓的山林地带,结合地形进行规划。园林区今仅存遗址,然园内大部分建筑台基清晰可辨,叠山、泉池保留完整,多数园路尚存。

据考证,乾隆时期的西湖行宫园林以原圣因寺后山园为基础,进行修整并向西扩建[2],规模达到历史最盛。乾隆后再无南巡,行宫闲置,至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乱。因此,选取乾隆十五年(1750年)起复建西湖行宫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最后一次南巡驻跸西湖行宫这一范围为复原时段,此时“西湖行宫八景”①乾隆御题西湖行宫八景为贮月泉、瞰壁楼、鹫香庭、玉兰馆、领要阁、绿云径、竹凉处及四照亭。已明确,园林建设达到鼎盛。

在西湖行宫园林已有复原研究中,朱琨[3]通过史料、历史图像与遗址的对比,推演了西湖行宫各阶段平面格局;杭州文物考古所对行宫遗址中轴部分进行了勘测,但由于孤山绿化茂盛,没有进行更大范围考古挖掘[4]。现有研究多通过手工测绘、拍照等方式获取遗址信息,并结合史料分析初步推演了行宫整体的平面格局,而涉及行宫园林区研究,暂未有系统性测绘,未形成完善的复原成果,园内建筑形制、景物及营建特点还有待深入探究。

伴随数字测绘的发展,古园复原研究开始在前期采集遗址信息阶段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5-6];数字建模技术也成为在立体空间中推敲建筑尺度的重要工具[7];同时大量行宫旧照、图像等史料的发现,皆为西湖行宫园林区复原提供可能。基于此,拟利用现场三维扫描采集得到详实的园林遗址基底,通过更大范围的文献搜集,发现行宫在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浙西胜览全图》中的《西湖行宫图》等新史料。在解读遗址遗存并与各类资料相互印证中,理清乾隆时期园林格局、建筑形制,在复原基础上对造园特点进行解析。

1 复原依据与方法

1.1 复原依据的搜集和考证

复原依据主要分为考古发掘、历史资料、清代建筑实例三个方面。

考古发掘方面:2010年发表的《清西湖行宫遗址调查报告》中所附鹫香庭玉兰馆遗迹总平面图[1],清晰勾画了考古发掘探明的建筑基础部分遗构情况,是最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历史资料方面:(1)源自《南巡御档》的乾隆年间《西湖行宫图》是描绘西湖行宫的完整彩绘图样[8]。《南巡御档》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影印公布的来自清宫秘档中有关乾隆南巡的史料,清宫档案作为官修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是了解和研究皇家行宫建筑的重要依据[3]。(2)雍正十三年(1735年),浙江总督李卫主持修纂完成的《西湖志》,是关于古代西湖的珍贵资料;乾隆十八年(1753年),大学士梁诗正、礼部尚书衔沈德潜在《西湖志》的基础上重加纂录,是为《西湖志纂》[9]。《西湖志纂》附图《行宫八景图》版画以轴测视角描绘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的面貌,是研究乾隆行宫园林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为单体建筑的立体复原提供依据。(3)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南巡,陆遵书曾献画册《浙西胜览》(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西湖行宫图》[10]一册页的行宫园林格局也与前文所述《西湖行宫图》和《行宫八景图》所反映的行宫空间格局情况相一致(图1),可进一步印证两幅图样的真实性。

清代建筑实例方面:从地域特征出发,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在做法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同类型的实物除了形式类同外,在比例权衡、工艺做法、屋顶、大木等多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首先参考了杭州地区的传统园林建筑,选取《杭州园林》[11]、《杭州历史建筑构造实录》书籍以及相关的杭州西湖传统风景建筑历史与风格研究[12]作为参照,同时在技术方面还参考了同为江南地区的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研究成果,如《营造法原》《图解〈营造法原〉做法》[13],以及《苏州园林建筑做法与实例》[14]。

1.2 复原方法

采用数字技术测绘、图像学、文字推演等方法,对遗址所保留的清代的院落格局、建筑台基遗构进行扫描记录,更详实地反映西湖行宫园林的整体空间结构和景点形制。以《南巡御档》清宫档案中的《西湖行宫图》、《西湖志纂》地方志文字记载、《行宫八景图》版画和乾隆题西湖行宫八景御制诗为研究的原始资料,图文互证后,相同部分的信息可信度高。

在采集得到遗址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前期已有资料和遗址本体信息的结合比对,辨析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区域的整体格局和各区域的建筑、景物分布情况。通过现有复原依据的支持,详细推敲复原各园林建筑及景物要素的形制,尝试以三维的视角,在模型空间中进行立体复原。对于部分建筑和景物,利用现有的资料信息已能够进行相对准确的复原;而另一部分由于损毁较严重、图像文字等所传递信息较为模糊、存疑的,可通过参照同时期西湖周边及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形制尺度,综合分析相关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进行推测性复原。最后综合全部园林要素复原信息,得出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区域的复原平面图及主体建筑立体复原图。

2 遗址本体的扫描测绘和调查

在完成前期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等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对西湖行宫遗址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辅助前期信息采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2.1 数据采集

选取FARO Focus S70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图2-a),在晴天的工作日展开外业采集工作:首先,进行数据采集范围划定,合理布置测点;其次,在采集时以分辨率/质量10.9 MPts/3x进行扫描,为更准确表达主要节点区域的遗址细节,将分辨率/质量提高至28.0 MPts/4x;最后,对于构成较复杂的假山和园林建筑屋檐以上区域,需进一步补充采集,以确保信息完整(图2-b)。

2.2 数据处理

利用SCENE软件,对点云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点云配准:首先,由于原始点云数据量过大,需拟定数据分组;其次,应用扫描仪拍摄的图像数据对扫描点进行着色;最后,SCENE软件根据各站点的扫描重合区域自动提取地物特征点执行自动配准,未能自动配准和拼接的站点进入三维视图内进行手动配准,所有扫描点配准后,扫描成果被合并为一个数据集(图2-c)。

2.3 成果表达

在软件SCENE中生成西湖行宫园林遗址三维点云模型的总览图(图2-d),该图为TIF格式,显示了所有现存园林建筑的柱网结构,展现了植物冠幅等扫描区域内的所有环境信息[15],为后续复原提供了园林遗址整体地形现状基底和各园林要素的具体尺寸数据参考。

3 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复原

以扫描测绘所得的遗址现状平面图为基础,对照乾隆年间《西湖行宫图》画作,可明确乾隆时期行宫园林的整体平面格局(图3)。贮月泉区域由西北两侧高差结合东南两侧围墙围合而成小院落,西南角入口有磬式楼,水体形态曲折迂回。贮月泉东侧是光碧亭,亭北面叠有假山,假山设有蹬道通向瞰壁楼前平台,亭东面有爬山廊通向云岫楼;西侧设有假山蹬道通向鹫香庭;南侧贴墙叠有假山,与西北两侧假山隔水呼应。与光碧亭东侧爬山廊相连的是云岫楼,云岫楼沿走廊通向瞰壁楼,从瞰壁楼向南穿过院门可到达鹫香庭。鹫香庭西侧为并排的玉兰馆院落。玉兰馆向西通过两道门后,经过台阶可到达山脊区域,依次分散布置有平台、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竹凉处及四照亭。

其中,在院落构成上,玉兰馆、鹫香庭区域组成要素较为完整,包括院门、主体建筑、走廊、院墙、假山及植物等,能概括其他区域的共同性,是园内代表性的区域;同时,其主体建筑的基本构造与其他区域建筑也有诸多共同点,园内各建筑构件尺寸在折算方法上具有规律性,皆可参照《营造法原》进行推算。因此,本研究以玉兰馆、鹫香庭区域为典例,来说明复原的具体过程。

3.1 平面格局复原

玉兰馆、鹫香庭区域处经考古发掘后,对裸露的遗址加盖了玻璃罩进行保护,因而清代的石构件遗存难以被测绘扫描。通过查阅整理考古报告,对遗址测绘中缺失的部分数据(包括磉墩位置和尺寸信息)进行补充,并将考古报告所绘的玉兰馆、鹫香庭遗迹总平面图代入遗址现状平面图进行叠合(图4),结合现场地形情况及《西湖行宫图》和《行宫八景图》图像资料,推测出该区域的平面格局。玉兰馆、鹫香庭区域的主体建筑包括玉兰馆、鹫香庭,附属建筑包括戏台、西厢房和卡房,其余园林要素包括植物、叠石、走廊和围墙等。

图4 玉兰馆、鹫香庭遗迹总平面图与三维扫描平面图叠合Fig.4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general plan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plan of Yulan Pavilion and Jiuxiangting relics

3.1.1 平面主体建筑复原

(1)玉兰馆:以馆前种植的玉兰命名。玉兰馆台基利用山体岩石就势修凿而成。根据遗址中玉兰馆台基南部中间的两处磉墩中心间距计算,正间4 200 mm(图5)。次间及进深无磉墩遗存,柱网不明。参照杭州地区清代建筑实物所呈现的次间和正间的比例关系,次间宽为正间的十分之八①根据位于西湖行宫附近的平湖秋月御书楼建筑实物的尺度计算,清代杭州地区传统建筑也符合《营造法原》中次间宽度为正间十分之八的比例关系。,该规律亦符合《营造法原》,应在3 360 mm左右,经取整后,取次间3 300 mm。根据台基南部已定磉墩位置距北侧山体的余下的空间大小,并参考《营造法原》中清代歇山厅堂建筑尺度的规律②清代南方传统建筑的廊宽为1 200 ~1 500 mm。,设定周围廊宽1 500 mm,进深内四界取5 400 mm。依照对称原则,共开间13 800 mm,进深8 400 mm。柱径取廊柱260 mm,步柱300 mm。

图5 玉兰馆、鹫香庭区域主体建筑复原平面图Fig.5 The restoration plan of the main Yulan Pavilion and Jiuxiangting Area

(2)鹫香庭:“鹫香”取自“鹫岭天香”。“鹫岭”借指佛地,揭示庭院曾为寺庙庭院的意向,“天香”特指桂花的香气,呼应庭前种植的桂树。根据考古勘测,鹫香庭为三开间[1],以两个凿于山体岩石的方形柱础坑中心间距计算,正间为3 700 mm。次间及进深无磉墩遗存,柱网不明。参照杭州地区清代建筑次间正间的比例关系及《营造法原》,推测次间3 000 mm。按照对称原则,共开间9 700 mm。同时根据《西湖行宫图》,鹫香庭台基南侧边缘位置与玉兰馆一致,结合北侧已定柱础坑位置,取进深共4 800 mm。内四架用脊柱,脊柱围径同廊柱,取柱径220 mm。脊柱前后做双步,以带大梁。

3.1.2 平面其他要素复原

(1)植物。根据《西湖志纂》中“启扉而入,高馆(指玉兰馆)崇闳,中树玉兰数本,一名望春”的记载,可知玉兰馆前种有望春玉兰;根据《西湖行宫八景·鹫香庭》御制诗中“老桂森庭,宛然皋涂精舍”①出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题诗《西湖行宫八景》之《鹫香庭》。的记载,可知鹫香庭前植有桂树。另结合《西湖行宫图》,可推测出桂花和玉兰数量皆为两株,对植形式。

(2)叠石。根据遗址勘测,玉兰馆前戏台东侧有太湖石假山堆叠。

(3)走廊。根据《西湖行宫图》所示,玉兰馆与鹫香庭间有走廊相隔,并与玉兰馆相接。结合遗址测绘,推测走廊净宽1 500 mm,柱距3 000 mm,为双坡直廊。

(4)附属建筑。玉兰馆前倒座的戏台,开间3 700 mm,进深3 700 mm,歇山顶亭式结构。西厢房为二开间,共开间6 000 mm,进深6 000 mm,卷棚悬山顶。

汇总以上信息,对玉兰馆、鹫香庭区域平面格局复原如图6。

图6 玉兰馆、鹫香庭区域复原平面Fig.6 Restoration plan of Yulan Pavilion and Jiuxiangting Area

3.2 立面主体建筑复原

西湖行宫园林位于杭州,其建筑具有江南建筑典型的通透、轻盈、素雅的风格特点。在遗址测绘基础之上,选取安怀起的《杭州园林》《杭州历史建筑构造实录》以及杭州西湖传统园林建筑相关研究中的建筑实例作为参照,技术方面参考学习侯洪德的《图解〈营造法原〉做法》《苏州园林建筑做法与实例》书中所记载的古建大木、装折、瓦、石的做法,对乾隆时期的西湖行宫园林进行复原。

(1)屋顶形式:根据《行宫八景图》,可判断玉兰馆为歇山回顶,鹫香庭为歇山顶。

(2)大木做法:玉兰馆、鹫香庭大木做法如表1所示。

表1 主体建筑大木做法Tab.1 Main building large wood construction method

(3)台基:玉兰馆台基高450 mm,陡板石厚70 mm,明间前有踏跺,推测踏步两级;鹫香庭残存台基高250 mm,陡板石厚80 mm,阶条石长800 mm、宽400 mm、厚700 mm。

(4)建筑用瓦:行宫园林遗址考古出土的筒瓦较多,推断园内建筑普遍使用筒瓦屋面,部分小型园林建筑或附属建筑使用板瓦。

依托以上遗址分析及文献研究推导,对玉兰馆、鹫香庭区域主体建筑复原如图7。

图7 玉兰馆、鹫香庭区域主体建筑正立面及轴测复原图Fig.7 The facade and axonometric restoration of the main buildings in the Yulan Pavilion and Jiuxiang Ting area

3.3 复原成果

按照前文对玉兰馆、鹫香庭区域的复原思路和流程,对其余区域的复原依据进行了分析,主体建筑复原信息如表2所示,平面其他要素复原信息如表3所示。根据遗址和上述复原信息,最终得出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复原成果(图8,图9)。

表2 主体建筑复原信息Tab.2 Recovery information of the main building

表3 平面其他要素复原信息Tab.3 Restoration information of other planar features

图8 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平面复原图Fig.8 Restoration plan of West Lake Palace Garden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图9 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建筑复原示意图Fig.9 Architectural restoration of the West Lake Palace Garden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4 造园特色分析

4.1 因山构园,错层相望

西湖行宫园林的建设依山就势、布局灵活,在充分体现自然的基础上又辅以合理的人工雕琢。主要建筑及景物结合自然高差进行规划,依照山势整理出4层台地,并在相对平缓的台地上布置景物,在高差较大的台层通过设置台阶和山石磴道相连接、局部结合假山的手法进行处理,体现出“因山构园”的特征。登临各台层时,俯仰之间可互相眺望,形成丰富的对景。

4.2 院落结构,迂回串联

遵循传统园林空间“化大为小”的园林意趣,西湖行宫园林外有园墙环护,内部以院墙分隔,设三处独立的小院落。院落在功能和规模上各不相同,能激发不同的游观体验。规模最大的是贮月泉庭院,以泉池为中心,布置山石、建筑,围合度高,是一个低凹、内向型的山水庭院;鹫香庭院落则以桂花为主景,面积相对较小;玉兰馆院落座布置了倒座戏台、二层的玉兰馆,是典型的园林观演空间。各院落间的布局由于进深方向受山势所限,以横向并排方式来丰富空间层次,同时结合各台层间的高差,形成了迂回串联的游览路线。

4.3 八景题名,景境相生

八景题名体现了想象景象与现实景象、多种情感之间相互掺揉,促成了意境生发。如玉兰馆化用王维、文徵明①出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题诗《再题西湖行宫八景》其三《玉兰馆》:“尽得湖山秀气陶,春风别馆适相遭。王家诗与文家画(指王维、文徵明),未及双株不语高。”乾隆春季南巡驻跸时,正值馆前玉兰花开旺盛。玉兰盛放的景象使人联想起王维辋川别业中的辛夷坞、文徵明拙政园中的玉兰堂。的典故,领要阁“领略防其要,自得陶潜风”中亦有体现对陶渊明思想的崇尚,产生了丰富的意境供人品味。鹫香庭以“鹫岭贮天香”为名,鹫岭借指佛地,天香指桂花香气。乾隆面对鹫香庭“老桂森庭”的景象,联想起香山玉华寺中的御用书屋“皋涂精舍”②出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题诗《西湖行宫八景》之《鹫香庭》诗序:“老桂森庭,宛然皋涂精舍,爰取鹫岭天香句意颜之。”。桂香虽是有时限的,但其所营造的意境是超越形式之外、无限绵长的。

5 结语

本研究对现有行宫档案资料进行补充整合,借助三维数字测绘技术采集遗址本体信息,利用SCENE软件生成西湖行宫园林遗址平面,为复原提供地形基底和各要素尺寸数据。经上述信息整合比对,辨析乾隆西湖行宫园林区的整体格局和各区域的建筑景物分布。依据现有资料,详细推敲园内建筑及景物要素的形制,并尝试以三维视角,在模型空间中进行立体复原。对于损毁较严重、图像文字等所传递信息较为模糊、存疑的,通过参照同时期西湖周边及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形制尺度,综合分析各类资料,进行推测性复原。同时在复原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复原成果的造园特点分析,得出西湖行宫园林是因山构园的典型案例,体现出院落造园手法在山地上的巧妙应用,并以八景题名高度凝炼和阐释了景物意境。本研究深化了对乾隆西湖行宫园林的认知,也为同类传统山地园林营建研究提供参考。

注:图1源自于参考文献[8-10];图3底图来源于参考文献[8];图4根据参考文献[1]绘制;其余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行宫玉兰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