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珂
摘要:文化资源是我国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头之,历史赋予了我国得天独厚的文化发展资源。本文,将针对著名的项城市袁世凯行宫(故居)的园林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项城市;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引言:袁世凯是近代的风云人物,而项城袁世凯行宫也是因为袁世凯的出现而被世人所熟知。袁世凯行宫实际上由袁世凯祖父等人出资购买、扩建,主要是为了抵御捻军而建。随着袁世凯的出现,项城袁氏行宫才得以大放光彩。
一、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的出现
项城之所以被世人熟知,那是因为项城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袁世凯。项城被世人发现、熟知,还是在近代时期,这主要原因就是受到袁世凯的影响。在近代之前,很多名声势头很大的人,在称呼上都习惯冠以籍贯,就比如袁世凯,由于他在项城出生,所以很多人尊称其为袁项城。
在项城市的东南方向17公里之外,存在一个村落,他叫袁寨,而袁世凯就是在公元1895年出生在了这里。而现在,袁氏生活的旧址俨然已经被当地的政府变成了袁世凯故居,并已经面向四海八方的游客。当前存在袁世凯行宫总占地面积约270亩,全部采用明清样式布局建设房屋。
清末,袁家是当地的名门世家,公元1857年,袁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花巨资买下,开始扩建,三年后竣工。新中国成立前,因为袁氏旧居有1800米长、10米多高的寨墙,因此被称为袁寨。袁世凯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在他的故乡,袁寨村人却似乎不以为然。[1]
在项城,袁世凯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人,不过有人却说袁世凱因为没有为老家通火车,所以十分对不起这里的父老乡亲。实际上,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由于修建当时的京汉铁路贯穿南北,会经过袁世凯的老家,而袁世凯认为这会破坏老家的风水,所以才力挺京汉线绕道累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城远离了铁路,所以交通十分不便,因此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低迷。
但是,这种说明并未被记载在正史当中,由于袁世凯属于清末新政领袖的重要人物,实际上他思想开放,并大力助长开办新学堂、选派留学生、修建铁路等措施,所以此种言论只能由后人自己分辨。
二、项城袁氏背后的文化故事
在项城市的中心南大街处,放眼望去你可以看见一座明清风格三组三进的庞大院落,这座院落占地1万多平方米,他就是人们熟知的袁世凯行宫。通过查询项城市博物馆官网资料发现,袁世凯的行宫建筑所使用的布局方式,采用了根据中轴线为主,左右相互对称,整体建筑呈“富”字形结构的布局。
袁世凯行宫始建于1907年,1916年竣工。袁世凯行宫是袁世凯的同族堂弟、当时著名的实业家袁世钧出资建造的,最早名字是“帅府”,1915年底,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皇帝”,“帅府”易名为“行宫”。但这座行宫,袁世凯生前从来没有居住过。[2]
袁世凯的青少年时期主要就是在项城老家度过的,不过在袁世凯投笔从戎、远赴他乡之后,他基本上就没有回过项城老家。
通过对袁氏后人袁晓林先生的交流,我们得知汝南郡就是项城袁氏的发源地。在遥远的明朝初期,项城来了一批从汝阳迁至此处的袁姓居民。项城袁家在袁耀东出现之前,基本上没有人读过书。而袁耀东通过继承30多亩田地的祖业,也使得袁家变成了富庶大家。但是,从袁耀东39岁故去后,他的妻子就开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出息。为了实现家族振兴的梦想,一个弱女子开始担负其操持家业的重任,在克服了众多艰难险阻后,完成了供读四个儿子上学的梦想。而袁家四子也没有辜负母亲郭氏的期望,全部顺利考中科举,从而使袁家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清朝末期,太平军在南方突起、捻军在北方突起,因此清朝末期的各省出现了大量的团练派官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南出身的曾国藩、安徽出生的李鸿章等人。在河南最为出名的团练派领袖,就是袁家。在镇压北方捻军的过程中,袁氏家族的袁甲三、袁保恒、袁保庆、袁保龄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战场屡立奇功,深受皇室器重,并且封疆大吏也对袁家从此刮目相看;也因为此,全国的袁姓也都前网袁寨认姓归宗,此时的袁家门庭若市,声名显赫。
不过在十余年后,袁氏子弟的后人又出现了异位才华横溢的后起之星,他不仅在仕途上如鱼得水,步步高升,还是想了重振袁家的目标,在这段时间内项城被世人熟知,而他也被世人尊称为袁项城,他就是大名鼎鼎、争议巨大的袁世凯。
三、项城袁世凯青年时期初步展现个性
袁世凯是袁家那一辈排行第三的孩子,由于袁世凯的父亲的兄弟袁保庆常年出征在外,年至40膝下都没有儿子,所以就将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为子。
公元1866年,袁保庆在山东做道员,袁世凯也随之到了山东。袁保庆替袁世凯请了一位老师,教他读书。两年后,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袁世凯随同前往。公元1870年,袁保庆由扬州调到江宁(即南京),这时袁世凯生父袁保中夫妇和他的长兄世敦、次兄世廉都迁到南京来同住。[5]袁世凯在青年时期受到了袁保中与袁保庆弄弄的溺爱,不过袁世凯对读书不感兴趣,不过骑马技术了得。在1874年5月的时候,袁保庆在江南盐道任内不幸故去,而他的好朋友刘铭传、吴长庆等人为他治丧,并将袁世凯护送到了项城老家。
袁世凯在青少年时期,血气方刚,男儿本色正浓,在生活中袁世凯读了大量的书籍,且从不寻章摘句,在作文的时候,其豪气可见一斑。有一次袁世凯的教师王雁臣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命题,要求袁世凯写八股文,袁世凯豪笔一挥,其中有如下几句:“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6]王雁臣读完文章后,都不经乍舌。
袁世凯很少在项城行宫逗留,由于喜欢骑马、饮酒,所以每次喝酒都会喝很多,骑马则是要骑很久。
早年使其袁世凯受到袁保恒的严格监督,所以对袁保恒十分敬畏,因此袁保恒带着袁世凯赴北京读书的三年时间里,袁世凯读了大量的书籍,且十分乖巧。由于袁保恒发现袁世凯思虑过多、防人之心慎严,所以就告诫袁世凯,若生平遇到大事,则必须“当机立断”。正视因为这个缘故,袁世凯也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
袁保恒故去之后,袁世凯接受了清政府转给自己的袁保恒捐官,虽然袁世凯不善制艺,但是袁世凯并不是很看重这个官位。不过,袁世凯深知自己的叔父死后别无人在可以去监督、管教自己,所以就将过往的所有书籍全部付之一炬,并扬言到“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郁郁久困在笔砚之间以自误岁月?”
袁世凯的“四方之志”很快就有了机遇:公元1880年冬天,他嗣父的好友吴长庆督办山东海防,急需人才,有人推荐了袁世凯,吴长庆就调他到山东军营中。袁世凯就此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6]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袁世凯已经成为了历史中的一粒砂砾。当前所有的袁世凯后人已经分布在河南、天津、北京、台湾、黑龙江、美国等各个地方,他们虽然天各一方,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是,在项城出现的袁世凯却没有被世人所遗忘,他在近代掀起的风云,依旧是后人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而如今,袁世凯在项城的行宫等所有古迹也都修缮完全,并实现了对外展示。项城袁世凯行宫——他是近代枭雄的故里之所。
四、项城袁世凯行宫园林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项城袁世凯行宫坐落在项城市东南方向17公里之外的袁寨,这里本来叫做石腰庄,是明朝末年石氏的庄园,1858年项城邻县捻军四起,为避捻军,袁世凯叔祖父袁重三及父亲袁保中以巨资购买,后本村因建寨御敌出名,改为袁寨。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当靠近项城袁世凯行宫时,我们第一眼可以看见的是坐落在中组院落门前大门楼上的“袁府”两个字,他们采用黄字黑底的表现形式,不仅庄重而且韵味十足,这个大门位于中组院落,是行宫入口,其三间两层有6、7米高,并使用了朱红色,且明清建筑特色明显。
进入袁世凯行宫后,可以看见在院落中间有两棵百年松柏屹立其中,他们经历了世代的沧桑,但是枝叶依旧茂盛、翠绿。袁氏行宫坐北朝南,自东向西依次为东组院落、中组院落与西组院落,且每组院落都是三进院。
首先,在东组院落里面有5个天井院,这里的3个是新建不久的;在这里只有袁世凯出生的腰楼三间与前院东厢房保留的十分完整,这个院落是袁世凯之父袁保中以石家旧址为基础再次建设的。在东厢房的屋檐下面,雕刻绘画者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作品,从这里可以依稀看见当年袁氏一族繁荣昌盛的杨子。在腰楼之内的中堂里面,供奉着神灵的架子,而东间则主要摆放了清朝末期的架子床,他们虽然破旧不堪,但是从雕刻的纹路上,就可可以看出雕刻大师技艺精湛。
在广梁大门前,有一对五尺高的石狮子把守,左边一头母狮背驼幼狮,右边雄师昂首侧视母狮,神情活现。门口两旁的大红明柱顶上,彩雕“青蛙戏荷”。门楣横栏板三块,东、西两块分别雕绘“五堂会审”和“打金枝”戏簇,中间一块雕绘一农夫找锄下田。门口两旁立有“上马石”、“下马石”。整个住宅分前、中、后三个大院。前院中间是大厅,两边是厢房。中院有东厢楼、西厢楼,中间是三间腰楼。[4]
后院有分别有三间东厢楼、西厢楼与堂楼,他们总共有2800平方米大。在中原袁世凯嘱咐袁重三修建并居住的宅院门前,采用了走马门楼的设计形式,并在大门的门楣横栏处雕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这里分为三个大院,他么分别为前中后三院。前院的正面有三间客厅,而两侧则是东西厢房。在中院的正面则属于五间腰楼,并存在六间东西厢房。在每个房间的内部,都放置了楠木家居,并在墙上悬挂了各式各样的名人字画,且堂楼与大厅保存较好。
其次,在中组院落内部存在3个天井院,这里是袁世凯嘱咐袁重三修筑的,中组院落前面的大厅与堂楼保存很好,且院落中间就是堂楼,并且是袁氏旧居整体的中心。堂楼内还摆放着袁世凯本人的蜡像,而在东间在防止了袁世凯身为民国大总统使其的实木龙椅,在西间的墙壁上则绘制了袁氏家族的过往发展历史。
最后,西组院落内部存在9个天井院,这里是袁世凯的弟弟袁世彤修建的,戏楼、大厅和堂楼保存完好,戏楼两侧有厢房,前檐舞台和后台中门的屏风,由四房扇门组成。走过戏楼是五间大厅,大厅前檐下有六个大红明柱,上雕滚龙、绣球。大厅内存放着清朝时期官服、清末时期的武器和当时的货币等。[5]
在堂院之内有五间堂楼,2间东西厢房,院子被玻璃走廊围绕,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堂楼的内部每一个屋子里面都放置了楠木家具等,且保存完好。
西组院落总共占地3040平方米,大门采用广梁设计方式,门口有两座五尺高的石狮子驻守,并摆放有上马石与下马石,且门口两侧有两个大红明柱;在门楣的栏板之上,还被雕刻上了绘有彩色盛开的荷花与戏水青蛙,而门道东山的墙面则绘有“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等才会图案。经过广梁大门之后,就会抵达戏楼,东西廂房与北大厅就在戏楼的两边,且都被走廊连接。戏楼的挑角垂有三尺多远,并且每一个角垂上都被雕刻并绘画上了美丽的荷花、梅花等好看的花样。
在戏楼上面,有美丽的琉璃瓦覆盖,其中前檐舞台与后台中门屏风全部采用四扇门构成。所有的门都雕刻了彩色的凤凰,在门的中间还雕刻了大量的欢喜罗汉盘腿静坐的图案。走过戏楼是五间厅,大厅前檐下有六个大红明柱,上雕滚龙、绣球。大厅内拱形顶上悬挂三个“宫灯”,三个“万盏灯”。宫灯六个龙头挑角,下垂彩穗。“万盏灯”直径约一米,灯上带盘,每盘插蜡烛120只。每只蜡烛罩白罩、带红花。每花下垂五色玻璃穗,点燃后五彩缤纷,彩光夺目,煞是好看。大厅屏风后立有楠木框架,上雕汉文和松鹤同春画面的“穿衣镜”。大厅东西两头对称摆放楠木方桌、条几,条几上摆满珍贵的花瓶。方桌两旁摆放两把“卷脑太师椅”。[6]在墙壁的四周同样悬挂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在厅堂的内部,大门的旁边东侧摆放着白色红龙缸、西侧则摆放着白色蓝龙缸,两个缸内均养了大量的金鱼。
五、经政府维护保护之后的项城袁世凯行宫
项城袁世凯行宫属于明清历史长河中吸收了诸子百家雕刻艺术精髓的著名民间使用的防御性寨堡建筑群体,通过当地政府在袁世凯行宫维修方面的大力支持,相信袁世凯行宫必然能够恢复原有的相貌。到时候,袁世凯故居必然会成为中国袁氏一族文化的研究中心、中国近代历史的教育基地、防御寨堡的研究中心、豫东民俗文化的研究圣地的统一体,同时他也必然会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著名景点与传播华夏优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之一。[7]
结束语:综上所述,项城袁世凯行宫园林艺术汇聚了明清两代的艺术特色,且文化内涵突出,值得进行有效的保护、修缮与研究,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世凯与清末官绅教育[J].田正平,夏益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10):62-78
[2]在帝制和共和之间徘徊的袁世凯[J].廖保平.协商论坛.2011(01):51-54
[3]袁世凯靠什么在晚清政坛崛起[J].黄庆林.人民论坛.2011(18):78-79
[4]民国初期袁世凯走向帝制之路的原因探析[J].母书鹏.兰台世界.2011(25):34-35
[5]还原袁世凯的历史本色[J].张艳艳.人才资源开发.2011(09):108-109
[6]试论辛亥年袁世凯复出时的心路历程[J].丁健.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0-64+92
[7]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逼宫廷清帝退位[J].王质玉.决策与信息.2011(1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