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视角下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规划布局和供需关系研究

2023-07-24 00:59叶思壕王本耀
园林 2023年7期
关键词:闵行区口袋绿地

叶思壕 贺 坤,2★ 王本耀 余 淦

(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148;2.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上海201148;3.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 200020;4.上海市闵行区绿化园林管理所,上海 201101)

口袋公园建设有助于提升高密度城区环境品质,改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增加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供更多城市居民公平享受绿地资源的机会。以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建设为例,采用GPS定位现有城市公园绿地,将交通连接及POI大数据与传统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引入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采用网络分析法进行公园可达性分析和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对比口袋公园可达性、步行服务小区数量比、公园步行服务人口比,分析了社会公平视角下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和供需关系现状。结果表明:通过口袋公园建设,闵行区中部及南部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覆盖范围较高,供需较平衡,但西部、北部、东部地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和供需均衡性仍需提高,需要增加口袋公园的布局,提高公园绿地的供给能力。最后,从规划布局优化、盲点精准补缺和增加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提出未来闵行区口袋公园建设的建议,以期为上海市口袋公园高质量建设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和新思路。

口袋公园;社会公平;可达性;供需平衡;上海

口袋公园(pocket park)又称袖珍公园[1],一般坐落于建筑物之间或道路街角等城市规划布局的“边角地、闲置地、零碎地”,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零碎空间,优化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居民能够“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由于建设用地的高密度聚集使城市用地趋于饱和,其中能用于绿化建设的变得比较有限[2],建设口袋公园是对城市的精准“针灸”,不仅能增加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还能改善绿地系统结构中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与建筑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共同形成完整合理的城市肌理,使城市居民能够有更多享受绿地资源的机会。根据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276号文件[3的要求,口袋公园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选址应优先考虑已有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未覆盖的区域。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公园绿地建设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涉及到公园的布局合理性、可达性和供需均衡性等方面的研究。Jeong等[4]采用GIS网络分析法对韩国首尔的公园绿地进行可达性和可用性分析。在公园绿地的供给侧方面,通过对网络分析法所得出的公园可达性覆盖范围内服务的面积比、人口比、建筑面积比来表征韩国首尔市公园在空间层面的供给能力;黄一波等[5]通过缓冲区分析法分别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公园在步行、骑行下不同时间的服务范围,计算步行、骑行下公园服务范围所覆盖的人群占比并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上海市城市公园服务能力区域间不均衡的结论;方昕等[6]通过ArcGIS软件对北京核心区口袋公园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形成数据库,以研究北京核心区口袋公园的分布特征;王敏等[7]通过计算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绿地游憩机会指数,人均绿地区位熵,老年人、儿童人均绿地区位熵,以探究上海市徐汇区在绿地配置供需方面是否满足社会公平正义;木皓可等[8]基于新浪微博签到数据等手机信令大数据,对石家庄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公平性进行评价;陈岚[9]等通过网络分析法和熵权法分析了成都市武侯区城市公园15分钟生活圈内覆盖的街道数量,得出了武侯区城市公园分布尚不能满足居民要求的结论;胡杨[10]横向对比了缓冲区分析法、网络分析法、费用加权距离法等公园可达性计算方法,最后使用网络分析法,考虑了城市路网分布及基础设施阻力等因素对北京市朝阳区城市公园可达性进行了精准分析。国内口袋公园建设的时间较短,因而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方面,对于口袋公园规划布局、建设评价研究较少。

上海是中国较早开展口袋公园建设的城市,根据上海园林绿化“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2021 - 2025年期间,计划新建改建390座口袋公园。其中闵行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南部,是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发展较快的区之一。本研究以闵行区的口袋公园建设为例,基于社会公平视角分析各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可达性,得出各类公园可达性服务范围,将口袋公园可达性范围作为变量,探究口袋公园的建设对于现有城市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当前基于社会公平的口袋公园供需匹配研究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和新的思路。

1 研究区域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次研究区域为上海市闵行区,北接中心城区,南靠黄浦江。处于中环线之外,外环线以内,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上海市中部,如图1所示。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下发的沪绿容(2021.428)号文件[11],口袋公园的规模原则上处于外环线附近的面积应大于3 000 m2,上限面积不超过8 000 m2;满足游憩和文化展示功能,并配备座椅、照明等基本的服务设施。根据文件要求统计出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符合条件的口袋公园共52个,面积在3 000 ~8 000 m2之间,分布于闵行区的14个镇和街道,基本覆盖了闵行区范围内所有的已建成的口袋公园。

图1 研究区域及空间单元划分图Fig.1 Study area and spatial unit division map

1.2 研究方法

1.2.1 公园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是指从一个空间单元到达另一个空间单元时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8],是空间效率的基础,用以评估城市绿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或潜力。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网络分析法兼顾了路网、设施点等阻力因素,同时考虑到了公园入口位置[9]和公园边界,所得的可达性范围结果较缓冲区分析法更加精确。网络分析是各类网络的模型化处理与分析过程,通过研究网络要素的基本状态与拓扑关系,模拟分析网络资源的流动和分布,是解决网络结构优化问题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基于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将公园出入口位置作为服务设施点,采取计算某种出行方式沿城市道路行进轨迹所耗一定成本费用时,各路网终点所围合的范围,即可达性服务覆盖范围[10]。现场实地调研中对所有公园绿地的定位都是通过手持GPS定位器在小微绿地入口处定位,满足了网络分析法中对于公园边界、入口的位置界定(图2)。

图2 网络分析法路网点围合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node enclosure

给定网络D=(V,E,B),V表示网络节点的集合,E表示网络链的集合,B表示中心设施的集合。中心服务范围定义满足以下条件的网络链和网络节点的集合F[11],计算见公式(1)。式中,中心阻力值bw为公园绿地出入口沿某一路径分配的总费用的最大值,Wij表示链的费用,r表示任意节点到中心(vi,vb)的路径,rib表示该路径的费用[12]。

2014年,上海在世界城市日论坛上首先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即以居住单元为基点,在居民步行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生活圈[13]。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各类公园进行入口位置定位后,以公园GPS点位为基点,通过对道路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公园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可达性服务范围,超出临界阈值则视为15分钟不可达。其中,人的步行速度以1.25 m/s来界定[14]。使用ArcGIS 10.6软件将公园入口经纬度表格导入后,覆盖路网数据,以基础设施为节点,计算推导出居民15分钟步行过程中的阻力值,通过各个可到达入口的点围合成公园可达性范围,测算出服务区。

1.2.2 公园供需平衡分析

以闵行区内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为基础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等分别作为线元素和需要克服的空间阻力构建拓扑网络[9],将得出的可达性范围进行前后对比,即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供需平衡情况和增加了口袋公园之后的供需平衡情况。具体评价指标计算见公式(2)(3)。式中,C1为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P1为可达性范围内的人口数量,P0为研究区域内人口总量;C2为公园步行可达服务小区数量比,T1为可达性范围内所包含的小区数量,T0为研究区域内小区总数[5]。

通过分析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和公园步行可达服务小区数量比,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一个街道或镇公园绿地对当地市民的服务供给能力。人口占比较高,说明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较强,服务小区数量多则提供了更大的绿地游憩机会[15],这是供需关系相对平衡的体现;反之则供需不匹配,需要考虑对公园绿地进行位置和出入口设置的优化[16]。

1.3 数据获取和处理

1.3.1 公园点位GPS和面积数据

本次研究所有公园入口定位均为现场实地考察调研,通过手持GPS定位仪集思宝实现点位的测定,再以GIS Office软件将所有点位标记为航点,导入ArcGIS 10.6后以上海市闵行区街道图为掩膜得到具体的点位分析,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ArcGIS地理坐标系为WGS1984。口袋公园名录、具体地址、面积大小数据由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和闵行区绿化和园林管理所提供,再经过实地考察进行复核。

图3 闵行区公园点位图Fig.3 Location of park in Minhang District

1.3.2 居住区、路网数据

通过Open Street Map(OSM)获取上海市闵行区道路数据[15],并以高德地图开放平台(AMAP Inside)作为验证。居住区相关点位、数量则来自于POI以及网络数据爬取,并以上海市2017 - 2035年城市规划图集作为印证。

1.3.3 人口数据

通过网络数据爬取的居住区数据,亦可得到各小区户数,进而得到人口数据,并以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作印证。得到具体人口数据后,使用ArcGIS 10.6软件对底图进行栅格化处理,以100 m×100 m为一个单元网格,计算得出每个网格点的人口数量,进而得到闵行区人口数据的分布热力图(图4)。

图4 闵行区人口分布热力图Fig.4 Thermal map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Minhang District

2 结果与分析

2.1 闵行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可达性高意味着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游憩机会,是获取口袋公园服务便捷性的体现。通过建设口袋公园提高可达性使得不同区域的居民享受绿地资源机会均等,是社会公平的一种表现。通过网络分析法得出闵行区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可达性范围,将口袋公园作为变量增加到原有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绿地系统中,从而得到了新的可达性范围。

由图5可知,闵行区现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主要分布于闵行区中部的七宝镇、莘庄镇、古美街道,和闵行南部的江川路街道(老闵行地区)以及东南部的浦锦街道。而闵行北部的华漕镇、新虹街道以及南部吴泾镇、马桥镇分布则较为稀疏。根据POI数据以及人口分布热力图来看,以莘庄镇和七宝镇为主的中部地区是闵行区主城区,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是闵行区主要的人口聚集地。作为较先发展的地区,中部地区各类公园的分布较为密集。浦锦街道是2015年由浦江镇析出而成的新街道,主要以居住社区为主,人口聚集度较高,现有公园除陈行公园外,还通过城市更新建成了锦怡园、锦绣园等较多的特色社区公园,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了城市面貌。江川路街道所在的老闵行地区,原有的城市建设较为成熟,分布有红园、闵行公园等历史悠久的公园,在近年来开展了较多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如银杏公园、南外滩公园等,提升了该区域的公园覆盖度。但在吴泾镇北部、梅陇镇北部、莘庄工业区、浦锦街道东部等区域,公园绿地的覆盖度比较低,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是以工业用地为主,而浦江镇南部则是大规模农业区,人口分布较少,因而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建设较少。

图5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可达性范围Fig.5 Accessibility range of comprehensive park and community park

由图6可知,闵行区口袋公园的布局总体上还是以中部、南部和东部浦锦街道为主。在闵行区中部古美街道、莘庄镇、七宝镇有大量口袋公园的建设,口袋公园可达范围逐渐连接成整体,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样江川路街道以及吴泾镇南部、浦锦街道的居民区也有较多的建设,而北部的华漕镇、新虹街道、南部的马桥镇口袋公园的分布较少。

图6 口袋公园可达性范围Fig.6 Pocket park accessibility range

将口袋公园可达性覆盖范围与原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可达范围合并得到了图7所示的闵行区公园绿地可达性覆盖范围。比较图7和图5可以发现,闵行区中部,即七宝、莘庄、古美、虹桥等街道增加了大量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和综合公园互相补充,互为延伸[17],使得闵行区中部地区基本形成了公园绿地服务全覆盖的情况;在西部的莘庄工业区和浦江镇北为工业用地,此处居民较少,居住区分布也极为稀疏,因而没有公园绿地的覆盖;而在浦锦街道的口袋公园服务范围和原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服务范围相重合。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基础上,口袋公园的出现应最大限度地覆盖城市需求点[18],不断为城市“打补丁”。例如吴泾镇,口袋公园的布局精准地为原先的居住区盲点进行补充,使得居民区基本实现了公园可达范围全覆盖;而浦锦街道作为2015年新成立的街道,原有公园绿地系统较为完善,又开展了较高质量的口袋公园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对于浦锦街道应着重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19]。

图7 口袋公园增补后可达性范围Fig.7 Accessibility range after pocket park addition

2.2 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

口袋公园服务覆盖的人口比、小区数量比是口袋公园供给能力的体现,强调了某区域内口袋公园服务分配上的公平。截至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常住人口为265万人[20]。根据表1可知,江川路街道、梅陇镇、浦江镇、七宝镇、莘庄镇和颛桥镇等街镇常住人口均在20万人以上,新虹街道和莘庄工业区相对较少,仅有10万人左右。古美街道、梅陇镇、莘庄镇和吴泾镇在口袋公园增补后人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增长幅度均为20%左右,其中莘庄镇增长幅度最大,达31.68%,说明这些街镇很好地享受到了口袋公园的服务,口袋公园的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古美街道、江川路街道、莘庄镇和颛桥镇公园供需匹配程度较高,增补后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均达到了50%以上。结合表1,华漕镇、新虹街道在口袋公园增补后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基本没有变化,增幅均在1%以下,说明此处没有口袋公园增补;浦锦街道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增长幅度极小,而仍有口袋公园的增补,说明口袋公园服务范围和原有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出现了重合;马桥镇、浦江镇、虹桥镇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有增长但幅度不大,原因是口袋公园点位布局过少,未能够对居民区进行有效的覆盖。

表1 上海市闵行区各街镇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Tab.1 Ratio of service population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to parks in various streets and towns in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由图8和图9可知,除虹桥镇、马桥镇、华漕镇、浦江镇、新虹街道、浦锦街道外,其余各街道公园步行可达服务人口比均有较为显著的变化,结合表1可知:服务人口比增幅均在13.97%以上,说明闵行区口袋公园较为明显地增强了公园绿地的供给能力,尤其是中部地区,由于人口较为集中,口袋公园作为绿地系统建设的重点,能够服务到更多的人群。

图8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服务人口比Fig.8 Ratio of population served by comprehensive parks and community parks

图9 口袋公园增补后服务人口比Fig.9 The service population ratio after the pocket park is supplemented

通过分析各个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服务人口比可以发现地域间的差异,具体分析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比公园可达范围内人口总数与全区人口可以发现,闵行区口袋公园的布局分异特征总体围绕中部展开,即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享受到的公园服务越完善,而其余地区增长则较不明显。根据色块显示,七宝镇、莘庄镇、虹桥镇、古美街道公园服务范围大,服务水平较高,颛桥镇、江川路街道以及吴泾镇南部也有增长,其余地区则没有明显变化。

图10 可达性范围内人口总量Fig.10 Total population within reach

图11 增补后可达性范围内人口总量Fig.11 The total population within the accessibility range after supplementation

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是社会公平缺失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闵行区中部较为发达的地区口袋公园增补较多,而南部的一些工业镇例如马桥、莘庄工业区、农业镇浦江南部等则增补较少。根据人口分布图来看,此处有居住区,而居民则无法享受到足够的绿地服务。因此在对这些发展稍缓或产业转型的地区在进行口袋公园增补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路网[21],以提高口袋公园可达性。

2.3 公园步行可达服务小区数量比

通过POI数据爬取的小区点位数据进行矢量化后,计算得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可达性范围内服务的小区数量以及经过口袋公园增加后服务的小区数量,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上海市闵行区各街镇公园步行可达服务小区数量比Tab.2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service district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to parks in various streets and towns in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由图12和图13可知,口袋公园所服务小区集中分布于闵行区中部的莘庄镇、古美街道、七宝镇等人口密集地区,而北部和南部同样有居住区分布的地块仍处于低供给与高需求的冲突阶段,北部华漕镇和新虹街道及南部马桥镇、工业区和梅陇镇口袋公园增补后服务小区数量覆盖小区数占比低,应对其进行口袋公园的后续补充,作为之后口袋公园布局优先考虑的地区。而其余口袋公园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则应对口袋公园进行质量提升,使其更精准化、精细化。

图12 可达性范围内小区总数Fig.12 Total number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within the accessibility range

图13 增补后可达性范围内小区总数Fig.13 Total number of residential districtwithin the accessibility range after porket parks added

3 口袋公园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中国现阶段城市建设面临建设用地紧张、存量空间再利用困难等问题,口袋公园的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在特大型城市更新、推动绿色城乡建设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17]。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对于闵行区未来一段时间口袋公园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规划,减少街镇之间的公园绿地差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闵行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莘庄镇和七宝镇等中心区域普遍享有的绿地资源较多,而马桥镇、浦江镇和华漕镇等居民享有的公园绿地则相对较少,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公园供需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分布不均。因此,基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理念和需求,在未来闵行区的口袋公园建设应该立足“规划先行”,首先要通过“地域平等”和“社会公平”等规划布局思路来引领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尤其是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议在口袋公园分布较多的中部区域着力提升口袋公园的建设质量和更新;在北部、南部口袋公园分布较少的区域则依托居民点大力推进口袋公园的扫盲建设,同时完善城市交通网,进一步增强口袋公园的可达性。

(2)精准落点,扫除公园绿地的覆盖盲点。口袋公园的建设应该秉承“城市针灸”的理念,着眼于边缘街镇、城市老旧空间、居住区服务盲点等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难点痛点开展规划和建设[18]。研究发现,闵行区吴泾镇口袋公园从无到有,对本地区的公园绿地覆盖情况进行了较为精准的补充,有力地缓解了吴泾镇大片城市居民公园绿地供应不足的情况,通过低效绿林地的提升改造、老旧空间的重新利用以及街头绿地的功能提升等,优化了一大批原本老旧的城市空间,打造了一批优质的口袋公园,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在闵行区其他街镇的口袋公园建设中,也应优先考虑居住服务盲区、城市零碎地、废弃地等“灰色地带”[22]。

(3)社会参与,实现口袋公园建设的共建共享。口袋公园建设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居民既是口袋公园的受益者、共享者,也应该是口袋共园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因此可以多方群策群力,共同推进闵行区的口袋公园建设。规划布局阶段,居民参与规划研讨会,听取意见确定口袋公园布点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设计阶段,居民献策,听取需求以确定口袋公园建设任务书;后期管理阶段实施公众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开启社区会议、开放公众调查评论等。位于颛桥镇的“莲心园”结合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将围墙内的体育设施用地和街头公共绿地结合,通过打开围墙拓展了公园的空间,丰富了口袋公园的主题,不但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游憩场地,还放大了社会参与的效应。因此,在后续的口袋公园建设中,各个街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邀请周边社区、机关单位的参与,进一步拓展口袋公园的建设空间。

4 结论

本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各类公园的的可达性范围,基于POI数据量化分析了各街镇公园公园的供需平衡情况,探讨了社会公平视角下口袋公园规划布局和供需关系现状,得到以下结论:(1)闵行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范围分布还不均衡,通过口袋公园建设提升了闵行区的公园可达性覆盖,特别是中部和东部的公园服务覆盖度提升明显,但其余地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口袋公园布局社会公平性仍需提高。(2)通过口袋公园的建设,闵行区中部的莘庄镇、七宝镇,东部的浦锦街道,南部的江川路街道和颛桥镇等街镇的公园绿地供需较平衡,公园绿地服务人口占街道人口比值均在50%以上,而马桥镇和新虹街道等供需不均衡,仍然需要继续开展口袋公园的建设,优化公园绿地的供给能力。(3)建议从规划布局优化、盲点精准补缺和增加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持续推进闵行区口袋公园建设。

本文在计算口袋公园供需关系时,未考虑各个街镇的土地利用情况,仅以人口和面积来测度。因此,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综合考虑各街镇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情况存在的差异,在未来的深入研究中结合产业、土地利用率现状、人口分布组成等因素综合考量口袋公园的规划布局和供需关系。

注:文中图表均由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闵行区口袋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浪漫口袋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区修身行动计划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