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空间特征与开放共享适宜性分析研究

2023-07-24 00:55富婷婷郑思俊郝瑞军
园林 2023年7期
关键词:绿地面积绿地上海市

富婷婷 张 浪 郑思俊 郝瑞军 刘 博 殷 明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困难立地绿化造林国家创新联盟,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232)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可以有效增补城市公共绿地空间不足,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聚焦上海市主城区与五大新城范围内的单位附属绿地,通过对绿地解译矢量数据、卫星影像数据、POI热点数据的叠加分析,形成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矢量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空间特征分析与开放共享适宜性评价,筛选识别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6 273处,总面积约5 159.35 hm2。筛选内环内、一江一河贯通区域等优先开放区域,并在优先开放区域内识别开放适宜性较高单位附属绿地241处。研究表明,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潜力大、实施效益高,通过开放共享可以有效增加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绿地服务覆盖,优化城市绿化布局。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空间特征;开放适宜性分析;上海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不断深化,公园城市、人民城市理念被相继提出。从“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有地方活动很重要”,增加居民绿色活动空间、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核心命题之一。然而在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的当下,城市中有限的土地资源往往难以平衡城市建设和绿地生态资源的供给。尤其是在城市人口高密区,人地矛盾日益突显。以上海为例,2022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8 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心城区3 000 m2以上公共绿地500 m服务半径尚未100%覆盖。全市大力开展“千园之城”与公园城市建设,但在建成区有限的土地资源与高昂的动迁成本面前,新增公共绿地困难重重。

附属绿地是城市重要绿地类型与城市绿化的重要基础,其面积在城市绿地中往往接近甚至超过公园绿地面积,例如2021年北京市附属绿地面积占全市绿地面积的36.9%(公园绿地面积占全市绿地面积的39.1%)[1]、天津市附属绿地面积占全市绿地面积的43.5%(公园绿地面积占全市绿地面积的30.3%)[2]。但因附属性质,附属绿地长期以来大多仅服务于内部,很少对社会开放[3]。大量附属绿地呈现出在空间形态上孤立且未形成体系,在功能组成上单一且与周边脱离的两重问题。部分附属绿地还存在日常管理养护不佳、景观面貌差,甚至废弃、闲置的状况,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的严重浪费,无法有效发挥附属绿地应有的景观和社会价值[4-7]。若能通过有序的组织管理,对有条件的附属绿地实施开放共享,可以大幅增加居民可利用绿化空间,实现对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系统建设的有益补充。

在国外,与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相类似的私有公共空间(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POPS)概念提出已有六十余年历史:1961年,《纽约市区划条例》正式提出私有公共空间概念,通过容积率奖励等途径,将私有空间公共化[8-9]。洛杉矶、芝加哥、多伦多、大阪、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多个城市在此之后也出台了类似政策,例如香港于2011发布了《私人发展公众休憩空间(POSPD)设计及管理指引》、新加坡于2014年和2017年分别发布了《覆盖公共空间建筑面积免除指导原则(修订)》和《新加坡 POPS 设计指引》[10-15]。相关文件、政策为附属绿地开放共享与高效复合利用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为更好应对城市建成区绿地空间拓展难题,增加绿色共享空间,上海市积极探索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在不改变绿地权属和用地属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把封闭空间变成开放空间,将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与民众共享。从2015年东湖宾馆附属绿地开放改造试点开始,截至2022年,全市已累计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试点近40处,《关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沪规划资源详〔2022〕461 号)和《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沪绿委办〔2023〕1 号)相继发布。2023年,上海市正式启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三年行动,在主城区与五大新城范围内,全面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

本研究以此为契机,立足全市单位附属绿地现状,进行空间特征与开放适宜性分析,筛选识别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为全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单位附属绿地。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附属绿地是指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除“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用地中的绿地(表1)。单位附属绿地,是指除道路附属绿地与居住用地附属绿地之外的各类附属绿地,其归属主体包含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表1 附属绿地类型Tab.1 Type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研究对象范围为上海市主城区和五大新城,总面积约1 976 km2,覆盖除崇明、金山外14个区的主要建成区范围(图1)。

图1 研究范围Fig.1 Study area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2019年上海市绿地解译矢量数据。该数据是上海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种类型的绿地官方统计矢量数据,所含属性信息包括绿地面积、绿地类型、所在区名等。数据绿地类型分为3大类、6个中类(表2)。(2)2021年上海市卫星影像数据。上海城建坐标系、1 m/像素左右分辨率。(3)2021年上海市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POI数据集地理位置信息和功能分类信息于一体,是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等城市主要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16-17]。本文所爬取的高德地图POI数据采用的是火星坐标,国内电子地图常用的经纬度加密坐标,由国测局2002年发布。原始POI数据还包含电话、评价等信息,共爬取2021年上海市高德POI数据1 217 301条。本次分析采用的POI数据包括样点名称、地址、单位类型、所在区名等属性信息。

表2 上海市绿化林地解译矢量数据绿地类型Tab.2 Vector data types of green space of Shanghai

研究采用上海市绿地解译矢量数据为2019年数据,上海市卫星影像数据、上海市POI数据为2021年数据。依据《上海绿化市容年鉴》,2020年、2021年全市分别新增非公园绿地445 hm2与515 hm2,累计新增非公园绿地面积约占全市绿地面积的0.056%,对整体空间分析影响较小[18]。

1.3 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叠加分析,构建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矢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附属绿地空间特征,进行开放适宜性分析,分析筛选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

1.3.1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叠加分析

基于GIS平台,首先对上海市绿地解译矢量数据中的单位附属绿地进行提取,再将该数据与POI数据进行叠加,形成包含绿地面积、绿地所属单位名称、绿地所属单位类型、绿地所属单位地址、绿地所在区名等信息的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矢量数据。结合遥感影像与百度地图信息,对绿地数据进行信息校正,构建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矢量数据库(图2)。

图2 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矢量数据库Fig.2 Shanghai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vector database

1.3.2 绿地空间特征分析

选取破碎化指数、核密度分析对单位附属绿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反映其形态分布与集聚特征。

(1)破碎化指数。破碎化指数反映单位附属绿地斑块景观破碎化程度,计算见公式(1),式中FN为单位附属绿地斑块破碎化指数,N为单位附属绿地的斑块数,A为单位附属绿地的总面积。FN越大,单位附属绿地斑块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斑块越分散。

(2)核密度指数。核密度指数可以反映单位附属绿地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特征,计算见公式(2),式中α为核函数;h为带宽,即圆域的半径;p-pi表示估值点到输出格网处的距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单位附属绿地空间特征分析

2.1.1 整体特征

上海市主城区和五大新城累计解译绿地面积约36 549.4851 hm2(图3)。斑块数847 499块,其中单位附属绿地约10 429.8838 hm2,斑块数320 074块(图4)。

图3 主城区和五大新城绿地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green space in the main urban area and five major new cities

图4 主城区和五大新城单位附属绿地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map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in the main urban area and five major new cities

单位附属绿地整体分布呈现以下特征(表3):(1)绿地基数大,整体面积占比高。研究范围内单位附属绿地整体斑块面积仅次于居住区绿地面积,超越了公园绿地面积,占所有绿地面积29%。(2)绿地分布广而散,景观破碎程度高。研究范围内单位附属绿地斑块破碎指数约0.0031,斑块平均面积326 m2,远低于公园绿地(2 394 m2)与防护绿地(680 m2),仅略高于居住区附属绿地(290 m2)。

表3 上海市主城区和五大新城各类绿地统计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various green spac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and five major new cities of Shanghai

2.1.2 分区分布特征

上海市主城区及五大新城的研究范围可划分为内环内、内环至中环,中环至外环,外环外主城区以及五大新城等5个圈层。通过核密度分析,在这5个圈层中,中环至外环的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和密度均最高,内环内的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和密度均最低(表4)。根据单位附属绿地的面积大小进一步分析单位附属绿地的集聚特征,具体如图6所示。其中虹桥商务区、市北高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莘庄工业区等产业集聚区域单位附属绿地集聚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开放潜力。

图5 中心城区单位附属绿地分布图Fig.5 Distribution map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in central urban area

图6 单位附属绿地的核密度分析图Fig.6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表4 上海市不同圈层单位附属绿地的面积和密度Tab.4 Area and density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in different circles of Shanghai

外环以内区域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面积约664 km2,包含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杨浦区7个相对完整行政区与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部分区域(图5)。其中黄浦区、普陀区、虹口区和静安区的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和密集明显小于其他区域(表5)。同时由于黄浦区、普陀区、虹口区和静安区的公园绿地服务面积以及人均公园绿地占有率均远小于其他区[19-21],因此,对黄浦区、普陀区、虹口区和静安区的单位附属绿地进行开放共享的迫切性较高。

表5 上海市中心城区各区单位附属绿地的面积和密度Tab.5 Area and density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in central urban area of Shanghai

2.2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适宜性分析

2.2.1 开放共享适宜性影响因子选取

依据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现状情况,参照单位附属绿地开放相关研究与国内外实践经验,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绿地权属类型、绿地空间可达、绿地景观功能与区域开放需求4个方面[5,8,22-24]。

单位权属类型,主要包括单位性质及其权属情况两个因子:单位性质表征了绿地服务对象与服务功能类型,影响单位开放共享意愿与开放共享实施难易度;附属绿地权属的清晰有利于绿地功能与服务对象的稳定性,保障后续开放共享的有序推进。

绿地空间可达,直接影响开放后公众绿地使用便捷性,其主要包括绿地临街性与边界封闭性两个因子,可从地理位置与边界情况两个方面表征其空间可达性,绿地临街性越强、边界封闭性越弱则其空间可达性越好、公众使用越便捷,越适宜开放。

绿地景观功能,体现附属绿地的景观特性和服务功能的优劣,是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承载基础与重要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绿地面积、用地形状、植物景观以及设施设置情况4个因子,绿地面积越大、用地形状越规整则其开放潜力越大,越适宜开放;植物景观风貌越佳、服务设施数量越多越完整则附属绿地潜在的功能性越强,越适宜开放。

区域开放需求,体现公众对该绿地开放共享的需求情况,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片区特征、周边主要用地性质以及与周边公园绿地距离三个因子:片区特征指是否为城市重要风貌区,在重要风貌区内,对界面的开放性与景观性要求更高,因而开放需求更强;周边主要用地性质表征区域人口密度与人流量情况,人口密度越大、人流量越高则开放需求越强;与周边公园绿地距离表征区域公共绿地情况,距离越远则开放需求越强。

结合实际调研走访与案例分析,依据开放实施难度、实施效益等评估分析,上述各影响因子对绿地开放共享的适宜性影响情况如表6所示。

近期,由鲁西集团参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办、北京市裕农公司承办的“沽源优质蔬菜专家工作站”启动暨规模化叶菜绿色生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鲁西集团与北京裕农公司、河北北方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二十余位专家、行业管理者出席了会议。

表6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适宜性评价影响因子表Tab.6 0penness suit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2.2.2 基于绿地空间特征的整体适宜性分析与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筛选

在影响因子中,表征绿地可达性的绿地临街情况、边界封闭情况以及表征绿地景观功能的绿地面积、用地性质4个因子属于绿地空间特征,相较于绿地权属类型等影响因子,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客观反映片区内单位附属绿地整体开放共享适宜性情况。

研究结合上海市口袋公园最小面积、带状公园最小宽度等要求,筛选面积1 000 m2以上、绿地宽度大于8 m的单位附属绿地作为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并对其进行绿地临街性、绿地边界等空间特征分析,进一步分析其开放共享潜力。

2.2.3 基于绿地综合评价的优先开放区域筛选与典型开放共享项目适宜性分析

综合绿地空间特征、区域开放需求等因素,筛选识别全市优先开放共享区域。并结合4个维度影响因子,对优先开放区域内单位附属绿地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筛选识别具有较高开放共享适宜性单位附属绿地。

2.3 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识别

经初步分析筛选,合并同一单位内附属绿地斑块,删除面积、宽度过小等开放适宜性较低的斑块,主城区和五大新城范围内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约6 273处(按单位计),总面积约5 159.35 hm2(图7)。

图7 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Fig.7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with potentiality to open and share

在空间分布上,主城区4 426处,面积约3 297.62 hm2(内环内379处,面积约149.31 hm2;内环—外环2 619 处,面积约1 734.52 hm2;外环外主城区范围1 428处,面积约1 413.79 hm2);五大新城1 847处,面积约1 861.73 hm2(表7)。

表7 上海市主城区和五大新城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基本情况Tab.7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with potentiality to open and share in the main urban area and five major new cities of Shanghai

在绿地临街性上,具有一面及以上临街面的附属绿地3 948处,共约2 255 hm2,其数量占比接近63%,面积占比接近44%,整体开放潜力较大。

表8 上海市主城区和五大新城潜在开放共享机关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基本情况Tab.8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of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with potentiality to open and share in the main urban area and five major new cities of Shanghai

参照《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沪绿容〔2021〕148号)面积标准,即原则上内环线以内面积应大于1 000 m2,内外环之间及五个新城面积应大于2 000 m2,外环线外面积应大于3 000 m2。上限面积原则上不超过8 000 m2,初步计算符合标准附属绿地约302处,共计约136.03 hm2。其中一面以上临街、可达性较好的约208处计约100.27 hm2。

2.4 优先开放区域与典型案例

结合绿地分布特征、区域开放需求分析与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实际,研究将全市内环内区域、3 000 m2以上公共绿地500 m服务半径覆盖盲区、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贯通区、城市主要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作为优先开放区域。

在优先开放区域内,进一步筛选近期开放共享适宜性较高的单位附属绿地241处,其中101处有条件建设成为口袋公园。结合各区绿化市容局与权属单位意见征询,26处纳入2022年开放试点项目(其中10处计划改造为口袋公园);105处纳入2023 - 2025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项目。其中民防大厦、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上海辞书出版社、上影集团总部(上海美影厂)、静安体育中心、大众东朔空间、上海理工大学等20余处单位附属绿地综合开放适宜性较高,作为典型示范案例推进开放共享。

3 结论与讨论

3.1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潜力

(1)单位附属绿地总量大、未开放比例高,开放潜力大。目前,上海市潜在开放共享单位6 273处,目前明确纳入“十四五”开放共享计划的不足200处,具有大量潜在空间可供挖掘。另外虽然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新建附属沿街开放共享比例不断提升,但目前现状单位附属绿地仍以封闭式为主,依据局部区域边界封闭性因子开放适宜性分析,边界封闭占比逾85%,大量临街附属绿地以围墙、围栏等与城市界面进行物理分隔。

(2)开放共享可以形成对公共绿地的有益补充,优化城市绿化布局,实施效益高。单位附属绿地分布范围广,几乎覆盖全市所有用地区域,开放共享后可以作为城市公共广场与公共绿地等有益补充。特别是在建成程度较高的城市更新区域,通过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可以有效挖掘社会资源和节约公园新改建的动迁成本,提升绿色共享空间覆盖率,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以主城区为例,截至2021年其公共绿地500 m服务半径覆盖尚存覆盖盲区近4 379 hm2,多位于建成程度高,新增公共绿地困难区域。初步分析盲区及其周边300 m距离内,具有3 000 m2以上开放共享适宜性较高单位附属绿地53处,累计面积约46 hm2,累计可覆盖盲区近800 hm2。

3.2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难点

3.2.1 绿地空间与开放需求的复杂性

一方面,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单位附属绿地由各单位自行建设,仅以绿地率等指标对其进行简单约束,现状附属绿地空间形态复杂多样,绿地景观品质参差不齐,开放共享实施方式、实施标准需要结合绿地实际情况调整制定,不能简单套用。另一方面,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需兼顾权属单位、公众等多重开放需求,并在绿地具体景观布局、设施设置中予以反映。因而,还需细化对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技术支撑,实施开放共享一单位一方案编制,同时深化公众参与,切实满足多方需求。

3.2.2 权属单位开放意愿的不确定性

研究以基于POI判读分析的权属单位性质简单表征单位绿地功能类型与单位潜在开放意愿强弱。实际开放过程中,大量权属单位处于观念顾虑、经济压力以及对后续管理隐患的考虑,整体开放意愿较弱。因而后续一方面需要加强各类政策保障与资金、资源支持,消除单位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达成开放共识。

3.2.3 开放后的安全保障与管养维护协调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将原本封闭对内的绿地打开对外,开放后随着使用人群的多元化,其绿地安全保障难度与管养维护难度都将大幅提升。因而,需在开放共享阶段增加各类安全保障考量,并协调后续管养维护权责,保障开放共享的长效实施。

4 结语

实施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推进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研究通过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叠加分析与开放共享适宜性评估,筛选识别全市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为全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但目前适宜性评价以定性为主,下一步需深化指标赋值与权重分析,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准确性与客观性。

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潜力大、实施效益高,可以形成对公共绿地的有益补充,但同时也存在绿地空间与开放需求的复杂、权属单位开放意愿不强以及开放后的安全保障与管养维护协调等多重难题。开放共享工作的推进,需要各部门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制定相关政策、细化各类技术支撑,以切实解决权属单位后顾之忧、提升单位开放共享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开放共识,真正实现单位附属绿地应开尽开、空间可达、活动可容、景观可赏,增加绿色公共空间,缓解超大城市高密区人地矛盾,满足市民在公共生活和交往方面的需求[25]。

猜你喜欢
绿地面积绿地上海市
GIS技术在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中的应用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江苏新型城镇化进程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时空分布研究①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山西运城绿地草本植物组成沿面积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特征的相关性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