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姣,李 倩,张智慧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上皮组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目前针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和放化疗,虽然可有效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进展,但治疗的过程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层面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1-2]。常规护理缺乏个体性及系统性,缺乏先进理论科学指导,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3]。有研究表明,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可促使循证实践与知识转化,指导护理人员应用新知识做好护理工作,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健康照护[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感知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9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 例。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19)》[5]中食管癌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具有正常认知能力,可积极配合护理。(4)病历资料完整。(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其他恶性肿瘤。(2)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3)伴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4)伴严重脏器病变。(5)伴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6)伴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7)中途退出本研究。试验组:男25 例,女23 例;年龄51~77 岁,平均年龄(57.79±4.92)岁;病程0.5~3 年,平均病程(1.41±0.35)年;病理类型为鳞癌45 例,腺癌3 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7.13±4.90)岁;病程0.5~3 年,平均病程(1.38±0.37)年;病理类型为鳞癌46例,腺癌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开展常规健康宣教,讲解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病因及临床症状等知识,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度,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常规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及心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进行适当运动。
试验组实施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1)循证阶段。在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筛选文献,以“食管癌”“护理”“创新扩散理论”为关键词,界定文献设计,要求均为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查询相关书籍及毕业论文,避免循证证据片面化,筛查最终遴选的高质量科研文献。(2)制定护理方案。建立循证护理小组,为患者建立电子档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疾病认知水平,积极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观护理意愿,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采用头脑风暴法探讨科室护理实际情况,归纳、整理护理经验,根据最优的循证证据及患者的病情、护理需求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3)实施阶段。①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共同分析引起心理障碍的刺激源,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指导家属予以患者充分关怀及安慰,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②认知重建。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开展疾病知识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重建正确认知框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③饮食调护。由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及身体营养需求,确定营养主题,为患者选择适宜的食物,告知患者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可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青枣等。(4)反馈性评价。向患者发放护理服务调查问卷,指导患者根据接受的护理服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可给出建议与改进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及梳理,针对性予以干预措施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
(1)感知控制水平。采用癌症体验与效能量表(CEES)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的感知控制水平。CEES 量表于2010 年由HOU 等编制,包括癌症体验、控制效能2 个子量表,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6~0.92,共有6个维度、29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计分1~5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感知控制水平越高[6]。
(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文版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LQ-OES18 量表由李惠霞等[7]于2016 年译制,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607~0.882,由6 个症状领域、4 个复合领域组成,各领域经转化后评分范围为0~10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CEES 量表6 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知控制水平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知控制水平情况(±s)分
组别试验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个人体验干预前13.44±2.74 13.37±2.65 0.127 0.899个人效能干预前9.72±2.55 9.68±2.34 0.080 0.936干预后22.10±3.63 16.82±3.17 7.590<0.01干预后25.87±4.11 22.70±3.89 7.320<0.01干预后21.61±3.24 18.02±2.94 5.685<0.01组别试验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干预后14.80±3.01 11.48±2.62 5.764<0.01社会经济干预前20.26±3.49 20.09±3.61 0.235 0.815群体效能干预前10.36±2.18 10.33±2.13 0.068 0.946干预后17.43±3.25 14.02±2.86 5.457<0.01情绪体验干预前14.27±2.88 14.15±2.64 0.213 0.832医护效能干预前7.17±1.72 7.13±1.68 0.115 0.909干预后12.76±2.63 9.28±2.16 7.084<0.01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QLQ-OES18 量表10 个领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组别试验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干预后25.61±3.94 33.59±4.47-9.279<0.01干预后19.25±2.93 26.68±4.19-10.068<0.01干预后13.63±2.81 24.56±3.95-15.621<0.01干预后22.31±3.59 30.24±4.64-9.365<0.01干预后16.51±3.64 29.65±4.03-16.764<0.01组别试验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咽口水干预前62.66±8.17 62.12±7.91 0.329 0.743吞咽困难干预前67.54±6.65 66.28±7.76 0.529 0.598干预后15.13±2.10 29.65±4.03-19.471<0.01口干干预前57.81±6.29 57.21±6.62 0.455 0.650言语干预前54.64±7.12 54.91±6.82-0.197 0.924干预后13.31±2.28 25.49±3.09-21.975<0.01梗阻干预前51.21±6.56 51.87±6.82 0.483 0.630进食干预前69.18±6.13 68.77±5.82 0.336 0.738干预后17.25±3.21 26.82±4.26-12.430<0.01咳嗽干预前69.80±9.57 69.54±10.19 0.129 0.898疼痛干预前72.56±9.21 71.89±8.84 0.364 0.717干预后11.92±2.13 16.20±2.77-8.486<0.01食欲缺乏干预前66.12±8.61 66.28±7.76-0.096 0.924反流干预前49.56±6.87 49.32±6.12 0.181 0.857干预后10.26±1.61 15.89±2.49-13.155<0.01
食管癌患者存在食欲缺乏、吞咽困难、梗阻等症状,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加之面对生命期限及各种治疗造成的身心痛苦,患者失去积极生活态度,易出现心理问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因此,需在食管癌患者积极治疗期间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创新扩散理论是Rogers 等提出的传播理论,主张通过特点传播途径引导个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创新扩散理论被认为是改变护理人员现阶段实践行为的最佳理论,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护理领域[9]。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重视临床经验、科研结论及患者意愿,使其对新观念、新事物产生全新认知,以激发患者的主观意识形态为核心内涵,并改变个人行为,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EE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QLQ-OES18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感知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检索大量文献并筛选,遴选出高质量科研文献,并采用头脑风暴法整理科学、系统的食管癌护理经验,掌握患者的主观护理意愿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获悉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循证证据、护理经验及患者意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实施,可帮助患者获取疾病知识,重建认知并进行自我说服,构建自我行为决策及行为表现,有效提高护理措施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感知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感知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