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美红,叶林芬,陈 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宁德 355000
神经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涉及病种多,患者病情复杂,具有危、重、急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良好的心理素质[1]。临床实习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帮助护理学专业叙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过程,是实现护生到护士的关键过渡期。但既往神经内科护生临床带教常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脱轨,教学形式单一,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神经内科护理教学的需求,无法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神经内科的专业导向性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本研究尝试在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分组反思讨论教学法,并观察对护生学习投入度、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出科成绩的影响,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神经内科实践的6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试验组:女30 名,年龄19~21 岁,平均年龄(20.31±0.28)岁。对照组:女30 名,年龄19~21 岁,平均年龄(20.29±0.23)岁。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均为中专3年制护理学专业学生。(2)在校期间无挂科记录。(3)既往未参加神经内科见习。(4)可独立完成评估问卷。(5)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有实习经历者。(2)在校期间有挂科记录者。(3)存在严重心理疾病者。(4)因其他重大疾病暂时休学者。(5)中途退学者。(6)调查量表未完成度>5%者。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护生入科时为其安排1 名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按照神经内科护理见习教学大纲对所涉及的神经内科常见病、概念、病因、检查方法、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并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查房,由带教老师示范教学吸氧、吸痰、静脉穿刺、导尿等专科技能,教学时间为4周。
1.3.2 试验组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组反思讨论教学法,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所示。(1)组建教师团队:通过个人自荐、科室选拔等方式选取5 名带教老师,所有带教老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时间5 年及以上,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2)组建学习小组:将30名护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名护生。(3)制定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前,由带教老师根据神经内科护理见习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选择典型病例,病例选择从简单到复杂,并以病例作为切入点,合理设计问题,比如“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为什么头痛患者需避免用力排便?最能反应昏迷患者病情的体征变化是什么?瘫痪患者最宜保持什么体位?腰椎穿刺术后需去枕平卧4~6 h 是为了防止什么?导致短暂脑出血发作的常见病因是什么?”等,通过提出护理问题问题引导护生通过查阅数据、网上查阅中英文资料、学习小组集中讨论等方式以归纳问题答案,为典型病例制定护理计划,锻炼学护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及思考能力。(4)实施教学:确定每周五作为教学日,由带教老师在教学日选择每个学习小组1 名护生对其归纳的问题答案及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汇报,每组汇报时间15~20 min,在汇报结束后由带教老师根据神经内科护理见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详细阐述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结合每组护生汇报内容,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讲解,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引导护生反思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护生根据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完成学习反思日记,同时记录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各学习小组根据带教老师提出的护理计划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与反思,撰写反思报告,带教老师通过阅读护生的反思报告及反思笔记,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教学时间为4周。
1.4.1 考核成绩 出科考核包括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理论考试按照神经内科教学大纲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核,其中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满分100分;操作考试由2 名教师按照统一考核标准进行打分,考试内容包括肌力及肌张力查体、脑膜刺激征检查、全脑征测量、鼻饲法等,满分100分。
1.4.2 学习投入度 采用方来坛等[2]于2008 年译制的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The 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student,UWES-S)评价两组护生入科时及出科时的学习投入度,UWES-S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51,包括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共由17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计分法,分别赋值0~6 分,0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6 分表示非常同意,总分0~102 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护生的学习投入度越高。
1.4.3 评判性思维能力 采用彭美慈等[3]于2004 年编制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评价两组护生入科时及出科时的评判性思维能力,CTDI-CV 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1,内容效度为0.90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包括寻找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7 个维度,共由70 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6 级计分法,其中30 个反向条目按1~6分计分,30 个正向条目按6~1 分计分,各维度得分范围为10~6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越高。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情况(±s)分
表1 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情况(±s)分
组别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理论成绩90.93±6.27 84.42±4.15 4.742<0.001操作成绩88.90±5.28 80.41±3.73 7.193<0.001
试验组护生出科时的UWES-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学习投入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护生学习投入评分情况(±s)分
a表示组内入科时与出科时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活力入科时14.63±2.14 14.34±2.32 0.503 0.617出科时23.59±4.18a 17.57±3.20 a 6.263<0.001奉献入科时14.43±2.18 14.27±2.36 0.273 0.786出科时23.41±4.41a 18.22±3.27a 5.178<0.001专注入科时14.72±2.39 14.37±2.24 0.585 0.561出科时23.57±3.15 a 18.51±2.80 a 6.576<0.001总分入科时43.78±6.18 42.98±5.80 0.517 0.607出科时70.57±8.20 a 54.30±6.32a 9.117<0.001
试验组护生出科时的CTDI-CV 量表7 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CTDI-CV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护生CTDI-CV评分情况(±s)分
组别试验组(n=30)入科时出科时t值P值对照组(n=30)入科时出科时t值P值寻找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27.36±5.49 41.26±6.22 9.177<0.001 30.35±4.37 42.23±6.19 8.588<0.001 31.37±4.83 47.15±6.04 11.176<0.001 31.45±4.72 48.91±6.65 11.727<0.001 30.30±4.15 44.52±6.27 10.359<0.001 30.65±4.59 44.12±6.72 9.066<0.001 32.42±4.29 45.51±6.71 9.002<0.001 t入科时组间比较值P入科时组间比较值t出科时组间比较值P出科时组间比较值27.51±4.94 32.71±5.43 3.880<0.001 5.672 0.912 5.672<0.001 30.63±4.64 36.19±5.26 4.342<0.001 4.073 0.811 4.073<0.001 31.18±4.98 38.64±5.46 5.529<0.001 5.724 0.881 5.724<0.001 31.16±4.94 37.37±5.49 4.606<0.001 7.330 0.817 7.330<0.001 30.51±4.47 38.46±5.65 6.044<0.001 3.932 0.851 3.932<0.001 30.44±4.67 37.39±5.25 5.418<0.001 4.323 0.861 4.323<0.001 33.27±4.64 38.48±5.72 3.874<0.001 4.367 0.464 4.367<0.001
神经内科疾病多为脑出血、脑梗死等危急重症,且多数患者存在意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且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护理工作繁杂,工作难度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4]。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迈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转折点,可帮助护生将课堂学习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实习课堂思维向临床思维方式转变,培养护生独立认识新事物及综合分析能力,且临床实习带教效果也关系者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引导,以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组反思讨论教学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过程及认识结果进行再检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其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分组反思讨论教学法是将问题导向、分组反思讨论有机结合,以带教老师提出的神经内科护理问题为导向,引导护生根据问题相互讨论、交流制定护理措施,在课后撰写反思笔记及反思报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新旧知识进行自我判断及反馈,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养成其反思思维,增强其学习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以问题为导向的分组反思讨论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促使其养成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此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典型病例及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共同合作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制定病例护理计划,课中通过带教老师深入浅出阐述问题,抽丝剥茧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将学生自学获得知识与带教老师讲解知识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课后撰写反思报告对自己思维过程及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再检验,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养成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组反思讨论教学法,可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