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柳永佳作 学点染手法

2023-07-24 08:48冯诺琳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冯诺琳

摘 要 “点染”是柳永《望海潮》的重要表现手法。以“点染”为核心分析全词脉络,体悟词作之精妙及作者人生各个阶段创作风格的变化。以任务驱动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读写能力。

关键词 《望海潮》 教学设计 点染手法 任务驱动

一、课前预习,激发想象

交流:同学们,请任选《望海潮》中你喜欢的几句进行“绘画创意设计”,或根据词中的相关意象,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短文创作”。

课前练: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结构缜密,音律谐婉。婉约派四大旗帜分别是:_________——闺语、——情长、_________——别恨、_________——愁宗;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常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代表人物:_________(注:空白处学生自行填写)

二、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交流: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盛景一直是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令人魂牵梦绕。提到江南,人们想到的是清澈碧绿的湖水、是浩瀚无边的钱塘江、是疏淡雅致的荷花……

欣赏:结合钱塘江大潮视频和西湖荷塘视频,直观欣赏西湖美景。

点睛:结合钱塘江潮视频进行词题解读。

三、任务驱动,深度阅读

任务一:作品创意分享与鉴赏

交流:江南盛景,令无数诗人流连忘返。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描绘杭州美景的。

讨论:(展示课前画作和短文)请大家欣赏作品,想一想对应本词的哪几句。

分享:逐一请作者分享作品创意。

鉴赏:学生主要选择下列句子进行创作(师生作补充鉴赏)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重点分析“十万”约数与“风帘翠幕”的作用);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点分析“云树”之高);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点分析“三秋”);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重点分析互文手法)。

教师提前分类整理学生提交的绘画和短文,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作品归为同一组展示。本任务有两个环节:交流分享、讨论鉴赏。

任务二:江景湖景,对比探究

朗读:本词重点写杭州的两处盛景“钱塘江”和“西湖”。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词中哪句写“钱塘江”,哪句写“西湖”。

点睛:钱塘江与西湖各有独特之美。找出描写钱塘江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描写西湖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进行赏析。

探究:依据表格项目,思考词人是如何描写这两处胜景的。

学生自主阅读,对比探究两句的异同,依次填写表格内容,参考答案如下:

启悟:本词的上片哪里是“点”?哪里是染?

明确:上阕首句是点,随后三句运用“铺陈”手法分别对应“三吴都会”“东南形胜”和“繁华”,三句都是“染”,是围绕首句的精心渲染。

交流:下阕首句“点”特点,随后三句“染”。归纳景物总特点,分析词人从哪几个方面渲染的。

明确:特点是“清嘉”。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描绘:湖山之美、桂子荷花之胜、人文风貌之佳。

质疑:下阕重点写西湖之美,描绘多个生活场景有何意义?可以删去吗?

点睛:不能删去。作者先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渔翁和采莲姑娘的欢乐神态,展现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接着描绘威武风流的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的场景。

质疑:本词仅仅为了表现对杭州的喜爱和赞美吗?

交流:这是一首拜谒词,委婉称扬孙河政绩显著。以“异日”之想、祝愿之语,含蓄地点出写作目的,期望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明确:“好景”是对杭州美景的总结,结句再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任务三:知人论世,感知风格

质疑:柳永是婉约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是婉约的吗?

明确:本词风格豪迈壮阔,非婉约。

点睛:分析尾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理解拜谒词的写法,结句点出写作目的。

翻转:观看b站UP主的短视频。边看边思考总结:柳永的人生分为几个阶段?

分享:柳永人生第一阶段:流寓江南,壮志满怀;第二阶段:科举之路,屡试不中;第三阶段:浪迹天涯,填词为生;第四阶段:暮年及第,为政有声。

明确:根据本词的风格,定位本词写作背景应是第一阶段。

朗读:欣赏名家朗诵,把握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拓展:了解柳永不同阶段的诗词代表作品,针对第二阶段柳永多次落榜的原因,拓展其代表作《鹤冲天·黄金榜上》作为补充。

点睛:《鹤冲天·黄金榜上》体现词人落第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的句子:“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词表现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更关乎作者的仕途命运。

任务四:深入联读,诗词“点染”

交流:柳永善用点染手法,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词中也有点染。

朗读:有感情地朗读《雨霖铃》,找出“点染”之处。

明确:下片开头“先点后染”,上片“先染后点”着力缘情布景,渲染充满愁苦伤感的氛围,整个上片句句都在言情,却无一语直接言情,直至下片才点出离别之情。

(板书:雨霖铃:染——点——染)

翻转:试练真题《送王昌龄》,思考:诗中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

明确:首句“送君多暮情”点出伤别之情,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中间十句层层铺写暮景,句句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板书:送王昌龄:点——染——点)

四、課堂小结

我们不仅自主创作了有关《望海潮》的绘画和短文,还厘清了创作思路和主旨。本词作为拜谒词,描绘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拓展了词的题材,不失壮美之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五、课后作业

背诵全词;依照《望海潮》的格式、思路,运用点染手法,以“家乡”或“校园”为对象,填词《望海潮》上阕。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