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问题到现实问题:还原真问题

2023-07-24 21:59解馨张翰
中小学德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现实概念情绪

解馨 张翰

摘 要通过提炼大概念,实现了从知识点到观点的转化,迈出了大概念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将基本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这是实现教学素养化、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更是落实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原则的要求。基本问题源于现实问题,其转化过程也是还原过程,还原真问题的操作要点在于确定方向、理清逻辑和形成境脉,指向观点群以明确素养目标,形成逻辑链以促进思维进阶,设计情境串以创设素养养成场域。

关 键 词 思政课;课程转化;大概念教学;基本问题;现实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7-0054-05

①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资助课题“以学科大概念教学促进中学思政课程转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ZA11)阶段性成果。

大概念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而“核心素养并不见之于孤立的、碎片式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1]大概念教学设计中,在提炼出大概念并建构起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素养目标后,按照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接下来需要思考如何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价,即如何证明学生达成了大概念教学目标。[2]实践证明,大概念无法通过直接告知而习得,还原真问题是促进学生建构大概念的有效方式。为什么要通过还原真问题实现从基本问题到现实问题的转化?如何通过还原真问题实现从基本问题到现实问题的转化?本文将以 “揭开情绪的面纱”(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一课大概念教学设计为例作一探讨。

一、由基本问题到现实问题:教学价值跨越

“问题”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对其理解可能是各异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问题”的义项包括:“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在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常常将“问题”理解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对应question一词),认为只要是以疑问句呈现的都属于问题。这容易导致将每一个知识点乃至具体知识内容都细化为问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多而碎,浅而杂。在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问题”,而要从“问题”与课程核心素养关系的视角,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有助于以及如何通过“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在大概念教学中,“问题”是指“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对应problem一词)。

就一节课而言,当提炼出大概念并将其问题化,就会形成相应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是具有学科价值的本质问题,[3]它解决了课堂中问题多而碎,浅而杂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直接以基本问题开展大概念教学,而要进一步将基本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通过这一转化有助于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跨越。

1.从符号化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化教学

素养化教学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即教学既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教观念。直接运用基本问题开展教学容易导致大概念教学的素养化功能异化:教师直接用基本问题开展教学,学生也会直接到教材中找现成的答案。这样,原本用来激发学生理解大概念的基本问题就变成了知识性问题,教学就变成了单纯的教符号化知识,不能发挥基本问题的应有价值。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复杂性、挑战性等特征,这些都与真实世界的实践相一致。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来评价其素养表现,强调的是学习场景与真实世界实践的一致性。[4]从知识点到观点的转化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素养化;而将基本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发挥现实问题具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重意义,才能实现教学的素养化。[5]

“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教学中,常见教师直接使用“为什么要调节情绪”“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恰当表达情绪”等基本问题开展教学。这容易导致学生简单复述教材相关内容,从而只能获得浅表的符号化知识。诸如“是生活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生活”“是让情绪掌控我,还是我去掌控情绪”“是表达情绪,还是情绪化表达”等才是有价值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因其涉及不同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情绪对生活的影响更大,还是生活对情绪的影响更大;情绪是如何掌控我的,我又该如何走出负面情绪;情绪化表达与表达情绪有何不同等。学生无法通过简单复述教材给出答案,而是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合作建构;同时,这些现实问题又具有开放性,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立场、视角给出自己的真思考和真回答,在促进学生习得符号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从而有利于实现素养化教学。

2.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深入探究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离不开问题的驱动。基本问题虽然反映了学科本质,但由于它是去情境的,导致学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会感到抽象而深奥、宏观而乏味,难以感知和理解;基本问题又是去过程的,导致学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更关注现成答案是什么,而不关注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这些都会使得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而现实问题是基本问题的表现,但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具有现实性。这表现为一方面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环境和个人经验,能产生亲和力;另一方面對学生有现实价值,能产生吸引力。其次,具有挑战性。或是高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凭借已有知识无法回答,从而引发认知困惑,激发思维活水;或是与已有认知存在冲突,会引发思维碰撞。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以“为什么要调节情绪”这一基本问题为例,学生面对这一问题很难产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但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有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个人情绪时遇到的问题,正在为如何解决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但实际上正在被其所困扰。总之,无论是“两难”的现实问题,还是有争议的现实问题, 或者是生活中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正是因其具有现实性所以能够增强吸引力和驱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其具有挑战性所以能够很好地引发高阶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深入探究与思考。

3.从理论与实践脱节转向实践性学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深刻就无趣,一有趣就浅薄”的悖论。[6]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深刻的理论离开了实践会显得无趣,生动的实践离开了理论又会显得浅薄。将基本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将有利于落实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走出学习深刻性与趣味性的悖论。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存在内在联系,本质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存在转化的可能。

将基本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现实问题要扎根于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是本源性的问题,是上位的本质性问题,现实问题只有扎根于基本问题才具有深刻性。第二层,基本问题要转化为现实问题。较为抽象、深奥的基本问题要转化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能引发特定年龄段学生兴趣的现实问题,即基本问题的深刻性要通过现实问题去表现。[7]

以“如何恰当表达情绪”为例,无论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是对成年人,这都是一个极具深刻性的基本问题。如果在教学中直接呈现,容易使课堂因过于深刻而无趣。情绪表达关乎我们能否与他人和谐互动,能否看到真实的自己,能否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因此,学习这一内容并不是要单纯地从理论上作出回答,而是要懂得在实际生活如何解决不会恰当表达情绪的问题,切实引领学生展开实践性学习。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绪化表达现象,我们将这一基本问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是情绪化表达,还是表达情绪”。学生在思考、分析过程中,既能认识到情绪化表达的危害,进而形成“情绪表达要有度,我们能做情绪的主人”的价值观念,又能用这一观念指导和提升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

二、还原真实性问题:教学转化的操作要点

真问题是真实性问题的简称,所谓“真实性”是指逼真,而不是指完全真实;是为了真实,也即指向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8]本文的真问题特指学科性的真问题,即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在未来真实世界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具有学科性的疑难问题。[9]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但与学科无关的问题,不是本文所说的真问题。还原真问题是为了促进学生素养形成,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如下要点。

1.确定方向:真问题要指向观点群

在真问题的还原中,首先要思考真问题指向的本质性内容,即明确真问题指向的素养目标。大概念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它让育人价值实现有了内容载体。还原真问题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大概念。为此,我们要把真问题的还原和大概念关联起来,思考二者是否一致。

大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有内在联系的观点群中。就“揭开情绪的面纱”而言,本课的大概念“我们要能管理情绪,会做情绪的主人”和三个下位子概念形成了一个大概念群。在还原真问题时,要让真问题指向作为本课育人目标的这一大概念群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可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分析它可以用来表征哪个基本问题,即发现真问題背后的大概念。例如,“是生活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生活”这一真实性问题可用来展现“为什么要调节情绪”这一基本问题,指向“情绪作用大,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大概念。另一种方式,可以根据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作为其表现的真问题,即某一大概念在生活中可通过哪些真问题表现出来。例如,“如何恰当表达情绪”这一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表现为“我是在情绪化表达,还是表达情绪”,其是“情绪表达需有度,我们能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大概念的生活化表现。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还原的真问题和学生形成的大概念保持一致。这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大概念目标意识,才能确保还原出的真问题具有针对性、学科性和深刻性。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中都提出了要开展议题式教学。课标的上位特征决定了课标中教学内容部分的议题(简称“课标议题”)是上位综合、抽象概括的,属基本问题,并不适合直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议题。课堂教学需要的是下位局部、具体感性的议题(简称“教学议题”),即真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以“教学议题”实施教学,尽量避免直接以“课标议题”开展教学。[10]只有教师清楚基本问题(课标议题)和现实问题(教学议题)的关系才能主动做好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化。

“高中新课标”和“义教新课标”中的议题又有所区别。高中新课标中议题呈现的都是基本问题,教学中将基本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即可。而“义教新课标”在7-9年级教学内容中的议题中有些呈现的是基本问题,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有些呈现的则是主题,如“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我在社会中成长”等。对于以主题方式呈现的,教师要分析其中包含的有价值的基本问题。例如,“我在社会中成长”主题包含“人为什么要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将它转化为合适的现实问题。

2.理清逻辑:真问题要形成逻辑链

在真问题的还原中还要思考如何以真问题驱动本质性内容的学习。真问题强调不要人为地编造问题,而要善于发现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并非呈现问题的原本状态,而是要适当加工和改造,使真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架构并形成逻辑链,以驱动学习逐层深入,更好地满足大概念教学的需要。

形成真问题逻辑链的关键是与大概念群关联。在大概念教学设计中,围绕中心大概念形成的中心化的真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分析和解决无法一步到位。这需要教师根据大概念的逻辑层次,把复杂、中心化的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形成围绕中心问题的合理逻辑架构,从而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展开逻辑化的思考。中心化的真问题与子问题,以及子问题与子问题之间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递进性。前一个子问题为后一个子问题奠定基础,不断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后续思考;后一个子问题则深化对前一个子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心问题的认知,实现学习进阶。

“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中心化的真问题是“青春期,我该如何做情绪的主人”,为了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这一真问题,我们可根据大概念群的逻辑层次,将其分解为三个具有逻辑层次的子问题。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是生活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生活”,认识到情绪重要作用后,自然会继续思考如何去掌控情绪的问题:“是让情绪掌控我,还是我去掌控情绪”;在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后,会发现恰当表达情绪才是掌控情绪的关键,由此进一步思考“是情绪化表达,还是表达情绪”的问题。三个问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层层递进。学生在思考与解决真问题链的过程中,能更全面地认识情绪、把握情绪,深化对管理情绪的认识,实现做情绪主人的学习进阶。当然,每节课真问题链的形成都要经过教师的多次研磨和不断迭代。

3.形成境脉:真问题要设计情境串

在知识点教学中,虽然也会创设情境,但更多的是以不同情境去印证具体知识的正确。知识是碎片化的,情境往往是孤立的,情感的升华也往往是机械而生硬的。而在大概念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学生形成作为素养表征的大概念创造条件。真问题并非单纯的问题本身,而是与特定的真实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其本身是情境化的。

情境是真实世界与抽象大概念的联结,提供了一个可以映射大概念运用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背景,将抽象的大概念回归到具体的生活中,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融通。[11]通过真实情境可以实现大概念与学生经验的连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引发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交互。因此,我们需要实现情境脉络化,通过境脉化实现大概念的活化;通过境脉化形成情感的铺垫、酝酿,让情感升华更自然。

“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的情境来源于一位心理导师真实的成长故事。首先以少年小刘步入青春期后,为何情绪发生变化的问题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变化的原因,探讨情绪的神秘力量,深刻认识情绪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情绪作用大,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的大概念;然后以少年小刘与父亲发生激烈冲突的真实情境,分析小刘是如何被愤怒情绪掌控的,引导学生寻找跳出负面情绪怪圈的方法,形成“调节情绪有方法,我们要学做情绪的主人”的大概念;最后以刘轩自我蜕变的成长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无好坏,情绪表达的方式有好坏之分,形成“情绪表达需有度,我们能做情绪的主人”的大概念。在情境串中,随着情境逐层推进,学生的情感逐渐酝酿,才能触及学生心灵、实现水到渠成的升华。

还原真问题的过程是在大概念群引导下架构真问题链、设计真情境串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定顺序,但在实践操作中不是机械和僵化的。当我们在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时,可以先在其它环节寻求突破,这有助于这一环节的进展。架构真问题链、设计真情境串都是手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真实认知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才能引领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面对真实生活,解决真实问题。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1.

[2][3]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65,121.

[4]项洋洋.真实性学习: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J].上海教育,2018(16):61-63.

[5]祝钱.对以"关键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审思[J].上海教育科研,2021(10):5-9.

[6]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22-24.

[7]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56.

[8]徐佳嘉,刘徽.如何让"真实"更真实——论项目化学习中的真实性设计[J].上海教育,2022(02):60-63.

[9]陈志刚,史峻川.真实问题的特征、价值与创设[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3):22-28.

[10]张翰,肖雪.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要跨越的"三重门"[J].教学与管理,2019(10):56-58.

[11]代建军,王素云.真实性学习及其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21(12):44-48.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现实概念情绪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情绪认同